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忐忑不安中創辦了中央少數民族樂團,並一直擔任樂團的藝術總監與常任指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個樂團伴隨著我與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們走過20多年的音樂生涯。從排練,聯排,彩排(走臺),化妝到演出,鮮花,掌聲,尖叫聲奧運會,世博會,每年的新年音樂會,我總是樂此不疲。
在音樂這個行業裡,指揮是最讓我最著迷,最崇拜的的角色!在音樂廳裡,當你聽到最動人的音樂而內心深受感動時,當你隨著音樂的起伏跌宕而隨著樂思展開穿越時空一般的美好時刻,你的情感世界已經被音樂所控制了。當你聽到那幽遠而憂傷的音樂時,或者聽到令人激動不已的音樂時,你一定嘆服作曲家們如此精妙構思和獨具匠心,你一定欽佩演奏家們操琴苦練幾十年才成就的精湛技藝!
在音樂會開始時,第一波熱情的掌聲是給指揮家的,當他從舞臺左側信步走到指揮臺前,樂團所有的人都會起立表示敬意。指揮家同首席握手以示對全樂團藝術家們的感謝。之後,他會面對音樂廳樓上樓下所有的觀眾優雅的行禮,掌聲之中,指揮家才一個箭步登上指揮臺,靜思凝神片刻,觀眾席裡雅雀無聲,他才可以從容地翻開總譜……:
【指揮家的導聆】
本期應"邵華民族音樂"編輯邀請,我為熱愛音樂的朋友們介紹兩個作品:
《望夫雲》第 l 二胡協奏曲
作曲:董錦漢
二胡獨奏:羅紫陽
協奏:中央少數民族樂團
《阿詩瑪》第 lll 二胡協奏曲
作曲:董錦漢
二胡獨奏:鄭博尹
協奏:中央少數民族樂團
這兩個作品之前韶華音樂曾發表過音頻,這裡不再詳細介紹。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北京音樂廳演出的精彩視頻!前者專注於聽覺享受,後者我們「看為主,聽為輔」。
一般來說,協奏曲均為大型器樂作品,分為「單樂章奏鳴曲」與「多樂章協奏曲」。均為敘事情節,但又不是單純敘事,怍曲家更多用寫意手法來表達作品風格及內涵。「協奏曲」(奏鳴曲式)這應該是音樂中題材最廣,體裁最大,結構最為複雜,創作難度最高的音樂作品了!
在西歐古典音樂及浪漫派音樂中,作曲家多釆用「多樂章結構」,至今,在世界音樂廳中,有實力的樂團兩個小時就奏一個作品。如今,單樂章奏鳴曲式結構用的最多,這與現代生活節奏與審美觀念的變化有關聯。
聽一部協奏曲(單樂章),音樂的結構由三個部分,第一,「呈示部」;第二,「展開部」;第三;「再現部」。下面我為各位朋友簡單介紹一下。
【呈示部】
通常有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四個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部與副部是音樂的核心內容。其特徵是音樂的強烈對比。
(1)主部,是有對比的單二部或單三部構成,通常主部是快板,則副部為慢板;主部是英雄,剛毅,堅強,果敢的;那麼,副部則是溫柔,抒情,浪漫,委婉。
(2)主部,是緩慢的,抒情的,歌唱的;那麼,副部則是快速的,熱情的,有力的。
除此之外,呈示部還有調式調性對比,力度與速度對比,輕重緩急對比,節拍節奏的對比,音色音域的對比
【展示部】
(1)這部分音樂內容來自主部副部的音樂動機,樂句或樂段。這部分中,音樂充滿「矛盾」的激烈碰撞,音樂調式,調性,速度,力度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急需尋找新的出路或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
(2)獨奏樂器演奏者的技術技巧得以最大化的發揮。另一方面也展現出樂隊(管弦樂團,民族管弦樂團,鋼琴)在協奏主奏樂器的基礎上,樂隊高度統一,音樂張力也在其中得以釋放出「交響樂」的寬廣空間,力量空間,意境空間。
【再現部】
顧名思義,就是呈示部的完整或不完整的第二次呈現音樂風格及音樂內涵。古典音樂通常是完整的再現,從浪漫主義開始,再現部與呈示部發生了更多變化。
(1)變化一,再現部成為減縮再現。(指省略部分音樂或者縮短了樂段的結構。
(2)變化二,再現部成為動力再現。(指調性發生變化,或者展開式的再現)
(3)主部與副部的「矛盾衝突」成了完美的結局。
此外,奏鳴曲中一般會有「引子」與「結尾」,「引子」如同一本書的「序言」;而尾聲則是補充式的音樂邏輯。這裡暫不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而所有的音樂作品的權威詮釋人就是指揮家,其次是獨奏者及整個樂團的默契配合與專業水準。
作曲家介紹
董錦漢(白族)教授,國家一級指揮,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二胡研究生導師。中國指揮家學會常任理事,中國二胡學會常任理事,中國胡琴學會常任理事。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首位理論作曲(師從著名作曲家夏中湯)/二胡演奏(師從劉天華親傳弟子,二胡教育家陳振鐸先生)雙學位獲得者。原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
1996年創建中央少數民族樂團,並一直擔任藝術總監及常任指揮。曾率團並執棒該樂團在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國圖音樂廳,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廳演出,廣受社會各界積極評價。從教三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二胡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才。2000年起至今,擔任國家民委「多彩中華」藝術總監,出訪歐美及亞洲20多個國家及地區。曾率團(隊)參加過法國、希臘、挪威、哈薩克斯坦,香港,臺灣舉辦的國際藝術節,多次獲獎。2014年,與張藝謀導演合作,擔任「第28屆雅典奧運會接旗儀式」大型文藝演出的副導演,擔任《國歌》指揮及「奧運寶貝」音樂指導。2015年,受邀組建中國「陽光女孩」民樂組合,赴日本名古屋舉辦的「世博會」中國館演出達六個月,廣受國際友人好評,為國贏得榮譽。近年來,特邀擔任中國音樂學院二胡研究生專家評委;特邀擔任北京多所大學藝術特長生專家評委。2015年,特邀擔任「阿斯塔納國際音樂節」中國評委,中國團隊奪得金獎。曾擔任多屆「亞洲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年及2019年特聘為中央電視臺民族器樂大賽總決賽專家評委。
其音樂創作領域涉獵交響樂、民族管弦樂、鋼琴、室內樂。1996年,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洱海故鄉月——交響作品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執棒,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主要音樂代表作品及著作:《南詔奉聖樂》(第一交響樂)、《山·火》(民族管弦樂)、《望夫雲》(第 l 二胡協奏曲)、《雲南隨想》(第 ll 二胡協奏曲)、第一樂章《 蒼山雪》 第二樂章《傣寨印象》 第三樂章《馬纓花》、《阿詩瑪》(第 lll 二胡協奏曲)、《雲之南》(第 IV 二胡協奏曲)、《山謠·山鬼·山林》(第 V 二胡協奏曲)、《小河淌水》(第 Vl 二胡協奏曲)、《24首二胡前奏曲》、《二胡新技法全攻略》、《春之歌》(雙樂章協奏曲》(宋飛 訂弓指法)、第一樂章《序曲·春》 第二樂章《瞰春》 、《阿董往事》(音樂傳記)、《世界音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