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是丹道當中最根本,最難講的的一個問題,但其實它恰恰也是最簡單的。元神就是我們先天的。在有這個身體之前先有的。這個元神和天地是同體的,和萬物是同源的,但是又無形無相。說的具體一點,在我們人生當中,主宰我們行住坐臥言語造作的那個東西就是元神,但是元神呢,是無知無識,他沒有分別,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有他人就能活,沒他,人就成活死人了。
這個元神對應的就是識神,拿識神和元神對比的來講就比較清楚了。元神沒有分別之心,好比說我們眼睛看東西,耳朵聽的時候。僅僅是看是聽,這就是元神的作用,這就叫自然。這就是自然,就是本能,如果只是看只是聽,這是先天給予你的功能。這樣就是元神的作用,但是看了之後產生了善惡,美醜的分別,產生第二個念頭,就落入了後天的識神當中。聽也是如此。
識神其實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就是六根對六塵產生的意識 。但是如果六根對六塵的時候,僅僅是一對,當下沒有產生第二念,也就是簡單的說,有一心無二念,就是元神,有二念就是識神。
修道的過程當中,所謂的升降搬運呼吸往來吹噓這樣那樣的種種。如果是自然而然的,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校驗,下一步不用你去想,走到那一步他下一步自然會發生,這就是元神。如果說純靠後天的想像,好比有的人搬運車河的去運行大小周天那樣的話,可能會死得早點兒,不可能長生,也不是修道,完全是後天的識神作用。
守竅,無非是把我們的神,把識神收歸於一處,你如果說元神多數人不懂,一下把握不住,上品丹法難修,就在於此。但是呢,給你一個具體的方法,但是你注意,他僅僅是方法,它不是道。但是多少人把這個入手下手的方法當成了道,把識神當成了元神在那作用,都是如此,十個有九個半全錯在這裡。而且是歷代的丹經,歷代的祖師,為了怕我們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不明白景象和徵驗,所以把一些過程現象記錄了下來。比如說大小周天運行時候的種種現象反應他記錄下來。
所謂的怎麼陽光三現呀?怎麼進陽火退陰符呀?是過程,不是下手的方法。但是現在所有的人幾乎都把這些過程現象當成了方法。都是識神用事,你是想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
老子說的守中,是中宮,還是中丹田?
從老子來說,守中不是中丹田,當然也可以涵蓋中丹田。丹道有兩個中,第一個守中,這個中不是指具體的竅位。第二個我們說中宮也好,中丹田也好,他都是具體的有所指。但老子說的這個守中,中是道的本體。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個中從儒家來說就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也就是我們清淨的本體。但是如何能達到這個狀態,還需要從有為有作而達到無為,有些人感覺自己心性高明,下手就要用直接最上層的丹法,然後什麼都不練,守中而順其自然。這對於我們現在的人來說很難達到,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麼從道家來說,什麼是中道?我們都知道,道的作用是陰與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從他的作用來說。在陰陽中間有一個陰中含陽,陽中含陰的。陰生陽,陽生陰,返回來就是陽必定是從陰中所生,陰必定是從陽中所生。那麼這個中道就是生陰生陽的。同時要認識到,陰就是陽,陽就是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心經上說的一模一樣。
《道德經》最前頭說,兩者同為之玄,玄之又玄。一個玄是常有欲以觀其徼,一個玄就是常無欲以觀其妙,一個無欲,一個有欲,無就是陰,有就是陽。兩者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說文解字》裡頭那個玄字,兩個圈兒,圈兒套圈兒中間的是什麼,你就知道什麼是中。這個中也可以說它是一氣,就是可以生陰生陽的,陰陽相合就又是一氣,就是中。那麼中和,這是中庸裡的說法,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就是一氣,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就是陰陽和合。
玄關一竅在哪裡啊
玄關一竅,沒有具體的位置。古人有時候拿玄關一竅比喻身體的竅位,那個是有形有相,可以把握的。
但真正的玄關一竅是指禪宗的明心見性。李道純祖師曾說過,我們人好比是一個木偶,一個傀儡,上頭有提線指揮他運動的那個東西,主宰著我們的言語造作,這個主宰我們一切的背後的那個東西,你看不見的那個就是玄關一竅。所以說既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既在身內,也在身外。處處都是它的作用,但是又不執著於某一處。
閻子龍丹道實修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