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誦讀 |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2021-02-19 新餘學院團委

今天是周二

與你見面的依舊是有聲小分隊哦

歡迎大家在每周同一時間來到我們的特別節目

這裡是【青青誦讀】第11

這一周我們的主播是宇傑和思琪

大家有沒有很期待呢?

這一期誦讀的是一個歷史故事

下面就和團團一起來用心聆聽吧~

昭君出塞是漢元帝時期,為安撫北匈奴,漢元帝選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歷史事件。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 昭君出塞,對進一步發展和鞏固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團結友好關係作出了貢獻。

昭君出塞

        刺骨的寒風、嘯著從耳邊吹過,我默默地站在明月初升的陰山上,遙望那古老的雁門,輕將琵琶撥響。

  我有幸生長在屈原故裡、宋玉家鄉秭歸,美麗的香溪伴我長大;我不幸生得容顏較好偏又出身貧寒,入選宮門卻無力與畫工行賄,哪知毛延壽害我貶入冷宮。

  五年,整整的五年啊,我空望著花開花落,怕看這冬盡春殘,奏一曲琵琶也飽含著深深的幽怨!

  素指輕抬,撥響琴弦:「我一怨君王無緣相見,二怨父母兄弟不得團圓,三怨紅顏消退出頭無望。」上蒼啊,難道一道宮牆冷院就該鎖住我絕世的才情?難道這更漏聲聲就能讓我坐等紅顏白髮?

  不,我不能讓一座宮牆鎖住一生的歲月!我要和大雁一樣,飛出這高高的宮牆,在藍天白雲間自由地飛翔!

  讓我再著一身漢家裝,彈一回《出塞曲》;讓我再看一次秭歸月,拜一拜香溪水。此一去,江南煙雨再難見,傷心保國仗紅顏;此一去,關山明月入夢來,琵琶弦裡寄相思;此一去,卸卻漢家女兒妝,胡服烈馬草原行!此一去,定將我漢家文化傳漠北,胡茄聲裡聽鄉音;此一去,定保漢匈百姓睦鄰好,不負君王臨行託!

今天的節目到這裡就結束啦

感謝大家的收聽

青們可以留言告訴團團下期你想聽的內容哦~

無論是美文還是美詩還是小故事

我們都樂意為你朗讀哦~

下期再見~

 李思琪

如果你也愛誦讀,那就讓我們聽見你的聲音吧~投稿郵箱:2354130176@qq.com(投稿請註明青青誦讀)

往期推薦

相關焦點

  • 魏琦:出塞曲
    她撥動琵琶琴弦,奏起幽怨的離別之曲。天上飛過的大雁聽到這悽婉動人的琴聲,看到坐在馬車上的美麗女子,一時忘記揮動翅膀,跌落地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就是昭君得來"落雁"之名的典故。杜甫詩「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寫的就是昭君出塞和親。和親是無奈的選擇,國家的安危和榮辱,沉甸甸的壓在一個弱女子的肩頭。對於承擔這項使命的女性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誦讀
    尾聯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哀怨」的主題:昭君的「怨恨」儘管也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懷念故土的憂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鄉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詠懷古蹟五首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花月琵琶.
    一腔心事一江春月一江夏花一江秋水一江相思曲傳心意意在曲外花月遮面自成古典分明繡閣怨恨,都向曲中彈。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蛾今夜,故故隨人,似鬥嬋娟」,好一番訴衷情。 更莫論多情小山晏幾道,詩詞之中常見美人抱琵琶的身影,「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便是出自晏幾道。
  • 19《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在今天現代讀來,它的第二個字都是輕聲字,「葡萄」、「琵琶」,但是在古詩詞裡頭並沒有輕聲的讀法,一般的輕聲字音都要讀作平聲,這樣才能加能壓得上韻,而且一般都要讀做陽平,所以這裡的葡萄和琵琶就應該讀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作為盛唐邊塞詩的翹楚之作,這一聯所描寫的異域邊塞風情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葡萄美酒在盛唐時候已經非常流行了,事實上漢代張騫通西域之後,葡萄即從西域傳入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