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當兵青年問:從社會青年到部隊後成為新兵,哪些情況不能有?想提前打聽一下,以便於防微杜漸。其實我認為,只要當兵後能儘快適應部隊的生活和環境,遵規守紀,著眼於成長與成才,其實就能有效地杜絕與成才相悖的情況發生。對應新兵這個角色,在新兵時期要在4個方面有足夠的重視,建議牢記。
一、嚴守部隊紀律,服從部隊的每一項管理和規定,杜絕成為「重點人員」。
青年成為新兵,其實嚴格意義上講還不能稱之為軍人。只有在新兵下連正式授裝、授銜後,才能稱之為軍人。而新兵期間,是青年身份到軍人角色的過渡。只有完成合格的轉變,完全適應了軍營的生活,才能談在部隊的進一步成長與發展。
部隊生活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包括一日作息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這與社會環境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不可能象社會生活中的那麼自由、舒適、隨意,這會讓青年在當兵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感到「不舒服」。
雖然有的青年在當兵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適應環境,完成角色和心理的轉變,但仍會有極少數青年,尤其是不能吃苦的青年,與部隊整體生活格格不入。
假如出現想家、戀家,或者不能適應軍營的緊張生活,牴觸班排長談心,甚至有時候還和班排長「動手」,這種情況肯定是不行的。這是不能融入部隊環境的體現。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還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變,像這種情況就比較危險。這樣的新兵就屬於「重點人員」,不僅對部隊的成才成長非常不利,而且後果也會非常嚴重。
二、要保證身體的健康安全,確保在部隊身體「復檢」時沒有任何問題,杜絕存在疾病。
每個人都清楚,在地方當兵的時候會進行體檢這一環節,甚至有的青年可能在地方上就進行過二次的身體「復檢」,但無論在地方檢查過幾次,都與將來新兵到部隊後的身體復檢無關。通常在新兵到達部隊的1~2周之內,所有的新兵還會分批進行身體的「復檢」工作。
在部隊團級以上的單位都會有衛生部門,而新兵的身體復檢工作也會有這些部門來完成。所檢查的內容和地方體檢項目基本一致。但會著重對一些傳染類、心臟類疾病做重點的檢查。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部隊過的是集體生活,主要以軍事訓練為主,所以一經發現有類似的重大疾病,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這個沒有一點迴轉的餘地。
三、當兵後,在精神及心理方面要始終保持健康的狀態,杜絕存在障礙。
當兵過程中有心理測試,凡是經歷過的青年都應該記憶猶新。看似在電腦上隨便選了一些答案,但實際上選擇的過程就是一個心理和精神變化的過程,也能真實反映青年的精神及心理方面是否健康。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每一位青年和家長,或多或少都見過在精神和心理方面有障礙的人的表現。先不說嚇人不嚇人的問題,有精神和心理方面障礙的人是需要照顧和治療的。部隊擔負戰鬥任務,如果在執行大項任務時,因為某一位戰士的精神或心理方面出現問題而影響了任務,後果不敢想像。所以如果青年存有這種障礙,後果也會非常嚴重。
四、當兵以後,尤其在新兵時期,要確保政審方面「沒問題」,杜絕存在「缺陷」。
當兵政審,是很重要的一個當兵環節。定兵後,會對新兵進行一段時間的社會公示。沒有問題,才能成為「準新兵」。但在新兵到部隊的45天裡,如果有人舉報,或者說因為地方公安部門在審核案件時,發現案情與某一位新兵有所牽連,一般會協同當地武裝部門與部隊取得聯繫,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後果也將非常嚴重。
以上4個方面,對應部隊的生活和環境,如果出現類似的問題後果都是不敢想像的。但反過來講,這4種情況其實只有極少數當兵青年的身上才會有,所以青年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每一位當兵或即將當兵的青年和家長都應該深有感觸,現如今當兵,真的很不容易。所以青年當兵後都應該好好地珍惜這段軍旅生活,尤其在新兵階段,更要下苦功,打基礎,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部隊的各級培養,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和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