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學家伊恩·莫裡斯,在他的著作《西方將主宰多久》中,提出了社會發展指數的概念,並確定四個指標作為衡量不同地域和族群的社會發展指數。這四個指標分別是能量獲取、城市化、信息處理以及發動戰爭的能力。
文明是國家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方面的創造總和。比較不同國家、民族以及地域的文明水準,需要一個共通的標準作為高下的判定。我們這裡可以把文明與社會發展指數做一個類比,採取這四個指標來判定和區分文明與野蠻。
01.四個指標是不平衡的,而較量的只是戰爭能力
古希臘遠比古羅馬更文明,因為古希臘的技術水平、即能量獲取,組織方式、即城市化,文化水平、即信息處理,都要超越古羅馬。但是,當古希臘和古羅馬遭遇的時候,他們只比較發動戰爭的能力。所以,古羅馬雖然處處落後,但唯有戰爭能力優勝,那麼它就可以徵服更文明的古希臘。
一個極強大的傳統國家也無法摧毀一個極弱小的現代國家。原因就是現代國家的能量獲取、城市化以及信息處理是質得超越,完全可以支撐一個碾壓優勢的戰爭能力。但是,在傳統社會,文明國家與野蠻國家,他們不可能在能量獲取、城市化以及信息處理這三個指標上實現某種質的超越,所以也就無法支撐一個碾壓的戰爭能力。
能量獲取再怎麼強大,也是人力、畜力與簡單機械力;城市化再怎麼發達,也就是百萬人口以內的共同生活;信息處理能力再怎麼迅猛,也就是驛站、快馬和書寫系統。傳統社會下,大家在這些指標上拉不開差距。所以,發動戰爭的能力,與其他指標有關係但關係不大也不強。發動戰爭的能力,可以實現某種不平衡的異軍突起。就是我其他能力可以弱得爆表,但唯獨可以讓發動戰爭的能力強得爆表。
一個是同質化的總體文明形態,一個是可獨立發展的戰爭能力,所以野蠻文明完全可以徵服發達文明。
02.野蠻民族往往能夠發育出更強大的戰爭能力
從公元前3000年,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主要是西方和中亞地區率先發起的。如公元35世紀的兩河流域文明、公元31世紀的埃及文明。
公元前20世紀到公元前12世紀,全球變冷,北方的雅利安人等野蠻民族開始南下、發動戰爭,引發了一系列的鏈式反映。文明看似毀於野蠻,而實際卻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公元300年到公元500年,全球迎來小冰河期,然後蠻族再次南下、發動戰爭。中國正值兩晉,也就有了五胡亂華;西方的西羅馬帝國,則在遭遇日耳曼蠻族的攻擊。
看似是蠻族入侵、野蠻摧毀也文明,而實際都與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氣候變化誰也阻止不了。一旦遭遇這種變化,肯定面臨物資短缺和生存危機的問題,戰爭不可避免。但是,為什麼總是野蠻搶掠文明而不是文明搶掠野蠻?
除了蠻族地區沒法搶這個原因外,就只能是發動戰爭的能力了。
制約發動戰爭的能力,有這樣幾個條件:一個是組織能力,你能組織一萬人、我能組織十萬人,肯定你不如我;一個是技術能力,你用石頭和木棍而我用戰車和刀劍,肯定你不如我;一個則是戰鬥意志,你是為了金錢和土地而我是為了能夠生存,肯定是你不如我。
文明和野蠻之間並沒有質的差異,一個已經是蒸汽機、一個還是畜力車,傳統時代的野蠻和文明都沒有形成這種差距。同時,文明和野蠻之間,也不是涇渭分明的,大家還在彼此交流。所以,野蠻的匈奴人已經可以冶煉鐵製兵器,而文明的漢朝還得向匈奴和西域去學習。於是,制約戰爭能力的最重要條件就是戰鬥意志,也就是為何而戰。
野蠻民族是為了生存而戰,也就能夠爆發出強大的戰爭能力。而文明的民族和國家,卻沒有這種需求。中國的西晉就是不南渡,死扛在黃河流域,精誠團結地跟五胡打,不見得就打不過。但是,戰爭是要死人的,而南渡卻可以不死人,兩相權衡還是衣冠南渡的好。而五胡呢?小冰河期的北方草原、千裡冰封,不南下中原就會死人,所以即便戰爭也要南下。
如果野蠻民族沒有遭遇這種生存危機呢?他們肯定也不想踏實在北方苦寒之地呆著,但是打不過南方的文明國家,打仗真得要死人,而呆在草原放牧還能活著。所以,這時候就是文明掠奪野蠻,不是掠奪物質財富而是掠奪更好的生存空間。
03.這個悖論終結與現代社會,幾乎不可能再有野蠻摧毀文明
表面上看,一直是野蠻摧毀文明。但實際觀察,則往往與氣候變化、瘟疫災難息息相關。可以說是野蠻摧毀了文明,也可以說是災難摧毀了文明。如公元541年,拜佔庭帝國爆發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半個世紀裡,人口減少四分之一。所以,不用什麼野蠻人動手,摧毀一個帝國、摧毀一個文明,災難就夠了。
但是,蒙古崛起是個例外。這個時期,也沒有什麼氣候變化、也沒有什麼瘟疫災難,就是在蒙古草原上崛起了一夥戰爭狂人。然後,這股蠻族東西兩線作戰,把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全給打得稀巴爛。
蒙古人之所以爆發出這麼強大的戰爭能力,主要是這樣幾個因素:一個是在東亞草原上的蠻族人逐漸學會和掌握了文明政權的組織方式和統治手段,就是蠻族在進化;另一個是草原環境培養的好戰傳統在這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就是蠻族一直很能打;再一個就是在對外戰爭過程中,蒙古人不斷獲得外部優質力量的注入,比如穆斯林的商業能力、比如中原的技術能力,還有宗教的力量,蒙古人越來越強、越打越強。
蒙古人崛起之後,東北的女真人也崛起了一波,但這只能是蠻族的最後輝煌。因為人類社會開啟了近現代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戰爭能力必須根植在能力獲取、城市化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之中,不可能再單獨發展。所以,越是文明的人,越是擁有強大的戰爭能力。而蠻族人也就迎來了自己的至暗時刻,他們或是被奴役或是被裹挾,再也成就不了成吉思汗的偉業雄風。
0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既不高看一眼文明也不鄙夷輕視野蠻
演化,或者說進化,在大的時間尺度上來說是進步的。因為進步的才能活了下來,落後的逐漸被淘汰,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但是,具體到的每一步,演化卻是沒有方向的。
你的這個變化、你的這個創新,到底適不適用、到底進不進步。你是不是已經發展到了文明、是不是仍舊停留在野蠻,演化不關心,天地也不關心,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所以,究竟是文明更適合,還是野蠻更適合,蒼天誰也不眷顧、誰也不饒恕。
當野蠻人舉起屠刀摧毀世界的時代,也許野蠻更適合當時的環境。當文明人驅逐野蠻人到蠻荒之地的時代,也許文明更適合當時的環境。
如果認為這是一個悖論,那是因為聚焦在了文明和野蠻的這個關係上,而且先入為主地眷顧了文明而鄙夷了野蠻,帶上了感情這個有色眼鏡。
如果放在更大的尺度上,放在演化的角度來思考野蠻與文明,或許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反正不適合的就被摧毀、死亡成了最好的老師。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