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新產業破局突圍,「北海製造」跑出加速度!

2020-12-26 騰訊網

3月16日,廣西三諾智慧產業園首條額溫槍生產線開始試產。至此,北海此類產品生產的空白被填補。消息傳開,引來贊聲一片。

周小松

海城區高德街道居民

酒精我們早就不愁了,這幾天口罩也不難買了,額溫槍又準備投放市場了。北海企業真給力啊!

北海企業給力的背後有給力的團隊。自疫情發生以來,面對防疫物資空前緊缺的嚴峻形勢,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採取籌備與生產「兩手抓」戰略,火速啟動保障防疫物資供應工作。即在積極向外籌備防疫物資的同時,立足本地加大防疫緊缺物資生產,並積極引進和扶持醫療物資生產企業開工建設。

口罩生產線投產

廣西小衛士醫藥用品製造有限公司口罩生產線投產。馮敏 攝

今年2月,惠科集團積極響應北海市委、市政府號召,快速籌建醫療健康防護及消殺用品產業園。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6億元,固定投資3.5億元,建成後年產值為20億元。建設時間從今年2月至明年12月,將開發用地100畝,建設10萬平方米廠房,配套園區集中滅菌消毒中心。建設項目包括年產2億隻防護口罩生產項目、年產1000噸熔噴布生產項目、免洗次氯酸消毒液生產項目、熱感成像體溫監測儀生產項目、紅外體溫槍生產項目、醫用手套生產項目以及防護服、防護腳套、護目鏡等防護用品生產項目。

3月4日,廣西小衛士醫藥用品製造有限公司首條口罩生產線試投產。這是惠科醫療健康防護及消殺用品產業園率先投產的一個子項目,其投產意味著北海衛健產業開始逐步進入集群發展階段。

廣西小衛士醫藥用品製造有限公司口罩生產線投產。馮敏 攝

惠科集團副總裁助理王成兵告訴記者,目前,已有3條口罩生產線投產,次氯酸消毒液生產項目、年產1000噸熔噴布生產項目的設備採購已經完成,其中,次氯酸消毒液生產項目設備已經到位,正在辦理有關證照手續。

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努力協調推動下,惠科醫療健康防護及消殺用品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北海衛健產業新格局逐漸形成。北海醫療物資相關製造企業由原來的9家迅速發展到24家,其中有15家已實現投產或部分投產。產品種類包括口罩、防護服、醫用隔離眼罩、醫用隔離面罩、額溫槍、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消殺用品及設備等等。隨著一大批「北海牌」防疫物資投放市場,北海及周邊地區防疫物資緊缺局面得到有效緩解。

朗科集團子公司——廣西維邦安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也迅速行動,於3月18日開始試產口罩。目前,該公司已有3條口罩生產線試投產,日產量4.5萬隻,每天向北海市場投放普通一次性口罩3萬隻。

北海天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2條口罩生產線試投產,日產量1.2萬隻,正常投產後預計口罩日產能20萬隻。

廣西北海建豐製衣有限公司製作口罩過程。許振國 攝

廣西北海建豐製衣有限公司目前已有5條口罩生產線投產,磨合期日產量15萬隻,所生產的普通防護口罩主要供應給北海本地。該公司還計劃與廣東佛山一家公司合作,在合浦白沙打造生態醫療小鎮,主要生產第一類、第二類醫療器械。

消毒用品投產生產

北海國發醫藥公司製造的大批消毒酒精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許振國 攝

「現在恢復正常生產狀態了,前段時間就跟打仗一樣!」北海國發海洋生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藥廠廠長陳同哲3月1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往年我們酒精的年銷售額大約是1500萬元,今年2月份就達到了1000萬元。」

中糧公司酒精原料充足。北海市工信局提供

疫情發生前,我市可生產酒精的企業僅有中糧和國發兩家。疫情發生後,市工信局等部門第一時間採取幫助企業申請金融扶持、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方式,優先保障這兩家企業開足馬力加班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使全市酒精日產能迅速從200噸提升到400噸,有效緩解供需矛盾,既保障了市民及企業復工復產需求,也有力支援了湖北武漢以及區內其他地市。

中糧公司加緊生產乙醇消毒液。北海市工信局提供

「今年1月至今,我們累計生產酒精約3.35萬噸,同比增長8%;售出2.9萬噸,其中有一半銷往湖北武漢和廣東深圳等地。」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羅虎告訴記者,「在北海市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今年我們公司辦成了兩件事,一是辦好了消毒產品生產許可證;二是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廣西銷售商從原先的16家增加到27家,區外銷售商從原先的42家增加到65家。」

加大馬力生產消毒酒精,可滿足本地需求。方曉淦 攝

廣西默士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嬰保產品生產企業。疫情發生後,該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於2月上旬搭建起兩條瓶裝酒精及免洗手消毒凝膠生產線,開始生產消殺用品。目前日產消毒酒精能力已達到20噸,產品全部投向北海本地市場。

「我們近期還將啟動口罩、額溫槍等產品生產。」廣西默士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平表示,「今年公司在鞏固原有產品的同時,開發了多個新產品,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即將發往武漢的銀離子抗菌凝膠。許振國 攝

2月17日,北海黑珍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啟動銀離子抗菌洗手液、凝膠和珍珠複合抗菌噴霧等產品的生產,正式加入消殺用品生產隊伍。該公司這段時間以來生產的消殺用品全部捐給我市及湖北、湖南、重慶地區的抗疫一線,總價值700多萬元。

北海黑珍珠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的生產車間內,

工人準備為銀離子抗菌洗手凝膠貼上標籤。許振國 攝

「我們是生產化妝品的,這是第一次生產消殺用品。疫情期間,需求量很大。疫情過後,這類產品的需求會成為常態。」北海黑珍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應坤說,「現在我們正在建設新的生產線,預計建成投產後日產量達到10萬瓶。我們有信心把這個新產品做成精品。」

經過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市消殺用品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3個瓶裝消毒酒精生產基地,消殺用品生產企業已有6家。

防疫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疫情發生以來,北海很多企業紛紛轉產防疫物資,有力填補了口罩產能、額溫槍生產等北海衛健產業領域的許多空白。一條條生產線推動「北海製造」跑出加速度,為北海實現戰「疫」和發展「兩不誤」提供了有力保障。

防護服轉產生產

扶貧車間生產出來的防護服。羅偉 攝

扶貧車間也加入戰「疫」隊伍。合浦縣石康鎮豹狸村就業扶貧車間與深圳市一家公司籤訂防護服生產加工合同,於2月19日啟動防護服生產。截至目前已生產非醫用防護服25000件。石康鎮黨委書記周水祥介紹,豹狸村扶貧車間有40名工人,其中貧困戶6名。車間轉產防護服,既是對抗擊疫情的支持,也確保了貧困村集體和貧困戶在疫情期間有穩定的收入。現在車間已恢復生產工作服主業,同時繼續接收防護服訂單。

其他正在積極籌備生產的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也令人期待。比如,廣西新宇瑞霖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醫用制氧機、家用小型制氧和淨化消毒機以及應急醫療產品,預計投產後年產值達1億元。北海市興龍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研發的4款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檢測產品,可彌補核酸檢測「假陰性」的不足,成為新冠確診的補充檢測手段,只需10分鐘、無需設備、不依賴實驗室條件、操作簡單,適用各級救治醫院,以及復工企業現場團檢。目前該公司正在建設廠房,預計今年下半年可建成投產。

「疫情是一場危機。北海在抗擊疫情中自力更生,化危為機,大力發展衛健新產業,贏得了主動權。」市工信局局長楊楨表示,衛健新產業符合國家和自治區鼓勵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規劃,對於提高北海城市防疫能力和城市生活安全質量、增強北海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衛健新產業的興起發展,將使北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進一步提升,是推動北海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生力軍。

相關焦點

  • 1.5秒下線1臺電腦 「新製造」跑出加速度
    電腦汽車「隨心訂製」,萬餘種配置等你選;服裝飾物「AI設計」,大數據為你「量身裁剪」;生產線直達消費端,不是大客戶也可「微量下單」……如今,走進創新活躍的安徽,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等賦能製造業,帶來生產方式、銷售模式等一系列新變革。嶄露頭角的「新製造」,不僅更適配國內消費升級需求,而且正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新力量。
  • 安徽綠色產業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
    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洋告訴記者,2020年9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首個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區域間的協同創新讓他們有了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綠色產業「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
  • 理邦儀器:中國製造跑出加速度的神話創造者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並重點指出,要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等加快發展。疫情爆發,全國一心。
  • 六都鄉:「黨建+」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玉山訊 青翠欲滴的特色果蔬,香氣襲人的繽紛花海,農業產業基地裡,處處是農民辛勤勞作的身影,靚麗的田園風光間,蕩漾著遊客的歡聲笑語……走在玉山縣六都鄉的鄉村田野,四季可見花果飄香,到處湧動著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 江華高新區跑出發展「加速度」
    永州日報訊(通訊員 李江輝 蔣林鋒)每天早上七點到八點的時間段,是江華瑤族自治縣出城的江華大道和瑤都大道最繁忙的時候,趕著上班的員工形成的車流,見證著跑出「加速度」的江華高新區。購房、讀書、職業培訓,縣裡出臺的就業政策,讓務工人員能更安心地在園區上班掙錢,也讓企業有了更長足的發展。
  • 陳卓林匠心前行,雅居樂山欽灣度假國度跑出加速度
    本網12月28日訊 自2009年雅居樂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首次提出「第二人生」理念至今,雅居樂已在「第二人生」品牌領域默默耕耘了十一年,期間不斷探索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思路、新動能,為大眾旅遊度假提供了更多高品質的選擇。
  • 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漢陽擼起袖子加油幹
    全市15個區(功能區)的黨委書記圍繞這一戰略目標,暢談未來奮鬥方向,銳意創新抓落實,勠力同心謀發展,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在「十四五」新賽道跑出武漢「加速度」。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描繪了武漢「十四五」美好藍圖和2035年宏偉遠景,吹響了奮進新時代、奮鬥新徵程的嘹亮號角。
  • 【關注】元寶區:抓出「大力度」,跑出「加速度」
    【關注】元寶區:抓出「大力度」,跑出「加速度」 2021-01-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字經濟:如何跑出數字加速度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數字經濟:如何跑出數字加速度作者:尹訓飛近年來,由於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正成為各行業加速重構和治理的新型經濟業態,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 跑出資本市場發展「加速度」:上交所鎮江基地落戶丹陽
    近年來上交所新設科創板,並在板塊內進行註冊制試點,再次為科創企業入駐資本市場帶來了福音,打通了產學研的資本血液循環,解決了一大批中小科創型企業長期資本不足的燃眉之急。 10月28日,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鎮江基地落戶丹陽,旨在引導更多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轉型升級、提速發展。
  • 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中國車谷擼起袖子加油幹
    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漢南區委書記彭浩圍繞這一戰略目標,暢談未來奮鬥方向,銳意創新抓落實,勠力同心謀發展,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在「十四五」新賽道跑出武漢「加速度」。「十四五」時期,武漢經開區將緊緊圍繞現代化大武漢建設排頭兵的使命擔當,突出打造「四個車谷」:打造「實力車谷」,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全力打造以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為支柱,以智能家居、綠色建築、通用航空、生命健康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 長沙移動助力智慧城市發展5G新基建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來,長沙移動跑出了5G新基建的長沙加速度:基站以每周建設200多個的速度全力推進。資料圖片4月,一場全球矚目的直播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進行,依託中國移動在珠峰的3個5G基站,全世界第一次如此清晰快意地雲遊世界之巔。
  • 網際網路+新經濟如何破局、突圍?廣州這場峰會上的大咖們這樣說
    網際網路+新經濟如何破局、突圍?但在疫情的負面影響下,以「宅經濟」、線上教育、在線問診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顯現,傳統實體經濟也開始探索如何結合線上形式破局。8月26日,以「破局·突圍」為主題的2020廣州網際網路+新經濟峰會舉行。
  • ...跑出「滄州號列車」加速度 梅世彤調研我縣規上企業培育 新高地...
    大作沿海文章苦幹實幹三年 跑出「滄州號列車」加速度 梅世彤調研我縣規上企業培育 新高地雙競賽活動及… 2020-12-23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創新驅動創業環境升級 「產業興鹽」跑出加速度
    鹽田區早做謀劃,通過搭平臺、聚資源、優服務,乘勢而為,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轄區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隨著地鐵時代駛上快車道,「產業興鹽」跑出加速度。 打造優質載體 吸引優質項目落戶鹽田 聚焦搭載體、建平臺,助推創新轉型。
  • 跑出「對接浦東」加速度 啟東國際經洽會22個項目集中簽約勁攬投資...
    啟東是我市跨江融合對接上海的橋頭堡,通州灣江蘇新出海口呂四港起步碼頭等新基建、大項目的推進實施,正在催生投資啟東的新一輪高潮。在今天舉辦的啟東市2020年國際經洽會上,總投資460億元的22個項目集中簽約,對接上海浦東的3個特色產業園區集中亮相,對接浦東第一棒,正跑出跨江融合加速度。
  • 【蘇州】崑山張浦:實現產值超20億元,張浦服務為企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數據的背後是張浦鎮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聚焦企業服務,推出暖心舉措,用心用情幫助企業跑出加速度的成果。 跑院校,跑出院企對接大道在疫情期間,張浦鎮經促局了解到部分企業存在技術需求等難題。為此,經促局首創二維碼登記技術需求模式,搭建線上徵集平臺。
  • 林西縣大井鎮: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跑出「加速度」
    2020-08-21 16:01:33 來源: 央廣網 舉報   原標題:大井鎮: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跑出
  • 復興號 跑出幸福「加速度」
    復興號,跑出中國「加速度」 2008年,首列國產「和諧號」CRH3型高速動車組在中車唐山公司下線,並在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正式步入「高鐵時代」。 2018年,河北製造的我國首列16輛長編組「復興號」在中車唐山公司下線並投運,成為全球最長高鐵列車。
  • 120天,嵐圖汽車跑出「加速度」
    9月,東風集團對外表示,承接法國雷諾轉讓的股權,將把原東風雷諾武漢工廠打造為東風智能製造生產基地。    嵐圖是東風集團對標特斯拉推出的自主高端汽車品牌。整車集成技術工程師詹陽普介紹,對原生產線進行重新調試和升級改造,以適應生產新能源車的生產需求。與新建一座同等級的工廠相比,改造的投資更低,周期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