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疫情影響開學日一次次的推遲,千呼萬喚始出來,從4月7日起全國各地陸續迎來畢業班的開學季。非畢業班級另行通知,這已經是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最長的假期了,家長們已經怨聲載道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網課學習家長們也深刻地體驗了一把做老師的難處了,很多家長用幾乎失去耐心來形容,未曾想到教育下一代是如此的操心。已經迫不及待的希望早點開學,儘快讓學校來管管這幫調皮鬼。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家長應該無時無刻都需要與學校、老師一道共同培育學生。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具有互補性,兩者缺一不可,家長們在遇到教育難題時應當積極主動尋求與學校緊密合作共同解決學生的問題。很多家長認為家庭只是為學生提供物資需求及安全保障,至於教育那是學校的責任,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心理學,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層次不斷的提高,每一次需要的提高都是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如學生受尊重的需要,它需要家長、學校的老師、同學共同給予)人是社會人,單方面滿足不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也無法教導好學生。
隨著教育的普及家長知識層面越來越高,很多家長也意識到家校結合才是培養學生通往成功的橋梁。但是很多家長缺乏足夠的耐心,多是實施懲罰性教育,動不動罵孩子,甚至是打孩子。實際上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學生處於青少年時期,身體真正發育中,心理也長成長中。家長的作風對孩子後期人格形成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一個榜樣式的父親遠比嚴父培育出來孩子優秀,在嚴厲的教學下孩子很容心理失衡,非常不利於以後的發展。教導孩子不可以操之過急,孩子就像花園裡的花兒一樣,不僅老師是園丁其實家長也是園丁。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是需要慢慢培育的,一點一滴水的澆灌,養分的施放都需要起到好處。急切的性情等不來完美開放的嬌花,育兒需要艱辛付出,也需要漫長等待。
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孩子的學習,培育健康的心理品質。心理對走促進孩子的學習起到非常大的影響作用,他甚至可以影響孩子未來的走向,健康的心理對於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起到至關重要作用。那麼家長可以在培養孩子健康心理上做些什麼呢?我想根據一般中小學生的心理目標是積極、樂觀、向上,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的要求:一多與孩子溝通談心;二甚至找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給孩子上心理輔導課;三配合學校進行心理活動開展。
孩子是需要精心培養的,以德為先,德育並進,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古人云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聖人,無才無德是廢人,有德有才是君子,疫情期間留學生事件深刻地反映出「德」的重要性。習總書記說過人才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將來都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為祖國的強大復興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