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金球獎傳奇》系列更新到了1993年,整個80年代都已經介紹完畢,而在馬拉度納去世之後,輿論場中有一種聲音值得玩味。眾所周知,那時只有歐洲球員可以參評金球獎,老馬生前認為要是他能夠競逐的話,1981年-1990年這段時間,獎項不會有第二位得主。如今這樣的觀點得到了少部分評論家的認同,作為資深的金球獎研究專家,今天我就來探討下這個話題。
馬拉度納正式登堂入室,應該是1981年他加盟博卡的時候,到1990年世界盃之後,他的巔峰期隨之結束,所以其核心生涯覆蓋了整個80年代,重評這一時期的金球獎也能讓我們更好地認知他與他的時代。
首先確定一個大方向,金球獎評選的核心依據是球員在單一自然年中的個人表現與團隊榮譽,誠然老馬在那10年中是毫無爭議的最佳球員,但細化到特定年份他不一定就是最突出的。根據這一指導理念,筆者嘗試將老馬的情況進行分檔,可以得出有關金球數量的大致數字。
一.毫無爭議的巔峰:1986年和1987年
1986年的金球獎授予馬拉度納,幾乎不需要任何解釋,這可能是現代足球史上個人烙印最深的一年,即便是球王貝利也沒有在某一年中展現出令世人如此震撼的統治力。不過除此之外,1987年老馬也是毫無爭議的世界最佳,金球獎非他莫屬。
1986-87賽季,馬拉度納率領那不勒斯拿到了隊史第一個意甲冠軍,這座獎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南方勁旅半個多世紀以來夢寐以求的錦標。馬拉度納貢獻了接近10球+15助攻的數據,鋒芒壓過了同時期亞平寧半島的所有巨星。
如果在足球大年,哪怕分量再重的意甲冠軍,都不足以成為染指金球的硬通貨,但1987年屬於平淡年份。那年的歐洲三大杯都被不太受人矚目的球隊獲得,最後的個人獎項角逐,基本就在古力特與保羅-富特雷之間進行。
雖說辮帥的個人水準已近巔峰,但他是1987年過半才從荷甲加盟米蘭,即便在埃因霍溫時期已經收穫了一些榮譽,但還沒到他最有競爭力的時候。富特雷是葡萄牙歷史上最出色的邊鋒之一,那個賽季他率領波爾圖拿到了歐冠冠軍,最終收穫了金球獎第二名。
路德-古力特
這兩位出來跟老馬競爭,說實話還有檔次上的差距,對於富特雷來說整個生涯都只能仰望阿根廷球王,對於古力特來說那一年時機還不成熟。
二.他山之石的榮耀:1981年、1984年和1988年
在筆者看來,在馬拉度納的巔峰年代,有3座金球獎一定不屬於他。首先就是1981年,那時小馬因為在阿根廷青年人發揮驚豔,被國內的頂級豪門博卡青年招致麾下。但除了進球數較多,他還沒有在主流舞臺上留下更多的印跡。
1981年 魯梅尼格高舉德甲冠軍獎盤
那年的金球獎最後給了魯梅尼格,26歲的他處在生涯的最巔峰,個人進球效率節節攀升,拜仁也在國內與歐戰中雙線挺進,要不是國王率領的紅軍強勢阻擊,南大王很有希望收穫至尊雙冠。但結合各方面因素來看,當年魯梅尼格獲獎沒什麼爭議,他就是歐洲最出色的球員。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小馬的競爭對手還不止魯梅尼格,1981年也是濟科與弗拉門戈的巔峰期。白貝利的球隊不僅在南美全無敵手,到了世俱杯上半場就將歐冠冠軍利物浦打得找不到北,3球的優勢都不足以體現出場面上的差距。那時的濟科就是梅西,弗蘭門戈就是瓜式巴薩,夢幻般的技巧與流暢的團隊配合融為一體,能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決所有對手。如果評選標準放開,濟科大有希望力壓魯梅尼格奪走金球,這一年真的沒有馬拉度納什麼事情。
米歇爾-普拉蒂尼
1984年的情況很好理解,普拉蒂尼在本土歐洲杯上君臨天下,5場9球率隊捧回德勞內杯,打出了國際大賽中單體的最強表現,哪怕是2002年的羅納爾多也沒有普大帝那麼驚豔。反觀小馬那時在巴薩處境很艱難,球場上各種風波不斷,場外除了緋聞就是傷病,儘管個人表現尚可,但團隊的成績不夠體面。
這是完全不對等的競爭,普拉蒂尼擊敗那一年的馬拉度納沒有任何懸念。而且毫不客氣的說,以那時小馬的作風,不讓他入圍候選名單都是有理由的,具體情況可以參考近兩年的內馬爾。
1988年屬於荷蘭三劍客,最終他們包攬了金球前三,荷蘭隊的成就固然是重要砝碼,但在與馬拉度納的競爭中,他們算是直接取勝。1987-88賽季,老馬與那不勒斯都處在巔峰期,他們在聯賽中原本優勢不小,結果最後5輪1平4負,拱手將獎盃送給了剛剛崛起的米蘭。
馬爾科-範巴斯滕
雖然從個人發揮來看,斬獲金靴且助攻無數的老馬,完全不遜於三劍客中的任何一人,但任何年代獎盃都是極其重要的,遑論你還被直接競爭對手踩在腳下。儘管當賽季意甲有很多陰謀論,然而結果是沒法更改的,老馬顯然拿不到1988年的金球獎。
三.神仙打架的爭奪:1989年和1990年
上文所述的兩類情況,屬於非黑即白的定勢,但也有不少年份的評選處於「灰度狀態」,有較大的的探討空間。對於馬拉度納來說,1989年和1990年的的金球獎都頗具挑戰性,而他本人也有極強的競爭力。
範巴斯滕與馬拉度納
先說說1989年的情況,當年老馬率隊拿下了歐洲聯盟杯冠軍,這自然也是隊史上最重要的錦標之一,而且那時聯盟杯比起歐冠含金量不差多少,強隊林立競爭異常激烈。老馬在各條戰線上都是絕對的核心,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人拖著球隊前行,即便美洲杯上遭遇挫折,但這只是無關痛癢的細節。
他最大的對手是範巴斯滕,那年荷蘭人在米蘭漸入佳境,用不斷的進球幫助紅黑軍團20年後再奪歐冠冠軍。從個人輸出上來說,他的數據優於老馬,不過在一個擁有古力和巴雷西的隊伍中,他顯然不是唯一的核心,這一點與老馬相比有些差距。強行競爭的話,兩人算是五五開,誰拿獎完全看評委們的心情。
1990年老馬率領那不勒斯二奪意甲冠軍,還拖著實力一般的阿根廷殺進了世界盃決賽,對於帶傷作戰的球王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雖然他的決定性已經沒有1986年那麼強,但關鍵時刻的靈光閃現還是可以主宰比賽。
1990年世界盃決賽 馬拉度納與馬特烏斯
當年他的主要對手就是馬特烏斯,貴為世界冠軍的隊長,另一匹「老馬」的聲名也徹底叫響,他在世界盃淘汰賽中的作用有目共睹,既有領袖風範又有關鍵發揮。二馬對決有點類似1974年的貝肯鮑爾與克魯伊夫,雖然各自的球隊分出了高下,但在個人榮譽上依然殺得難解難分。
克聖曾經力壓貝皇奪魁,而在1990年的節點上,馬拉度納完全有希望像克魯伊夫那樣反殺對手。綜合整體輿論場來看,阿根廷球王獲勝的概率至少有60%。
四.略顯平淡的陪跑:1982年、1983年和1985年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年的金球得主並沒有絕對優勢,但馬拉度納自身在那年表現一般,說「陪跑」有點難聽,但實際情況好不了太多。1982年、1983年和1985年都屬於這樣的情況,保羅-羅西與普拉蒂尼屬於「局部突出」,最終在年末登頂,比起很多年份說服力不足。
保羅-羅西
但這幾年的馬拉度納基本上都在蹉跎,世界盃鬥不過大師和屠夫,俱樂部不是鬧彆扭就是要磨合,個人數據不突出,球隊成績也沒法看。如果強行在某一年將金球授予老馬,肯定會引發巨大的爭議,雖說他在場上一些操作確實驚為天人,但這不足以拿下年度獎項。
綜合以上來看,除了鐵定拿下的兩座金球獎,他應該能從範巴斯滕和馬特烏斯手裡搶下一座,至於渾渾噩噩的陪跑年代,要想渾水摸魚難度不小。所以如果那時規則放開,老馬整個職業生涯大概率能收穫3座金球獎,最多可能有4座,絕對數量上沒法比肩梅羅,當然因為他是馬拉度納,這些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