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檉柳

2021-02-07 德信遠
檉柳
Chēnɡ Liǔ別名檉、河柳、殷檉、雨師、赤楊、人柳、赤檉、三春柳、春柳、三眠柳、檴落、長壽仙人柳、觀音柳、雨絲、蜀柳、垂絲柳、赤柳、西河柳、赤檉柳、西湖柳、紅筋條、山川柳、紅柳、赤檉木、赤樹柳、山檉柳功效作用疏風,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溼骨痛。英文名
始載於《本草圖經》毒性無毒歸經胃經、心經、肺經藥性平藥味甘、鹹

檉柳(學名Tamarix chinensis)又名垂絲柳,、西河柳,是檉柳科落葉小喬木。檉柳的嫩枝葉是中藥材。產於中國各地。鮮用或幹用。

基原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檉柳科 Tamaricaceae 檉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檜檉柳 T. juniperina Bge. 或多枝檉柳 T. ramosissima Ledeb. 的細嫩枝葉。  

形態特徵

檉柳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披針形,鱗片狀,小而密生,呈淺藍綠色。小枝下垂,纖細如絲,婀娜可愛。總狀花序集生於當年枝頂,組成圓錐狀復花序;花粉紅色,夏秋開花,有時一年開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結實。檉柳的老枝紅紫色或淡棕色。由於生活在惡劣環境中,葉子變得很小,像鱗片一樣密生於枝上,每個葉子只有1—3毫米長。在綠色的嫩枝頂部生出圓錐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紅色,淡雅俏麗。檉柳的花期很長,從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斷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謝了,新花又開放了。幾個月內,三起三落,綿延不絕,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它「三春柳」。  

習性

檉柳

檉柳為溫帶及亞熱帶樹種,產於我國甘肅、河北、河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等省區。黃河流域及沿海鹽鹼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較耐水溼。極耐鹽鹼、沙荒地,根系發達,萌生力強,極耐修剪刈割。  

花語

罪  

栽培技術繁殖

檉柳

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進行,選用一年生以上健壯枝條,長15—20釐米,直插於苗床,插穗露過土面3-5釐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長,成活率達95%以上。平時稍加管理,適當澆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達1米以上。秋插於9-10月進行,以當年生枝條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還可用播種、壓條、分根法繁殖。  

管理

檉柳

栽培極易成活,對土質要求不嚴,疏鬆的沙壤土、鹼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後適當加以澆水、追肥。檉柳極耐修剪,在春夏生長期可適當進行疏剪整形,剪去過密枝條,以利通風透光,秋季落葉後可行一次修剪。

檉柳樹主要害蟲有梨劍紋夜蛾危害葉片,可在幼蟲期以敵百蟲800—1000部液噴灑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噴殺。  

用途

檉柳

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在庭院中可作綠籬用,適於就水濱、池畔、橋頭、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樹如以檉柳植之,則淡煙疏樹,綠蔭垂條,別具風格。

檉柳是最能適應乾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檉柳還有很強的抗鹽鹼能力,能在含鹽鹼0.5%—1%的鹽鹼地上生長,是改造鹽鹼地的優良樹種。

檉柳的分布範圍很廣,我國各地都有生長。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於綠化。檉柳的老枝柔軟堅韌,可以編筐。嫩枝和葉可以做藥,也可用作牲畜飼料。  

功效

檉柳

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溼,消痞解酒。  

藥用價值

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溼骨痛。  

性味歸經

檉柳

甘鹹,平。①《履巉巖本草》:「涼,無毒。」②《本草匯言》:「味苦微鹹。」③《本草從新》:「甘鹹,平。」入肺、胃、心經。①《本草匯言》:「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②《本草從新》:「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l~2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  

用藥忌宜

麻疹已透及體虛汗多者忌服。  

藥物配伍

1)檉柳配胡荽,用於麻毒內陷,疹出不暢及食滯中脘,痞悶不舒之候。相須為用。

2)檉柳配牛蒡子,用於風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協檉柳疏風解表,檉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

3)檉柳配升麻,發散透疹效強。

4)檉柳配防風,用於風寒束表之外感,風入經脈之瘙癢,風溼入絡之痺痛。相須為用。

5)檉柳配秦艽,用於風溼關節疼痛,筋脈攣急之候。  

別名

檉柳

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雅》鄭玄注)、雨師(陸礬《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長壽仙人柳(《履巉巖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亦柳(《東醫寶鑑》)、西河柳(《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藥材生產手冊》)、紅柳(《新疆藥材》)。原植物檜檉柳又名: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鑽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處方名

檉柳、西河柳、鮮檉柳  

商品名

檉柳、山川柳,以枝嫩葉肥者為佳。  

生藥材鑑定

檉柳

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表面灰綠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佔絕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中央有髓。氣微弱,味淡。以色綠、質嫩、無雜質者為佳。主產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顯微鑑定:

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近木栓層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線寬2-3列細胞。髓部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粉末:灰綠色。

①葉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緣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呈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一個特小。

②硫酸鈣結晶直徑5-27(-34)μm,稜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方形及細小針狀結晶。

③纖維(枝)細長,直徑8-22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

④薄壁細胞(髓)類長方形,壁稍厚,紋孔明顯,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葉柄基部纖維、導管等。  

中藥化學成分

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6%,鞣質5.21%。從乾燥嫩枝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其中3個化合物分別為檉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和檉柳醇,其它7個化合物為β-谷甾醇、胡蘿蔔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報導從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沒食子酸。  

臨床運用

檉柳

1.治療慢性氣管炎:以檉柳細撇枝葉入藥,製成煎劑、衝劑、丸劑和注射劑等應用。

1.1.煎劑:取鮮檉柳2兩(幹者減半),白礬6分,水煎兩次(白礬分兩次人煎),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1.2.衝劑:以鮮檉柳3斤(幹者減半),檉柳細粉半斤,白礬3兩,製成衝劑100包(每包重5-5.5g),每次開水衝服1包,每日2次。

1.3.丸劑:用檉柳細粉1斤,白礬細粉2.4兩,混合製成水丸。每次服2錢,每日2次。

1.4.注射液:每毫升含幹生藥1g,每次-4ml,肌肉注射,每日

次。均10天為一療程。

應用各種劑型(丸劑最多,衝劑次之,少數為煎劑或注射液)治療1502例,其中甲組1025例為老年慢性氣管炎,乙組477例為50歲以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經 l-10個療程治療,近期控制:甲組91例(8.9%),乙組97例(20.3%);顯效:甲組360例(35.1%),乙組156例(32.7%);好轉:甲組429例(4l.9%),乙組179例(37.6%);無效:甲組145例,乙組45例。甲組總有效率為85.9%,顯效以上為44%;乙組總有效率90.6%,顯效以上為53%。實踐證明,檉柳具有較好的鎮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對單純型效果較好,喘息型次之,合併肺氣腫看較差。一般用藥後3-4天出現療效,注射劑l-2天即可見效,最快者半小時即顯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藥後,症狀可以繼續好轉或穩定。雖有因感冒而復發看,但症狀較輕,再用檉柳治療3-5天,症狀即被控制。治療中極個別的有輕微副作用,如口乾、頭暈、上腹不適、噁心、嘔吐、大便次數多,一般不影響治療。

2.試治鼻咽癌:取檉柳、地骨皮各1兩水煎服,每日l劑。試治2例,分別在68天和3個月後,自覺症狀緩解,原有鼻咽部的贅生物消失。半年後複查,鼻咽部贅生物未見再發。

參看

《中藥學》- 西河柳



點擊下方圖片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淺析檉柳
    檉柳新疆荒漠裡極為常見的灌木,也是最令人難忘的。新枝細長如柳條,開花時,粉紅遍野,形成壯觀亮麗的風景線。
  • 藥材:檉柳
    【藥材名稱】檉柳【別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檴落(《通志》),長壽仙人柳(《履巉巖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赤柳(《東醫寶鑑》)
  • 檉柳又稱赤檉、赤楊、垂絲柳、人柳、三眠柳、觀音柳《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入藥部位」 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細嫩枝葉、脂汁。「性味」甘、鹹,平。《履巉巖本草》:"涼,無毒。"《本草匯言》:"味苦微鹹。"《本草從新》:"甘鹹,平。"(2)蟑退一錢,鼠粘子(炒研)一錢五分,荊芥穗一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幹葛一錢五分,薄荷葉一錢,知母(蜜炙)一錢,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水煎服。(3)西河柳煎湯,去潭。半溫,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頭面。乳母及兒,仍以西河柳煎服。2、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風而閉者。西河柳葉、櫻桃核,煎湯洗之。
  • 每日一藥:半邊蓮
    【臨床體會】(一)關於治療水腫腹水 本藥可歸類在清熱解毒藥中,也可歸類在利水化溼藥中。既是著名的解蛇毒藥,又是著名的治水腫藥。藥理研究證實有利尿作用,沒有降溫作用,故將之歸類在利水化溼藥中。我們臨床常用它治療肝硬化腹水和癌症腹水。這些都是晚期病症,治療上非常棘手。在西藥利尿耐藥時,用中藥複方與西藥交替使用,可能會增加一些尿量。
  • 中藥丨每日一藥--大黃
    新新老師帶大家學習中藥單味藥了,今日帶大家學習的中藥是大黃。今日中藥--大黃【來源】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三藥合用,巴豆得大黃,其瀉下之力變緩和而持久;大黃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溫中散寒之乾薑,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積便秘。【用法用量】內服:煎湯,一般用5~10g,熱結重症用15~20g,散劑減半。外用:適量,研末敷。
  • 每日一藥——黃精
    但是,那姑娘給予不同生人接近,一見華佗就跑。華佗觀察了許多日子,終於發覺那位姑娘經常到北山嘴的石崖旁邊去。他就準備了一些吃食,放在那裡。第二天,吃食不見了。華佗猜想:可能被那姑娘吃了。他又放了一些吃食在原處,然後躲在石崖背後,悄悄地等著。過了一會兒,那位姑娘果然出現了。她一看附近沒人,抓起食物就吃。華佗趁那姑娘不提防,猛衝上去,一把抓住她。那姑娘急忙掙扎,又踢又咬,還用長長的指甲亂抓。
  • 每日一藥---半夏
    男人們看見藥攤旁站著一位十分美麗,面帶笑容的姑娘都不好意思去找她治病,一位從鄉下進城的老太太因無錢看病,看到這位面善的姑娘就上前去問道,「姑娘,我沒有錢治病,你若是能治好我的病,我就一輩當你的下人,服待你一輩子」,姑娘聽後,摸著她手說:「大娘,你病得不輕呀,我會治好你的病,並分文不收。」
  • 【每日一藥】百花之王牡丹的藥用價值
    點擊一花一藥 一鍵關注你敢進來,我就敢給你各種美的感受,各種各樣的花兒,總有一款打動你!
  • 每日一藥——蟬蛻
    上等分,不以多少,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熱豬肝吃,不拘時候,日進三服。(《眼科龍木論》五退散)⒁治疔瘡:蟬退殼、白僵蠶各等分。上為末,醋調塗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後拔根出,再用藥塗瘡。一方不用醋,用油調塗。(《聖惠方》蟬蛻散)或用蟬蛻炒為末,蜜水調服一錢,另以唾液調末,塗搽患處。
  • 每日一藥(威靈仙)
    其實,老和尚那盛香灰的碗裡放的不是一般的茶水,而是一種專治風溼痛、骨渣子卡喉的草藥藥湯。老和尚每天讓一個小和尚在密室裡煎這種藥。這個小和尚每天除煎藥外,還得燒火做飯,打掃院子等,但老和尚還經常打罵他。小和尚有氣難出,便想了一個捉弄老和尚的辦法。在煎藥時,故意換上根本不能治病的野草。這天,有個獵人的兒子被獸骨卡住了喉嚨。獵人抱著兒子來威靈寺找老和尚治病。
  • 每日一藥:桂【桂枝、桂心、牡桂、菌桂】
    桂之供藥有兩種,一曰菌桂,又稱小桂,其皮為肉桂,或稱筒桂:一曰牡桂,又稱大桂,或單稱桂,其皮為官桂,②第①項的作用使腎的衝氣由腎一胃一肺方向轉移,而使衝氣平息(苓桂味甘湯)。③推動脈外衛氣,從而使脈中營血得以推進。
  • 每日一藥——木香
    二藥伍用,一溫散,一寒折,調升降,理寒熱,共奏調氣行滯、厚腸止瀉、止痢之效。適用於溼熱瀉痢,腹痛,裡急後重。2、木香配大黃:木香苦辛性溫,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大黃苦寒,瀉下攻積、凊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其性通洩,入血分,調血脈,具有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兩藥配伍,一行氣一活血,互補為用,行氣通便,活血止痛效力顯著。適用於腹脹脅滿,大便不下。
  • 每日一藥——白花蛇舌草
    臨床應用1.治療小兒肺炎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劑,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含4克生藥的有效成分),嬰兒減半,每日2次,療程5~7日。治療112例,痊癒52例,近愈25例,好轉17例,無效12例,死亡6例,平均住院7.98天  2.治療闌尾炎取鮮白花蛇舌草1兩(幹品5錢),水煎服,每日2次。小兒酌減。症狀較重者可增至2~3兩。
  • 檉柳日常維護及繁殖,在春季尋找生長多年柳樹老株製作盆景
    檉柳日常維護及繁殖,在春季尋找生長多年柳樹老株製作盆景。柳學名垂柳,別名柳樹、垂絲柳、清明柳。為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樹冠開展而疏散,樹皮灰黑色,有不規則開裂;枝細下垂;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柔荑花序直立或斜展,先於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變型有曲枝垂柳、園藝種有黃金柳等。
  • 每日一藥——藁本
    2.3.藁本中成分之一阿魏酸(Ferulicacid)能減少扭歪反應及延長環己烯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此外,另一成分藁本內酯具有鎮靜、催眠、降溫以及抗氯胺酮興奮作用。  為末,每藥四兩,入煅了石膏末一斤,水和為丸,每一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後薄荷茶嚼下。(《普濟方》白龍丸)③治胃痙攣、腹痛:藁本五錢,蒼朮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④治疥癬:藁本煎湯浴之,及用浣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⑤乾洗頭屑:藁本、白芷等分。為末,夜摻發內,明早梳之,垢自去。
  • 每日一藥——白芷
    藥(毒)理學1、白芷煎劑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42.88g/kg;醚提物灌胃小鼠的LD50為53.82g/kg;杭白芷小鼠灌胃煎劑的LD50為41.97g/kg;大鼠肌肉注射花椒毒素的LD50為160mg/kg、歐前胡素乙為335mg/kg、香柑內酯為945mg/kg。2、歐前胡素乙每日給幼大鼠每75g體重2.5mg60天未見對鼠生長有明顯影響,但可引起肝損害等。
  • 每日健康:服用降壓藥之4大疑惑,一文說清楚
    無論是健康人體或是高血壓患者,其血壓在一天當中是會變化的,呈現出「兩峰一谷」的現象。如下圖所示:血壓節律圖這是什麼意思?例如,對於每日服用一次的長效降壓藥,宜在早上7~8點服用;如果是需要日服兩次的降壓藥,建議服藥時間為早上7~8點和下午2~4點。不過,不同患者之間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加上病情、病程、臟器損害程度和併發症不同,具體用藥方案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2、餐前吃,還是餐後吃?
  • 每日一藥:附子
    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淨,置鍋內與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開後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為兩瓣,置鍋內加水煮約2小時,取出,曬晾,反覆悶潤數次,潤透後切片,曬乾。
  • 每日一藥——蘿藦
    甜甜的白漿,更像是哺育人類的乳汁,以前生活不好,生下孩子奶水不足又沒錢買豬蹄之類的補品,只有藉助這些不花錢的野物了,蘿藦對她們來說是上上之選,不光起到穿山甲、通草、路路通之類的通利乳竅的作用,還能化成乳汁,這是一般下奶藥比不上的。奶是沒長牙齒的孩子的最好的食物,喝了奶,孩子就能長大。但長了牙齒之後,奶就應該慢慢的退出這個舞臺。能養孩子,自然是滋補佳品。
  • 【每日一味藥】皂角米
    【每日一味藥】皂角米 【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破作兩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棗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為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棗仁湯,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漸加至百丸,以通為度。(《婦人良方》) 2、治腸風下血:皂莢子、槐實各一兩。用粘谷糠炒香,去糠為末,陳粟米飲下一錢。(《聖惠方》神效散) 3、治裡急後重:積殼、皂莢子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