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經》的基本讀法:以《周南·關雎》為例

2020-12-17 司馬文君

今天我們看到不少與《詩經》相關的暢銷書,書名不是《醉美在古老的歌謠裡》就是《美得窒息的詩經》,或者在封面寫上極為顯眼的一行字:「越古老,越美好。」

而有些暢銷書封面還配有一張身穿旗袍,面容姣好,且手捧著一卷線裝書的年輕女子圖片,再配一行字:「讀詩,是一種別樣的優雅;詩讀多了,容顏自然變得更美。」還有些貌似不那麼俗氣的書,只寫著這一句:「不學詩、無以言。」書裡卻以編者個人二三十年的人生經歷,把《詩經》寫成了馬不停蹄地憂傷的小文。

難道《詩經》真有那麼好讀嗎?它是不是像書商宣傳的那樣美得令人心碎呢?

答案是否定的。但凡通讀《詩經》305首的人都知道它一點都不美,像「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樣聽起來臉紅心跳的美句不多,而是出了名的難讀。倘若沒有一定的毅力,一般人是讀不完《詩經》的,即使真的讀完了也不一定讀得懂,不信你可以問一問身邊讀過《詩經》的人。

因為在現存的古書裡,《詩經》和《尚書》是最難讀的兩部,韓愈曾感嘆過《尚書》佶屈聱牙,即非常難懂的意思。《詩經》也是如此,難怪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都說他讀《詩經》不懂的地方十之有二。而胡適在《我們今日還不配讀經》一文裡也說他讀不懂《詩經》有一半之多。

我在閱讀《詩經》過程中曾幾度想放棄,後來還是硬著頭皮堅持下來了,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是對於《詩經》的基本讀法有了一些心得。對於像我一樣的大部分人普通讀者而言,能把《詩經》讀懂十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那麼對於創作年代久遠,作者多不可考,語言古奧,文辭簡略,制度名物又不知所云的《詩經》,我們應該如何閱讀更容易入門呢?下面我就以《詩經》第一篇《周南·關雎》為例,淺談基本讀法。

首先是注音。

雖然《周南·關雎》的全文內容看起來沒有多少生僻字,但在讀之前仍需全部了解每個字的讀音,避免讀錯。一般應以兩三個版本的注音本相互對照,像上海古籍、中華書局等出版社的注音本相對可靠,可也不能太迷信權威,比如中華書局的《詩經誦讀本》在給《召南·草蟲》中「我心則降」的「降」字注音時,就沒有把常讀的「xiáng」音備註,不過仍不失為一本好書。

其次是解字。

即把每個字的意思都弄明白,而不能光從表面上去理解。比如《周南·關雎》的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雎鳩是什麼動物,一般人認為是一種鳥或是多情之鳥,實際上它卻是一種極為兇狠的飛禽,善於捕魚和吃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直接稱之為「山禽」,可見它並非後人想像的那麼美好。不過這種兇殘的鳥類卻在雌雄關係上比較安分,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雌雄不同窩睡覺,用它來比喻君子和淑女的「和而別」再恰當不過了。

還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字,它也寫作「仇」,原意是兩隻鳥相背的樣子,引申義為伴侶、配偶。可是查到《左傳》裡的「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一句,就說不太通,因為這句話意思是說好的配偶叫妃,不好的配偶才叫仇。照此說法,就與這裡的「君子好逑」有理解上的衝突了。後來我讀到聞一多《詩經新義》裡的論證才恍然大悟,原來好逑(仇)即妃仇,兩者是不分正反的並列關係,即配偶、匹配之人,並非好的配偶。

再次是理解整句的意思。

比如《周南·關雎》的這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只按照字面意思或者參考一般譯註本都是:「我沒有追求到那個中意的女子,心情失落而整夜睡不著。」說的是過於思念一個人而夜不能寐。如果僅僅因思念而睡不著,那麼就跟下文對不上了,畢竟這位君子是要付出行動的,他幾乎使出渾身解數去追求對方,才有了諸如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行動。因此這句可這樣理解:「追不到你,我不甘心,整夜輾轉反側就是想辦法把你追到手。

再以這首詩最後一句為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當我們在讀到這句話時,一般都這樣理解:「美麗的姑娘呀,我要用歡快的鐘鼓聲來打動你,讓你喜歡上我……」或者你在向別人解釋這句詩時,就稱讚古人是如何自由戀愛的,只要彼此真心喜歡,哪怕隨便敲個鐘打個鼓就追求到意中人之類的話,明顯是斷章取義。

實際上在當時社會裡,只有貴族階層才能碰鐘鼓之類的東西,即使是次一級的鼓也只有大夫和士能用,而敲鐘則是諸侯和天子級別的權利了。經學大師鄭玄在《儀禮》中有過解釋:「鐘鼓者,天子諸侯備用之,大夫、士鼓而已。

最後是抄寫背誦。

即把詩中的生詞和成語記下來,再把其中的佳句抄寫到卡片上。當用這種笨方法把《詩經》305首詩的生詞和佳句抄寫完畢,就要建立一個索引方便隨時查閱,最好能背下來,如此一來就對《詩經》了解得較為深入了。而關於《詩經》的讀法,朱熹曾說他每首讀四五十遍,熟讀成誦之後再參考他人的注釋,並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大儒的讀法,值得參考。不過我們真的讀了四五十遍也未必有見解,反而不如從字、詞、句入手更容易讀懂。

在參考書目方面,中華書局的《詩經誦讀本》用來認字;注釋部分可選餘冠英的《詩經選》(只選106首),全本可選程俊英的《詩經譯註》或高亨的《詩經今注》。若再深入研究,可選臺灣三民書局的《新譯詩經讀本》,有譯文、注釋、研析和韻讀,其中研析是亮點,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學有餘力可讀陳子展的《詩經直解》,陳先生花了幾十年功夫對名物、詞句的辨析和各篇主旨的考辨,可稱為注、譯、解全本,也代表目前國內《詩經》研究的最高水平。

總而言之,《詩經》難讀不假,卻算不上天書,即使只是當成愛好去鑽研也一樣找到讀詩的樂趣。至於為什麼讀《詩經》,歷來見仁見智,尤其在「詩言志」的年代,《詩經》的說教功用太重,我們今天讀它的原因,用孔子說的理由便好:「《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相關焦點

  • 《詩經》之《周南·關雎》:描繪美好愛情的千古名篇,令人嚮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文化的源流。其中,收錄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今天,要分享的是《詩經》的第一篇《周南·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這首《周南·關雎》千百年來為人稱頌,成為了描寫美好愛情的名篇。一般來說,我們都是直接稱呼其為《關雎》篇,那麼《周南》是什麼意思呢?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經指出,《周南》應該是泛指周室以南,江漢流域一帶的小國,統稱為「南國」。
  • 陳明珠|關雎之始與王道政治——漢代經學視野中的《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解讀《詩經》之《關雎》
    這首流傳千古的《關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上學的時候我們總是幻想著成為窈窕淑女或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以這首愛情為名的《周南·關雎》作為開篇,其實是有他的用意的。因為首先愛情在我們的生命中是有著重要地位的,而這首《周南·關雎》細細品味你就會發現,這首詩歌講訴的是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的故事。愛情是神聖而又無比美好的。
  • 陳明珠:關雎之始與王道政治——漢代經學視野中的《關雎》 | 治國理政的中國倫理智慧
    (《韓詩外傳》卷五第一章)[7] 《詩經》有「四始」之說,而各家說法不同:古文《毛詩大序》以風、小雅、大雅、頌為四始,《毛詩小序》又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在《關雎》以為風始這一點上,小序與大序四始之意並不矛盾;今文齊詩基於陰陽五行讖緯之說,齊詩的「四始」說有其特異性:「《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
  • 詩經第一篇.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體現孔子怎樣的愛情觀?
    到春秋孔子刪詩保留詩三百篇詩經第一篇:國風.周南.關雎先秦:佚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長在小河裡的荇菜有人來採,秀美嫻淑的好姑娘是君子愛慕的好對象,你就在那關雎與荇菜之間徘徊,倩影使我魂牽夢繞,我想像著 撫琴奏樂,只為博得佳人的歡心。想像著敲鐘打鼓,迎娶你回家。《詩經》從內容上分風、雅、頌。風稱國風,意思是土風歌謠民歌。
  • 《詩經·關雎》:一個少女的春夢
    夢者可以「由其私人的記憶中」「平時不表示『性』的事情來做為性的象徵」,例如「當夢者發現一個熟悉的屋子在夢中變為兩個,或者夢見兩間房子」,就成了「性」的象徵[2]。這樣,《關雎》裡的比興,在「淑女」的心中,也具有「性」的象徵意義。關關雎鳩的叫聲和戲水的動作,顯然象徵著兩性相悅。荇菜的左右流動和採摘,也是相親相愛的象徵;「左右芼之」,更可以成為夢境裡的新郎新娘的胸佩。
  • 大型詩經主題歌舞劇《詩經·關雎引》在石家莊上演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田恬)《詩經》作為華夏先祖思想之瑰寶,其文學藝術亦對國民生活皆具有深遠的美學影響。近日,由嘉實·萬科紫臺出品,攜手河北省圖書館、精英集團·精英劇場聯合舉辦的《詩經·關雎引》在嘉實·萬科紫臺的《詩經》主題園林首次開演。
  • 《詩經》解讀《國風·周南》十一篇,我的總結和看法
    從三月十號開始,我每天都寫一篇《詩經》解讀,到今天為止《詩經》《國風·周南》裡的十一篇已經全部寫完。《詩經》系列沒有特殊情況仍然會繼續寫下去,但以後的題目也許會稍加改變。今天對《國風·周南》十一篇做一個總結。
  • 《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戀愛觀,是否已過時?
    《詩經》國風中的首篇《周南·關雎》,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先秦男子追求女孩兒的情景。其中有說到:美麗賢淑的姑娘,是謙謙君子的佳偶,即佳德行+高顏值=好伴侶。這源自《詩經》中的戀愛觀,經過千年的發展變遷,是不是到了今天,已經過時了呢?
  • 知秋老師讀《詩經》:《關雎》風之始也!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
  • 《詩經》的開篇為什麼是「關雎」?跟流沙河老先生一起讀《詩經》
    對,就是《詩經》的第一篇:關雎。我手頭剛好有一本流沙河老先生的《流沙河講詩經》,一轉眼流沙河老先生去世已經一年多了,這個小老頭近兩年對我影響很大。他的「易經破迷」剛剛講了不到三分之一,著實可惜。本來《詩經》我讀得並不多,妄言品評實在是託大,好在我只是「陪著倆娃讀古詩」,只講幾句讀後感,並不是專業的闡述。
  • 從《關雎》兩千多年的解讀史看《關雎》,究竟有何微言大義?
    但是,後人普遍認為的是:把《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篇,並不是隨意為之的。那麼《關雎》究竟有什麼深層次的內涵呢?為什麼歷朝歷代以來,人們樂此不疲的解讀《關雎》?《關雎》到現在還有現實意義嗎?下面就跟著我從《關雎》的主旨解讀史中,了解一個不一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吧!
  • 《詩經》首篇為何是《關雎》?它真的只是一首愛情詩嗎?
    其實,關於為何把《關雎》放在《詩經》卷首的問題,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紜,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它的理解也不同,同時也不斷地給這首詩賦予了各種「新含義」。其中以申培公、轅固生、韓嬰和毛亨四人編訂的《詩經》最為有名,也就是在漢代,《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位列五經之首。但在漢朝後,《詩經》的傳承又出現了問題,諸多版本也隨之湮沒,直到唐初,孔穎達以《毛詩》為基礎,編訂出《毛詩正義 》,完成了各派的統一。現如今流傳的《詩經》,其實就是《毛詩》
  • 《詩經·關雎》|三千年前最浪漫又理想的愛情宣言
    談詩,必談《詩經》。談《詩經》,首談《關雎》。可以說,翻開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關雎》。《關雎》是國風之始,也是《詩經》第一篇。很多人會問,詩三百,優秀詩篇比比皆是,究竟有何原因讓《關雎》既成為《詩經》之首,又讓人難抵它的魅力呢?
  • 《詩經·周南·芣苢》|穿越千年的車前草,我們一起去採呀
    這首《詩經·周南·芣苢》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們在採摘芣苢時所唱的歌謠。全詩共六句,高度重疊復沓,每一句只有一個字不相同。我們輕輕吟詠之後可以發現,這應該就是一首採芣苢時的所唱的勞動歌謠。芣苢真多啊,我們快點採吧,多採一點呀。
  • 【詩經溯源】房縣詩經民歌的神秘傳承
    《詩經》是 「五經·四書」之首,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堪稱中華文化的元典,2000多年來,一直是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科書。尹吉甫與湖北房縣的關係極為密切,今房縣境內仍有尹吉甫的老屋(宅)、宗祠、廟、墓、後裔等。
  • 詩經《關雎》原文與譯文(含賞析)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方言》說:「秦晉之好,美心為窈,美狀為窕。」愛情的產生常常始於為對方的形體(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後才有了進一步的交往,繼而了解對方的心靈(心靈美)(窈),所以說愛情就是人的美的審美過程。愛情雙方是感同身受的關係,它雖然從異性形體美的感受開始,但卻具有對異性形體美的超越性感受。
  • 《關雎》:體現古人夫婦之德典範的優美詩歌
    提起古代的詩歌,我們就要想到大名鼎鼎的《詩經》了。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作為《詩經》的第一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
  • ​【推薦】關雎之始與王道政治 | 陳明珠
    關雎之始與王道政治——漢代經學視野中的《詩經·國風·周南·關雎》陳明珠浙江省社科院文化所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布原載《從古典重新開始》以諸「經」傳授、箋注、闡釋為基本內容的治「經」之學成為漢代乃至後來幾千年裡中華政教的基礎。《詩經》經學,亦基於漢人傳說。漢代傳《詩》者,有今文魯、齊、韓三家詩和古文毛詩。後三家亡佚,毛詩獨傳,今文三家之義只能從後人輯佚中窺探一二。中國現代學術的建立,經歷了一個去經學化的歷程,在現代觀念中,《詩經》只是上古的歌謠集子,《關雎》即便是《詩經》首篇,也未必有什麼深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