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中西部省會首位度超30%,「一市獨大」引高層關注

2021-01-19 第一財經

中西部地區「一市獨大」、「省會獨大」的現象已經引起高層關注。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省會獨大」成為普遍現象

「西部地區『一市獨大』現象比較嚴重,一些西北省份的省會城市在全省份的經濟總量中佔比超過了50%,這與均衡協調發展的思路不符。」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宏觀經濟組副組長丁任重向第一財經表示。

在中西部地區,「一市獨大」主要表現為省會城市獨大,省會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的經濟總量中佔比高,是省內絕對的經濟支柱。學術界往往以城市經濟首位度這一指標來衡量比較,就是城市GDP佔全省GDP的比例。

從2019年各地GDP來看,省會城市首位度佔比超過30%的有10個省份,其中,寧夏銀川佔比最高,達到50.6%,其後依次是吉林長春50.3%、青海西寧佔比44.9%、黑龍江哈爾濱38.6%、四川成都36.5%、西藏拉薩36.4%、陝西西安36.1%、湖北武漢35.4%、甘肅蘭州32.5%、海南海口31.5%。

在省會城市首位度前10名城市中,中西部地區就佔了7個,可見中西部地區省會獨大的現象比較普遍。這種不均衡不僅表現在省會城市GDP佔比高,還表現在首位城市與第二位城市巨大差距,一般都在2~3倍左右。

比如,2019年,河南省會鄭州GDP為11590億元,第二位洛陽GDP為5035億元,第三位南陽GDP為3815億元;湖北省會武漢GDP為16223.21億元,第二位襄陽GDP為4812.84億元,第三位宜昌GDP為4460.82億元。

其中,四川省的首位城市與第二位城市差距最為明顯。2019年,四川省會成都GDP為17012.65億元,第二位綿陽GDP僅為2856.2億元,成都GDP總量是綿陽的近6倍,綿陽GDP總量不到成都的17%。

丁任重表示,「一市獨大」有歷史的原因,在長期不發達的階段,城市級別更高,資源的集中度就越高。在這種背景下,省會城市會集中更多的資源,但僅僅是省會城市的發展,是難以對全省經濟形成更好支撐的,難以推動全省協調發展的。

「一市獨大」不僅帶來經濟發展的失衡,其虹吸效應還不斷抽取省內其他城市人財等資源要素。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市獨大」究竟多大才算?綜合研究認為,首位度最好不要超過30%,首位度過大不利於省域內的協調發展,省會城市過大會造成虹吸效應,對周邊地區資源要素產生吸附,對周邊地區發展很不利。優質資源向省會集中,不利於相對均衡發展,尤其是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強省會還是多中心?

不過,省會城市獨大的現象並沒有收斂,還在新形勢下有強化的跡象。

在中央強調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之際,一些省份推出了強省會戰略。2017年,陝西省為支持大西安建設,將西鹹新區劃歸西安管理;2019年,濟南市合併萊蕪市;今年6月,四平市代管的縣級公主嶺市改由長春市代管。

這一「強省會」的潮流在今年又有了新的跡象。最近,武漢市發改委針對湖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20200607號提案有關「鄂州併入武漢」作出回復,其中提到「鄂州併入武漢屬國家重大行政區劃調整」。這一回復被認為武漢將與鄂州實現合併。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西安和鹹陽合併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丁任重表示,強省會戰略的推進應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特別是在一些不發達的省份,應當慎重考慮。強省會戰略有的可以理解,比如山東濟南和萊蕪合併,壯大了濟南的城市和GDP規模。但因為山東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是青島,濟南中心地位不足。

不僅如此,丁任重還表示,強省會戰略推進大多採用行政手段,比如撤縣撤區、區劃調整等,最初是土地、人口、GDP、投資等向省會集中,在推進過程中一些軟要素,如技術、信息、政策等更加向省會城市傾斜,加劇區域不平衡和城市不平衡現象。

陳耀也表示,中西部地區發展到一定階段,應當培育次級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比如河南在壯大鄭州的同時也在培育洛陽,以雙中心共同帶動發展。而經濟雙引擎在沿海比較多見,比如廣州和深圳、杭州和寧波等,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多極化、多中心態勢。

陳耀表示,中西部地區的省會獨大也要看所處區域、區域內的自然條件和發展階段,比如寧夏面積比較小,青海地廣人稀,主要資源集中於省會城市也是符合規律的。但是對於其他有條件的省份則需要從一極向多極發展。

事實上,在一些經濟基礎比較好的省份,除了省會城市之外,已經有一些城市出現上升勢頭,而且相比西北省份,有些地區城鎮化加快,城鎮和人口密度比較高,有一定產業基礎,這些都可以成為重點培育對象,比如陝西省的榆林和寶雞,湖北省的襄陽和宜昌。

四川也在2018年提出「一幹多支」戰略,鼓勵和支持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等7個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不僅如此,在區域板塊上,大力培育內江、自貢、宜賓和瀘州四個城市所在川南地區,作為四川的希望之點。

相關焦點

  • 全國27省會首位度變化,超過30%的省會有10個
    從區域發展來看,中國東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依然是全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也是人才、資金等資源的集聚區,中西部區域如何和這些發達區域進行競爭?強省會戰略應運而生!雖然中西部省份沒辦法和沿海發達區域中心城市相競爭,但是我最起碼要重點打造一個城市能夠與其進行對比,那就是省會城市。
  • 避免「一市獨大」,西安、鹹陽還有機會嗎?
    我國現有1881個縣市,農民到縣城買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很普遍,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使之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點。東部城市不能盲目「攤大餅」、中西部要避免「一市獨大」、選優一部分縣城重點發展。《求是》雜誌作為高層表達意志、主張的窗口,對於各地實際工作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近日,一則「世界第二、國內最長環線地鐵在武漢開工」的新聞,在網上再次掀起了關於「一城獨大」的熱議。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
  • 培育多個中心城市,中西部七省哪些地方可以勝出
    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一些省會城市「一市獨大」對於省會城市在區域中的地位,我國一般習慣用城市經濟首位度這一指標來衡量,就是省會城市GDP佔全省GDP的比例。一般來說,大家習慣把省會城市GDP佔比超過30%的,視為「一市獨大」。以2019年數據來看,中西部共有七個省會城市GDP佔比超過30%。
  • 歷史正在拋棄強省會?近期密集信號表明,多地不再一市獨大
    不久前,《求是》雜誌刊發高層重磅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裡頭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對此,一些中西部省份迅速做出回應。「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避免一市獨大」令人振聾發聵。沒想到,最先作出回應的省份竟然是陝西,著實令人意外。在中國城市體系裡,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競爭優勢。除了北上廣深和少數強二線城市有魅力招攬天下英才,絕大多數城市搶資源首先就要從本省的盤子裡來挖。
  • 2019中部6省會GDP:武漢獨大 鄭州超長沙 南昌被合肥甩遠
    表中反應的幾個亮點: 1、武漢仍獨大,中部第一省會地位維持,全國排名第8位。 2、鄭州近今年快速發展,全國GDP排名也穩步快速上升,而近幾年,長沙的表現相較前些年的迅猛,則有些回落,也因此,在2019年,鄭州GDP以微弱優勢,超越長沙,排名全國第15位,長沙列16位。
  • 以各省十大企業中省會企業佔比來看中部六省會的首位集中度!
    強省會代表武漢市而中西部則明顯是另一種畫風,受制於總體的經濟實力,各省只能全力扶植一城來參與全國競爭,這就是中西部的強省會戰略。目前來看,強省會戰略是完全正確的。中西部湧現出了數個明星城市,與東部經濟強市相比也不遑多讓。那麼哪個城市的省內首位度高呢?除了常用的用GDP佔比來衡量以外,還可以看看各省的十大企業中,位於省會城市的企業數量有多少,能夠直觀反映各省省會的省內資源集中度,省內城市首位度。我們倒序來看中部六省會的首位集中度。
  • 2020年省會城市經濟排名 7省會GDP過萬億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各省會城市的GDP、人均收入、高新企業數量、首位度等多個指標進行梳理後發現,目前共有7個省會進入GDP萬億俱樂部,還有四個省會成為萬億城市後備軍;在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方面,杭州、廣州和南京位居前三;廣州、杭州和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前三。  需要說明的是,個別城市相關數據沒有發布,比如西寧未公布2019年GDP數據,因此也沒有納入統計。
  • 官方:長株潭不會合併為一個市!提高長沙首位度!坐實大長沙都市圈!
    政策解讀|教育學區|地鐵交通|樓盤資訊|片區規劃 全文約1800字 閱讀時長約4.5分鐘 近日,有兩大新聞點值得關注,聯繫到一起從側面證明,做大做強「大長沙都市圈」的戰略構想,正在走向實踐
  • 省會城市排名大比拼:GDP最高的廣州並非第一?首位度最高是它!
    不過雖然GDP數據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位,但是廣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的首位度排名,卻十分靠後,而現在的省會城市排名表中,大家最看重的也並非GDP總量,而是這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高低。可能有人還不知道什麼是「首位度」,其實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名詞了,通俗來說,就是這個省會城市,在全省所佔經濟以及人口等數據的比例高低,比例越高,說明這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越高。
  • 全國各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TOP10
    全國27個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1、成都 2、武漢 3、銀川4、長沙 5、蘭州6、海口7、昆明8、太原9、拉薩10、烏魯木齊這是2017年全國首位度最高的10個城市,排名第一的事四川省會成都,而排名墊底的則是南京和濟南兩兄弟。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 哪些城市機會比較大
    最近,不少專家建議,中西部地區應該要發展非省會城市,避免一城獨大,一旦發生情況將很容易集中爆發問題。估計這個建議是因為今年的武漢疫情引起討論的,武漢在湖北一城獨大,發生問題後全省運轉都出現了狀況。如果按照這個情況,很多已經強省會的中西部省份都要開始建設省內第二城了,哪些城市會有機會呢?
  • 24省省會城市高新企業數量大比拼 河南鄭州排名如何?
    不過,南京近年來聚力「創新名城」建設,2017年到2019年,南京GDP總量從1.17萬億元升至1.4萬億元,增速居全省和東部萬億級GDP城市首位;高新技術企業數從1844家增至4680家,超過了武漢和成都這兩座中西部科創大市,位居省會城市第三位,預計今年底將超6000家。
  • 中西部18城房價過萬 中西部城市經濟排名如何?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中心增長極的作用更加突出。  記者統計整理了中西部前三季度GDP十強城市及2019年十強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後發現,2019年,中西部地區共有5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其中重慶、成都和武漢穩居中西部前三;此外,前10名中共有9個是省會,只有洛陽是普通地級市。  誰是中西部一哥?
  • 濟南省會首位度全國最低,應該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
    省會城市與全省GDP比值反映省會在全省的經濟地位,省會首位度越高說明省會對全省的帶動作用越強。2019年各省會首位度最高的是銀川,達到52.2%,最低的濟南只有9.9%,是全國唯一一個低於10%的濟南。
  • 廣州GDP2.3萬億元,成國內省會城市第一,但首位度冠軍卻不是廣州
    綜合來看,國內經濟最強的省是廣東省,而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廣州也以23628.6萬億元的GDO成國內省會城市第一,但是首位度冠軍城市卻不是廣州,而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它。首位度也就是城市首位度,由傑斐遜提出,按照他的意思,計算城市首位度的方法就是首位城市和第二大城市的比值。直白地說,省會城市首位度的數值越高,代表這個城市的生活水平較高,收入也不錯。
  • 高層再次強調中心城市和區域關係,行政主導「強省會」熱或降溫
    通過行政區劃調整來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勢頭,可能將被遏制。最近高層領導多次講話,預示著「一城獨大」、搞外延擴張極化省會的做法並不符合當前城市化戰略方向。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中西部GDP十強城市:重慶居首 成都次之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中心增長極的作用更加突出。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整理了中西部前三季度GDP十強城市及2019年十強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後發現,2019年,中西部地區共有5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其中重慶、成都和武漢穩居中西部前三;此外,前10名中共有9個是省會,只有洛陽是普通地級市。誰是中西部一哥?
  • 2020年城市經濟排名出爐 省會城市優勢明顯
    記者梳理了直轄市以外的27個省份GDP總量前三的城市數據,發現有20個省會(首府)城市是所在省份的第一經濟大市,此外有7個非省會城市超過了所在省份的省會城市,成為全省(自治區)經濟第一市,這些非省會城市主要位於沿海地區。同時,從各省份GDP一、二名城市的比值來看,中西部的四川、湖北等地省會城市的首位度位居前列。
  • 中西部迎「大機會」?我國培養「中心城市」,10大地級市開始爭奪
    此外,我國北上廣地區的GDP總量在全球都是「頂尖」的存在,就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城市經濟」對於我國的貢獻是非常大的。眾所周知,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發展的非常不錯,而中西部地區城市就要差一點,除去省會城市外,中西部地區其它城市表現並不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