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英雄:天下第五條好漢伍雲召

2021-02-13 往事


伍雲召,是《說唐》中的天下第五條好漢。

 

在《說唐》中,伍雲召好歹也算是主角之一了。因為,從第14回起,直到第20回,伍雲召都是中心人物。

 

在第14回為伍雲召出場做鋪墊的,是伍雲召的父親伍建章。在這一回裡,伍雲召那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的老父親伍建章,因為不肯為隋煬帝篡位草詔,而被隋煬帝斬首。

 

這樣一來,為了斬草除根,在第15回就必須來殺時在外地、官封南陽侯的伍雲召了。

 

第15回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地介紹說:

 

「伍建章之子云召,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聲如銅鐘,力能舉鼎,萬夫莫敵。」

 

看到這裡,實在是「天空一聲巨響,帥哥閃亮登場」。我們終於盼來了一位長得比較正常、顏值飆升的帥哥好漢了。

 

為什麼要這樣說?

 

第一條好漢李元霸和第三條好漢裴元慶是兩個小孩子;第二條宇文成都膀大腰圓,長得比例失衡、不大正常不說,還是個大反派,叫人愛不起來;第四條好漢雄闊海就是個李逵。而李逵,顯然不是帥哥。

 

所以,盼星星盼月亮,到第15回,我們終於盼來了隋唐十八好漢中的第一位帥哥好漢——身高正常、面孔正常、眼睛正常,聲音也基本正常的伍雲召。

 

問題是帥哥好漢一出場任務就很重,因為他的南陽城,面臨著隋朝大軍的圍剿。

 

這裡要說一說伍雲召在哪個南陽。

 

今天我們一看到南陽,就會想到河南省南陽市。但是,在先秦時期,還有一個南陽,指的是黃河以北、太行山南端以南的地區,大致位置在今天河南省的修武縣。

 

兩個南陽,雖然都在河南省,但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更重要的區別在於,北邊的那個南陽靠近太行山,而南邊那個南陽已在太行山脈的範圍之外。

 

之所以提及太行山,是因為伍雲召可是在出城打獵的途中,遇到了在太行山落草為寇的雄闊海,進而英雄惜英雄,兩人結拜為兄弟的。

 

出城打獵就能遇到的人,距離一定不遠。否則,伍雲召就得騎馬奔馳幾百公裡,才能見到雄闊海。果真如此的話,恐怕他連結拜的力氣都沒有了。

 

所以,伍雲召所在的南陽,是北邊那個南陽,在今天河南省的修武縣。

 

為了幹掉在南陽的伍雲召,隋朝官方放出了大招兒:韓擒虎為元帥,麻叔謀為先鋒,宇文成都為後應。

 

之所以說隋朝官方放出了大招兒,是因為這次的元帥韓擒虎,那可是史上貨真價實的、軍事家級別的名將。

 

別的不說,韓擒虎曾經率軍俘獲陳後主。伍雲召再兵多將廣,區區南陽一地,也比不過半壁江山的陳國吧?

 

更何況,在天下好漢中,伍雲召只是排名第五,肯定不是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的對手。

 

果然,兩人對陣的結果,伍雲召在家僕伍保的援手下,總算從宇文成都的馬前逃得一命。最後,伍雲召終於沒有守住南陽,落了個妻死子散、投奔他鄉的結局。

 

伍雲召投奔的是壽州王李子通。在他的麾下,伍雲召作為兵馬大元帥參加了四明山大戰,和他的兩個鐵桿幫手雄闊海、伍天錫一起,把保駕的宇文成都累了個半死。

 

伍雲召也死在了揚州。而且死得很冤枉,居然是被一匹怪馬的尾巴打死的:

 

「高麗國的大將左雄,手執板斧,騎一匹異馬,沒有尾巴,名為『沒尾駒』。大叫道:『留下狀元,我來也。』就與伍雲召交戰,左雄不能敵,回馬便走。雲召拍馬趕來,左雄把沒尾駒頭上連打幾下,那馬前蹄一低,後蹄一立,屁股內一聲響,撒出一丈多長的尾巴來,向後一掃,把雲召的頭打得粉碎,死於馬下。」

 

這樣神出鬼沒的、有點缺德的自帶式殺傷性武器,伍雲召再牛十倍,也防範不了。

 

可惜的是,一代帥哥好漢,就此謝幕。


 

更為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伍雲召這個人。

 

我努力在歷史的迷霧中,尋找這個帥哥的蛛絲馬跡。直到我發現了這樣兩個等式:

 

伍建章=方孝孺,伍雲召=伍子胥+楊玄感。

 

先說「伍建章=方孝孺」。

 

在史上也沒有伍建章這個人。但作者安排他在第14回出場,並且因為不肯為隋煬帝楊廣篡位草詔而被殺。這是典型地對方孝孺不肯為明成祖朱棣篡位草詔而被殺故事的抄襲。

 

大家可以把方孝孺的記錄找來看看。連「此朕家事」的對話,都差不多照抄下來了。

 

只是,《說唐》的作者忘記了楊廣和朱棣二人登上皇位的區別。

 

楊廣在他爹隋文帝楊堅還在位的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就已經當上了太子。當上太子四年之後,他才在仁壽四年(公元640)七月因父親去世而登上皇位。

 

換句話說,在長長的四年裡,楊廣一直就是天下公認的皇太子。而他在父死之後的繼位,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他的繼位詔書已經不需要藉助元老重臣、文壇領袖的威望了。

 

歷史上也沒有出現楊廣藉助大臣威望而撰寫繼位詔書,助力自己登上皇位的事。

 

朱棣則不然。朱棣一直就是燕王,從來就不是天下公認的皇太子。而他為了當上皇帝,起兵造反,把父親朱元璋生前確立的繼承人朱允炆從皇位上趕了下來。「得位不正」,是他逃避不了的指責。

 

所以,他就需要天下百姓、朝野內外的認可,他就需要方孝孺這樣一位元老重臣、文壇領袖來為自己撰寫繼位詔書,從而使得自己的繼位稍微顯得名正言順一些。

 

不得不指出,《說唐》作者在「伍建章=方孝孺」問題上,痕跡太明顯,處理得也比較拙劣。

 

再說「伍雲召=伍子胥+楊玄感」。

 

作者在用完了「伍建章=方孝孺」的故事之後,出現了一個難題:方孝孺肯定是沒有兒子留下來的,那伍建章的兒子要報仇雪恨,如何處理?

 

於是又借用了伍子胥借兵為父報仇的故事。《說唐》中,伍雲召在南陽之後造隋朝的反,就是借用的壽州王李子通的兵。連兩個人的姓氏,都用得一模一樣。

 

但是,伍子胥顯然不是伍雲召的原型所在。

 

只好回頭,來看另一個線索,看隋煬帝在歷史上殺過那些大臣。

 

隋煬帝在歷史上,出於種種原因,殺過三個元老重臣,分別是:光祿大夫賀若弼、禮部尚書宇文弼、太常卿高熲。

 

但是,賀若弼的兒子賀若懷亮,宇文弼的兒子宇文儉、宇文瑗,高熲的兒子高盛道、高弘德、高表仁,在父親被殺之後,都沒有擁兵造反、為父報仇的史實。

 

好,那就來找找大隋朝的官二代,誰造過隋煬帝的反?


 

巧了,還真有過唯一的一個:楊玄感,楊素的兒子楊玄感。

 

更巧的是,歷史上的楊素,雖然不是隋煬帝所殺,卻基本是他逼死的。

 

「素寢疾之日,帝每令名醫診候,賜以上藥。然密問醫人,恆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將慎,每語弟約曰:『我豈須更活耶?』」

 

一句話,楊素功高震主,隋煬帝希望他早點死。於是,楊素就有病不肯服藥,把自己拖死了。

 

身為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不可能不知道上述內情。

 

但是,到他起兵造反時,卻並不是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而是打著救民於水火之中、擺脫遠徵高麗之役的旗號。

 

令人扼腕的是,楊玄感的造反,只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他造反時,隋煬帝及隋朝大軍正在高麗前線,國內兵力薄弱。當時在給楊玄感當狗頭軍師的李密,給楊玄感出主意說:有上中下三策供他選擇。

 

上策是攻佔北京,堵住隋煬帝及大軍回歸中原的通道,等待大軍糧草吃盡之後,其軍自亂;而消滅了隋朝軍隊的有生力量之後,天下唾手可得。

 

中策是攻佔長安,據有關中、立於不敗之地後,再東向與回到中原的隋煬帝爭奪天下。

 

下策是就近攻佔東都洛陽。

 

顯然,上策最妙。

 

然而,膽大無腦的楊玄感,選擇了勝負難測的下策。因為他認為,這才是上策。

 

結果他進攻洛陽失敗,屯兵堅城之下,一籌莫展之際,又遭遇回援隋軍、留守隋軍在各個方向上的圍攻,使得本就不多的兵力被損耗殆盡。

 

最後,楊玄感自己的死法比伍雲召還慘,「磔其屍於東都市三日,復臠而焚之」,而且還被隋煬帝滅族了。

 

楊玄感他爹楊素一輩子辛辛苦苦,算是白忙活了。

 

但是,楊玄感的史實,也並不完全與伍雲召的故事重合。

 

事實上,伍雲召的故事不可能與任何一個人重合。因為,他不存在。

 

而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不可能借給別人。

相關焦點

  • 《說唐》英雄:天下第四條好漢雄闊海
    雄闊海,是《說唐》中的天下第四條好漢。
  • 隋唐第五條好漢伍雲召和他的族兄居然都被同一種動物收割了生命
    《說唐》中隋唐十八條好漢並沒有羅列完全,就已知的十三條好漢來說,結局都是不好的。更不用提其他出場的英雄人物了。
  • 終於知道魏文通和伍雲召誰更厲害了!
    魏文通是隋唐第九條好漢,是一位為人正直,忠於職守,勇武過人,韜略雄材之士。魏文通在《說唐》中一共兩次出場,第一次是奉靠山王楊林之命,出潼關捉拿秦叔寶;第二次出場是奉旨攻打瓦崗,被王伯當暗箭射死。秦叔寶矯借楊林的令箭逃到潼關,要魏文通開交放行。
  • 隋唐十八好漢——伍雲召
    伍雲召又稱南陽侯,隋朝人,出生於南陽,《說唐》中人物,天下第五條好漢。
  • 隋唐18好漢排行榜
    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兵器丈八蛇矛160斤,揚  第六條:伍天錫,伍雲召的族弟。兵器半輪月混天钂200斤。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  第七條:少保羅成。兵器丈八原標題:最正確的隋唐十八條好漢:隋唐十八條好漢排行榜-趣歷史  關於隋唐英雄故事,目前一共有三個版本:清朝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清朝鴛湖漁叟校訂的《說唐》,各種評書藝人的評書《興唐傳》。
  • 隋唐十八好漢排名!史上最準的隋唐18好漢排名榜!
    隋唐第十五名好漢,掛錘莊莊主.是隋唐八大錘之一.《說唐》瓦崗英雄之一單雄信與梁師泰有一戰.梁師泰僅僅兩錘將單雄信震的兩手酥麻,虎口震開.單雄信為隋朝第十八好漢,可見梁師泰的厲害.伍天錫,古典小說《說唐全傳》以及衍生評書人物,伍雲召的族弟(一些評書是堂哥),隋朝第六條好漢,兩臂萬斤之力,武藝高強,最後死於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之手.
  • 隋唐十八好漢排名!堪稱最準的隋唐18好漢排名榜!
    隋唐第十五名好漢,掛錘莊莊主.是隋唐八大錘之一.《說唐》瓦崗英雄之一單雄信與梁師泰有一戰.梁師泰僅僅兩錘將單雄信震的兩手酥麻,虎口震開.單雄信為隋朝第十八好漢,可見梁師泰的厲害.伍天錫,古典小說《說唐全傳》以及衍生評書人物,伍雲召的族弟(一些評書是堂哥),隋朝第六條好漢,兩臂萬斤之力,武藝高強,最後死於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之手.
  • 說唐武將戰鬥力等級大劃分
    《說唐演義》可以說膾炙人口,人們對於秦瓊賣馬、程咬金三板斧、十八好漢、李元霸橫掃天下、羅成鎖五龍這些故事都津津樂道。但是《說唐演義》原著粗枝大葉、文筆拙劣,很多故事都只能算具體而微,不少為人們熟知的說唐情節,其實是後世評書的二設。但《說唐演義》構建了一個起承轉合均已流暢的故事框架,仍不失為一部璞玉。那麼《說唐演義》原著人物實力如何排名呢?
  • 隋唐英雄傳十八大厲害的好漢,最厲害的居然是他?
    《隋唐演義》沒有提到十八條好漢,也沒有閱讀的價值。聽過《興唐傳》或類似評書的人很多,裡面講到了四猛十三傑,加起來也是十八條好漢(十三傑有兩位)。但是在評書裡還出現一些英雄武藝高強,卻沒有排上名次,所以《興唐傳》的英雄排名是有問題的。人們常說的隋唐十八好漢最標準的版本應該出自《說唐》,但鴛湖漁叟校訂的《說唐》書中只提到了13個,卻少了5個,但我們仍可以從書中把這5個英雄找出來。
  • 隋唐十八條好漢為何只出場了十三位?他們真的有歷史原型嗎?
    編者按:古代歷史演義類文學,對英雄群像的刻畫,除了《水滸傳》,就數成書於清代,講述隋末唐初故事的《說唐》了。《水滸傳》刻畫了一百零八將的群體形象,《說唐》則祭出隋唐十八條好漢的大熱IP。隋唐十八條好漢分別是: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慶,第四雄闊海,第五伍雲召,第六伍天錫,第七羅成,第八楊林,第九魏文通,第十尚師徒,第十一新文禮,第十六秦瓊,第十八單雄信。
  • 隋唐十八條好漢,排名靠前的都是虛構人物!
    「隋唐十八條好漢」是《說唐》中的說法,原著中共出現十三人,有五人作者並未提及。其餘十三人,排名靠前的好漢均為虛構人物,反倒是歷史上真實的猛將排名靠後。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原型為李玄霸,是李淵的第三個兒子,但年僅十六歲就去世。
  • 都是使槍的,伍雲召和羅成誰更厲害
    說唐中,伍雲召和羅成都是使槍的大將。伍雲召號稱南陽侯,勇冠三軍,有帥才。羅成亦然,人稱冷麵銀槍。如果二人交手,哪一個更厲害些?參照說唐,應該是伍雲召更厲害些。畢竟伍雲召是大隋朝第五條好漢,而羅成名列第七。
  • 伍雲召箭射宇文成都,尚師徒新文禮馳援,伍天錫卻半路大戰雄闊海
    在隋唐系列的歷史演義小說中,各位高手名將的武評系統一直是很有特色的,只要是有強大戰鬥力的武將登場,書中幾乎都會提前介紹一下此人的排名,而後根據排名情況,兩人決鬥廝殺的結果也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比如第五條好漢
  • 隋唐十八條好漢,你知道有幾個是真人嗎?
    每晚八點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歷史奇談
  • 隋唐十八條英雄好漢排名與戰績(一)
    後奉旨赴四明山保駕,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匹馬雙錘,三次擊敗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最後將宇文成都撕成倆半,一下午將十八路反王180萬人馬殺的只剩60餘萬。後於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玉璽獨收。唐軍返回長安時,正值暴雨傾盆電閃雷鳴,李元霸心中惱怒舉錘罵天,將雙錘狠狠拋向天空,不料想,一時疏忽那數百斤重的錘掉下來,正中在李元霸臉上,可嘆天下第一的好漢竟死在自己錘下第二名 天寶大將宇文成都隋丞相宇文化及次子,大隋第二條好漢,威猛罕匹,僅次於李元霸,身長一丈,腰大十圍,金面長鬚,虎目濃眉。
  • 你不知道的隋唐十八好漢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中人物排名。其中有些人物我們耳熟能詳,有些卻不知為誰,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這隋唐十八好漢。
  • 且看他匹馬雙錘單身獨戰天下反王人馬
    在說唐系列小說中,李元霸是公認第一猛將,也是絕對戰神的形象。他勇武強悍,已經超出人體極限。他是隋唐英雄好漢之首,手中一對錘各重四百金,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那小說中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厲害呢?李元霸究竟有多厲害?反正他是很厲害。
  • 尾巴藏肚子裡,突然甩出來抽人,伍雲召就讓它抽死了
    評書《說唐》裡有一匹馬,這馬與從不同,這馬太陰了,尾巴藏肚子裡,突然甩出來抽人,伍雲召就讓它抽死了。這馬叫什麼呢?沒尾駒。沒尾駒,馬如其名,看上去就像沒有尾巴,禿尾巴馬。其實不然,它的尾巴藏到肚子裡了,還挺長呢,甩出來少說有一丈長。這匹馬是高麗在將左雄的,天下英雄揚州比武奪狀元時,左雄也去了。他見伍雲召在場上獲勝,就催馬下場,和伍雲召打到一處。
  • 歷史上,最真實的隋唐十八好漢排行榜!你認識幾個?
    《說唐傳》、《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英雄傳》中人物。天下第一條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傳說為金翅大鵬鳥轉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卻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手使一對擂鼓甕金錘,重八百斤。坐騎為萬裡煙雲照,日行一萬,夜走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