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的語言交際中,解釋是為了達到某一交際目的。為了達到目的,人們往往使用幾種交際行為的互相配合。解釋也常常和其他多種行為交織在一起。
對別人的疑問進行解釋是常見的溝通手段。它在交際中不是初始,也不是反應,而是第三步行為,是對對方反應的反應。比如,你做了一件什麼事或說了一句話,對方對你的語言行為產生疑問,這時就可以對此做出解釋。
解釋的語言內容是對自己先前言行的闡述或改正,而形式提卻是對對方的反應。解釋有以下幾點作用。
1.交際中,人們常常會先說出一句違背情理的話,讓對提出疑問後,再進行解釋,使雙方的對話富有趣味。
2.在自己犯有某種過錯時,常常會進行解釋。這種解釋大多是撇開自己先前某種言語的結果不談,而只解釋當初的動機,以說明動機是好的,或是無意傷害的,只不過是結果不好,超乎自己的預料。
3.解釋還有答覆的作用。當對方對你提到的某種觀念、觀點疑感不解時,需要解釋;以及對方對你言語行為的含義或動機不甚明了時,也需要解釋。
4.當對方對你的某一行為、語言產生誤解時,常常會解釋一番以說明真相、消除誤會。這時主要不是解釋言語本身,而是就自己行為、語言的動機而做解釋。
既然解釋的作用這麼大,那麼,該如何向對方做出解釋呢?
一、解釋切忌重複,除非是應對方要求。有些人進行解釋時怕對方沒聽懂,於是就再三重複,其實這很令人生厭。我們常常在道歉時不斷地重複申明自己不是故意的,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表示自已的歉意,其實這種做法很難奏效。
二、解釋時要注意把握語氣;解釋時自信心要特別強。只有你具備自信,對方才會相信你有解疑釋難的能力,才會相信你能夠澄清真相;否則,解釋就無法進行。
三、要讓自己的解釋具有信服力,要做到三點:首先,吐字要清晰乾脆,不能含糊、吞吐;其次,條理要清楚,不能隨口道來;最後,儘量少用模稜兩可的詞語,否則對方就會認為你不懂裝懂,是在有意欺騙。
四、解釋還應誠懇。在說明真相、賠禮道歉、消除誤解時一定要誠懇備至、態度謙恭。如果言語隨便、語氣輕浮,那麼只會使對方誤解加深,使事情更加煩亂。
解釋在人際交往中十分普遍,對人際關係與交往有很大的功用,解釋既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有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應該解釋時就解釋,不該解釋時不要亂解釋。例如,別人向你提出某個要求,你不想應允,但真實理由又不好明說時,你千萬不要找藉口來解釋,因為任何假設出來的解釋只會遭到對方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