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開學一個月,快報記者的身邊接連傳來各種好消息,仔細一聞啊,都充滿著頂級學霸的味道。
先來說說信息學。
9月13日至23日,原計劃在新加坡舉辦的第32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2020)轉移到線上進行,中國代表隊4名隊員全部獲得金牌,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
浙江學子、鎮海中學羅煜翔同學以592.62分(滿分600分),世界第三的優異成績獲得國際金牌。
羅煜翔已經在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就讀,專程請假,從北京趕回鎮海,回到母校。
他說:「過去的成績只代表過去,我將繼續努力,把北大與國際金牌當成起點,而不是終點。金牌不屬於我個人,是團隊集體智慧與努力的結晶。感謝鎮海中學提供的優秀平臺,感謝這棵大樹的庇護與滋潤,感謝所有教練與老師的規劃指導與悉心呵護,感謝小夥伴們彼此促進的陪伴。"
回到學校後,他向校長吳國平、自己的信息學導師團隊、班主任等老師獻上感恩的鮮花。他和學弟學妹們暢談比賽,甚至一起解起了數學題。
羅煜翔是個從高一一進校就被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牛人,同學都尊稱他為「羅大」,意思是羅大神。
別的高中生參加競賽,都是卯足了勁兒搞一門,畢竟精力有限。但在羅煜翔身上,這是不存在的,喜歡什麼都能去參加。他最早參賽並被保送,是因為數學競賽。
高一被保送後,高二,羅煜翔又對信息學有了興趣,想去玩一玩。這一玩可不得了,又衝進了信息學國家集訓隊,再獲得一次保送資格。
媽媽是醫生,爸爸是大學老師。從小爸爸管學習比較多,不過羅煜翔一直學習都不錯,不讓爸媽操心,尤其在數學方面表現出超強的興趣。
他說:「最早喜歡數學是因為看了《九章算術》,覺得很有趣,非常崇拜古今中外的偉大數學家,最快樂的事是解數學難題。」
同樣兩本書放在桌上,一本數學書,一本小說,那麼羅煜翔一定拿起數學書。帶了他五年(初中羅煜翔在蛟川書院讀書)的競賽教練符水波說:「在小羅看來,數學題就像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一樣,看進去後,腦海裡想著一個個步驟,非常有趣。」
為什麼羅煜翔這麼優秀?
符教練說:「小羅最大的特點是專注。學習是學習,做題是做題,因為喜歡,所以沒有雜念。這個暑假我們團隊幾乎都在集訓,早上8點多到,晚上8點多走,一天12個小時,小羅沒叫過一聲苦。遇到解不出的難題,他往往兩三天都能沉浸其中。有次他遇到一個『攔路虎』,摳了兩天,很晚還沒回家,我去催他,後來他才回去。」正是有這種熱情、這種專注,羅煜翔才獲得今天的成績。
再來說說數學。
昨晚朋友圈裡被一條消息刷屏——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競賽成績揭曉,中國隊奪得總分第一。更厲害的是,來自重慶巴蜀中學的李金珉,是全世界唯一一名滿分選手。
六位隊員分別是:杭州學軍中學梁敬勳、南京師大附中嚴彬瑋、中國人大附中依嘉、重慶巴蜀中學李金珉、華南師大附中饒睿、溫州樂清知臨中學韓新淼。
讓浙江家長興奮的是,中國隊裡有兩名浙江學子,一位是溫州樂清知臨中學的韓新淼、一位是杭州學軍中學的梁敬勳,他倆包攬了世界第二和第四名。
值得一提的是,梁敬勳斬獲了杭州第一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
原定於在俄羅斯舉辦的比賽,因為疫情改為線上,9月21日-22日,中國隊在北京大學參賽。
考試分為兩天,一共六道題。每天在4個半小時裡,同學們要攻克三道題。
對於梁敬勳,快報讀者並不陌生,因為這個「數學天才」在每一個關鍵節點走的路,快報都曾經報導過。
去年年初,他參加數學國家集訓隊的訓練,當時已被保送清華大學。在衝刺國家隊的過程中,梁敬勳並沒有閒著。今年3月,他還抽空參加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獲得金牌。
他平時喜歡彈電子琴,打羽毛球和下象棋,很喜歡通過運動來振奮精神。每天睡覺前,他會讀一下《21世紀英文報》。
他參加數學比賽以來,簡直是拿獎拿到手軟。
2017年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
2017年榮獲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2018年榮獲浙江省數學聯賽一等獎、浙江省第一名;
2018年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2018年榮獲第34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一次進入國家集訓隊;
2019年榮獲第35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二次進入國家集訓隊;
2020年榮獲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金牌。
今年6月,中國國家隊名單確定,梁敬勳入選。
競賽教練邊紅平說:「梁敬勳進入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他在高等數學領域,已經走得很遠。很多人說學霸就是因為聰明,其實並非所有聰明的人都走得很遠,自律的人才走得遠。」數學競賽一般都是四個半小時做3道題,很多同學考完會累得癱下來。但是梁敬勳堅持到最後,都穩坐不動,這比拼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毅力。
看起來如此辛苦,但在梁敬勳心裡卻很快樂。記者採訪過他參加數學競賽的感受,他說做題很快樂,因為能領悟到數學的奇妙,越學數競,越覺得數學有無限魅力。
他曾經說過自己參加競賽的經過:
剛開始時,他覺得數學競賽題超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後來,他慢慢發現第一次要證明的題目到結論可能是成立的,但在第二次看題時發現並不如此。那一刻,他說自己知道解題過程的哪幾個環節是最關鍵的。
他還興奮地表示,現在他能編寫一兩道數學競賽題。他希望自己進入清華大學後繼續從事基礎學科研究,將來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梁敬勳說:「杭州學軍中學是很高端的平臺。在這裡,我認識了到很厲害的國際著名數學奧賽教練邊紅平老師,也在全國各類數學競賽中接觸了外省的一些高手,感覺自己視野開闊、生活充實。」
看完兩位頂級學霸的故事,來劃劃重點,找到興趣所在,專注、堅持做下去,總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