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聚焦 | 伸手必被捉!四人掏鳥窩捕312隻夜鷺 還沒到家就被逮

2021-02-07 中國綠色守望者

  8月7日,湖南攸縣法院對唐某興、唐某清、唐某輝、唐某美4人非法狩獵案進行開庭審理。經評議,4人在禁獵區、禁獵期狩獵野生夜鷺312隻,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狩獵罪。

  4月12日清晨,唐某興駕駛麵包車,攜帶網袋、籃子、鐮刀等作案工具,與其在前一天僱請的唐某清、唐某輝、唐某美一起前往位於攸縣蓮塘坳鎮的天鷺湖,在天鷺湖湘潤油茶基地旁的灌木叢中,4人配合以掏鳥窩的方式抓捕幼鳥,在返回途中被當地群眾攔截並報警。

  處警民警現場扣押作案工具麵包車1輛、網袋4隻、籃子39隻、鐮刀2把;扣押幼鳥312隻,其中活體304隻、死體8隻。經鑑定,四人捕捉的幼鳥為夜鷺幼鳥,屬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法庭上,唐某興、唐某清、唐某輝、唐某美4名被告人均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合議庭綜合評議,最終判處被告人唐某興有期徒刑八個月、被告人唐某清拘役四個月、被告人唐某輝拘役四個月、被告人唐某美拘役三個月,緩刑六個月,作案工具五菱牌黃色麵包車一輛、4隻尼龍網袋、26隻長方形塑料材質籃子、木質刀柄鐮刀兩把予以沒收。

  由於此案涉及生態資源保護,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較強的典型教育意義。森林公民警提示:此案中的夜鷺屬於「三有」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對於「三有」動物,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捕捉20隻(條)以上就構成犯罪。



長按二維碼   即刻關注

相關焦點

  • 非法狩獵售賣千餘只夜鷺幼鳥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韓東良江陰報導 貪圖蠅頭小利,非法狩獵1000餘只夜鷺幼鳥。這夥人日前經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一法庭審理後被嚴懲。  「樹上有很多鳥窩,鳥窩裡面有很多這種黑色的幼鳥,我就爬到樹上去抓了幼鳥放進網兜,這樣大約兩個小時一共抓到41隻黑色幼鳥。」
  • 發誓再也不掏鳥窩了!鳥沒掏到,還白白折了條腿
    想起小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光應該就是和村子裡的小夥伴去掏鳥窩、爬山抓蟲子的時光了吧,那時候的天都是藍藍的,總感覺時光永遠不會流逝,伴隨著午後的暖陽,心裡也是美滋滋的,長大以後再也沒有了當年的心境,看到村子裡其他小朋友掏鳥窩的時候心中總是不禁一番感慨,年輕真好啊!
  • 伸手必被捉
    在麻袋中,警方發現了非法捕撈者還沒有來得及放到水裡的網。更是讓大家驚訝的是,還在麻袋中警方搜出了疑似爆炸物。志願者也配合警方清理完岸上的遺留物後,還配合警方將兩名男子放在水裡的兩張攔河網清理了起來。根據現場的初步綜合判斷,這個爆炸物很有可能用於在他們把網下好以後,進行炸魚作業的主要工具。目前,貢井區警方、農業農村局已經立案進行調查。
  • 【護航生態】飛來鷗鷺是知音|外來人員獵捕夜鷺幼鳥後人工養殖售賣獲利 10人被公訴
    夜鷺是國家保護的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三有動物」),棲息活動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水流附近的大樹上、竹林裡,常見於江浙平原、丘陵地區,在溧陽周邊也大量存在,每年的5月份-8月份是夜鷺的繁殖期,剛剛破殼出生的肥嘟嘟的夜鷺幼鳥,不會飛行,只能待在鳥窩裡面等待大鳥的哺育,這讓獵捕者虎視眈眈。
  • 廉政家風故事|陳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陳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陳毅元帥曾在一首詩中寫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陳毅教導子女不向黨和人民伸手,要求子女學會謙遜低調,任何時候都不準搞特殊化。建國初期,陳毅將大兒子陳昊蘇和二兒子陳丹淮送到南京市漢口路小學讀書並交代他們:「當別人詢問父親姓名時,只準說化名「陳雪清』。」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基於安全考慮;二是在陳毅看來,自己是軍隊領導,自己的子女在軍營裡讀書,可能會引人注目,易使子女產生優越感,滋長驕傲情緒。
  • 評論|高天鶴也翻車,可見伸手真的必被捉
    讓人無語的是,他參加的主持人考試,其實是一項專業資格考試,不存在「一考定終身」之說,今年考不過,明年還可以考,有什麼必要作弊?只能說,他實在很著急要在人氣節目中作為主持露臉,趁著人氣上升期再撈一筆流量紅利,只可惜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 住著成百上千隻鳥的巨大鳥窩,只能遠遠看卻不能掏,除非不要命!
    甚至有些出於好奇的想要一探究竟的人,還真的為此白白搭上了性命。織巢鳥巨大的「單元房」鳥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它們生活的地方都是大同小異的,就是在樹上或者是比較隱蔽的地方搭窩。就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麻雀,它們一般都是把窩搭建在房簷下。
  • 四川阿曲河出現草猞猁,捉野鴨偷雞,捕蛇挖鼢鼠,帶著幼崽捉鼠兔
    原以為是猞猁,哪知是只十分難見的荒漠貓,四川當地人稱之為草猞猁。作為晝伏夜出的「獨行俠」,草猞猁向來兇猛,還貪吃,只要它想吃的基本上都能搞到手。草猞猁主食是齧齒動物和兔形目動物,小到沙鼠、跳鼠、鼴鼠與鼠兔,大到旱獺;有時也會捕食各種爬行動物,如蜥蜴,也敢吃毒蛇;沒有吃的時候,還會捕各種小型鳥來打牙祭。
  • 「掏鳥案」,隼與人的法律關係
    村路兩邊都是高聳的楊樹及梧桐,冬天樹上的葉子已經脫光,間隔幾棵樹的枝丫頂端就能見到鳥窩,鳥窩的個頭因光禿禿的樹枝顯得格外的大。當地人都認識這是喜鵲窩。閆嘯天和王亞軍正是因為從這樣的喜鵲窩裡掏出了16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燕隼及隼形目隼科動物,並在網上銷售,以及閆嘯天購買了一隻同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鳳頭鷹,而遭到刑罰。
  • 「基建狂魔」織巢鳥,一整棵樹都是鳥窩,當地人卻不敢隨便掏!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鳥窩吧,在我們印象中,大多數的鳥窩都建造在房梁上或者大樹上,只有飯碗那麼大,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鳥窩,位於非洲,可以佔滿整棵大樹,你能想像到一棵大樹上掛了一個將近一噸的鳥窩嗎?
  • 鳥屎掉車上,車主請人拆掉所有鳥窩:那位掏鳥判刑的大學生會服?
    這一下子引起了熱議,如果當初那位河南的大學生知道這件事,肯定心裡在想:我當初掏了一個鳥窩就被判了十年零6個月,你這倒好,派吊車搞掉了所有的鳥窩,果然是人比人得氣死。我想,那位被判刑的掏鳥大學生心裡肯定不服氣。
  • 哈爾濱市 | 搗毀兩處大型販鳥窩點 解救保護保護鳥類3000餘只
    在兩處大型販鳥窩點記者看到,被捕捉準備集中販賣的野生鳥類成箱堆滿屋,有的裝滿一車隨時外運。被捕捉鳥類由於販運和大量聚集一起,很多已經死在籠中,現場情況觸目驚心。現場這名老年女講,這都是剛上的貨,有人專門從野外捉鳥送這裡銷售,要是不這幾天政府管得嚴,這些鳥送市場上很快就能高價賣出去,經常有大款開著豪車來市場集中採購,選定好品種僱車整車拉走。你們要訂多少貨,要啥鳥打電話就有專人送。記者詢問中,發現這裡還有成箱子的麻雀,這裡人員講一般麻雀不值錢,要是不及時賣出就會死掉很多。
  • 關注 | 千隻夜鷺幼鳥寶寶獲救!
    細網、竹篾紮成的筐,裡面密集的裝著幼小的生命-夜鷺(一)全國森林公安重拳出擊,打擊非法販賣、獵捕、運輸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安全。廣東清遠農批,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野生動物的去向,都和廣東清遠有著密切的關係。「野味」在廣東,是一種飲食文化,只要有生命的、有活力的、稀奇古怪的,廣東人都敢於「食」。
  • 蘇州小學生放學掏鳥窩,意外找到千年國寶,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那是1978年蘇州的初夏,一群小學生放學後約定去附近的瑞光塔,目的是掏鳥窩。瑞光塔位於蘇州城西南盤門內,始建於公元247年,晚唐時期天下再度大亂,瑞光塔也有了一定損傷,但曾經的''瑞光禪寺''還是荒廢了下來,僅剩瑞光塔依在,此時的瑞光塔已然成為孩童們的嬉戲之地。
  • 男子爬高壓塔觸電身亡 目擊者稱或為掏鳥窩(圖)
    「還以為是小鳥什麼的觸電了,仔細一看竟然是個男人。」張健輝告訴記者,事發時,那名男子雙腿擺動著,不斷有碎片等物從空中墜落……張健輝立即報了警。  6日下午4時許,記者趕到現場,只見這座高塔有十幾米高,觸電男子橫躺在塔頂的一根鐵架子上,雙腿懸在空中(右圖),一旁是一件男士外衣和一個鳥巢。「可能是上去掏鳥窩,沒想到觸碰了高壓線。」目擊村民推測說。
  • 伸手造句和解釋_伸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伸手(shēn shǒu),動詞,多用於動作。反義詞有:縮手。伸出手。比喻向人索取財物或向組織上索求名譽地位或錢物等。[陳毅《感事書懷》:「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缺少資金,自己解決,不向上伸手。]插手,參與其事。[趙樹理《三裡灣》:「他是個百家子弟,什麼事也能伸手。」]伸手在教材中的例句:1、羿又伸手拔箭,準備射下最後一個太陽。
  • 伸手造句和解釋_伸手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陳毅《感事書懷》:「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缺少資金,自己解決,不向上伸手。] 插手,參與其事。 [趙樹理《三裡灣》:「他是個百家子弟,什麼事也能伸手。」]
  • 強拆鳥窩的是什麼鳥人,不能打馬虎眼
    林業部門的朋友說,植物除了為人類提供氧氣、食物和藥材,還能夠吸收大氣中的多種有害氣體,吸附大氣中的一部分塵埃, 而90%以上的鳥類是捕食害蟲的能手:一窩海燕在一個夏季能吃掉7萬隻蝗蟲;一隻灰喜鵲一年能吃掉15000條松毛蟲。鳥類抑制害蟲的繁衍,保護了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生態的平衡。
  • 評鳥屎落小區轎車上,鳥窩被拆一事
    有鳥屎落在小區轎車上,因而小區動用了升降車把所有鳥窩(後又說只三鳥窩)給拆掉了一事,惹人議論。後來,在輿論壓力下,又在樹上安裝上了人造鳥窩——(人造鳥窩這事兒,確實是在輿論的壓力之下作出的,而不是拆鳥窩的主體良心發現之故——若有良心,就不會拆窩,若發現了自己的良心,就應該公布(承認)拆窩這事的負責人是誰,並接受大家監督——可是,除了新裝上人造鳥窩,啥也沒有公布。(據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公布調查結果,只是「公司派了工人汪某某」等,我關注的不是誰去拆的,而是誰作出的「拆鳥窩」這個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