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外牆邊種有一片竹子,青枝翠葉,經冬不凋。月明之夜,其影疏疏,每當風來,其音蕭蕭。枝影搖曳,婆娑可愛。喜其不懼雪霜,不畏嚴寒,不與世爭,特歌詠其高風亮節。詩曰: 門前多綠竹,無風亦蕭蕭。 月下弄清影,詩就獨風騷。 平生不低首,時常挺直腰。 本是無心客,何懼雪霜凋。 傲然列三友,標格自孤高。
竹,歲寒三友之一,為歷代文人騷客爭相吟誦的對象。古人愛竹,喜其上下通直,凌霜傲雪,四季常青,故賦於其剛直傲岸的性格。
正是竹子具有了這種性格,所以古代文人多喜歡居處種竹。晉代大書法家王徽之曾「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可見愛竹之深。 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也曾在《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亦足見愛竹之深。
再有就是我們熟知的竹林七賢的故事。說的是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鹹七人,時稱七賢。常在山陽縣的竹林中談歌飲宴,縱酒賦詩,以為快事。七賢乃當世名士,個個文採風流,狂放不羈。不慕名利,不阿權貴,超然世外。七子性情與竹的性格不謀而合,遂成就其一段千古佳話。
竹,不僅是歲寒三友之一,還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清代名士鄭板橋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詠竹詩《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寫出了竹的君子之風。
關於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湘妃竹的傳說。說的是上古帝王舜帝巡視南方,病逝於蒼梧。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往尋舜帝,得知舜帝已亡,葬於九嶷山。二妃悲痛欲絕,抱頭痛哭,淚皆血色,灑於竹上成斑紋,如血淚色,故名「湘妃竹」
竹還具有美好的寓意。「竹報平安」,寓意平安吉祥。有關於竹的成語也是不勝枚舉,如「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等等……每個成語的源頭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也愛竹,就請寫下你對竹的知識和見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