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詩經·衛風
圖片/來自網絡
蘿藦,不知道老祖宗為什麼給它起了這個名字,即繞口又難寫。但我知道它眾多外號中的一個名字,叫針線包。秋後結的果實,打開后里面全是一個個降落傘,吹起來要比蒲公英更有意思。土坡邊上,林地周圍,只要有草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可就是這樣,看到它一眼就會被吸引住。拖著長長的蔓,周圍只要有靠山,肯定會纏繞的結結實實。能在草堆中吸引你的眼神,就註定了它的不尋常。
一位老先生說過,只要折斷後冒白漿的植物,必定有解毒之功效。偏偏蘿藦的白漿又濃有多,蚊蟲叮咬這種小毒用它能解,連蛇蠍蜈蚣蜜蜂之類的大毒也是很好用的,抹上去就能覺到絲絲涼意。大多冒白漿的植物,味都是苦的,苦味的東西一般都能清熱,而蘿藦的白漿還帶著微微的甜味,尤其是嫩果實。甜味的東西都是補藥,蘿藦更是獨領風騷。甜甜的白漿,更像是哺育人類的乳汁,以前生活不好,生下孩子奶水不足又沒錢買豬蹄之類的補品,只有藉助這些不花錢的野物了,蘿藦對她們來說是上上之選,不光起到穿山甲、通草、路路通之類的通利乳竅的作用,還能化成乳汁,這是一般下奶藥比不上的。奶是沒長牙齒的孩子的最好的食物,喝了奶,孩子就能長大。但長了牙齒之後,奶就應該慢慢的退出這個舞臺。能養孩子,自然是滋補佳品。勞累過度,大病之後,體虛乏力,不思飲食,人參鹿茸顯得太過滋補,身子骨受不了這樣的衝擊,刨點蘿藦跟煮一煮喝掉,力氣就悄然生出來了。太常見的藥材,往往因為隨處可得,就被我們給忽略掉了。
圖片/來自網絡
秋後,果實就成熟了。嫩綠的果實外面還有像癩蛤蟆一樣的贅疣,看起來好像只有毒藥才應該這樣。實際上它是很好吃的,咬開裡面全是嫩嫩的白絲。成熟後,外面的殼就硬了,裡面的種子等不及就把殼撕開,一點風吹草動就能把它們帶到很遠的地方落腳。生下裂開口的殼在枯萎的藤蔓上晃悠。這個殼到了藥店就變成了天漿殼,又能化痰又能止咳,還能補身子。
圖片/來自網絡
就這樣的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草,全身都是藥材,卻無人採來使用。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早晚會物盡其用的。我嚮往著成為這樣的醫生,只要能到外面走一圈,手中就能找到治病的藥材。走遍天下,都不會擔心無藥可用。
—————————————————————
老猿微信/qq:15526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