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數字經濟:如何跑出數字加速度
作者:尹訓飛
近年來,由於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正成為各行業加速重構和治理的新型經濟業態,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其中,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8萬億美元,佔GDP比重為41.5%。我國加速推進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6.2%。
由此看來,在全球經濟整體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數字經濟「逆勢上揚」,成為各國穩定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復甦的關鍵抓手。我們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產業,構建完善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發揮好「數字+」的乘法效應,徹底釋放數字經濟巨大潛能和勢能。
一、數字經濟引擎傳統產業和新興業態
數位技術賦能傳統經濟效果顯著。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亟需技術賦能。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一方面,不僅可以利用數位技術對傳統行業的生產流程和業務進行升級改造。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傳統產業產品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高一致性和質量水平。比如,據不完全統計,部分傳統行業經過數位化和智能化改造,生產線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即傳統產業經過產業數位化換來巨大的潛力釋放和競爭力提升。
數位技術引擎新經濟向縱深發展。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數位技術在賦能製造業的同時,由於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數字經濟也在引擎新經濟向縱深發展。從技術層面來講,隨著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不斷多元化,隨之而來催生了很多數位化業態,並不斷形成一定規模和競爭力,如智能硬體、可穿戴設備、智能網聯汽車等都是數位技術與新業態融合發展的結果。於此同時,國家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數據基礎,為數字產業化發展帶來了機遇。
數據資源和價值屬性進一步體現。
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前提要素和必然產物。隨著數字經濟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數據資源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數字經濟衍生出來的大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和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蘊藏著巨大價值。充分利用好數據資源來產生經濟價值,不僅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之一,是變革生產關係的重要手段和抓手,也是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的要求。可以說,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都是建立在海量數據的知識化和信息化基礎之上,有效的發揮了數據要素價值。下一步,還要進一步挖掘潛力也可以反作用於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重塑國家競爭優勢。
二、「數字+」應用場景多元化
依託「數字+」盤活經濟消費市場。
整體來看,數字經濟是激活消費市場、做強實體經濟的重要路徑,將在雙循環戰略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促使消費者消費習慣加速向線上遷移,優化社會運轉方式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激發了網際網路應用模式創新及「蝶變」效應。二是數位技術在暢通產業循環和供應鏈體系作用重大,要充分藉助數位技術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進一步整合國內外上下遊企業優勢要素和資源,實現高水平融合。
數位技術應用場景不斷多元。
數字經濟充分發揮潛能離不開應用場景,應用場景既是數位技術的載體,也是進一步引導技術和模式發展的源動力。比如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線上辦公、數位化治理、「虛擬」產業園等都是數字經濟具體的應用場景,並且也可以衍生其他新業態和新模式。從應用場景的未來發展趨勢看,移動化、平臺化等支撐架構特徵明顯,依託「產品+內容+場景」的形態日益豐富,數據價值的作用將進一步放大,多方參與、資源共享、價值共創的生態正在加速構建。下一步,在工業領域,要緊緊依託工業網際網路這個載體進行產業賦能,融通企業基礎設施、數據、管理、業務、應用等各種資源;在服務業領域,要繼續以共享網絡平臺為組織形式,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加快培育和優化新場景。
數字經濟「一業帶百業」作用明顯。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推進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加速數位化轉型,培育數字產業化經濟增長點,既是實現「六穩」和「六保」目標的重要抓手,也是未來時期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數字經濟由於具有很強的疊加效應和用戶粘性,在發揮「一業帶百業」方面不僅潛力巨大,疊加應用場景可以明顯實現「1+1>2」的作用,在激發經濟內生動力的同時,也可以演變出不同的新業態新模式。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是驅動數位化轉型與發展的關鍵資源。而且也是產業升級及變革的重要抓手。
三、對策建議及發展路徑
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產業政策體系。
一是要加強數字經濟理論研究,統籌產學研力量深入研究數字經濟發展規律,深入剖析數字經濟產業作用機制,構建良性有序發展的政策體系。二是推動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依靠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數字經濟產業,更好地發揮數字經濟對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三是優化創新政策體系,加強需求側創新政策供給力度,加大對數字經濟領域政策普惠性支持,進一步完善反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政策,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使資源向著市場選擇的最優方向配置。
深化數位技術融合,積極培育創新型生態。
加快數位技術與一、二產業的融合應用,促進產業資源優化配置。一是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硬體+軟體+平臺+服務」產業生態,重點突破關乎 「卡脖子」技術,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布局。二是加速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製造業數位化催生的新興業態,加速我國製造業數位化進程。三是面向重點領域加快布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傳統產業平臺化、生態化發展提供新型應用基礎設施。
進一步強化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是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良性發展的基礎。一是研究制定數據權利的準則、數據利益分配機制,明確數據責任主體,制定數據管理規範,加大對數字版權、數字內容產品、個人隱私等的保護力度。二是研究制定數據應用違規懲戒機制,加強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的懲戒力度。三是強化大數據安全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風險防範和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水平。
展望未來,隨著各地積極布局數字經濟項目,數字經濟將成為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著力點,盤活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主要切入點,不斷引擎經濟蓬勃發展,應用場景內涵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多元化。數字經濟將按下「快進鍵」,跑出雙循環戰略下中國版「加速度」。
(作者尹訓飛為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