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刑罰的歷史,從野蠻到文明

2020-12-27 網易

2020-12-24 09:24:57 來源: 淺意時光

舉報

  人類法律的發展歷史,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法律體系中最為鮮明的就是刑法的發展。

  羅翔老師被稱為司法界的男神,他在網上幽默風趣的講解刑法知識,常常用張三來舉例,因此「法外狂徒」張三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閱讀羅翔老師的《刑罰的歷史》中國歷史中刑名的發展,有了一個非常系統的了解。

  

  刑罰是歷史躲不開的一面

  這本書詳細講解的刑罰的由來,以及各種刑罰制度的演變,變遷,非常詳盡,可以說一窺千古,知道人類文明並非平地而起,空穴來風,刑罰的過程是人類思想,克服普遍人性,走向理性的過程。同時,本書中記載的歷史知識,補足了一些以往所不知道的知識。

  在清朝電視劇中,常常有所謂發配寧古塔,配披甲人為奴情節,原來寧古是滿語六的意思,塔是個的意思,相傳清皇族祖六兄弟居住在這裡,所以得名,現在是黑龍江省寧安市。披甲人屬於八旗制度中的一支。這在清代屬於最殘酷的流放刑罰,清初詩人吳兆騫曾因罪發配寧古塔,受盡寒苦,好友顧貞觀想通過明珠之子納蘭性德之手施救,直到二十三年之久,才成功。此段,歷史傳奇羅老師在書中娓娓道來,令人別有一番思索。

  

  中國歷史上刑罰觀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兩種刑罰的觀念,一種是提倡刑罰只是勸人從善的工具,應該減刑適用,另一種是認為亂世就用重典,刑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百姓不敢再犯法。

  酷刑和慎刑在歷史上反覆糾葛,慎刑是儒家所提倡的,可是法家的理念,就是重刑名之學,秦以法家立世,嚴刑峻法自不待言,最終也以其滅亡。漢代主張內聖外王,其實核心也是法家,刑罰也是很殘酷的,只是在文景之治時候,才有所收斂,可見刑罰的文明與克制,與政治的清明有著必然的聯繫。

  

  刑罰與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關係

  總的來說,刑罰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它是社會所必須的,是維護普通人生命財產權益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中國古代,它又是封建帝王為了戕害百姓,維護自己統治的工具。在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封建帝王,往往有法不依,比如明代時有將軍毀壞皇室陵寢,按照律法免官就是,可是皇帝偏偏法外處罰,將其凌遲處死。

  再比如廷杖這種刑罰,就是帝王可以按照個人的喜怒哀樂,責罰大臣,隋煬帝、唐玄宗,乃至明太祖都喜歡廷杖群臣,達到自己威懾的作用。廷杖對於古代讀書人的身心戕害,影響極大。

  

  羅翔老師的書,言語平實,厚度與寬度俱佳,從閱讀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刑罰的歷史與人類歷史處在,同一緯度的發展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刑罰的歷史》背後是人類文明的發展之路
    3刑罰的歷史背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坎坷之路讀罷《刑罰的歷史》,心中慘然。中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在這漫長的進程中,文明與糟粕,如萬裡黃河,與泥沙俱下。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孕育了豐富的法制觀念與法律制度,同時,古人也創造了數不勝數的刑罰種類。其中,太史公司馬遷遭受的宮刑,鄭袖用計使美人割鼻,不過是其中冰山一角。其他的刑罰,或鼎鑊刀鋸,或嚴刑拷打,或凌遲重闢,無不讓人觸目驚心,毛骨悚然。縱觀歷史,中國古代經歷了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萌芽社會的階段。
  • 人類歷史為什麼總是野蠻徵服文明?因為演化不帶有色眼鏡
    一個是同質化的總體文明形態,一個是可獨立發展的戰爭能力,所以野蠻文明完全可以徵服發達文明。02.野蠻民族往往能夠發育出更強大的戰爭能力從公元前3000年,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主要是西方和中亞地區率先發起的。如公元35世紀的兩河流域文明、公元31世紀的埃及文明。
  • ​文明為什麼常被野蠻打臉?
    如果放在人類文明與野蠻的博弈視角下來看這部電視劇,《權力的遊戲》提供了最好的隱喻,它不僅展示了權力爭奪之間赤裸裸的殘酷,更提示了人類悲哀的宿命:文明輸給野蠻,更多原因在於文明自身的內在缺陷。野蠻很可怕,但導致對文明致命一擊的,往往是文明自身缺陷引發的衰亡。試想想,漢、唐、明,哪一個朝代開始,不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
    文明和野蠻究竟是什麼呢?在日日曰看來,很簡單,文明就是規矩,野蠻就是任性。《論語·雍也篇》中有「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而後君子」。意思是,太實在就顯得粗俗,而太講究又顯得浮誇,只有實在與講究相得益彰,才是翩翩君子。
  • 「禪院百科」文明、野蠻
    生命禪院時代文明的特徵是——靈性。靈性是仙性,以後的一千年,人類中的所有成員會像仙那樣生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定會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文明者在野蠻面前會遭受暫時的不公正待遇,甚至迫害,但文明會持續,野蠻難以長久,野蠻行徑最終必然會得到懲罰,只是時間問題。
  • 《文明II交流與互滲》探討文明碰撞的「野蠻」與「溫柔」
    文/歐陽欣文明的定義在劉慈欣的《三體》中有這樣一幕,當銀河系被二維化處理時,羅輯要求程心將那些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名畫平展開置入二維平面中,為的就是將人類文明在宇宙中存在的印記保留下來。羅輯的行為讓我不禁對文明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去細想「文明」到底是什麼?
  • 歷史上有一個悖論:一個發達的文明會被一個相對野蠻的文明所摧毀
    一個帝國文明的建立,從最開始原始資本的積累,到後來逐漸的發展壯大,再然後衰落,最後又被一個新興帝國所打敗,這就是歷史的規律,就像人生老病死一樣。那為什麼一個帝國會從兵強馬壯的年代會逐漸衰落,甚至被所謂的「野蠻民族」所徵服呢?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從2020年新冠疫情看生命政治與人類文明的再文明化
    一、文明與野蠻的分野我注意到,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這一段時間裡,網上廣為流傳的除了三百多年前英國亞姆村的悲壯故事之外,還有關於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一段話,涉及到人類文明的起源問題,這對於我們今天進一步思考人類文明的內在結構關係重大。
  • 世界史上的現象:為何高度發達的文明會被相對野蠻的文化所摧毀?
    王東嶽用純邏輯思維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明白,遞弱代償理論,說的是冷兵器時代,人們戰鬥力靠勇氣和個體力量對比,文明越發達,越受到落後文明吊打。當然說什麼文明野蠻顯然不可取,我們系統地看一下描述裡面那些倒黴的國家(朝代)都是怎麼沒的…國外的:古埃及死於大旱(點背)!古巴比倫死於缺鐵(點背)!古希臘死於分散(不團結)!
  •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對教育的啟示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句話不僅對教育的內涵有著高度的概括,而且對教育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教育只有做到精神與體魄的全面關注,青少年才能全面發展,成為心靈豐盈、人格健全、精神飽滿、體魄健康的新時代人才。
  • 文明戰勝野蠻,是一種相對的說法
    人類強大的自然屬性文明戰勝野蠻,是一種相對的說法,在自然界中,強力比文明更重要。人來自自然,不要因為文明的發展而忽略人類自然的本性吧!如果一個文明人有充分時間把這一切工具收集在自己身旁,毫無疑問,他會很容易地戰勝野蠻人。
  • 文明其精神 野蠻其體魄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時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話雖是說給孩子們聽的,但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要活出高質量,創造新天地,必須鍛鍊精神、意志和身體,真正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 金朝後期已經接受了中華文明,為何到了後金又倒退回了野蠻社會?
    所謂的倒退回野蠻狀態,並沒有發生。因為金代關外的女真族群一直都保持著遊獵狀態,並沒有普遍定居化。定居化的、所謂文明化的金代女真族群只有入關後的女真貴族。君不見漢代李陵、北宋徽宗,縱然才華出眾,其北方後代也照樣淹沒於草原山野間。這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所在地區的環境罷了。所謂文明的延續,必須要有適合延續的土壤。
  • 文明與野蠻,僅一線之隔
    人性與獸性的邊界與《動物農場》一樣,《蠅王》也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寓言式小說,這是一個關於人類之野蠻本能的故事,彼得·布魯克極具文學性的改編在一些細節上消除了原作的諷刺屬性,雖然未能再現原作中的許多微妙之處,卻也精準凝練出了戈爾丁對人性的悲觀理解,即時刻潛藏在人類文明社會的返祖衝動。
  • 野蠻的優勢
    就這樣,野蠻最終打敗了文明。這就是野蠻的優勢,雖然從人類發展過程來看,文明是相較於野蠻更高級的階段,但當這兩者產生利益衝突的時候,往往卻是野蠻戰勝了文明。比如,漢民族的文明遠高於遊牧民族,可從犬戎攻破鎬京到五胡亂華,從蒙古鐵騎到滿清進關,文明屢屢敗於野蠻。
  • 試論——野蠻與文明
    難不成要中國中華永遠趴到地上,永遠被辱被打,才算不威脅?倒好象讓稱王稱霸的某國某政黨某些人,所代表的軍火商及資本大財團,掌握了控制世界的繩索刀斧,無有力量能加以制約,如此,這人類的安全和前途,倒沒了威脅!如詩如歌地,長長的歷史長河,中國人的獨特歷史,走出了獨特的文明。穩穩地立足於大地。
  • .| 面對自然,人何其渺小,幸好我們懂得文明和野蠻的根本區別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從物種進化的角度看,人類在非常短的時間裡成為我們這個小小寰球的「主宰者」是一件令人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文明與野蠻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我們是自然的「主人」嗎?危機面前,該如何考量人與自然的關係?就這些話題,蘇小環邀請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師陸遠開講。同學們一起來聽聽他的觀點吧。
  • 再論——野蠻與文明
    列強所用的武器,叫「文明」。如今中國的阿爺站了起來,用自己的脊梁扛起了新中國,不讓他國任意欺負,可以參與影響到世界格局了,卻有華人自己顛倒黑白。學著當年列強要用文明為武器,攻擊新中國的和平崛起。既充當了某霸權的打手,將自家私慾私怨的發洩,竟然打扮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打扮成「自由民主文明文化」。
  • 世界上「最」詭秘的刑罰,山羊舔腳因笑致死,如今卻變成賺錢工具
    01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刑罰同樣也在與時俱進。封建時代,為了威懾作奸犯科的臣民,刑罰通常是往殘忍的路線上發展,通過殘酷的刑罰激起人們心中對犯罪的恐懼,或者用以發洩統治者的怒火。總而言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刑罰已經從野蠻、落後向著文明、慎刑過渡,甚至一些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刑罰再也不是以折磨人為目的,而是成為用與罪行相匹配的量刑來維護公平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