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獨來獨往!

2020-12-17 騰訊網

1

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

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總喜歡獨來獨往。

平時不喜歡和別人衝突,包括口角和行動上的,可以妥善處理和每一個人的關係。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如果是,你就屬於:友善的孤獨者。

對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兩者並不衝突。

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你不善於社交和表現,相反你可以很自如的切換到侃侃而談的模式,只是你對成為一群毫不相干的人眼裡的焦點這件事已經沒興趣。

你平時與人為善,能理解大多數人的行為,但並不去附和他們,不想被討論,也不想去看別人的熱鬧。

你其實很溫柔,但不向每個人展露,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你的溫柔。所以你選擇只對一極少數人溫柔熱情,剩下的大多數人,你保持禮貌和理性。

人性有一個基本需求,就是需要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一種認同感,認同自己的狀態,認同自己的成就,所以一般的人都需要社交,需要展示自己,這其實也是內心弱小的表現。

而對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需要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認同感,他們更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所以他們不再外求,寧可去內求。獨處就是一個人開始內求的表現。

獨來獨往並不代表著孤單,反而這更容易讓一個人放飛內心;同樣的道理,在人群中熱熱鬧鬧也不代表你被認同,那更像是一種外在的喧譁。因此有句話說的好: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還有一種人,則屬於「外向的孤獨者」。人多的時候,她們對外總是表現出一種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狀態,並且總給大家帶來各種快樂,熱情,時刻呈現出一種自信、正能量的積極印象。

但是每次曲終人散之後,她們就會進入到一種多愁善感的感性狀態,獨處的時候她們很喜歡安靜,但是她們在群體行為裡不喜歡表現自己這一面,也不會刻意地找人訴說。

實際上她們是在用嘻嘻哈哈的外在掩飾自己的孤獨,故作灑脫其實是平衡內心的寂寞。然而這些都無法救贖一個人,唯有內心強大,才是應對一切的靈丹妙藥。

2

我們還能發現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人的社交圈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社會,由於受區域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每個人所處的圈子往往就是離須自己最近的這一幫人,比如同事,同行,同學,親戚等等。

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我們的圈子不再受現實條件區域的制約,那些有共同語言/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容易聚集到一起了,儘管你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業,甚至你們天各一方,但是同樣的「認知」和「三觀」的契合使你們互相吸引。

所以我們在開會/吃飯的時候,經常發現有的人一直抱著手機聊個不停,卻對面對的人視而不見,這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手機病」,而是意味著他對你這個「眼前人」毫無興趣,這就是網際網路發展的結果,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

因此,當你在現實裡看到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交際圈。而是因為你沒有進入他的交際圈。儘管你們離的很近,但是你們是兩個世界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這種情況會越來越普遍。

一個社會的生產力越發達,人的獨立性就越強,人與人互相干涉的情況就越少。

越落後的社會,人們越需要合群。越發達的社會,人們越需要獨立。比如在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必須時刻抱團在一起,才能抵禦災害和野獸的侵襲。

在封建社會,男人是耕地種田的主力,女人力氣小不擅長做體力活動,必須依託男人才能有衣穿有飯吃。

但是現在生產力那麼發達,人們完全不需要非要扭在一起才能生活下去。科技的發展,把人從勞動中解脫出來,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變得越來越獨立。

社會越發展,人類越需要分散和獨居。人的個體化是大勢所趨。未來的社會的基本單位不再是企業,也不是家庭,而是「個體」。

放眼四望,如今那些強大的人都成了完整而獨立的個體。這早已不是那個誰可以為誰去死,或者誰需要誰為自己去死的時代了。

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包括人格的獨立和經濟的獨立,才有資格談愛情/親情/友情。

3

我們往往有一種執念,就是當看到別人在走彎路的時候,總是試圖糾正別人的行為,企圖讓他們少走彎路,能夠筆直到達目標。

我們苦口婆心的給他們講很多道理,甚至恨不得插足他們的生活,直接帶他們繞過去所有的彎路。這的確是一種好心,但是好心未必就能辦好事。

因為這樣做不僅幫不了別人,還往往會打亂別人的節奏,亂了別人的陣腳。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往往不是筆直的,而是曲折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結點,每個結點都有他們要克服的困難。即使我們能幫他們直接逾越了前面的結點,後面更大的問題也會隨著之而來……這樣做就相當於是拔苗助長,甚至可以說是禍害了別人的人生。

總是試圖改變別人,甚至總是去幫助別人,是一個人最大的執念。我們要做的其實是改變自己,能做好自己就很了不起了,更不要說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輕易插足。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接納別人的不足,理解別人的結點,放棄改變別人的想法,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4

《道德經》裡有句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鄰居吵架了,其實這句話說的是社會文明的最高境界:即便兩個人近到咫尺,卻也不會互相影響和幹涉,彼此獨立,和而不同。這句話描繪的其實是非常和諧/文明的現代社會。

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就是最好的狀態,時刻清楚別人的界限在哪裡,並給自己劃出一道界限,這樣才能跟活出自我。

今後的社會將很有意思:一部分人完全理解不了另外一部分人,這一個人完全理解不了他身邊的另一個人。不能理解沒關係,能尊重彼此的不同,就是最高層次的修養。

傳統的社會是「同而不和」,每個人都是在同樣的模子裡成長的,三觀也都是被別人塑造的,大家互相拉幫結派、算計排擠、攻擊謾罵,彼此看不慣,等等。

未來的社會是「和而不同」,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會越來越大,每個人都在追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沒有人再有閒心說別人閒話,也沒有人再會在乎別人眼光,誰也沒有權利把自己三觀強加於人,這叫多元化共存。

這就是文明的進步,大家不必再互相強加,互相干涉,互相糾纏,甚至惡語相向。讓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塵夢裡,誰也不欠誰的。

讓我們熟視無睹的擦肩而過!

END

∞文章來源:水木然學社∞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

相關焦點

  • 夜讀|待人友善是成熟,獨來獨往是性格
    就像有一種人,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加了自己的閱歷,閱歷磨練了心智,與人相處也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其實,真正的成熟,是在走向人群時既保持獨立,在通曉世故後還能守好本心。與其說一個人性格不再如初,不如說如今的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是性格變了,是內心更通透了。
  • 真正成熟的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就像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01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日子,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友善,卻常常獨來獨往,也沒有什麼朋友?我想,大抵是:因為歲月的磨難,讓他們選擇靜下來尋找生活難得的美好。但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以來的習慣讓他們不願意把那份磨難帶給他人,從而保持友善。
  • 有一種人,平時待人友善,卻總喜歡獨來獨往,你會是這種人嗎?
    隨著物質條件的變好,很多人都喜歡過著精緻的單身生活。單身看似是孤獨,寂寞,但實際上,卻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 有一種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擁有不錯的人緣,朋友、同事、親友之間都能做到和睦相處,有講有笑。但是,當回到家裡或者周末放假時就喜歡獨來獨往,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 性格友善,卻總愛獨來獨往,多半是這幾種女人!
    文 | 白小姐 來源 | 白蘭花Michelia(ID:nvrendds)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裡面點讚最高的回答是:「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 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看著很友善,對別人很好,卻喜歡獨來獨往呢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獨行俠」。他們在生活中非常熱情友善,當別人需要幫助時,都會適時地伸出援手,但他們卻會一直與他人保持一段距離。當你覺得你和他關係不錯時,向他靠近時,會發現他萬事都會自己一個人。友善和熱情不代表一個人向生活妥協,願意沉溺在一群人的生活中,而是一個人自我的修養。而且群體思維和容易被引導,讓大家一起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堅持獨行可以讓一個人擁有自己的人格和原則。對於「獨行俠」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認為是孤僻自傲的一種表現。那麼,那些獨行俠總是獨來獨往是源於什麼心理呢?
  • 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內向的人往往不喜歡交際,他們待人和善,但卻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他們做事認真,但卻從不炫耀。 我很喜歡一句話:外向性格是上帝對一個人的恩賜,內向性格是上帝對一個人的保護。
  •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和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有人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我平常不喜歡和人有衝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是我一直秉承的處世之道。即使是對方故意挑是非,我也是儘量克制,除非觸及我的底線。
  • 真正成熟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
    如同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時日,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看著葉嘉瑩先生在經歷無數坎坷後,還能保持吟誦詩詞時的坦然,讓人由衷的欽佩。
  • 獨來獨往的女人都很優秀?
    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態度還有原生家庭以及環境的影響,導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人自來熟,有人慢熱。正是因為不同性格的我們,才造就了不同的我們。獨來獨往並非是一個冷漠的人,這是一種氣質,性格如此而已。或許有人會認為,獨來獨往的話是否過於冷漠無情?其實獨來獨往是性格。喜歡獨來獨往的女人,往往都比較有修養,她們只不過外表一副沒好氣的樣子,可內心非常有熱情,善良待人友善。二.獨來獨往的女人活的最明白。
  • 人民日報:高情商不只是一味友善,而是真誠待人
    高情商,不是一味友善,而是真誠待人。高情商沒有什麼特殊技巧,不過是懂得把別人的感受裝在心裡。有耐心、有分寸、懂傾聽……真正的高情商,其實也是好人品。高情商的人明白,將心比心,方得人心。許多人可能漸漸會對情商有些誤解,感覺那些四處逢源,油嘴滑舌的人好像是「高情商」。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情商出發點一定是好的,可以利己利人,讓人從心底感覺舒適自然,而不是對套路的厭惡感。
  • 法庭調解消恩怨 友善待人建和諧
    法庭調解消恩怨 友善待人建和諧 2020-06-06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純真友善,待人和諧,很好相處的3個星座
    他們純真友善,待人和諧,很好相處的3個星座一般來說你進入社會以後,有些爭搶是必要的,不然你又怎麼能上進呢,能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要讓給別人,當然這是建立在和平共處的基礎上來說的,並沒有惡意,觸犯他人底線與原則的事情還是不要去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也沒有好處,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待人友善和藹可親的星座吧
  • 獨來獨往的女人,很優秀
    有些人是可以同時做到待人和善與獨來獨往的,因為:待人和善是教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你相信嗎?獨來獨往的女人,很優秀。不必抱團取暖的她們,通常都擁有自信、自立及清醒而獨立的意識與認知。而這些,將終身保護她們在世間活得儘可能符合自己的期待,而非他人的要求。
  • 我有一千種一萬種想見你的理由,卻唯獨少了一種見你的身份
    我有一千種一萬種想見你的理由,卻唯獨少了一種見你的身份。你知不知道,我每晚寫作業到十二點,躺在床上,想你流下的淚就像滴了辣椒水一樣火辣辣的疼。愛的代價:當一個人忽略你時,不要傷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誰都不可能一直陪你。
  • 獨來獨往的人,一般都很厲害
    總覺得獨來獨往的人,很厲害,好像他們的生活裡,所向披靡,沒什麼好怕的。獨來獨往的樣子,給人感覺,有足夠的膽量,有強大的勇氣,不管多大的難關,敢去闖;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敢去面對。獨來獨往的樣子,給人感覺,有足夠的自信,好像去哪裡,做什麼事情,都有著充分的準備,不卑不亢,很自如。
  • 有修養的句子,多看必改心態
    不過我覺得現在的人的修養還有待提高,才能舒服他人成就自己。二、很喜歡的人的素質和修養的句子:「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三、態度上的弱點會變成性格上的弱點。所謂有一定的見識或修養的人,通常都是能夠注意或掌握自己態度的人。
  • 那些習慣沉默,獨來獨往的人,並非無能之輩,反而很有主見
    他們三觀正、能力強,人際關係好,自己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比內向性格的人更具有天然的種種優勢。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不僅僅是由性格來決定的。 相信嗎?那些習慣沉默,獨來獨往的人,並非無能之輩,反而很有主見。
  • 張子楓不是「交際花」類型,為人內向不主動,待人友善謙和
    【張子楓不是「交際花」類型,為人內向不主動,待人友善謙和】主角也憤怒也憎恨也委屈,但不應該是這樣的,主角有自己的生活。與其心疼張子楓的過去,在各種網絡平臺上毫無意義的哀嘆屬於自己的怨氣,不如多發點正能量的東西引導群體積極向上,怨氣不能讓你們變得更好但士氣可以。
  • 怎麼追獨來獨往的女生?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一群女生:她們長得很漂亮,但是喜歡獨來獨往,想追她們都無從下手的感覺,因為不敢上前啊害怕引起女生反感,而且追獨來獨往的女生想找一個助攻都找不到,男生們可就犯難了,怎麼追獨來獨往但漂亮的女生呢?
  • 「獨來獨往的女人更可怕」
    /2/估計不止我吧,好像越來越多的女人都是如此,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卻喜歡獨來獨往,不害怕擔心自己獨處,也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3/三、獨往獨來的女人,敢於對別人說「不」;獨來獨往的女人都是比較有個性,有自己想法,忠於自己,敢於做自己,敢於說不,敢於拒絕,不會盲目從眾,不會隨波逐流,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人和物就是敢於直接表達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