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遙望雪山,聽「追峰人」講述詩和遠方

2020-12-23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會與雪山結緣?我總會引用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那句話,『因為山就在那裡』。」10月16日,在2020年天府書展上,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和四川畫報社聯合舉辦的「追峰人——《阿壩州高海拔山峰圖錄》魏偉創作分享會」在書展主會場文軒BOOKS九方店的城市閱讀空間舉行。創作者魏偉來到現場,分享了他的追峰經歷,眾多現場讀者和觀山愛好者參與了此次活動。

從大黃峰開始的追峰故事

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古詩上描述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越來越多地映入成都市民的眼帘,成為成都人陽臺上的風景。「在成都遙望雪山」這個話題,也多次登上「熱搜」排行榜,而這些可以看到的山峰,大部分都位於四川省的阿壩州境內。

第一次在阿壩州看到山峰,是在一處綠樹成蔭的地方,那一幕對他來說印象深刻。回去查了以後才知道,那座雪山正是阿壩州第二高峰5922米的大黃峰。在那以後,魏偉開始專注研究理縣的雪山。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偉加入了「成都遙望雪山群」。那時候的雪山群只有二三十人,是成都非常小眾的雪山圈子。他第一次在成都遙望雪山,是當時著名的「7·14成都自然界大事件」之時。在這以後,「成都遙望雪山」也開始壯大,現在已經發展為幾千人的社群。

作為「成都遙望雪山」的資深群友,魏偉如今已是著名的「追峰人」,他常年活動於川西地區,把近十年的時光都灑在了高原的角角落落。《阿壩州高海拔山峰圖錄》這本書既是魏偉多年來拍攝、研究阿壩州高海拔山峰的一個成果匯集,也是關於阿壩州高海拔山峰「家族譜系」的全景展示。

雪山裡的歷史和未來

在活動現場,魏偉展示了自己拍攝的大量精美山峰圖片。他結合自己的拍攝和創作經歷,向觀眾介紹了阿壩州及四川省部分高海拔山峰的特點和成因,也向大家科普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山峰譜系,還對地理環境對古先民部落遷徙、民俗習慣養成、生產生活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魏偉展示了一張照片,一位老人和她背後的雪龍嶺。「答應我為她和雪龍嶺拍一張合影后,楊大媽那雙因日以繼夜的農活導致關節腫大的雙手似乎有些無處安放。」魏偉說,這是對岷江上遊原始人類族群有著重要意義的山峰。今天的這裡的秉裡村,照片裡的楊大媽總體還過著與祖先南下來到之時別無二致的生活。而如今村中已是交通便利,這裡有硬化的路面,年輕人們驅車不到三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成都,四五千年前,華夏與古羌經歷的分野在此地將再次得以交融。

正如分享會上魏偉一直傳遞的觀念,在觀山的過程中,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歷史與未來」。魏偉最後說道,「今天我們追尋著古蜀人的足跡向西眺望,以么妹峰為代表的雪峰逐漸成為我們城市的新圖騰。最後,致敬包括你我在內的這群雪山守望人。」

相關焦點

  • 「在成都遙望雪山」獲獎!
    「在成都遙望雪山」獲中國戶外金犀牛獎 圖據 蘇鐵「在成都遙望雪山」成立於2012年,八年間,從最初幾人發展為3000餘人的社群。他們是雪山愛好者,通過拍攝大量雪山照片、視頻,重現杜甫筆下「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盛景。他們是自然愛好者,多次自發組織撿拾垃圾的活動,以此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
  • 什麼是「雪山城市」?
    成都的「平」,曾讓人們誤以為「窗含西嶺千秋雪」是千年前詩聖的浪漫想像,而逐漸忽略了雪山在成都身側真實的存在。近年來,隨著成都空氣品質與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成都人越來越多地發現,雪山,成了自家窗外的常客。今年夏天,成都連續晴天,空氣品質持續向好,成都人幾乎已經習慣了視野中有雪山相伴。
  • 被雪山照片「美到了」!中國國家地理總編點讚:只有成都!
    平時人們也不時在成都的西邊看到和拍到雪山,但過去大多是局部的,零星的,光線是暗淡的,或者是平淡無色的……這次不是,這次是西邊天幕拉開,燈光全部打開,群山蜂擁而至,主角全部亮相……么妹峰、大雪塘、獅子王、華西雨屏………」單之薔在個人微博中還激動表達,「今天成都展示了一個世界級的雪山城市的最佳形象;今天成都的雪山群一舉顛覆了成都『蜀犬吠日』的城市天氣形象;今天成都展示了無與倫比的天際線……
  • ...在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當一名「遙望雪山群」群主是什麼感受?
    「這裡有人喜歡地理,有人研究氣象,有人是戶外發燒友,也有人愛好古詩文……」但歸根究底,把這群人湊到一起,並使之越來越壯大的,是雪山,是在成都看雪山。如今,「在成都遙望雪山」兩個QQ群已有超過4000人,微信群更是已經建了6個,基本上每個群都是滿額。相應的,「在成都遙望雪山」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
  • 成都人"雪山報告"出爐:在蓉能看到多少座雪山及高海拔山峰
    同時觀山範圍也更廣,幾乎涵蓋了大成都全域  「捕捉」雪山的群友多了  2018年,更多熱愛雪山的同好者加入,「在成都遙望雪山」QQ群已有超過1600名群友,又組建了「在成都遙望雪山1群」,還有更多愛好者一直關注其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  「窗含西嶺千秋雪。」一千年前的杜甫就曾說過,在成都,可以遙望雪山。
  • 他在成都遙望雪山 這次做了個3分多鐘的延時視頻
    在成都,有這麼一群城市裡遙望雪山者:通過鏡頭之眼,遙望數十公裡之外的雪山。 6月13日,住在成都的曹先生通過個人微博,發布了拍攝的遙望雪山延時攝影視頻。這段3分41秒的視頻取材耗時近3個月,原始視頻近10G。視頻中,西嶺雪山、么妹峰、華西峰、雨屏峰、九頂山、龍眼峰、鷹鴿嘴峰一一亮相,海拔不同,在日出的襯映之下,顯得雄壯而美麗。
  • 在成都,遙望海拔6000米之上的千秋雪
    其中,數沈易培拍攝到的這張圖片雪山清晰,同時還有被稱為「成都白宮」的著名地標建築作為前景。但那時候更多人認為,在成都市區不可能看到雪山,圖中的雪山是海市蜃樓。雖然唐代詩人杜甫早在成都草堂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名句,但很多人都認為,「千秋雪」或許指的是成都西邊某座不知名山峰上存留下來的季節性積雪,又或者,只是詩人的一種誇張。
  • 在成都觀看雪山的海拔 從6000米刷新到7000米
    一列火車從成都駛向雪山。丘寒 攝  6月18日,「我們的雪山 我們的成都」分享會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4位常年痴迷雪山的成都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他們與雪山的故事。他們中,有資深雪山拍客,也有多次攀登雪山的登山愛好者,還有從地質、物理以及考古等科學角度分析成都眺望雪山的技術流,從美學角度探討觀山與觀人之間的關聯與意義的高校學者。  貢嘎「現身」刷新觀山紀錄  6月5日清晨,在成都範圍內,幾乎都能清晰地觀看到直線距離240公裡以外的最高海拔超過7000米的貢嘎雪山,很多人都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 草堂讀詩丨賞析:安德魯·懷斯《遠方》
    你在風口遙望彼岸的紫丁香你在田野揀拾古老的憂傷我知道那是你心的方向擁有這份懷念這雪地上的爐火就會有一次歡暢的流浪於是整整一個雨季我守著陽光守著越冬的麥田將那段閃亮的日子輕輕彈唱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
  • 在城市一眼就看到雪山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高樓大廈和巍峨雪山同框,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中國的雪山非常多,但能看到雪峰的大都市的確沒有幾個。在黛色的一脈脈青山之上,挺立著一座座晶瑩剔透的雪峰陣列。有十幾座有著「千秋雪」的雪山出現在成都的西方,這一景象讓「追峰人」興奮不已。不過這裡有一點需要強調,那就是並不是有雪的山就叫雪山。
  • 帆兒臨風築夢遠航,心兒遇詩遙望遠方
    ——《嘗試詩歌創作》教學設計 帆兒臨風築夢遠航,心兒遇詩遙望遠方。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現代詩歌也如雨後春筍,日益繁榮。今天,讓我們開啟一場不一樣的詩歌之旅,來體驗一下詩歌創作的快樂吧!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讚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後的巨大變化。
  •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既美妙誘人,也似空中樓閣,聽著熱血沸騰,卻不能當飯吃。大多數時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是現實中的自己,是一地雞毛……只有真正經歷過苟且,才能體會詩和遠方真正的含義……一個人的自駕遊。
  • 聽說成都是世界上唯一能遠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人口大城市,有圖有真相
    拾光菌有話說從周四晚上開始,但凡你朋友圈裡有一個坐標成都的,你就肯定逃不脫被各種流光溢彩、光芒萬丈的夕陽刷屏的節奏。「「在成都遙望雪山」、「千年前杜甫看過的美景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盛世美顏跨千年」……微博裡面隨便一搜,大批夕陽下四姑娘山么妹兒峰秀美身姿的美圖,就讓無數盆友哭著喊著要來成都觀光看風景。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圖片都是出自哪位攝影大神之手?為什麼單單就他拍到了雪山夕陽星空日出?別急,往下看,讓我們一起聽阿五講述背後的故事。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撩亂邊愁聽不盡」,那曲調無論什麼時候,總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所以那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實叫人又怕聽,又愛聽,永遠動情。這是詩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揚。「聽不盡」三字,或是怨,或是嘆,或是贊,意味深長。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於怨嘆。
  • 成都,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美不勝收
    在成都市裡能看到雪山?是真的嗎?不用詫異,不用懷疑,是真的。當然前提是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當然觀察角度也很重要。這裡的雪山一般指的是貢嘎山和蜀山之後么妹峰,大概自六月份開始,一年當中能觀看到雪山的次數大概有幾十次。成都這座全球唯一能夠遙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城市,又「火」了一把。
  • 唐詩來了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與戰爭有關。  雪山:這裡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 「情感散文」詩和遠方,一抹心痕
    靜靜地聽風,寫下清冷的詩行,字裡行間,折成了一個個小船,駛向滄海。靜靜地倚在河水的盡頭,翹盼著,那歸航的船兒,卻沒有回來。遠方的寂靜,罩著夜的,沾著淚的痕,仿佛傳來簫笛之聲,那麼憂傷。雨打梨花落,詩文亦成殤。遠方,終究是不能抵達的深海,多少漂泊的人兒,在夜色裡黯然沉沒。車窗外,一抹紅影影綽綽,牽扯著視線,也勾勒出藏於心中的一抹心痕。
  • 回眸「十三五」成都「天更藍」
    這幾年在成都,出現了一群「追峰人」。他們的鏡頭追逐著城市盡頭出現的綿延雪山,最喜歡拍城市與雪山的同框。雪山從「稀客」變成了「常客」:2016年只有十多天拍到了雪山,2017年就增加到了三十多天,2018年更是超過了五十天……如今,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
  • 九月的詩,和遠方
    看到宇宙行小夥伴們寄給小編的「詩和遠方」,親們,你們還坐得住麼?掐指一算,還有兩周就要十一「黃金周」了,小編只想問,親們,你們準備好了沒有? 行攝秋景 《秋日馬語》  內蒙古赤峰分行  寇鴻潔   儘管,許多人已經轉身,許多風景已經錯過,許多記憶已經消亡,我依然不斷回頭遙望。 只因,記錄的那些深邃的思想,不斷震憾和碰撞著我的心靈,讓我無法忽略每一個音符,無法冷落每一次相守,無法忘卻每一次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