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戰勝野蠻,是一種相對的說法

2020-12-16 艾莉森說悅讀

關於動物

我一向特別喜歡馴養動物,尤其是馴養一些膽小的野生動物。我認為把它們馴養得善於聽從人意,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我從來沒有利用它們對我的信任而去捉弄它們,我願意叫它們毫無畏懼地愛我。

人類強大的自然屬性

文明戰勝野蠻,是一種相對的說法,在自然界中,強力比文明更重要。人來自自然,不要因為文明的發展而忽略人類自然的本性吧!

如果一個文明人有充分時間把這一切工具收集在自己身旁,毫無疑問,他會很容易地戰勝野蠻人。

但是,如果你有心觀看一個更不勢均力敵的戰鬥,使這兩種人赤身露體、赤手空拳地較量一番,你馬上就會承認:具有隨時可以使用的一切力量的、永遠在準備著應付任何事故的、也可以說本身自始至終就具備了一切的那一個人,佔著何等的優勢。

相關焦點

  • 世界史上的現象:為何高度發達的文明會被相對野蠻的文化所摧毀?
    古羅馬死於被宗教篡權(內政問題)中國古代:要知道中國的農耕文明,相對於遊牧文明來說,是比較高一級的文明。中國的農耕王朝,事實上經常遭受遊牧民族的入侵。特別是在南北朝時期,晉朝的文化相對來說比較發達。但是受到周邊遊牧民族的侵犯。特別嚴重的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晉朝的末期。「五胡亂華」造成了中原農耕文明的毀滅性打擊。這事實上就是一個相對高度發達的文明被相對野蠻的文化所摧毀。
  • ​文明為什麼常被野蠻打臉?
    如果放在人類文明與野蠻的博弈視角下來看這部電視劇,《權力的遊戲》提供了最好的隱喻,它不僅展示了權力爭奪之間赤裸裸的殘酷,更提示了人類悲哀的宿命:文明輸給野蠻,更多原因在於文明自身的內在缺陷。野蠻很可怕,但導致對文明致命一擊的,往往是文明自身缺陷引發的衰亡。試想想,漢、唐、明,哪一個朝代開始,不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禪院百科」文明、野蠻
    從嚴格意義上講,生命綠洲就是一種生態社區,我們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追求一種高尚文明的有尊嚴的生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文明者在野蠻面前會遭受暫時的不公正待遇,甚至迫害,但文明會持續,野蠻難以長久,野蠻行徑最終必然會得到懲罰,只是時間問題。
  • 在善與惡、文明與野蠻當中奮力掙扎
    在善與惡、文明與野蠻當中奮力掙扎的痛苦歷程,是那麼的鮮血淋漓的彰顯著人性中潛伏著獸性。突然想起了電視劇裡、電影裡、書本上等等,上面總是演繹著講述著正義多麼強大的攆走了邪惡,而人們也總是習慣於在這樣的結果裡津津樂道,在這些話語裡編織著自己心中的樂園,向著一切美好的事物,將正義戰勝邪惡、文明取代野蠻的過程向剪輯一樣咔嚓的剪掉了,就像沒發生過一樣。也許大家都不忍去回憶那慘烈的場面、血腥的畫面,誰喜歡把自己困在驚恐不得安生的情緒裡折磨自己呢?
  • 文明其精神 野蠻其體魄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時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話雖是說給孩子們聽的,但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要活出高質量,創造新天地,必須鍛鍊精神、意志和身體,真正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 歷史輪迴:發達文明會被一個相對野蠻的文明摧毀,誰能摧毀美國?
    從軍事角度來看,當文明成果無法提高軍事力量時,文明越是發達軍隊戰鬥力就越弱,被軍事力量強大的野蠻文明消滅是很正常的,畢竟決定存亡的往往不是你有多先進,而是你有多能打。尤其是發達文明的科技成果被野蠻民族利用時,對於發達文明來說簡直就是悲劇,宋朝的石炮和火炮被蒙古人拿走、明朝的紅夷大炮被清朝人學會都是這種悲劇。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東漢末年出現的「馬」,是不是漢朝人發明的暫且不論,馬鐙出現後讓胡人更強大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原王朝發明的冶鐵、鍛造技術被胡人利用,加重了後來五胡亂華的悲劇。
  • 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
    文明和野蠻究竟是什麼呢?在日日曰看來,很簡單,文明就是規矩,野蠻就是任性。《論語·雍也篇》中有「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而後君子」。意思是,太實在就顯得粗俗,而太講究又顯得浮誇,只有實在與講究相得益彰,才是翩翩君子。
  • 歷史上有一個悖論:一個發達的文明會被一個相對野蠻的文明所摧毀
    一個帝國文明的建立,從最開始原始資本的積累,到後來逐漸的發展壯大,再然後衰落,最後又被一個新興帝國所打敗,這就是歷史的規律,就像人生老病死一樣。那為什麼一個帝國會從兵強馬壯的年代會逐漸衰落,甚至被所謂的「野蠻民族」所徵服呢?
  • 金朝後期已經接受了中華文明,為何到了後金又倒退回了野蠻社會?
    所謂的倒退回野蠻狀態,並沒有發生。因為金代關外的女真族群一直都保持著遊獵狀態,並沒有普遍定居化。定居化的、所謂文明化的金代女真族群只有入關後的女真貴族。君不見漢代李陵、北宋徽宗,縱然才華出眾,其北方後代也照樣淹沒於草原山野間。這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所在地區的環境罷了。所謂文明的延續,必須要有適合延續的土壤。
  • 如果文明不夠文明,就讓野蠻足夠野蠻——《賽德克巴萊》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是一部極好的片子,具體劇情就不在此多做贅述。僅對其創作背景做一個大概介紹:本片是根據1930年發生在臺灣的「霧社事件」改編而成。注意,對於未看過的觀眾,建議在觀看時不要以當代人那種「文明」的眼光去看待、批判電影中主人公的愚昧和野蠻。且不論當下的環境,僅僅是賽德克族的精神與信仰就決定了他們的選擇——抗爭與戰鬥。於他們而言,如果不能尊嚴的活著,那寧可在抗爭中死去!
  • 《文明II交流與互滲》探討文明碰撞的「野蠻」與「溫柔」
    文明由「文」和「明」二字組成。「文」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文,錯畫也,象交文」,指的是相互交錯的線條和色彩,是一種美麗而又深奧的紋理,釐清了紋理,我們便能夠找到規律,找到那種交錯之美。在《賁卦》中對「明」是這樣的:「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意思就是所謂的大人,就是融合天地之德,閃耀日月之明的人。這裡的「明」已有道德禮儀的意思了。
  • 野蠻的優勢
    就這樣,野蠻最終打敗了文明。這就是野蠻的優勢,雖然從人類發展過程來看,文明是相較於野蠻更高級的階段,但當這兩者產生利益衝突的時候,往往卻是野蠻戰勝了文明。比如,漢民族的文明遠高於遊牧民族,可從犬戎攻破鎬京到五胡亂華,從蒙古鐵騎到滿清進關,文明屢屢敗於野蠻。
  • 文明為何屢屢被野蠻擊敗?兩條推論揭示原因,兼論養娃為何這麼難
    從古至今野蠻擊敗文明屢見不鮮,金人吞併先進的北宋,蠻族消滅發達的羅馬。但文明之所以為文明,往往得益於其由先進技術、發達經濟、成熟體系乃至進步思想等構成的強大綜合國力。僅以紙面數據推論,任何時代文明力量之海中溢出的小水滴都能輕易擊潰野蠻。
  • 恩格斯 ‖ 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
    最後,我們來研究一下那在野蠻時代高級階段已經破壞了氏族社會組織,而隨著文明時代的出現又把它完全消滅的一般經濟條件。在這裡,馬克思的「資本論」對我們來說是和摩爾根的著作同樣必要的。  氏族在蒙昧時代中級階段發生,在高級階段繼續發展起來,就我們所有的資料來判斷,到了野蠻時代低級階段,它便達到了全盛時代。現在我們就從這一階段開始。
  • 讓「文明精神」與「野蠻體魄」共存
    在常態化開設思政課培養孩子文明精神的同時,要及時給孩子補上「體育課」來強身健體,讓孩子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要確保孩子「文明精神」與「野蠻體魄」共存,真正將孩子從懵懂無知變成適應社會各方面要求的合格公民。培養健身意識。提升孩子身體素質,關鍵是要解決孩子健身意識淡薄、怕吃苦的問題。
  • 文明與野蠻,僅一線之隔
    孩子們略顯笨拙的表演加深了電影的紀實質感,這便是本片的獨特之處,一種真實的末日恐怖。這個制度帶來的是掠奪和殺戮,但你能感受到他們對於「回歸野蠻」的享受,因為「動物性」其實暗藏著泯滅人性的自由。除了這兩個鮮明對立的人物,還有跟隨著拉爾夫的夥伴「小豬」,他戴著拖沓的眼鏡,舉止有些老派,品性柔和脆弱,小豬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既定的社會秩序,所以最後傑克對小豬的謀殺便暗示著社會秩序的徹底崩塌。
  •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孩子們要文明精神 野蠻體魄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孩子們要文明精神 野蠻體魄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孩子們要文明精神 野蠻體魄 更多精彩視頻掃描 關注華龍視聽微信號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孩子們要文明精神 野蠻體魄
  •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對教育的啟示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句話不僅對教育的內涵有著高度的概括,而且對教育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教育只有做到精神與體魄的全面關注,青少年才能全面發展,成為心靈豐盈、人格健全、精神飽滿、體魄健康的新時代人才。
  • 區別文明和野蠻的標誌: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誠以為,人類區別文明和野蠻的標準是契約精神。古希臘是文明曙光初現的國家,後來英國的大憲章將公權力限制補充得更加完善。尊重司法,立憲政治的漫長歷史影響彌日增重。我們一直追求文明時代,也在構建起文明時代的基本條件——不靠強弱來決定財富的分配與佔有,而是基於雙方自願達成的契約。我們行走於世,待人以禮,處事因善。
  • 野蠻的驕傲對抗以「文明」為名的卑躬屈膝
    ##美國警察跪死黑人事件持續發酵,暴亂愈演愈烈,儘管已經是文明開化的2020年,不能否認的是種族歧視依然明顯存在。美國政府意圖靠武力鎮壓,這怎麼可能是鎮壓能解決的事情呀!文明和野蠻總是無縫銜接相互轉化。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見識野蠻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