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柯潔在其個人微博@棋士柯潔發文稱,從今日起個人無限期退博,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關注,再見。
柯潔從2013年開始,就成為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主將,多次獲得世界冠軍,是中國圍棋界的領軍人物之一。
這樣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為什麼突然宣布突出微博呢?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柯潔自己想要靜一靜,想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圍棋職業當中。
但是,如果你看到他微博下面的評論,你大概就會覺得,他其實是因為無法忍受網絡暴力才退出的。
在這些評論當中,「終於滾了」「快滾吧」「直接退出人世」」別死在我家門口「,這樣粗野、惡毒的評論很多。摘錄幾條如下:
這樣的惡毒評論還有很多,每一條都看完的話,恐怕會得抑鬱症的。
柯潔以這樣的方式退出微博,未免太狼狽。但其實這樣的結局早已經註定。
我們知道,柯潔並不是一個四平八穩的圍棋運動員,而是一個有著鮮明個人色彩的人。他喜歡在微博上就社會熱點發表評論,難免得罪了一些人。尤其是,這些年他跟微博女權主義者的撕×戰,惹得無數女人對他恨之入骨。
而眾所周知,微博是女權主義者的大本營,她們不認同就口誅筆伐,大罵直男癌,甚至惡毒詛咒。
這就是微博的輿論環境,狂熱、粗俗、謾罵、不寬容,一股讓人恐懼的氣氛充斥其中,但凡稍微正常點的人,都是待不下去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微博如此,其實現在的整個網絡空間裡面都充斥著讓人害怕的狂熱氣氛,正常的交流幾乎無法進行。
那種罔顧事實的人身攻擊、動輒喊打喊殺的「戰鬥風格」,是非常讓人憂慮的。它像一種憤怒的浪潮,不可控、不穩定,也不可預計,更讓審慎的、實事求是的交流和對話變得越來越困難。——澎湃特約評論員張豐
這種不喜歡、不認同,就大加討伐的「群體性攻擊」,正在頻頻發生,越來越多的人被迫退出網絡空間。
5月22日,「流浪大師」沈巍突然刪掉所有視頻,並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宣布「退網」。在文中,沈巍聲稱自己遭遇了網絡暴力,讓他身心疲憊、備受凌辱,心如刀割。
沈巍寫道:「做此決定非常艱難,有愧全國網親的厚愛,不是逃避,更不是被打倒,眼前的網絡亂象讓我無所適從,迫不得已做此決定」。
網絡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就是暴力集中於對對方的道德人格進行攻擊,集中於網絡群體對個體的公共道德審判,最終給個體生命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性後果。
曾經的奧運會英雄劉翔,為我們這個民族拼盡了最後一點力氣,他受傷了,不得不退賽。他卻被攻擊為「懦夫」和「戲子」。
這種持續的網絡暴力,最直接的結果是導致了劉翔退出了微博,甚至影響到了劉翔本人的婚姻和其前妻的生活。
而施暴者對於暴力本身不僅毫無自覺,甚至認為自己是在執行某種正義的公正審判。
為什麼這些網絡劊子手,敢在網絡上胡言亂語,肆意妄為呢?
「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勒龐《烏合之眾》
把場景轉換到網絡環境,許多網民就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虛擬的「群體」,所謂「法不責眾」,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都這麼說,責任就分散了,法律就無法懲罰任何一個人了。
網絡虛擬世界裡的每一個「暴徒」,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是一個遵紀守法的良民。這種人格的分裂,已經成了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生活的常態。
」人們普遍地活在面具的下面,享受著人格分裂帶來的適應感和不適應感,人一旦到了網上,可以用網名、化名和匿名了,人格裡卑瑣、惡毒、被壓抑的東西都冒出來了。這就是為什麼我看到網絡微博的發言那麼有戾氣的原因,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秦始皇,都有一個專制人格在作怪——容不得他人,他人,就是地獄。「——邱華棟《我們的專制人格》
專制人格形成的網絡空間,戾氣愈來愈重,不知不覺間,大家都變得不容許別人對自己的觀點有異議,都熱衷於給自己的觀點披上一層道德的精美包裝,而對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觀點,動輒用詛咒謾罵的方式摧毀一切可能的理性交流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