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歷史經歷5000年的演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文化。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眼中寄予了特殊的情感。
就例如我們今天提到的端午節,他有著另外的名字,比如運動節女兒節,就是說在這個傳統的節日當中,人們不僅要紀念屈原,在龍舟同時還會吃粽子,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女兒還要回娘家看望親人,兒童要喝黃酒,一次來驅除五毒。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古人講傳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都寄托在了節日當中,也可以看出祖先的智慧和辛勤勞動的成果。
今天我們將以紅樓夢為切入點去探究紅樓夢當中關於端午節的記載與敘述。
一、《紅樓夢》中關於端午節的多重描述
1. 賈芸借端午向王熙鳳謀得好差事
紅樓夢當中提到端午節是在第24回,在這一節當中主要說的是賈府當中的賈雲,他為了能夠謀得一些差事,當時正好趕上端午節,同時在家福當中掌握經濟大權的是王熙鳳與此,他就投其所好給予了王熙鳳。
一些衷心的祝願,同時王熙鳳本人也是比較喜歡奉承的,於是賈雲就通過這一次機會謀得了很好的差事,同時也在賈府當中承辦了修築園林及其一些其他的雜役。
2. 元妃端午送賈府眾人禮物
紅樓夢當中第2次提到端午節是在第28回。這一次就和宮中的元春有很大的關係,在遇到端午節的時候,他給了大觀園當中所有的兄弟姐妹一些端午節的禮物。
但是在贈送禮物的時候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
就例如他在給寶釵和寶玉的禮物的時候是一樣的,將黛玉的禮物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見寶黛之間本身就有比較純潔的愛情元春這樣的安排其實是有意而為之的,這不僅給了寶玉和黛玉一定的心理差異,同時也讓寶釵在內心也對寶玉有了更多的感情。
其實這也和紅樓夢當中的結局有著一定的巧合之處,元春他是站在寶釵和寶玉這一方的,由此也可以看見他是贊同金玉良緣,而不贊同木石前盟的,這也為整個故事的愛情悲劇奠定了或者埋下了伏筆。
3. 賈府過端午:排場壯闊、安排緊緻
書中在第31回是最後一次提到端午節,在這一次的描述當中主要是將端午節在明清時期主要的民間習俗講述的比較清楚和徹底。在講述這個過程當中,說到了端午節,人們要掛艾草在門邊,同時還要用虎符系在自己的手臂間,同時家人也要團聚在一起吃粽子,這些都是當時一些重要的民間習俗。
二、透過《紅樓夢》品傳統端午節的習俗與文化
1. 男女都得佩戴香囊
在端午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是要佩戴香囊,因為在古代時期家庭比較富裕的情況下,都要買非常多的香料,這些香料不僅要自己家裡面用,也會送給一些給親朋好友,甚至是如果與公眾還有聯繫的話也要用到,就像紅樓夢當中提到的,在端午節這一天也給了貴妃元春一些香囊。
因為在古時期相當有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為每個人驅除邪惡,除去瘟疫,因為香囊當中含有一些必要的藥物,像雄黃和香藥。除了有大人對小孩身體健康的寄託之外,男女之間為了表達彼此的情誼,也會互相贈送香囊。
2. 扇子是端午必不可少的禮品
第2個習俗就是在端午節當天還會給每一個人贈送扇子。因為端午節大概是每年的6月份,那麼在這個時候端午節以後就即將進入炎熱的夏天,扇子就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因為在古時期沒有像今天有那麼多的散熱系統,夏天只能用扇子來排除炎熱,因此端午節是贈送扇子的最佳時期。
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端午節前後啊,寶玉和晴雯之間的一個情節,就是晴雯將扇子似的非常開心與此同時紅樓夢當中也提到了一些其他的扇子,例如有芭蕉扇,摺扇,團扇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看見,在端午節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對家人身體健康的美好祝願。
3. 端午的特定節目:鬥百草
最後還要提到一種傳統的遊戲叫做鬥百草。鬥百草又有一定的區別,一種是武鬥,還有一種是文鬥,武鬥也就是兩個人同時拿著一根草互相拉扯,就像拔河一樣,如果誰先弄斷了草進誰就輸了。
但是在紅樓夢當中多數是文鬥,文鬥也就是參與這一次遊戲的人要能夠吟詩作畫,甚至是一個人出了上對子,那麼接下來就要有相應的下對子,在這些對子當中都要有相應的草的名字,如果接不下去了,沒有用上草的名字,那麼就相應的輸了。
4. 眾人在端午都要祛除五毒
其次還有一種習俗叫做驅除五毒,因為在端午節前後夏天時節,有各種蚊蟲會大肆的蔓延,就容易導致瘟疫的發生,與此同時在古人的眼中,農曆的5月是由眾多的蚊蟲也稱之為惡月。
有了這些觀念,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就會在門上插上艾草,以此來驅除蚊蟲,這其中的五毒主要是蟾蜍,蜈蚣,壁虎,蠍子和蛇。除了在門上插上艾草之外,還會繡上荷包這種荷包像葫蘆一樣,因為葫蘆它與葫蘆有相類似的發音就代表著人們,對家人身體健康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
這樣既可以達到去除蚊蟲,也可以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此可見,這在端午節當中自然而然是不能缺少的。
三、端午節的歷史沿革
1. 起源時期:先秦至兩漢
端午節在先秦時期,因為南北地區的差異以及經濟文化交流較少,所以人們對於這一節日的慶祝以及習俗都有一定的不同,在秦漢之後人們的交流不斷加強,國家的統一,甚至是南北地區的差異逐漸縮小之後,對於端午節的習俗就有了更多的交融之處。
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在兩漢時期的端午節,人們的習俗主要是用來免除災難特別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戰爭頻繁為了能夠獲得安定的生活。人們就業借用傳統的端午節日,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戰亂的摒棄。
2. 發展時期:隋唐
端午節發展到隋唐時期,就有了更多的節日習俗,特別是有著更好的,更美好的生活寓意,因為在隋唐時期不僅要有傳統的節日,還加入了一些娛樂活動。
所以這一時期的端午節不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是為了祈求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生存環境,更是在隋唐的和平年代,對節日的歡樂的追求。而且在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五毒圖的前身,就是五時圖這種圖,也主要是為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而且我們從隋唐時期非常多的文人騷客的詩詞當中,可以感受到端午節有一種特殊的象徵,那就是石榴花,石榴花,也確實是在5月會綻放。
3. 形成時期:明清
端午節發展到明清時期,就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其中之一,就是在明代時期,因為經歷過元朝,就有了射柳這種風俗。
除此之外,元朝時期的人們稱端午節也叫女兒節,因為在端午節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可以回到娘家探望自己的親人,同時也可以和家人團聚與此同時在民間還會有更多的娛樂項目,特別是體育活動,人們要去天壇去敬拜神靈,以此來驅除五毒。
不僅有這種習俗之外,還會在耳朵和鼻子的地方塗上雄黃,這樣也是可以達到去除蚊蟲的作用。
四、總結: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日,對於人們的生產生活早已經形成了深遠的影響,端午節我們不僅是講求一些風俗習慣,同時也傳達人們對美好節日的祝願,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雖然端午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人們可能忘記了一些習俗和文化特徵,但是有一樣是絕對沒有忘的,那就是端午節賦予人們對未來的期望。節日也確實是這樣,它的存在不僅是對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提醒,也是在節日當中增進與家人朋友甚至是與民族與國家的聯繫。
今天我們通過紅樓夢當中關於端午節的記載,了解到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習俗,同時它的歷史發展淵源也是比較悠久的。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們只有了解端午節去發現其中美妙的精神活動。這對於我們提升文化自信,提升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對我們今後發揚東方文明,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國人熱愛自己的文化,對自己的文化保持初心,這樣才可以越走越遠。
傳統節日,我們給予他更多的內涵,是對生活的期望,對家人的祝福,以及對民族的認同感和強烈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