中國經濟再發力,德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中國才是大贏家

2021-01-11 烽火崛起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都有不同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滯,但是中國經濟卻異軍突起,成了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再度發力,以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在各國面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讓德國媒體嗅到了非同尋常的信號,德媒表示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風潮中,中國成了大贏家。不過很多德國企業很清楚,正是中國經濟的強力復甦給了他們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的希望。

德媒憂心忡忡

中國海關總署前不久發布了2020年11月份的貿易報告,報告顯示當月中國的外貿貿易順差同比增幅超過了100%。這意味著中國在今年沒有在貿易上做出根本性改變,但是卻獲得了更多的訂單。

部分德國媒體在報導中雖然肯定了中國對全球經濟恢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它們卻將主要精力用來渲染中國經濟發展會帶來的威脅。德媒宣稱中國正在利用其他各國自顧不暇的機會,大肆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藉此提高其他國家對自己的依賴。

甚至還有媒體警告稱,西方各國用來挽救本國經濟的經濟刺激資金可能會大量流進中國的口袋,讓中國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德企認清現實

西方的一些媒體緊張兮兮的提防中國,但是卻將中國在當前局勢下的重要性撇在一邊不當做重點來談。要知道,隨著冬季帶來,歐洲疫情迎來第二波高峰,美國疫情形勢仍舊沒有緩和的預兆。現在能夠大量輸出各種物資,特別是醫療防護裝備的國家只有中國。

其他國家向中國進口更多的商品是出於現實的必然選擇,而不是中國在蓄意增大出口,西方部分媒體是在顛倒是非,試圖利用中國威脅論攻擊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能認清自己的困境的還是各國的企業,一些國家的企業在瀕臨倒閉時反倒遭到政府的威脅,而政府發下來的救援資金卻買不到需要的商品,到最後還是只能向中國購買。

在今年,德國的汽車對華出口量不減反增,因此許多德國企業都清楚認識到是中國市場讓自己避免走到破產的邊緣。

西方媒體試圖將中國妖魔化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但是在現實面前,沒有任何企業會選擇聽信「謠言」,拒絕成為中國的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這次輪到中國反擊了!17日釋放重要信號,美媒率先嗅到不尋常要素
    中國一家傳媒企業就受到了這種壓制。2020年7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字節跳動公司將旗下短視頻平臺出售給美國公司。美國用特殊方式壓制字節跳動公司,針對這一情況中方採取了行動。這次輪到中國反擊了,彭博社報導稱,出口管制法將充實中國法律武器,擴寬中國政策選項。
  • 被要求對中國強硬?默克爾當眾作出重要表態,國際嗅到不尋常信號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要具有自身考量,符合本國利益,維護世界和平才是根本。歐盟多國現在更需要向德國進行學習,對自己國家有一個基本判斷,不要盲目跟隨美國,這樣只會成為美國的"小嘍囉",對自己國家沒有任何益處,美方等國家應該明白,對華強硬只會讓中國變得越來越強。
  • 事關中印邊境,印媒透露印度三軍有重要行動,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對於這一行動,印度國防參謀總長拉瓦特14日在加爾各答參加印度軍艦下水儀式時將「黑鍋」甩給了中國,他詆毀中國稱,因為「中國試圖改變兩國北部邊界實控線的現狀」,印度海、陸、空三軍「正在進行高水平的準備工作」,有足夠力量應對來自邊境的任何「威脅或挑戰」。
  • 新冠疫情大贏家?德媒:西方救經濟資金最後都流向中國
    中國11月外貿順差創下歷史新高,讓德媒憂心忡忡。德媒就此分析稱,歐美國家用於刺激國內經濟的資金,最後都流向了中國。專家以無奈的語氣警告說,和中國人籤的每一筆合約,都在持續加強對中國的依賴。中國11月對外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顯見全球在應對疫情時更加依賴中國作為各種產品的供應商《德國之聲》引述《法蘭克福匯報》發自上海的評論稱,中國外貿順差11月創下了歷史新高,說明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貿易戰完全失效,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中國才是最大贏家。
  • 17日,普京親自出面,同時對中美兩國有話說,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在4小時29分鐘內,普京就政治、經濟、醫療、外交、軍事等諸多話題回答了68個問題。在此次記者會上,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成了重點話題。就拜登擊敗川普當選為下屆美國總統一事,普京表示,希望拜登政府上臺後能與俄方合作解決俄美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他強調,「我們的出發點是拜登將會了解到目前發生的情況。他在內政和外交上都很有經驗。
  • 24日,中國傳出一個重磅消息,美已嗅到不同尋常信號
    據央視新聞網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也是繼我國「星空之約」、「飛天行動」重大探月工程之後的又一次創舉。
  • 真不把默克爾放眼裡?德媒對中國釋放一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但近期,德媒卻對中國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幾家社交媒體進行多番不切實際報導,試圖誤導國民對中國輿論動向。默克爾政府對中國態度積極據報導,默克爾政府在德國聯邦議院財政預算辯論會上警告,全球經濟力量在疫情影響下正在改變,並且強調各國應對同一場疫情危機,肯定了中國經濟出現正增長,恢復速度出人預料的積極勢頭。
  • 白宮措手不及,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然而,就在此時,近1周內,美國卻發生了三件大事,白宮措手不及,世界嗅到不尋常的強烈信號。據新華社12月19日報導,美國日前啟動新冠疫苗接種,首款獲批在美國緊急使用的疫苗是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首批接種人群為醫護人員和生活在養老院等長期護理機構的群體。
  • 中巴聯手幹了件大事,印媒發覺不對勁了,突然嗅到危險信號
    眾所周知,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桿朋友,最近中巴兩國又聯手幹了件大事。據人民網15日消息,兩國空軍正在巴基斯坦境內舉行聯合空軍演習。這時,印度媒體突然發現不對勁了,從中嗅到了危險的信號。《印度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稱,中國和巴基斯坦正在靠近印度邊境的南部沙漠地區進行聯合空軍演習。報導稱,此次演習被稱為「雄鷹-9號」,正在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的布霍拉裡空軍基地進行,該基地距離印巴邊境地區不到200公裡。
  • 蔡英文闖大禍,解放軍罕見動作,臺媒已嗅到不尋常信號
    近日,解放軍一個罕見動作,臺媒就已經嗅到了不尋常的信號,看「臺獨」勢力還如何囂張?據海峽導報12月9日報導,有臺媒消息指出,解放軍軍機9日上午11時12分、下午4時兩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高度分別為7000及6600公尺。臺灣空軍按例「在空警戒」、並「廣播驅離」。
  • 29日,島內嗅到不尋常的信號,同日解放軍巡臺
    而在本月29日,島內政界知名人士孫大千發表的一番言論,振聾發聵,讓島內嗅到不尋常信號。 對於解放軍軍機出現在臺海一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曾就海空兵力戰備巡航發表談話表示,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軍隊戰備巡航完全正當合法,
  • 解放軍33分鐘內3次亮劍,臺媒嗅到不尋常信號
    為了推動「臺獨」,民進黨一方面不斷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打壓不同聲音,刻意推動「去中國化」;另一方面又和美國串通一氣,接連耗費巨資從美國購買武器裝備,妄圖「以武拒統」。據環球網12月6日援引臺媒報導,臺灣防務部門的最新報告宣稱,臺「空軍」目前正尋求美國支持,以提升戰機性能。
  • 默克爾表態不久,德媒卻對話釋出特殊信號?中方大使館雷霆發聲
    令人詫異的是,默克爾才表完態,德媒就來就對中國釋放這種不友好的信號? 德媒釋放不友好信號,中方大使館嚴正駁斥 在默克爾才表完態,德媒就來就對中國釋放這種不友好的信號?
  •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隨著多個國家出現疫情反撲、變異病毒以及第三波疫情,世界多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的打擊。面對國際上的「負面消息」,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有中國存在,並不會出現危機。
  • 默克爾明白表態後,德媒還對中國釋放這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這使得中國駐德大使館勃然大怒,對德國媒體這種無端污衊性報導進行了嚴厲駁斥。並且在此次收購事件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明白表態,德國在同中方進行合作,一定要遵循客觀事實,不能聽信於他人說法。但是這事讓默克爾非常不悅,因為德國發展是要依靠本國自行探索,而不是任憑他國以言語進行指揮,於是默克爾在公開場合表態,歐洲在同中國的合作與交流中,一定要遵循國家實際情況,在權衡國家價值觀和利益之後,選擇正確方向。對於默克爾這番言論,可以說正確地看待了在同中國合作時應該注重事宜。
  • 日本防衛預算又創新高,俄羅斯嗅到危險信號,日媒:應慎入「五眼聯盟」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日,日本政府通過了總額為106.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7萬億元)的2021年度預算案。報導稱,這是日本年度預算連續9年創新高,也是連續第三年超過100萬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年度預算中,日本還大幅度提高了防衛預算。
  • 臺媒嗅到不尋常的信號
    再加上世衛組織對他們的疫苗捐贈他們的疫苗總量已經達到1500萬劑。他還特別指出由於談判的需要,他們不得不對疫苗採購的進度進行保密。因為雙方還要對合同事項進行最後確認。因此,他們只有在交納定金後才對外宣布這條消息。當有臺灣媒體質問陳時中,臺灣民眾多會能夠接種新冠疫苗時,他卻表示說沒有確切的時間表。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企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11月5日,一款梅賽德斯-奔馳Arocs底盤車在進博會汽車展區展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汽車展區集齊了世界排名前七的整車集團。
  • 德媒:西方人在救市,中國卻在賺錢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最先從疫情衝擊當中恢復過來的國家,中國受到了很多目光的關注。德國記者又在發表玄學最近德國《法蘭克福報》在網站上發布了來自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的文章《疫情中的贏家》。
  • 德媒:400名德企高管飛回中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德媒稱,大約400名德國企業管理人員、僱員及其親屬獲特別許可以返回中國。載有200名乘客的首架包機當地時間5月30日從法蘭克福起飛,抵達位於北京東部的港口城市天津。第二架包機定於6月4日抵達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