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遙望海拔6000米之上的千秋雪

2021-02-13 全現在

9 月 22 日早上六點多,蕭健起了床,他習慣性地望向窗口——外面下著小雨。

「當時就想著今天看不到雪山了。」他像往常一樣起床、吃飯,準備上班。

蕭健在一個名為「在成都遙望雪山」的微信群(以下簡稱「雪山群」)裡,這是一個由在成都觀看西邊橫斷山脈雪山的喜歡戶外、攝影、人文等領域的雪山愛好者所組成的社群,成立於2012年。每到有雪山出現,群裡第一時間就會有反應。

早上八點,雪山群突然冒出來幾十張雪山的照片。蕭健趕緊抱著單眼相機和 600mm 焦段的長焦鏡頭上到 11 樓樓頂——這是他精挑細選過的點位,在這裡,如果天氣好的話,甚至可以拍到雙流機場航站樓和雪山的合影。

沒多會兒,西邊的雲裂了一個口子,海拔 5000 多米的巴郎山透過雲層出來亮了相,趁著一架飛機起飛的時候,蕭健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一刻。

9 月 22 日,蕭健在成都雙流機場附近拍攝到的巴郎山 圖片:蕭健

相比夏天,秋天的巴郎山更為驚豔,「因為是秋分嘛,天氣變冷,山上的雪也比較多。」蕭健慶幸自己趕上了這一次的和雪山的會面。拍攝完,他趕緊把照片發到了群裡。

《中國國家地理》執行總編輯單之薔曾在 2017 年 11 月的一篇長文中解釋,並不是有雪的山就叫雪山。從空間上看,像南極、北極這樣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冰雪,但那裡的山峰不能叫雪山,因為那裡的地面上都是冰雪;從時間上分,北方冬季那些披滿冰雪的山峰也不是雪山,因為到了春天這些雪就消失了。只有那些有著永久冰雪的山峰才能叫雪山。

按照這樣的說法,成都被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中國唯一能看到海拔 6000 米以上雪山的大都市。而由於地處亞熱帶,在成都遙望雪山則更平添了幾分特殊性。

自成立以後,雪山群從幾個人的小群發展成了 3000 人規模的社群。在這裡,群友不斷地分享、研究與記錄,把拍雪山從個人愛好,逐漸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是雪山還是海市蜃樓

雪山群的成立來源於一張著名的雪山圖片。

2008 年 7 月 22 日,一個叫沈易培(網名 issoss)的學生在洗面橋橫街的屋頂拍到了成都市人民檢察院與雪山的合影,並把照片上傳至網絡相冊。這張照片隨後在各個本地論壇上引發了持續幾年的討論。

2008 年 7 月 22 日 沈易培拍攝到的么妹峰 

攝影:沈易培 製圖:趙華

申芸(網名「貝犢」)是一名醫療行業從業者,2011 年在網上發現一些成都市內拍到的雪山照片時,她意識到,「這是個很獨特的城市景觀」,於是開始搜集整理相關圖片,並在幾個本地論壇發帖。其中,數沈易培拍攝到的這張圖片雪山清晰,同時還有被稱為「成都白宮」的著名地標建築作為前景。

但那時候更多人認為,在成都市區不可能看到雪山,圖中的雪山是海市蜃樓。雖然唐代詩人杜甫早在成都草堂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名句,但很多人都認為,「千秋雪」或許指的是成都西邊某座不知名山峰上存留下來的季節性積雪,又或者,只是詩人的一種誇張。

2012 年,申芸發在微博上的雪山圖片就遭到了登山家十一郎的質疑。十一郎在微博中稱,「成都市內能看到什麼雪山,多年前已有人論證過了。最多就是苗基嶺(西嶺雪山)。」

不少人參與了那場爭論,但互相都沒能說服對方。畢竟除了照片比對以外,他們並不能拿出科學計算驗證等理論支撐。環保從業者、獨立藝術史學者趙華搜集了從 1998 年往後十年的媒體關於成都出現雪山的報導,發現媒體和相關氣象專家基本上都不認可成都能看到雪山。

2010 年《天府早報》的報導

趙華向全現在解釋,專業人士主要提了三點,一是(照片的)肉眼解析度看不到,二是能見度不夠,三是氣象條件屬於海市蜃樓。

以論壇上圖片的水印為線索,趙華找到了沈易培的網絡相冊,下載到了原圖。通過原圖內的信息,找到了型號參數等信息,將圖片中的么妹峰、成都檢察院、成都醫院以及原圖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連線。通過連線發現,Google Earth 與圖片中各地點的位置完全一致。

圖片中的景物放入測繪系統中模擬 圖片:趙華

但是這樣的論證並不能完全說服對方。「人們對物理學、氣象學中折射、反射、實像、虛像、海市蜃樓等光學、氣候現象有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反而不相信成都能看到雪山了。」趙華發現,更何況,當時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對於成都西邊橫斷山脈雪山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

一番爭論之後,申芸決定把參與爭論的辯友以及之前論壇裡認識的朋友拉到一起討論、研究,雪山群就此成立。

這其中,錦城夜雨本名李春林,是一名出版社編輯,喜歡戶外運動,尤其喜歡觀察川西藏族、羌族地區的人文,經常在網上發些旅遊相關的帖子和攻略。2011 年 5 月,他在老家龍泉山腳下無意間看到了雪山,「覺得特別吃驚」;丘寒是攝影師,從 2010 年起就堅持在家拍雪山;華西雨屏是植物和雪山愛好者;Think 本名顏浩,愛好戶外運動,小時候就經常在家門口看到雪山,喜歡實地探索並用 Google Earth 檢索並模擬旅遊線路。

趙華 圖片:作者

不久,趙華也被拉進了群。這位「學霸「入群第一天就跟大家說,他通過在軟體上模擬和計算發現,距離成都直線距離 240 公裡的貢嘎山,在視線上並無遮擋——也就是說,在成都理論上是能夠看到貢嘎雪山的。

「雪山有啥子好看的」

在群主申芸看來,雪山群更像是一個室外團隊——對這個組織來說,觀山並不是一項集體活動,大部分人觀山都僅限於在自家窗邊或樓頂,唯一的集體活動就是每年的線下分享會。

地理系大二學生羋治林2016年通過丘寒進了群。他發現,這簡直就是個「死群」。「群裡幾十個人,大家都不說話,基本上就我一個人在說話、問問題。」羋治林告訴全現在,「在成都遙望雪山」的公眾號彼時也已經停更很久了。

羋治林曾在大學宿舍樓頂看到過么妹峰。在此之前,他沒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還能和青藏高原的雪山產生某種聯繫。從那之後,他養成了時不時早起去宿舍樓頂逛逛的習慣,希望和雪山偶遇。

2016 年底,羋治林參加了雪山群的線下分享會。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雪山長圖,「雲霧繚繞,像天上的仙境一樣。」分享會結束後,羋治林找群友華西雨屏要來原圖,回去研究。

他用了一個多月,通過 Google Earth 進行模擬,對於圖中的標註進行了訂正,並標註出了此前沒有標註出的山峰。除了檢索資料和軟體模擬外,他還去省博物館查閱縣誌,把縣誌一頁頁拍下來,和群友一起討論研究。斷斷續續研究了半年後,羋治林已經可以標註出所有成都西面所能看到的雪山名稱和海拔,他所標註的雪山長圖成了許多愛好者的「觀山指南」(圖片見文末)。

群友李春林則很有先見之明地在2012年買下了「雪景房」。

他專門給自己挑了個房間朝西的高層戶型,「我確實有考慮到看雪山這個點的。當時大家還沒有這個概念,我可能是最早一批買雪景房的人。」李春林說。

5 月 24 日,李春林在房間裡拍到的大雪塘 

圖片:李春林

能見度好的時候,他會早起拿著相機到樓頂拍照。在樓頂晨練的大爺問他在拍什麼,「雪山。」李春林說。「雪山有啥子好看的。」大爺有些不屑。申芸也和老家的一些長輩交流過雪山,長輩們表示,以前也見過雪山,但似乎沒那麼興奮。

為什麼千百年來,在成都遙望雪山直到今天才引起人們關注?《中國國家地理》曾在文章中做過解釋,成都多雲、多霧、多雨的氣候特點,使得西部的雪山難得一見。偶爾出現晴天,即便有人看到了雪山亮相,也由於沒有拍下圖片,無法傳播給更多人知道。

這樣說來,2017 年 6 月 5 日算是分水嶺——這一天,不少成都人發現,西邊摩天大樓勾勒出的天際線之上,綿延幾百公裡的山巒像是憑空冒了出來。黛色的青山之上,逐漸現出一座座雪峰。

雪山群沸騰了。

丘寒用以一幅27張照片接成的長卷記錄了這一切,刷爆朋友圈。趙華則寫了一篇 《在成都遙望貢嘎,一次海王星式的發現》的文章。文章提到,1845 年,亞當斯推算出了海王星運行軌道,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第二年,當天文臺發布了發現海王星的消息以後,亞當斯才開始被人們所關注,這一發現也造就了由預見到觀測的傳奇。

在他看來,貢嘎山在成都被遙望到,也是同樣的故事——山一直在那裡,終於被大量堅持守望的雪山愛好者們看到了。

當遙望雪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17 年 6 月 5 日之後,原本 100 多人的社群很快突破千人,到現在已經超過了 3000 人。

那次著名的「觀山事件」後,媒體爭相報導,當地政府也將遙望雪山作為噱頭來為當地做推介。嗅到商機的開發商們索性將高層朝西的戶型作為「雪景房」作為賣點——這樣的戶型此前在市場上並不受歡迎,許多人買房都會特意避免「西曬」。

2018 年成都市出臺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 年)》公示草案中,關於城市總體設計部分第二項「形成』透風見綠簇群錯落』的城市空間秩序」裡,明確提出了將要構建 29 條觀山視域廊道,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加強營造軸線、門戶、老城、中心四類城市標誌性天際線的規劃目標。在成都看雪山正式被納入了成都市市政規劃建設中。

群友水星人一直在堅持統計雪山群內的觀山記錄。據他統計,2017—2019 年成都市內能觀看到雪山的天數分別為 50、56 和 66 天,2020 年上半年則有 33 天可以看到雪山。

圖片:南卡

「以前媒體報導成都出現雪山用的都是百年一遇,現在實際上是兩年百次。」趙華發現,「這個事情火起來了,政府也看到了,他們想吸引更多人過來;環保部門看到了,他們想往政績上靠。我們這些長期在成都生活的人,肯定也希望越來越多人過來,因為人越多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好。」

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刻意保持距離。

李春林和申芸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總碰上記者「挖坑」,希望他們能說幾句類似「看到雪山是因為成都空氣變好了」之類的話,但他們都拒絕了。以至於每次接受採訪時,群主申芸都會特別強調,是不是因為環境變好了才能看到雪山這個判斷,不應該由他們來下。

2019 年 9 月 9 日,四川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將「老百姓看得見雪山」歸結為了環境治理的成果。

趙華對此不置可否,「最近幾年,成都觀山天數增多可能還是要得益於群裡人數增多。要看到和成都直線距離 240 公裡的貢嘎山,就需要 240 公裡範圍內空氣都要好,並且沒有霧霾和雲層遮擋。這種情況其實一年也就幾次,加起來可能一共不超過 4 個小時。一開始我們加起來只有幾十個鏡頭,會漏掉很多。但是現在我們這麼多人,就意味著每天都有上千個鏡頭在成都各個角落守著,大家天天在群裡討論,等著雪山出來,基本上是一絲不漏地拍到了每一次雪山。」

6 月 24 日,攝影師向文軍在成都蒲江縣拍攝的貢嘎山 

圖片:向文軍

2020年9 月 12 日,雪山群獲得了《戶外探險》雜誌頒發的金犀牛獎最佳戶外團隊獎項。在北京領完獎回到成都後,群友們開了一個線下分享會。接著,又各自過起了遙望雪山的日子。

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富力中心有一個視野開闊的樓頂,在這棟 47 層高樓樓頂平臺上的施工區域、大字招牌以及立柱之間,可以看到成都西北到西南方向的全景——這是羋治林在市區給自己挑選的雪山觀景臺。2018 年畢業後,羋治林在中國人壽從事保險銷售。工作起來沒那麼多時間了,但他依然保持著看雪山的習慣。只要目測能看到雪山,他一定早早起床,騎車到這一觀景臺上看上一會兒再去上班。下班後,如果還能看到雪山剪影,他也會過來一個人待到天黑。

9 月 19 日,羋治林在富力中心 47 層樓頂 圖片:作者

李春林已經不再把看雪山當成有儀式感的事了,但他時不時還是要定個鬧鐘起來看看。

天冷的時候么妹峰和大雪塘雪比較多,「你們今天很漂亮啊,有時候雪少了,就會想你們今天怎麼這麼難看啊,」站在窗邊,李春林經常會這樣在心裡跟雪山打著招呼 ,像是在和老朋友敘舊。

2017 年攝影師嘉楠用 31 張在龍泉山上拍下的圖片合成了一張雪山長圖 攝影:嘉楠 標註:羋治林

+信疑兩茫茫:重訪「李星星」案援助者

+走進植物人的世界:像植物一樣活著,植物般枯萎

+獨家|四個「春天」的告別:一個武漢新冠逝者家庭的生死實錄

相關焦點

  • 在成都觀看雪山的海拔 從6000米刷新到7000米
    一列火車從成都駛向雪山。丘寒 攝  6月18日,「我們的雪山 我們的成都」分享會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4位常年痴迷雪山的成都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他們與雪山的故事。他們中,有資深雪山拍客,也有多次攀登雪山的登山愛好者,還有從地質、物理以及考古等科學角度分析成都眺望雪山的技術流,從美學角度探討觀山與觀人之間的關聯與意義的高校學者。  貢嘎「現身」刷新觀山紀錄  6月5日清晨,在成都範圍內,幾乎都能清晰地觀看到直線距離240公裡以外的最高海拔超過7000米的貢嘎雪山,很多人都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 「在成都遙望雪山」獲獎!
    「在成都遙望雪山」獲中國戶外金犀牛獎 圖據 蘇鐵「在成都遙望雪山」成立於2012年,八年間,從最初幾人發展為3000餘人的社群。他們是雪山愛好者,通過拍攝大量雪山照片、視頻,重現杜甫筆下「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盛景。他們是自然愛好者,多次自發組織撿拾垃圾的活動,以此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
  • 成都「身高」4977米:最高點海拔5364米 最低點387米
    最高點:苗基嶺5364米  野外抓拍大熊貓雪豹常闖鏡  成都的最高點在哪裡?——大邑苗基嶺,海拔5364米……  2月7日降溫了,從市區驅車往大邑,迎面的空氣溼漉漉、涼颼颼。
  • 他在成都遙望雪山 這次做了個3分多鐘的延時視頻
    窗含西嶺千秋雪。在成都,有這麼一群城市裡遙望雪山者:通過鏡頭之眼,遙望數十公裡之外的雪山。 6月13日,住在成都的曹先生通過個人微博,發布了拍攝的遙望雪山延時攝影視頻。這段3分41秒的視頻取材耗時近3個月,原始視頻近10G。
  • 四川「最偏遠」的縣城,距成都1070公裡,平均海拔4500米之上
    四川是西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是我國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最知名的城市就是成都和綿陽,成都是省內經濟最強悍的城市,而綿陽則是國內我國的科技之城,這量都是省內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但今日小編說的不是這些大都市,而是境內的一座小縣城,它是四川境內最偏遠的縣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此地距離成都1070公裡,而且它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之上,是省內最偏遠的一座小縣城。
  • 成都「身高」4977米 成世界海拔落差最大特大城市
    最高點:苗基嶺5364米  野外抓拍大熊貓雪豹常闖鏡  成都的最高點在哪裡?——大邑苗基嶺,海拔5364米……  2月7日降溫了,從市區驅車往大邑,迎面的空氣溼漉漉、涼颼颼。  「窗含西嶺千秋雪」就是這  「大邑處在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渡的位置上,西部急劇隆起,造成境內相對高差極大。境內西北最高峰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看的苗基嶺,海拔5364米;東南最低的韓場鎮楊家祠堂海拔只有475米,相對高差達4889米。大邑年平均氣溫16.0℃左右,無霜期長。由於光熱、水、氣候因子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大邑縣的植物垂直地帶分布規律明顯。
  • 聽說成都是世界上唯一能遠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人口大城市,有圖有真相
    拾光菌有話說從周四晚上開始,但凡你朋友圈裡有一個坐標成都的,你就肯定逃不脫被各種流光溢彩、光芒萬丈的夕陽刷屏的節奏。「「在成都遙望雪山」、「千年前杜甫看過的美景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盛世美顏跨千年」……微博裡面隨便一搜,大批夕陽下四姑娘山么妹兒峰秀美身姿的美圖,就讓無數盆友哭著喊著要來成都觀光看風景。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圖片都是出自哪位攝影大神之手?為什麼單單就他拍到了雪山夕陽星空日出?別急,往下看,讓我們一起聽阿五講述背後的故事。
  • 在成都遙望雪山,聽「追峰人」講述詩和遠方
    從大黃峰開始的追峰故事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古詩上描述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越來越多地映入成都市民的眼帘,成為成都人陽臺上的風景。「在成都遙望雪山」這個話題,也多次登上「熱搜」排行榜,而這些可以看到的山峰,大部分都位於四川省的阿壩州境內。
  • 成都人"雪山報告"出爐:在蓉能看到多少座雪山及高海拔山峰
    同時觀山範圍也更廣,幾乎涵蓋了大成都全域  「捕捉」雪山的群友多了  2018年,更多熱愛雪山的同好者加入,「在成都遙望雪山」QQ群已有超過1600名群友,又組建了「在成都遙望雪山1群」,還有更多愛好者一直關注其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  「窗含西嶺千秋雪。」一千年前的杜甫就曾說過,在成都,可以遙望雪山。
  • 分享丨數說成都自然稟賦:全球海拔落差最大的特大城市!
    從海拔最高的大雪塘(苗基嶺)到海拔最低的界牌村一高一低兩頭的海拔高度落差達5005米!
  • 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可以看到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城市,真的嗎?
    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可以看到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城市,真的嗎?看看網友怎麼說。老納正年輕:在成都。據民間傳說,能夠看到十來座雪山。聽說除了烏魯木齊,只有成都能看到雪山,我本人無從去考證它的真實性。但是在成都不同的地方的確是可以看到雪山。
  • 2020年成都觀山報告出爐:70次開門見山 創2017年以來最高紀錄
    成都一半導體製造企業工程師張巍,利用大成都範圍內觀山愛好者的觀山報告,再次製作出成都2020年觀山大數據,用數據佐證成都是「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70次在成都遙望雪山 7月成觀山幸運月
  • 海拔6000米!他們挑戰高空極限飛行
    在雪域高原人員和裝備都會面臨低溫缺氧的嚴峻考驗然而要在高原惡劣天氣環境下挑戰海拔6000米高空極限飛行陸航官兵需要怎樣練就過硬的本領?為錘鍊部隊高原作戰能力近日一場海拔6000米的高空極限飛行訓練在新疆軍區某陸航旅展開↓↓新疆軍區某高原訓練場數架直升機聽令起飛
  • 徵戰海拔6000米!西藏軍區組織官兵開展登山訓練強體能練技能
    西藏軍區組織官兵開展登山訓練強體能練技能——海拔6000米,巡邏挺進「生命禁區」4月中旬以來,西藏軍區組織官兵向雪域高峰發起衝擊,將徵戰目標定在海拔6000米,不斷挑戰徒步巡邏新高度。談及此次訓練,某連中士宋澤磊豪情萬丈:「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應留下軍人的足跡。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一定不把領土守小了,不把主權守丟了!」6月初的一天,隨著一陣號聲響起,邊防勇士整裝待發。某營營長王海東攤開地圖,在一座海拔6206米的雪山處劃下一條線。
  • 「窗含西嶺千秋雪」寫於什麼季節?來看這份觀山指南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寫於什麼季節?這道題曾經是《中國詩詞大會》的試題,結合上下文,可以輕鬆地知道答案是「春季」,但你知道杜甫在春季的成都遙望到了雪山嗎?4月21日下午,「在成都遙望雪山群」群友在杜甫草堂舉行了2019年春季分享會。
  • 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嶺雪山旅遊攻略
    1/前言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唐代大詩人,詩聖杜甫留下的千古《絕句》,讓西嶺雪山也因此而得名。景區總面積483平方公裡,海拔從1260米——5364米不等,屬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內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終年積雪不化,為成都第一峰。
  • 西藏軍區組織官兵開展登山訓練強體能練技能——海拔6000米,巡邏...
    4月中旬以來,西藏軍區組織官兵向雪域高峰發起衝擊,將徵戰目標定在海拔6000米,不斷挑戰徒步巡邏新高度。談及此次訓練,某連中士宋澤磊豪情萬丈:「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應留下軍人的足跡。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一定不把領土守小了,不把主權守丟了!」6月初的一天,隨著一陣號聲響起,邊防勇士整裝待發。
  • ...在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當一名「遙望雪山群」群主是什麼感受?
    「這裡有人喜歡地理,有人研究氣象,有人是戶外發燒友,也有人愛好古詩文……」但歸根究底,把這群人湊到一起,並使之越來越壯大的,是雪山,是在成都看雪山。如今,「在成都遙望雪山」兩個QQ群已有超過4000人,微信群更是已經建了6個,基本上每個群都是滿額。相應的,「在成都遙望雪山」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