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都演化了多年為什麼人類擁有文明,恐龍卻沒演化出文明呢?

2020-12-27 騰訊網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很快想到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但是我們人類真的是因為進化出來的嗎?

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和恐龍都很相似,都佔據地球主要的生態位;都對自身所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

但是人類和恐龍也有明顯的不同,那就是恐龍沒有演化出文明,而人類擁有了文明。

那同樣都是地球生物,同樣都演化了非常多年,為什麼人類擁有文明,但恐龍卻沒演化出文明呢?

人類與恐龍有共同的祖先,更確切地說是恐龍與哺乳動物有共祖。

5.3億年前,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海洋中生物多樣性井噴式發展。植物隨著板塊運動,先登陸陸地為生物登岸積蓄能量。

恐龍的崛起源於提前演化出了雙腳直立奔跑,還有越來越長的脖子。雨季來臨之後,原本稀少的草原褪去,植物向高處演化,避免經常泡水的同時相互爭奪著經常被烏雲覆蓋的陽光,以裸子植物為主的森林快速出現。

當「草」從地上升高到樹上,大量食草動物滅絕了,趴在地上,脖子短,無法抬頭的動物滅絕了,消化不了裸子植物的也滅絕了,以這些草食動物為生的掠食者也滅絕了。

恐龍則利用原本「雞肋」的優勢,慢悠悠地享用地球上最好的食物,快速佔據了所有生態位的空缺。

恐龍的腦真的很小嗎?

文明意味著大腦佔比要達到身體的2%,會讓脖子細長的恐龍犯「低頭症」。像霸王龍這類食肉動物,守著遍地的食物,生存起來毫不「費腦」。

大腦雖然只佔2%卻需要消耗20%的總能量。從進化論角度,這是不利於物種發展的,對於生態來說也是不小的變動,沒有強大的外界定向因素難以驅動這種演化。

最關鍵的是大腦的發展一開始並無法從根本上提升恐龍的生存優勢,因為頂級掠食者已經是當時最優的配置。

一些能量消耗較少的恐龍或許有這種可能,但是驅動力不足,演化緩慢。科學家經過分析發現大腦佔比大的恐龍體型都不大,例如目前已知最聰明的恐龍是小型獸腳類的傷齒龍。

用於粗略估計恐龍(和其他生物)智力的系統被稱為腦化商數(縮寫EQ,可以簡稱腦商,雖然情商也是同一個縮寫,或許有點聯繫吧,呵呵)。

由美國古生物學家哈利·傑裡森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恐龍的腦商是其大腦重量與相似體重的「典型」動物的大腦重量之比。

大多數恐龍的腦商都與現代爬行動物類似。通常食草類恐龍如大型蜥腳類恐龍、甲龍和劍龍處於腦商量級的最低端。

人們常說,劍龍的大腦大小與核桃相當——實際上它與狐猴或狗的大腦尺寸更接近,但對於長達9米的恐龍來說這還是太小了點。後來白堊紀時期的鳥臀類食草恐龍,如埃德蒙頓龍,擁有略大的大腦,但相對於食肉恐龍來說仍然較小。

有研究者們認為人類進化是一種低概率事件,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大腦的「成本」很高。神經細胞比體細胞需要更多的氧氣,因為神經細胞需要在細長的神經纖維中發射化學電信號。

腦細胞消耗的熱量是肌肉的20倍,對於大多數物種來說,擁有20斤的額外肌肉比增加1斤腦部物質更有利。

人類是從狹縫中崛起的,有足夠的驅動力,有特定的環境因素與特定的自身因素,還有偶然的基因突變。

對於人類來說,由於東非裂谷系統的形成導致了東非氣候波動(這可能發生在大約2000萬年前),長達數千公裡地殼的劇變從現今的莫三比克延伸到黎巴嫩的地殼深層裂縫,這種地質變遷帶來的持續的氣候改變,可能促使了新興靈長類動物需要發展出智力對持續變化的環境進行有效的預測分析,從而應對長期食物短缺。

這可以說明「適應性」是智力發展的最有力推動力。而且,甚至還有學者認為,人類進化出如此高的智慧實際上是因為某種「偶然性」,針對上述所謂環境壓力的進化方向不必然指向智力,所以人類的智慧還帶有幾分「幸運」的因素。

而對於恐龍來說,恐龍生存的環境選擇性壓力不利於過於耗能的大腦的發展。

環境變化就是一種主要的選擇壓力,環境變化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食物供應、氣候變化、生殖競爭等。

侏羅紀到白堊紀的這麼一億多年是地球上比較長的一個溫和時期,沒有太戲劇性的大規模的氣候變化(除了白堊紀末的那一次),地球上的主要生產者——植物異常茂盛,這使得植食性恐龍獲得食物非常容易,於是高成本的智慧似乎並不那麼「必要」。

此外,高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大腦還存在著供血問題,這也限制了它們的大腦進一步「長大」。

總之,人類的先天不足及其生存環境的惡化,都迫使人類改變了其生存的狀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正是這些不足卻反而成就了人類的進化,使人類進化為高等級的動物,使人類得以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

相關焦點

  • 曾經地球上的霸主,統治1.4億年,恐龍為何沒演化出文明?
    那麼在此之前,曾經一度統治整個地球幾億年的恐龍,為何沒有演化出像人類這樣的智慧?換句話說,在恐龍的歲月裡,為什麼沒有產生文明的痕跡?恐龍的誕生時間乃是距離今天2億年前的三疊紀,在經歷一次物種大滅絕之後,距離今天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突然之間從地球上銷聲匿跡。
  • 人類用了多少年進化出高級文明?為什麼恐龍兩億年都沒有實現?
    霸王龍和三角龍02為什麼恐龍沒演化出高級文明?第一個誤區,當代統治者人類是高級文明生物,中生代統治者的恐龍為什麼不是呢?事實上,在人類之前,所有的地球霸主都沒有高級文明。事實上,地球上所有生物來自一個共同祖先,現存所有生物都有著長度相同的35~38億年的演化歷史。我們說人類500萬年、恐龍2.3億年演化史,都是人作為人、恐龍作為恐龍的歷史,之前各自祖先的歷史沒算。這樣說的話,細菌有35億年的演化史,水母有6億年,蜻蜓和蠍子有3.6億年,它們身上至今都沒有文明的影子。因此,恐龍沒演化出文明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大驚小怪。
  • 6500萬年前,會不會是外星人殺了恐龍,然後留在地球演化成人類?
    小時候我們都問過大人一個問題:第一個人是從哪裡來?在遙遠的過去,人類也追尋過這個問題,不過受限於觀測手段,當時的人們認為人類是由上帝創造而來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觀測手段的提高,我們才知道人類是由其他生物一點點演化而來的。
  • 從帝制復闢看人類社會演化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人類社會和動物社會區分開,但真相是人類社會是從動物社會演化而來。動物社會的演化是漸進的,動輒幾百萬年、幾千萬年。所以,源於動物社會的人類社會演化也是漸進的。例如,秦朝消滅了封建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但由於演化的漸進性,項羽滅秦後,依然分封諸侯,劉邦建立漢朝,仍然分封劉姓諸侯。這段時間,可以看成封建制和中央集權制的過渡演化形態。到漢武帝時代,才逐步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 人類歷史為什麼總是野蠻徵服文明?因為演化不帶有色眼鏡
    一個是同質化的總體文明形態,一個是可獨立發展的戰爭能力,所以野蠻文明完全可以徵服發達文明。02.野蠻民族往往能夠發育出更強大的戰爭能力從公元前3000年,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主要是西方和中亞地區率先發起的。如公元35世紀的兩河流域文明、公元31世紀的埃及文明。
  • 為什麼地球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
    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立刻就想到了「吃橘子之前為什麼要先剝皮」?這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橘子就是這樣的,地球生命的演化也是這樣的,難道還存在為什麼嗎?我們也想不通為什麼那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撞上的話,恐龍現在還可能存在於世,人類文明也不會出現,地球又是另一番面貌。可是,小行星就是撞上了,人類就出現了,歷史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吃橘子就得先剝皮。
  • 人類過去是怎麼演化的?未來會演化成永生生物嗎?
    對於人類這個群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人類的演化歷程之中。人類從哪裡來?人類的出現,大約還要從1億多年前開始說起。在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此時的恐龍正處於巔峰狀態,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都是恐龍的地盤。
  • 氣候變遷如何促成人類文明演化
    《氣候創造歷史》  (瑞士)許靖華 著 甘錫安 譯  三聯書店 2014年5月自然氣候變遷對世界的影響,遠大於「溫室災難」,但這不意味著人類可以毫不節制地消耗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本書接下來用更多篇幅討論了更具顛覆性的三大問題,一是原始社會乃至更早以前的氣候變遷,如何推動人類遷徙,藉此探討印歐人的起源;二是氣候變遷領域的研究進展,對史前史的既有結論形成的衝擊;三是探討氣候變遷趨勢,以及由此將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許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相信,尼安德特人是一個在現代智人來到歐洲之前,就已經消亡的特殊人種。
  • 為什麼人類沒有演化出翅膀?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再經過幾百萬年的基因變異,人類會不會真的演化出翅膀?人類會演化出翅膀嗎?  首先,我們要為翅膀下個定義,並不是說背部多了一個小肉翅,就可以成為翅膀,而是要能夠像鳥類或者蝙蝠一樣能夠在天空中飛行的,才叫做翅膀。
  • 人類誕生才400萬年,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為何沒進化出文明?
    其實說起來,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並不長,比起地球上以前的霸主,比如說恐龍,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是非常短的,要知道恐龍足足統治了地球1.6億年,那為什麼這麼多年,恐龍卻沒有進化出文明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文明的定義是什麼,文明要有創造性,會使用工具,有自己的思想。
  • 地球46億年,人類文明不到一萬年,那麼人類之前出現過幾次文明?
    人類文明至今不到1萬年,如果把地球的46億年歷史看作一天,我們的文明連1秒都不到。從時間的角度考量,史前文明出現的概率極大,甚至有人認為地球上或許存在過比人類更璀璨的文明。不過從生命演化的角度,史前文明不可能存在。
  • 選錯了進化方向,恐龍1.6億年沒進化出文明,人類僅用了四百萬年
    智慧的誕生本來就是非常偶然的事情,地球上出現了300萬種動物中,也只有人類變成了高等動物,誕生了智慧,形成了文明,這種概率不亞於刮彩票。人類創造的文明不同於螞蟻、蜜蜂那樣的低等群落文明,裡面包含了美輪美奐的建築、各種各樣的工具以及劃時代的科學技術,其與螞蟻等依靠個體生物習性形成了部落分工文明完全不同。生物的進化目的並非是產生智慧,而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與繁衍。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一路演化到今天,它們會不會變成「恐人」?
    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主人是恐龍,它們幾乎遍布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就好像如今的人類一樣。恐龍的範疇中包含著許多的物種,科學家們一一的梳理它們的脈絡,也都是通過化石來研究的。那麼,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發展到今天它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為何恐龍1.6億年沒出現智慧,人類幾萬年卻做到了,進化論錯了?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上個世紀是恐龍時代,但據說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把恐龍給滅絕了,然後就造成了一系列後果,海嘯和火山什麼的,雖然最後絕大部分物種滅絕,但也有一些剩下的物種開始了新的演化徵程,也就是人類的到來,那恐龍為什麼沒能進化出智慧?
  • 宇宙已經有一百多億年的歷史,為什麼沒有孕育出統治宇宙的文明?
    宇宙已經有一百多億年歷史,為什麼沒有孕育出統治宇宙的文明體系?這是一個非常大膽而且具有超前思想的問題。我們所處的宇宙來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隨後在爆炸釋放物質和能量的推動下,形成了現在我們仍然不斷向外膨脹的宇宙。
  • 恐龍滅絕的如此突然,或證明我們在高級文明的「實驗室」中
    於是一種大膽的假設被提了出來:恐龍滅亡可能是人為因素。科學家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這要從一個試圖解釋「費米悖論」的假說——「宇宙動物園假說(宇宙實驗室假說)」說起。該假說認為,地球可能是宇宙中高級文明的動物園或者實驗室,他們在外面觀察著地球上的人類活動和生命進化。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會幹預某些事情的進程。
  • 外星文明會在哪個角落?不用找了,人類可能是銀河系唯一的文明
    人類在數百萬年前誕生之後,一躍讓地球升級為智慧生命星球,站在宇宙浩瀚的角度,外星生命的存在是不用懷疑的,外星文明的存在也不用懷疑。可是站在銀河系的角度,這個答案可能就不一定了。我們在擺脫地球後沒多久,就開始了對外星文明的尋找,充分考慮宇宙已經有138億年的歷史,那麼從時間的角度上,銀河系應該是存在一些遠比人類強大的星際文明。
  • 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為何沒進化出高等文明?只因沒選對方向
    我們人類從南方古猿進化成現代人用了400萬年的時間,這400萬年我們從和其他動物一樣腦子裡只想著生存變成了現在會思考會行動有內涵的人類。其實說起來,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並不長,比起地球上以前的霸主,比如說恐龍是非常短的,要知道恐龍足足統治了地球1.6億年,那為什麼這麼多年,恐龍卻沒有進化出文明呢?
  • 演化皆因緣:物理定律雖然根本,但偶然性才是物種進化的關鍵
    如果宇宙中有一個和我們40億年前完全一樣的初始地球和太陽系,在那個地球上會演化出和我們長的一樣的外星人類嗎?雖然宗教通常都認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來創造的,各種科幻小說中外星人也都有和我們相似的身體結構,但這種相似的類比,在我看來就過於簡單了。
  •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輸給過哪些動物?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輸給過很多動物,比如:恐龍,恐貓,尼安德特人等,但最終人類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站到了食物鏈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不考慮微生物的情況下)。合弓綱與蜥形綱羊膜動物類群中有兩個主要的生物群,一個是合弓綱,一個是蜥形綱。其中合弓綱就是人類的遠古祖先,而蜥形綱則是恐龍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