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杭州市民邊玩邊學,重新認識家鄉獨具魅力的文化,該怎麼做?
讓外地遊客「解鎖」西湖的新玩法,近距離感受杭州的生態之美,又有什麼好辦法?
昨天,西湖邊的微笑亭入駐了兩位新的「導遊」,他們身穿綠色馬甲,帶領40位市民、遊客邊走邊看,用全新的導覽詞,講述曲院風荷、蘇堤春曉的故事。
這是由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網信辦、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杭州日報聯合推出的「綠馬甲文明公益行動」特別策劃的「西湖上新了」現場導覽服務,昨天與市民、遊客的美好邂逅,開啟了全新角度深讀西湖的大門。
不單講故事,更是講知識
多角度解讀讓西湖文化更立體
昨天的「西湖上新了」現場導覽服務共分兩條線路,負責曲院風荷一線導覽的是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學生冶樂。「現在的曲院風荷並不是南宋時期的曲院風荷,當時的曲院風荷是在距離這裡差不多1公裡的洪春橋。」冶樂說,「洪春橋下有一條金沙澗流過,據說南宋時期,杭州最好的水就在那裡,所以,當時的『國有酒廠』就建在那附近。也因為這個原因,當時曲院風荷真正的名字是『麯院荷風』。」
「風荷」與「荷風」,僅僅是文字順序不同,有差別嗎?「意境完全不同哦。」冶樂邊走邊講解,「『風荷』側重視覺,是看得見的湖面上的荷花,而『荷風』之中不僅有荷花荷葉的香味,還有來自酒坊的酒香,可以用眼睛看,更能用鼻子聞。」聽到這裡,有幾個孩子用力吸了吸鼻子,仿佛想從如今的空氣中嗅到數百年前的酒香。
曲院風荷裡,鳥類眾多,昨天「出鏡率」最高的是黑水雞和斑嘴鴨。「黑水雞在這片水域經常出現。」冶樂指著一隻從孩子們面前從容涉水而過的黑水雞說,「看,它們的身子是黑色的,嘴巴是紅色的,腳和雞長得相似,擅長輕功。」
「輕功?」有孩子頓時精神大振。「是啊,你看它們在荷葉上行走,就和我們在平地上走路一樣。」冶樂嘿嘿一笑,「它們會的輕功就是凌波微步啊。」這樣巧妙的比喻,讓孩子們輕鬆記住了黑水雞的特點。
負責蘇堤春曉一線的是同樣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劉清,她帶著4戶親子家庭從蘇堤北口的跨虹橋出發,從蘇堤的歷史到蘇軾與杭州的不解之緣,沿途講解,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關於蘇堤的人文典故,也帶著家長們重溫了學生時代學過的歷史知識。聽著講解,有家長甚至朗誦起了蘇軾的經典詩詞,為此次導覽增色不少。
來到壓堤橋,劉清開始了她的「數學課」。「壓堤橋是整條蘇堤的黃金分割點,站在橋上,能看到最美的西湖。」她說。面對近在咫尺的美景,媽媽們顯然對拍照的興趣更大,紛紛站上橋的最高點,擺好姿勢拍照留念,然後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一路向南,劉清口中關於蘇堤的知識分類越來越豐富,不僅有人文歷史,還有自然百科。她將蘇堤生態圈中的動植物逐一介紹給家長和孩子——香樟、桃花、三角楓、無患子、烏鶇、鴛鴦……「我經常來蘇堤的,居然不知道這裡還藏著這麼多的秘密。」一位爸爸感嘆道。
「西湖上新了」讀本可免費領取
導覽服務即將開放多通道預約
深一度的導覽,讓人有了深一度的收穫。
「我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導覽,導覽詞很有意思。」結束導覽服務後,劉清說,「準備導覽詞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許多以前從沒見過的西湖知識,這讓我對西湖之美的認識又深了一層。」一位接受導覽服務的媽媽也表示,與一般導遊的講解詞不同,「西湖上新了」的導覽詞在內容覆蓋面上更廣,比如加入了動植物知識,讓人耳目一新,「特別好玩」。
怎樣才能享受這樣好玩的導覽服務呢?「西湖上新了」即將開放多個通道,讓市民、遊客能夠在網上和現場預約服務。屆時,市民、遊客可以假日小隊、親子家庭、企業團隊等形式,聆聽「綠馬甲」志願者講解深一度的西湖十景故事。預約服務推出的具體時間,請關注本報後續報導。
現場導覽服務之外,「西湖上新了」趣味讀本也已經正式推出,目前已經製作完成的有蘇堤春曉和曲院風荷兩款,市民、遊客可在曲院風荷門口的微笑亭免費領取。拿著趣味讀本,邊看邊遊覽,同樣能對兩大景點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