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為什麼總是野蠻徵服文明?因為演化不帶有色眼鏡

2020-12-16 減水書生

美國歷史學家伊恩·莫裡斯,在他的著作《西方將主宰多久》中,提出了社會發展指數的概念,並確定四個指標作為衡量不同地域和族群的社會發展指數。這四個指標分別是能量獲取、城市化、信息處理以及發動戰爭的能力。

文明是國家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方面的創造總和。比較不同國家、民族以及地域的文明水準,需要一個共通的標準作為高下的判定。我們這裡可以把文明與社會發展指數做一個類比,採取這四個指標來判定和區分文明與野蠻。

01.四個指標是不平衡的,而較量的只是戰爭能力

古希臘遠比古羅馬更文明,因為古希臘的技術水平、即能量獲取,組織方式、即城市化,文化水平、即信息處理,都要超越古羅馬。但是,當古希臘和古羅馬遭遇的時候,他們只比較發動戰爭的能力。所以,古羅馬雖然處處落後,但唯有戰爭能力優勝,那麼它就可以徵服更文明的古希臘。

一個極強大的傳統國家也無法摧毀一個極弱小的現代國家。原因就是現代國家的能量獲取、城市化以及信息處理是質得超越,完全可以支撐一個碾壓優勢的戰爭能力。但是,在傳統社會,文明國家與野蠻國家,他們不可能在能量獲取、城市化以及信息處理這三個指標上實現某種質的超越,所以也就無法支撐一個碾壓的戰爭能力。

能量獲取再怎麼強大,也是人力、畜力與簡單機械力;城市化再怎麼發達,也就是百萬人口以內的共同生活;信息處理能力再怎麼迅猛,也就是驛站、快馬和書寫系統。傳統社會下,大家在這些指標上拉不開差距。所以,發動戰爭的能力,與其他指標有關係但關係不大也不強。發動戰爭的能力,可以實現某種不平衡的異軍突起。就是我其他能力可以弱得爆表,但唯獨可以讓發動戰爭的能力強得爆表。

一個是同質化的總體文明形態,一個是可獨立發展的戰爭能力,所以野蠻文明完全可以徵服發達文明。

02.野蠻民族往往能夠發育出更強大的戰爭能力

從公元前3000年,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主要是西方和中亞地區率先發起的。如公元35世紀的兩河流域文明、公元31世紀的埃及文明。

公元前20世紀到公元前12世紀,全球變冷,北方的雅利安人等野蠻民族開始南下、發動戰爭,引發了一系列的鏈式反映。文明看似毀於野蠻,而實際卻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公元300年到公元500年,全球迎來小冰河期,然後蠻族再次南下、發動戰爭。中國正值兩晉,也就有了五胡亂華;西方的西羅馬帝國,則在遭遇日耳曼蠻族的攻擊。

看似是蠻族入侵、野蠻摧毀也文明,而實際都與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氣候變化誰也阻止不了。一旦遭遇這種變化,肯定面臨物資短缺和生存危機的問題,戰爭不可避免。但是,為什麼總是野蠻搶掠文明而不是文明搶掠野蠻?

除了蠻族地區沒法搶這個原因外,就只能是發動戰爭的能力了。

制約發動戰爭的能力,有這樣幾個條件:一個是組織能力,你能組織一萬人、我能組織十萬人,肯定你不如我;一個是技術能力,你用石頭和木棍而我用戰車和刀劍,肯定你不如我;一個則是戰鬥意志,你是為了金錢和土地而我是為了能夠生存,肯定是你不如我。

文明和野蠻之間並沒有質的差異,一個已經是蒸汽機、一個還是畜力車,傳統時代的野蠻和文明都沒有形成這種差距。同時,文明和野蠻之間,也不是涇渭分明的,大家還在彼此交流。所以,野蠻的匈奴人已經可以冶煉鐵製兵器,而文明的漢朝還得向匈奴和西域去學習。於是,制約戰爭能力的最重要條件就是戰鬥意志,也就是為何而戰。

野蠻民族是為了生存而戰,也就能夠爆發出強大的戰爭能力。而文明的民族和國家,卻沒有這種需求。中國的西晉就是不南渡,死扛在黃河流域,精誠團結地跟五胡打,不見得就打不過。但是,戰爭是要死人的,而南渡卻可以不死人,兩相權衡還是衣冠南渡的好。而五胡呢?小冰河期的北方草原、千裡冰封,不南下中原就會死人,所以即便戰爭也要南下。

如果野蠻民族沒有遭遇這種生存危機呢?他們肯定也不想踏實在北方苦寒之地呆著,但是打不過南方的文明國家,打仗真得要死人,而呆在草原放牧還能活著。所以,這時候就是文明掠奪野蠻,不是掠奪物質財富而是掠奪更好的生存空間。

03.這個悖論終結與現代社會,幾乎不可能再有野蠻摧毀文明

表面上看,一直是野蠻摧毀文明。但實際觀察,則往往與氣候變化、瘟疫災難息息相關。可以說是野蠻摧毀了文明,也可以說是災難摧毀了文明。如公元541年,拜佔庭帝國爆發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半個世紀裡,人口減少四分之一。所以,不用什麼野蠻人動手,摧毀一個帝國、摧毀一個文明,災難就夠了。

但是,蒙古崛起是個例外。這個時期,也沒有什麼氣候變化、也沒有什麼瘟疫災難,就是在蒙古草原上崛起了一夥戰爭狂人。然後,這股蠻族東西兩線作戰,把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全給打得稀巴爛。

蒙古人之所以爆發出這麼強大的戰爭能力,主要是這樣幾個因素:一個是在東亞草原上的蠻族人逐漸學會和掌握了文明政權的組織方式和統治手段,就是蠻族在進化;另一個是草原環境培養的好戰傳統在這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就是蠻族一直很能打;再一個就是在對外戰爭過程中,蒙古人不斷獲得外部優質力量的注入,比如穆斯林的商業能力、比如中原的技術能力,還有宗教的力量,蒙古人越來越強、越打越強。

蒙古人崛起之後,東北的女真人也崛起了一波,但這只能是蠻族的最後輝煌。因為人類社會開啟了近現代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戰爭能力必須根植在能力獲取、城市化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之中,不可能再單獨發展。所以,越是文明的人,越是擁有強大的戰爭能力。而蠻族人也就迎來了自己的至暗時刻,他們或是被奴役或是被裹挾,再也成就不了成吉思汗的偉業雄風。

0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既不高看一眼文明也不鄙夷輕視野蠻

演化,或者說進化,在大的時間尺度上來說是進步的。因為進步的才能活了下來,落後的逐漸被淘汰,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但是,具體到的每一步,演化卻是沒有方向的。

你的這個變化、你的這個創新,到底適不適用、到底進不進步。你是不是已經發展到了文明、是不是仍舊停留在野蠻,演化不關心,天地也不關心,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所以,究竟是文明更適合,還是野蠻更適合,蒼天誰也不眷顧、誰也不饒恕。

當野蠻人舉起屠刀摧毀世界的時代,也許野蠻更適合當時的環境。當文明人驅逐野蠻人到蠻荒之地的時代,也許文明更適合當時的環境。

如果認為這是一個悖論,那是因為聚焦在了文明和野蠻的這個關係上,而且先入為主地眷顧了文明而鄙夷了野蠻,帶上了感情這個有色眼鏡。

如果放在更大的尺度上,放在演化的角度來思考野蠻與文明,或許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反正不適合的就被摧毀、死亡成了最好的老師。

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文明為什麼常被野蠻打臉?
    他沒有任何愧疚,因為「人類的良心」,只作用於同一個等級的「文明」。這就是答案:受過良好教育的德國人,為什麼會製造奧斯維辛;衣冠楚楚的紳士,轉眼能變成殘酷無情的劊子手……這就是所謂「文明」對所謂「野蠻」所幹的事情!有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換句話說,野蠻不可怕,就怕野蠻加了文明的包裝。
  • 樣都演化了多年為什麼人類擁有文明,恐龍卻沒演化出文明呢?
    但是我們人類真的是因為進化出來的嗎? 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和恐龍都很相似,都佔據地球主要的生態位;都對自身所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 但是人類和恐龍也有明顯的不同,那就是恐龍沒有演化出文明,而人類擁有了文明。
  • 氣候變遷如何促成人類文明演化
    《氣候創造歷史》  (瑞士)許靖華 著 甘錫安 譯  三聯書店 2014年5月自然氣候變遷對世界的影響,遠大於「溫室災難」,但這不意味著人類可以毫不節制地消耗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許靖華指出,部分歐洲民族以及亞洲的滿族等民族,都帶有尼安德特人頭顱大、恥骨構造寬的特徵。尼安德特人要比智人更善於禦寒,因此一部分現代人才能生活在西伯利亞那樣極端寒冷的地方,也才會出現歐亞現代人經北極和結冰的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演化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現象。
  • 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
    這裡的文和野不是指文明和野蠻,但倒也可以套用。多任性而少規矩就是野蠻,太規矩而少實在或性情就是虛偽。實在與規矩的匹配度決定了成色。中華文明就是講究多於實在,導致科技和生產力始終徘徊不前,歷史上屢次遭受外族劫掠,到了近代更是被徹底打碎了粉飾。這麼說不是否定中華文明的思想,而是再好的思想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只能算浮誇。
  • 歷史上有一個悖論:一個發達的文明會被一個相對野蠻的文明所摧毀
    如果玩兒過的小夥伴們,我也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了,因為遊戲規則你們很清楚。如果沒有玩過的小夥伴們,那我就大致說一下遊戲規則:如圖上所示的序號,1號是最牛逼的,然後從1~8,牛逼程度依次遞減,但是最弱小的8號能管得住最牛逼的1號。
  • 《文明II交流與互滲》探討文明碰撞的「野蠻」與「溫柔」
    文/歐陽欣文明的定義在劉慈欣的《三體》中有這樣一幕,當銀河系被二維化處理時,羅輯要求程心將那些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名畫平展開置入二維平面中,為的就是將人類文明在宇宙中存在的印記保留下來。羅輯的行為讓我不禁對文明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去細想「文明」到底是什麼?
  • 從帝制復闢看人類社會演化
    那麼,復闢為什麼會發生?因為制度源於文明,文明源於思想,思想源於生存。 從文明的角度來解釋復闢: 一是中國農業文化強大。中國長期的農業文明發展中,農業生產要求協作、集體、穩定、和諧,抑制個性、獨立和自由。
  • 「禪院百科」文明、野蠻
    生命禪院時代文明的特徵是——靈性。靈性是仙性,以後的一千年,人類中的所有成員會像仙那樣生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定會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文明者在野蠻面前會遭受暫時的不公正待遇,甚至迫害,但文明會持續,野蠻難以長久,野蠻行徑最終必然會得到懲罰,只是時間問題。
  • 世界史上的現象:為何高度發達的文明會被相對野蠻的文化所摧毀?
    王東嶽用純邏輯思維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明白,遞弱代償理論,說的是冷兵器時代,人們戰鬥力靠勇氣和個體力量對比,文明越發達,越受到落後文明吊打。當然說什麼文明野蠻顯然不可取,我們系統地看一下描述裡面那些倒黴的國家(朝代)都是怎麼沒的…國外的:古埃及死於大旱(點背)!古巴比倫死於缺鐵(點背)!古希臘死於分散(不團結)!
  •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是如何演化成為今天的樣子的
    這本歷史書,不光題目很另類,內容更奇葩,它關注的歷史與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完全不一樣,它把人類當作一種靈長類動物來研究,把我們作為人類身份標誌的什麼皇冠、道袍、鎧甲,甚至內褲,都扒得一絲不掛,詳細地討論起人體的演化歷史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來了。
  • 為什麼歷史上總是高度發達的先進文明被落後和野蠻摧毀?
    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日耳曼……這個文明的接力順序就是更蒙昧的人一次次徵服更文明的人。還有秦滅六國,金滅北宋,元滅南宋,清滅明。有一個觀點,說農耕文明基本上都會被遊牧民族打敗。不說其中細節的原因,因為有太多細節的文章書籍解釋,現在我從另類角度討論一下其中原因。 熵增宇宙中總是存在局部熵減,局部的不同熵減部分也符合熵增原理,那就是熵減能力在進化前進中也會被阻礙、被拉回,形成起伏曲線。
  • 人類刑罰的歷史,從野蠻到文明
    ,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法律體系中最為鮮明的就是刑法的發展。  刑罰是歷史躲不開的一面  這本書詳細講解的刑罰的由來,以及各種刑罰制度的演變,變遷,非常詳盡,可以說一窺千古,知道人類文明並非平地而起,空穴來風,刑罰的過程是人類思想,克服普遍人性,走向理性的過程
  • .| 面對自然,人何其渺小,幸好我們懂得文明和野蠻的根本區別
    蘇小環:文明與野蠻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陸遠在整整200萬年的時間裡,人類一直就只是一種弱小的、邊緣的生物。雖然人類很早就已經進化出容量很大的大腦,也能夠製造鋒利的石器,但是我們的祖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只能靠採集植物、找尋昆蟲、追殺小動物,甚至吃豺狼虎豹留下的腐肉過活。
  •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的文明徵服全世界
    01世界上這麼多不同的國家、民族和文明,為什麼有的強有的弱?有的富有的窮?為什麼有的不斷進步創造出現代文明,而有的至今還停留在原始社會?生物學家早已證明,所有人類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先天的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差不多。
  • 人類用了多少年進化出高級文明?為什麼恐龍兩億年都沒有實現?
    但我們不能說,人類用不到十萬年就進化出了高級文明。在人成為人之前的歷史,就是人與黑猩猩共同走過的那段歷史,與智慧、文明沒有多大關係。但從500萬年前南方古猿開始直立行走以後,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奔著智慧方向一路快跑了。直到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標誌著文明誕生。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新史學:人類文明起源於西亞
    雖然,理論上在地球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說它是地球的中心,但實際上,從人類來到地球並且出現最早的文明,現在可以確定的是,都是以西亞為中心,再向四周擴散的,這已經過考古學證實。並且,這也為很多人解開了一個疑惑,為什麼《古蘭經》中提到的使者都是以西亞為中心傳播伊斯蘭。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全書實際上討論的是世界上各個文明為什麼發展如此有差異。在作者的書中,認為文明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書中提到了農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業社會給予了人類更多的裹腹的可能,讓更多的閒人出現,去進而從事上層建築的工作。
  • 白人長官與異族少女的野蠻愛情!三大男神齊聚的史詩片,拍砸了
    但,最終等待來的卻是一部「四不像」,南北文化嚴重撕裂,異域風情遮遮掩掩,白人的傲慢「欲說還休」,拉美文明的野蠻之力如強弩之末,一部明明有著史詩氣質,卻因為各種原因,最後拍得十分「小家子氣」的遺憾之作。不得不說,這次西羅·格拉有失水準。但這樣的評判標準是在西羅·格拉之前作品的坐標系上來進行對比的。
  • 丁學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傳染病肆虐與徵服
    瑞典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說過:「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疾病或傳染病大流行伴隨著人類文明進程而來,並對人類文明產生深刻和全面的影響,它往往比戰爭、革命、暴動來得還要劇烈,因為它直接打擊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產力要素中最根本的——人類本身,打擊了他們的身體,打擊了他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