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這片纏腰攀援的藤本植物是何首烏,也就沒怎麼在意。直到前幾天偶然發現那片爬滿籬笆的藤本植物上結了幾個果子,好奇心大發,拍照請網友辨識後才知道這是蘿藦,不是何首烏,囧。。
仔細觀察一下,蘿藦和何首烏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它有著長心形的墨綠色的葉子,葉面光滑,有著清晰的脈絡。長長的花梗上端有很多白色帶著淡紫色的花兒,五個反卷著的花瓣,花瓣上洗洗的柔毛,看上去很像一個個可愛的小海星。
重點是它那紡錘形的果實,有點兒像地稍瓜,又要比地稍瓜大一些。有著黃綠的外殼,外殼上疙疙瘩瘩的斑點,摘在手裡非常好玩。鮮嫩的蘿藦吃起來口感脆生生的,有著絲絲的甜味,挺好吃的。不過在摘蘿藦果實的時候要注意啊,它有非常多的白色乳汁,千萬不要讓沾在衣服上,否則幹了以後就是黑乎乎的一片,怎麼也洗不掉了。
如果等蘿藦的果實成熟了,果殼就木質化了,沒法再入口。果殼內的種子也逐漸成熟,每一顆種子上都掛著N根銀絲狀的絨毛,晶瑩剔透,很有蠶絲的感覺。又像藏在針線笸籮裡的絲線,怪不得在《救荒本草》中稱它為「婆婆針線扎兒」,《袖珍方》中稱它為:「婆婆針線袋兒」,《綱目》中稱它為:「婆婆針線包兒」。難道古代婦女們就是依據蘿藦的果實形狀來縫製針線包的嗎?
到徹底成熟後,蘿藦果會從中間縱裂開,褐色扁平狀種子,附著在銀絲羽翼上,藉助風力象蒲公英種子那樣飛往四面八方。風停了,它就落下了,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所以想吃蘿藦果還是要趁早哦!
蘿藦可不是一般的雜草野藤,它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全株均可入藥。蘿藦的果殼,中藥稱作"天漿殼",很早就被記入中醫典籍中。其中《本草匯言》對蘿藦的藥用價值評價頗高:蘿藦,補虛務,益精氣之藥也。此藥溫平培補,統治一切勞損力役之人,筋骨血脈久為勞力疲憊者,服此立安。然補血、生血,功過歸、地;壯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與金銀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共效驗,亦相等也。
其根有補氣益精的作用,可用於體質虛弱、陽痿、乳汁不足、小兒疳積等症。其果有補虛壯陽、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體質虛弱、痰喘咳嗽、陽痿遺精等症都有不錯的療效。小夥伴們可以採集蘿藦果鮮食,成熟乾燥後的蘿藦果殼可用來泡水喝,有不錯的養生功效哦。
不過其根和莖均有一定毒性,不建議貿然使用,一定要在專業指導、專業炮製後方可食用。
生長分布:蘿藦多野生於荒地、溝谷、灌木叢、或村落路旁,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野外識別需知:蘿藦攀緣狀生長,有白色乳汁,葉對生,寬卵形或卵狀心形,果實呈紡錘形,多雙生,表面有瘤狀突起。
蘿藦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比如白環騰、羊婆奶、婆婆針線包、天漿殼、奶合藤、漿罐頭、斑風藤、老鴰瓢。小夥伴們,你們當地叫什麼呢?吃過它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訂閱「挖野菜」微信號(wayecai2016),這裡有關於野菜的介紹和養生知識的分享,讓我們一起享受綠色、健康的生活。
挖野菜QQ群:494953430
投稿郵箱:lansechangxiang01@126.com
期待您的積極參與!挖野菜,有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