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 1900 字 閱讀約需 2 分鐘
- 目錄 -
1. 報告講了什麼?
▎ 營養缺乏少了
▎ 鹽吃得少了
▎ 慢性病患多了
▎ 超重的人更多了
▎ 油吃多了
▎ 飲食結構不合理
▎ 抽菸喝酒不少
▎ 身體活動不足
2. 可以怎麼做?
3. 我在做一個公益小程序
今天《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這個重要的報告出爐了,等於是從2015年到2019年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結果終於發布了。
這個監測是一個長期了解當前中國人民的營養狀況的重要項目。
我看完了相關的發布會,得到兩個結論 ——
第一:咱們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
第二:預防慢性病刻不容緩
報告裡都講了什麼?
▎營養缺乏少了
從報告中來看,我們以前特別關注的諸如生長發育遲緩、貧血率、孕婦貧血率等等,都有了明顯的好轉。
我記得10年前我經常提醒大家注意缺鐵性貧血,因為很多城市孕婦的貧血率都能達到20%,稍微偏遠一點的地方,孕婦貧血率更是能達到30%,不重視不行。
而這次報告中顯示,18歲以上居民的貧血率只有8.7%,孕婦貧血率也僅為13.6%,比起上一次2015年的報告都降低了很多。
▎鹽吃得少了
我看報告最大的一個驚喜是 ——我國人均每日烹調用鹽是9.3克,這比2015年足足下降了1.2克,這個下降幅度相比2015年大了不少,上一次報告顯示只是下降了0.2克。
特別是北方地區,在我從業的這20年下降了可能有1/4,降速喜人,希望再接再厲,繼續控鹽。
不過距離所推薦的控制在5克內,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除此之外,很多消息還是挺令人憂心的。
▎慢性病
總體來說,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的88.5%,慢性病患者的基礎是在擴大的。
▎超重的人更多了
我記得15年前我學營養的時候,也就北京之類的城市超重和肥胖率能達到40%。
結果這次報告顯示,我國城鄉各年齡組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都是超重和肥胖,真的挺誇張的。16、17歲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都接近20%,更小一些的孩子也有不少都出現了肥胖......
雖然咱們國家的超重標準比很多發達國家要嚴苛一些,難免會導致超重率會稍微多一點。
但是因為咱們的遺傳因素,使得更容易出現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把BMI 24作為一個超重判定點還是比較合理的。
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以公斤為單位的體重除以兩遍以米為單位的身高,如果已經超重,真得少吃多運動了。
▎油多了
一直以來我都說咱們沒必要再去多吃油了,因為我們真的吃得不少了。
根據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烹調油應控制在25到30克,如果換算成白瓷勺的話,也就是兩三勺的量。
很多人遠遠超過這個量,已經處於高蛋白質、高脂肪的攝入的飲食模式下,這次報告顯示,大家總體的脂肪的供能比例都上升了,甚至連農村都首次突破了30%的上限。
這可能跟現在居民在外就餐越來越多有關,真得重視了。
▎飲食種類
報告還顯示,總體來說大家水果、豆及豆製品、奶類的攝入量都是不夠的,需要適當地多吃一些了。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應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佔1/2。200~350g新鮮水果,注意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各種各樣的奶製品,大概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g。
▎吸菸、飲酒
另外15歲以上人群的吸菸率,以及成年人30天內的飲酒率都超過了1/4,這兩個壞習慣還是應當及早地改掉。
看到這麼高的飲酒率,我簡直懷疑這是一個貴州茅臺的利好消息,但我做一個營養師還是要提醒能不喝酒儘量不喝酒,尤其是兒童青少年。
▎身體活動不足
另外這次報告也顯示身體活動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於一般成年人(18到64歲):建議每周至少進行兩個半小時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每次運動至少堅持十分鐘(如果短於這個時間,效果會差一些)。也可以替換成75分鐘劇烈有氧運動(比如跑步)。
趁年輕,現在就重視飲食!
關注我的朋友大部分都還很年輕,或者說有些人可能正是家裡有孩子的年紀,人生剛剛開始,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大家可以平時多看看我的文章,日常飲食該注意什麼我講的很細了,如果兩個關鍵詞極簡概括的話就是 ——
▎控制總熱量
普通人在輕體力活動(平時活動以坐為主)的情況下,每天需要的熱量可以用釐米為單位的身高減去105之後,得到的差再乘以30~35得出。
▎食物多樣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食物多樣化,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的食物,每周25種以上。儘可能多的涉及各種食物,如穀類、蔬菜、水果、奶類、大豆及其製品、魚肉禽蛋及水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