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舉報到落馬 官員貪腐案件都有哪些程序要走?

2021-01-07 東方網

    從十八大至今, 100隻「大老虎」被打下,時間短則幾月,長則以年計。官員落馬的新聞出現得愈加頻繁,新聞中的「被帶走調查」「立案調查」「雙規」「公訴」等詞亦多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些詞究竟有什麼含義,貪腐案件調查都要走哪些程序?

  一般來說,官員從被舉報到落馬要經過5個步驟:

  1.受理、核實:知情人舉報或紀委調查巡視發現腐敗線索,然後中央紀委受理,進入初步核實階段。以上階段對外嚴格保密。

  2.立案:如果初步核實確有問題,中央紀委將給予立案,立案審批流程不超過1個月。

  3.調查:立案後,轉入紀委調查階段,案件調查的時限為3個月,必要時可延長1個月。案情重大或複雜的案件,在延長期內仍不能查結的,可報經立案機關批准後延長調查時間。

  4.移送審理:案件調查終結後,紀委對違規違紀行為作出處罰決定。如還存在違法行為,移交司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和處理。

  5.公訴和判刑:是最後確定落馬貪腐分子罪行的過程,官員貪腐案件的處理過程至此結束。

  新聞常見司法用詞解析:

  1.「立案調查」與「立案偵查」

  簡單來說,涉及省部級高官違紀違法的,一般先由中央紀委監察部宣布對其立案調查,然後紀委宣布處理結果和處罰決定。如果還涉及違法行為,則移交司法部門進行立案偵查。「立案調查」是由紀委部門展開,是黨內的調查;「立案偵查」則特指公安機關或檢察院的行為。

  一般而言,紀檢監察部門宣布對涉嫌嚴重違紀的官員進行調查時,多已基本掌握該官員違法違紀的事實和證據。不過也有少數官員被立案調查後又被放回的情況。

  2.「免職」與「開除黨籍」

  關於「免職」和「開除黨籍」的區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依據法規,「免職」只屬於幹部任用的組織措施範疇,並不是一種處分類別,「免職」不等於「調查」「雙規」,只說明官員已不適宜擔任現任職務或妨礙案件調查,但還在體制內,如果錯誤不是很嚴重,還有復出的可能。

  而開除黨籍,說明該官員錯誤極其嚴重,已經違反了黨紀國法。所以,「開除黨籍」的處罰決定一般在案件調查終結後作出。

  3.「雙規」與「違紀處理」

  在一些官員落馬的新聞中,會提及「雙規」。通常來說,被立案調查的人會被採取「雙規」措施,但這並不表明,對他們必須採取「雙規」措施。因為,「雙規」通常是指有違法、違紀嫌疑的黨員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紀檢監察機關指定地點、指定時間內交代問題的一種組織措施。換句話說,「雙規」僅僅是為了保證紀委調查案件能順利進行的一種組織措施,如果不需要進行「雙規」也能將問題查清楚,就沒有必要對違法、違紀嫌疑人採取「雙規」措施。

  「雙規」一般被看做對違法、違紀嫌疑人進行「蓋棺定論」的一種宣告。換句話說,一旦某人被宣告「雙規」了,多數情況下就意味著對他作了違紀處分,甚至還將移送司法機關。「雙規」似乎已成了對某人進行違法、違紀處理的信號。

  有時為了謹慎起見,一些地方的紀委就不輕易對被立案調查的違法、違紀嫌疑人宣布「雙規」,而用「集中談話」代替——這一措施雖然與「雙規」功能相似,卻不像「雙規」那樣敏感。例如:江西省檢察院原檢察長丁鑫發被中紀委帶走前,中紀委首先對其宣布的是「立案審查」「集中談話」。後來,隨著案情的進展,才進一步宣布對其「雙規」,移送司法機關。

  4.「提起公訴」與「宣判」

  提起公訴,作為起訴的一種類型,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的一項訴訟活動。

  提起公訴的條件可分為實體條件和程序條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例:2015年4月3日,天津檢察機關依法對周永康涉及三宗罪提起公訴。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這一規定,與其他國家的規定較為一致,且符合公訴制度的一般法理。具體說來,公訴的法定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依法已經構成犯罪。

  2、證據確實、充分。

  3、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宣判指法院對當事人宣布案件的判決。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從被拘留到法院判刑,大約需要五個月的時間。

  如果已經提起了公訴,檢察院審查的時間為一個月,最長可以延長到一個半月,然後必須向人民法院起訴。

  審查中,如果檢察院發現證據不足,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一去一回為二個月,可以退兩次。

相關焦點

  • 官員落馬前妻為其奔走 稱其因舉報蘇榮遭報復
    在對方拒絕後,前妻到處舉報其受賄,最終導致其落馬。  「貪官與髮妻離婚,不見得都出於小三、二奶插足而使感情不和,導致家庭破裂。」上述市紀委副書記透露,在他所知的案件中,一些貪官會在得知風聲前,和老婆迅速辦理離婚手續,以求保全家人和貪腐「成果」。這屬於迫不得已的「好聚好散」,但該追責的還是要追責,絕非離了婚就萬事大吉。
  • 雙雙落馬的官員夫妻貪腐細節曝光:造成損失10億元
    (原標題:雲南官員夫妻同年晉升廳級,前後腳落馬!貪腐細節曝光:造成損失10餘億元)官方披露的保山市原女副市長耿梅違紀違法情節主要和一家「南紅」礦企有關,共計造成10餘億元公共財產損失。「他們用家來相互掩護,夫妻聯手,『左手轉右手』,權力相互利用,實現權力變現,套取巨額利益。」
  • 高管頻落馬,網際網路貪腐怎麼治
    近年來網際網路公司貪腐事件頻發,如何反腐敗成了行業面臨的一次「大考」。今年來菜鳥已曝多起貪腐案件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今年菜鳥已有多名員工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判。網際網路高管頻落馬!如何反貪腐,這些「大廠」表態了近年來因涉貪腐落馬的網際網路高管也不少。就在兩周前的11月10日,媒體報導顯示優酷原總裁楊偉東受賄855萬元獲刑7年。判決顯示,其曾索賄兩百萬轉給情人理財。
  • 鏡鑑落馬官員啟示錄④|父子上陣 夫妻聯手 貪腐「全家上」
    至此,這位十九大後的海南「首虎」貪腐案件告一段落。在今年3月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對張琦的通報中,直指其「家風敗壞」, 夥同家人大肆收錢斂財、大搞權錢交易。觀政注意到,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成為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 廣東一副廳級幹部落馬!貪腐時間長達22年,從會計化身副廳級高官
    貪腐時間長達22年,從會計化身副廳級高官從古至今每一個朝代裡面都有腐敗現象的存在,同樣也都有腐敗人員的身影,隨著每一個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些貪汙腐敗人員的金額、方式、手段都完全不一樣,但是在這一類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挑戰法律的底線,都在挑戰國家的底線,他們的這種做法,不僅危害了人民的利益,更危害了國家的利益,作為國家培養的人員,作為黨哦欸長的人員,只要是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 全家腐全家覆:落馬官員父貪子隨雙雙入獄 夫妻貪腐同日被懲
    在曾令亮單獨或夥同他人收受的3000多萬元賄賂中,1800多萬元都有其兒子曾國光的參與,二人也因此同日被查、雙雙入獄。父子同貪共腐、雙雙入獄的悲劇為何發生?「對家人失管失教」「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為何屢現處分通報?如何防範貪腐父子、收錢夫妻等家庭式腐敗?
  • 解讀:50餘只落馬"大老虎"中僅6人暫未發布進一步處理動態
    高官貪腐案件異地審理已逐漸成為司法慣例。《北京青年報》日前刊發了《中央懲處落馬省部級官員流程解析 異地審理漸成慣例》一文,文章指出,多起貪腐高官案件經依法指定管轄跨省異地審理已經成為司法慣例。處理落馬高官 反腐由「治標」到「治本」根據公開資料統計,51名落馬高級官員中,目前只有韓先聰、周永康、白雲、白恩培、任潤厚、潘逸陽6人在被宣布調查後,沒有發布進一步的處理動態,其餘45人官方均已對外公布了案件的進展情況。而對於這些落馬官員的處理進程,大部分都經過黨內處理和司法程序「兩個大階段」,細分又有五個小階段。
  • 細數去年廣東落馬的廳級官員
    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也均有高官落馬。首次專項巡視 牽出貪官一串省委巡視組成為紀委查案「利器」。去年,廣東在常規巡視的基礎上新組建了專項巡視組,先後對省旅遊局、華南師範大學、梅州市、中山火炬開發區等10個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不少被巡視單位巡視組前腳剛走,就有官員落馬。
  • 梁子敘:貪腐「奇葩理由」註定是徒增笑耳
    (7月17日中國網)為了給自己貪腐行為做辯解,貪官們常常隨口拋出各種各樣的奇葩理由。有貪官說受賄為了晚年生活,也有貪官說受賄為了孝敬父母,甚至還有官員拿人情世故做藉口,推脫受賄事實。他們認為,社會風氣就是這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坐在這個官位上,各種「禮」想推也推不掉,畢竟是「盛情難卻」。
  • 有數|一年查處194124人,這些官員怎麼就落馬了?
    開除黨籍與開除公職(以下簡稱「雙開」)為我國針對貪腐官員最為嚴厲的處分,因而「雙開」也往往寓意著官員的「落馬」。貪汙?工作不力?私生活混亂?官員落馬的原因往往是公眾關切的焦點。落馬官員涉經濟因素佔比大如果單從落馬官員所觸犯的大類條例來看,違反廉潔紀律的官員佔比高達 98%。但在組織紀律,生活紀律中,也不乏同經濟有直接關聯的具體原因,例如利用職能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等等。想要探究貪腐是否為官員落馬的主要原因,還需要從官員的具體落馬原因入手。
  • 山西長治落馬市長張保與情婦的貪腐往事
    8月5日,三元煤業將3500萬元打到黎源之聲在太原的工商銀行帳戶,並將法人代表由宋利變更為方志有,宋利繼續擔任總經理職務。此間會計事務所對黎源傳媒進行評估,但走了形式。  法院查明,2011年12月11日,黎源之聲與三元煤業商定對黎源傳媒增資擴股,由5000萬元增加到1.5億元,新增註冊資本1億元,其中三元煤業出7000萬元,黎源之聲出3000萬元。
  • 呂梁貪腐內幕:黑金助官員升遷 權力反哺金主
    如此令人咋舌的集團規模性貪腐,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宣布對省委書記袁純清的職務調整時明確指出的:「山西省的政治生態存在不少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嚴峻。」  山西的政治生態究竟出了多麼嚴重的問題?賣官鬻爵、幫會橫行、踐踏政令,山西政治生態之腐壞崩塌到何種程度?政商利益輸送網絡發達到何種地步?這些在產煤大市呂梁有著最為突出的表現和折射。
  • 偷貪官女賊7省作案,舉報官員貪腐致2人被查!
    2009年唐水燕的作案地點幾乎為各大銀行辦公室,每次都收穫頗豐,偷得最多的是商場購物卡與香菸。2010年12月,唐水燕在河南省教育廳一間辦公室,竊得卡地亞手錶1塊,中華牌香菸數10條。廳官家屬報案失竊百餘萬伴隨著盜竊案的偵破,也牽出了2名廳官的受賄案。2013年起,唐水燕開始與20歲的房云云合夥作案,將目標轉向了官員的家中。
  • 鞋裝賄金、法官赤腳 奈及利亞多名法官涉腐落馬
    奈及利亞多名法官涉腐落馬  為打擊司法腐敗,奈及利亞執法部門去年10月實施了一系列突擊搜查行動,揪出了多名涉腐法官。令人憤慨的是,其中多數法官涉嫌收受賄賂、在審判案件的過程中故意偏袒一方。  長期以來,奈及利亞腐敗現象嚴重,令不少民眾感到灰心失望。作為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奈及利亞民眾本應過上富裕的生活。
  • 北京晚報評論:官員書法家莫將雅好變「雅腐」
    兩名落馬貪官被書協除名,再次引發公眾對「官員書法家」現象的關注。近年來,落馬官員中,有「書法家」之稱或痴迷書畫者比例相當高,被中國書法家協會開除或者暫停會籍的不在少數。比如,今年1月,被控受賄超過1.2億元的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就曾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今年8月受審的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張令平,就被老百姓稱為「字畫書記」。
  • 朱明國行賄人陳重光借紀檢權力敲詐官員斂財
    知情人士向1℃記者透露,陳重光的「以案謀私,收取賄賂」是指他在擔任化州市紀委書記期間,利用掌握的紀檢監察全力,恐嚇、威脅當地一些官員,一些確有貪腐問題的官員給他送錢,以求不被查處。而陳重光還捏造「舉報信」,威脅要對一些官員進行調查,這些官員迫他與朱明國的關係,無奈給他送錢。
  • 反腐劍指退休官員調查 5個月至少14名副廳級以上被查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以往受官場「潛規則」的影響,不少官員在即將退休或退休後都要抓緊時間「最後撈一把」,並且認為可以「一退了之」不會出事。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查處貪腐的退休官員,折射出反腐鬥爭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昨日,新華網專門刊發「反腐劍指退休官員現象調查」,明確指出退休不再是貪官「護身符」。
  • 周永康落馬破「刑不上大夫」潛規則
    因此,那時候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與之前的許多年裡常規的反腐形態有何不同。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足以顛覆人們的想像。長期停留於紙面上的反腐,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同習近平所說的那樣,以猛藥去痾、壯士斷腕的決心,旗幟鮮明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而且要「老虎蒼蠅一起打」。  因此而應聲落馬的官員數量和官員級別均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 柔道冠軍實名舉報村官貪腐,官方回應了!
    3月27日晚8點,微博認證為「國家柔道隊隊員」的馬端斌在其個人實名認證微博發布了一則題為《柔道世界冠軍實名舉報兩任村支書:貪腐上千萬、勾結地痞毆打村民》的微博,引發社會關注。微博截圖記者查看這條微博後發現,該微博內容主要為舉報遼寧省本溪市櫃仁(應為「桓仁」——編者注,下同)滿族自治縣五裡甸鎮樺樹甸子村兩任村支書劉忠軍、劉忠和的貪腐問題。
  • 90後出納挪用公款720萬買名牌,面對員工貪腐,HR能做什麼?
    「在這種員工貪腐問題上,該公司就沒有預防機制嗎?」 其實不然,貪腐問題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也無論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只能說該公司做的確實不夠好,畢竟七百萬不是個小數目,但想要完全杜絕這類現象的發生,顯然這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幾乎不可能,我們能做到就是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