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麗江,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古樸壯觀小橋流水的大研古鎮,是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是深夜裡依舊酣暢歡騰的各色酒館,是四方街不分你我攜手並肩圍起圈來歡快起舞的打跳,是街邊各式各樣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亦或是大家口耳相傳的「豔遇之城」......
麗江古城·街巷(圖源攝圖網)
而我認為,一個真正能讓大家流連忘返,被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絕不是流於表面的乍見之歡,而應該是真正深入了解其文化內涵後為之折服的久處不厭。
真正的麗江,該是那個在這裡繁衍生息、與世無爭的世居民族--納西族,他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善良創造了驚豔世界的納西文化,而她的背後是更加古老而神秘的東巴文化,其特色鮮明的文字、樂舞、繪畫的東巴文化讓世界矚目,吸引遊人無數。
納西族人的「百科全書」--東巴文化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樣,獨屬於納西族的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據學者考證,東巴文化興起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麗江古城·東巴宮(圖源網絡)
東巴教是納西族的一種原始多神教,信仰萬物有靈。它是在納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與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雍仲「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
東巴畫和東巴文(圖源攝圖網)
東巴文化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的歷史發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是千百年來納西族創造和積累起來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是古代納西族人民的「百科全書」。
頭戴「五福冠」的東巴祭司(圖源網絡)
「東巴」即是「東巴教」的祭司,「東巴」意譯為智者,這些「智者」知識淵博,能畫、能歌、能舞,具備天文、地理、農牧、醫藥、禮儀等知識。
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
文化的延續需有文字為載體,思想的傳承也維繫於文字。東巴文化就有一種特有的文字——東巴文,是祭司書寫經文所用的文字。
神秘的起源
麼些創世紀譯本全部(圖源網絡)
東巴文歷史悠久,起源於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東巴經》。
據《東巴經》記載,納西族與其他民族一起跋山涉水去天神處學習文字,納西族將文字記錄於石木之上,其他民族記錄於獸皮之上。結果返回途中,飢餓難耐,其他族人將記錄有文字的獸皮煮熟食之,而納西族則忍住飢餓,最終將文字帶回。
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圖源攝圖網)
東巴文在納西語中稱作「斯究魯究」,意為「木跡石跡」,見木畫木,見石畫石。且這種文字最早是由族中的智者,東巴所掌握,用來撰寫經典,又稱為"東巴特額",意即東巴文。
獨特的象形文字
一般象形文字多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屬於表意字,不具有表音性,圖畫性質較弱,象徵性質較弱。例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西臺象形文、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
東巴文(圖源網絡)
東巴文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具有「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的特點,符號感十足。
東巴文,文字形態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形態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早期形態。現有2223個單字,詞彙豐富,能表達內心細膩的情感,記錄複雜的事件,亦能寫詩作文。
「駿馬面前沒有跨不過去的溝壑,勇士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東巴文諺語(圖源網絡)
1913年法國人巴克通過研究發現,在《東巴經》中,一個「東巴文字」不能單獨代表納西語言,通常是一段較長的東巴文,組成一個故事,故東巴文字在語言學上稱為語段文字或圖畫段文字。
永存的「印記」
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早期象形文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隨著時光的流逝,最終連埃及人自己也忘記了如何釋譯。而東巴文並沒有走上古埃及象形文字消失的道路,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由於象形文字複雜和難以學習的固有屬性,在日常交流中納西族居民很少使用東巴文,但在公共標識和商業招牌上,東巴文展現出了其獨有的價值與魅力。
麗江古城·東巴文路標(圖源網絡)
麗江古城·東巴文商業招牌(圖源網絡)
2003年,「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並進行數碼記錄。
千百年間納西先民,用石用木,創造文字記錄時間,東巴文字傳承至今,不但是納西族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文明成果,更成為麗江重要的辨識符號。
用象形文字記錄的舞譜--東巴舞樂
身著盛裝起舞的東巴祭司(圖源攝圖網)
《東巴舞蹈》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舞譜。東巴舞蹈多與宗教祭祀活動有關,東巴們披上五顏六色的羽毛載歌載舞,用這種方式討好鬼神,祈求身心健康或來年的豐收。
東巴舞的許多動作都是模擬動物而來,或剛健、或柔婉、或明快舒放、或變化靈活,淳厚而典雅。東巴所舞概可分為五類:一是神舞、二是鳥獸蟲舞、三是器物舞、四是戰爭舞、五是踢腳舞。
麗江古城四方街納西打跳(圖源網絡)
納西族的舞蹈大多也來源於東巴舞,四方街上每天都有的納西族舞蹈表演,便是對東巴舞最好的傳承和展示,下次再去麗江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
麗江古城·「納西大研古樂會」(圖源網絡)
另外,馳名中外,被譽為中國或世界最古老的音樂之一的「納西古樂」也是由東巴音樂演化而來,東巴音樂是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有所吟誦的一種曲調,並伴有器樂,這種音樂流傳於東巴口頭,或零星保存於東巴經和東巴畫中。如今麗江古城裡「大研納西古樂會」每晚的演出,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納西族美術遺產--東巴畫
東巴畫(圖源攝圖網)
同樣,東巴畫也和東巴宗教祭祀活動有關,東巴們戴的帽子上有許多鬼神像,多才多藝的東巴要繪畫佛神、動植物、妖魔鬼怪。這種畫線條優、色彩豐富,善於表現動態美感,多畫在木牌、紙牌、布卷和經文上。
東巴畫·《神路圖》(圖源網絡)
東巴畫中,最有名的是布卷畫《神路圖》。《神路圖》長14m多,寬26cm左右。分為地獄、人類世界、自然天國、天國4部分。《神路圖》色彩明豔、造形生動,有藏畫風格,也有納西族傳統風味,是東巴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東巴畫,也是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傳統藝術。
東巴文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雲南西北熠熠生輝,千百年的傳承是納西族生生不息的見證,用象形文字圖寫的頌歌,極具感染力的東巴舞樂,古樸而深遠,神秘而獨特。
或許,下一次再遇見麗江,你的心中會多一份崇敬,原來這樣的麗江更讓人嚮往!
END
寫在最後
搞怪的家鄉寶,不是單純的搞怪,是用心的做內容,真心的傳遞關於雲南的文化,期待與你的每一次相遇,也樂意聽取大家的建議與心聲,一起為雲南美好發聲!
搞怪的家鄉寶
心出發·新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