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和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2021-01-07 小平說社會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有人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我平常不喜歡和人有衝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是我一直秉承的處世之道。即使是對方故意挑是非,我也是儘量克制,除非觸及我的底線。要說獨來獨往,是因為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看不完書、電影,大量的社交活動要去參加。和我不相干的人,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去和他們閒扯。但可以做到的是,在需要社交溝通的時候,快速切換狀態,進入外向侃大山模式。你看我獨來獨往,很有可能只是和你沒什麼好聊的,我很有可能正在和另一幫朋友玩得正嗨,只是你不在我好朋友圈子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外向的人喜歡呆在人群中,而且享受成為人群焦點的感覺。當他們一個人時,常常會感到無聊或者不安。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或者只喜歡與一個或者一小群其他人呆在一起。周圍太多人,會讓他們覺得太耗費精力。性格的傾向是一個光譜,而內向和外向是光譜的兩端。這就意味著,人會有不同程度的內向和外向傾向。孤獨和獨處並不同,喜歡一個人獨處並不是病,只是一種理性的狀態,喜歡獨處的原因很多,有不被人理解有懶得解釋而獨處,是想情緒和緩下來;有的是覺得自己和別人見解不同有不想起爭執而獨處,是曲高和寡的孤獨;也有被別人傷害了,獨自舔舐傷口,無論種種,都是心生疲態,才做出的選擇,在這個時候要告訴自己,這種狀態只是短暫的,要儘快走出來,畢竟好心情才有好運氣

現在就來說說喜歡獨處的原因性格太過老實,心理純真。不願意無故傷害他人,也不願自己被傷害,把自己隱藏起來自我保護。一方面有心理的原因,一方面也源於善良,總喜歡待人以誠,受傷的卻往往也是你們。好朋友看似很多,遇到困難卻無人幫。經常吃喝一大群人,給你捧場,顯得非常有面子,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可是真遇到事了,一個人也找不到,打電話過去就推脫有事或者不在家。這種事往往對其心理打擊非常大,也明白了什麼是酒肉朋友靠不住。喜歡一個人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跟人說話也挺累的。社交對於你來說,簡直像上戰場,會令你非常疲憊,你的心理偏喜安靜,性格較內向,喜歡一個人逛街,買東西,旅行,看電影,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懂得在靜寂中觀察、分析、思考,從麻亂中理出頭緒。人在獨處時,反而能摒除全部雜念,更明晰地知道自我,讓自己取得更優異的提高和時機。強者善獨,弱者成群,聰明的人都懂得距離、神秘感、緘言是讓自己更加稀缺的必要手段和智慧。其實,真正聰明的人內心是特別通透的,所以,就不願意讓自己更多的身處事非之中。

聰明的人話語雖少,但句句點精,凡經出口,必有價值。其實,並不是聰明人喜歡獨處,而是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太少,這就是二八定律,世界上成功的人是極少數,世界上精英只佔極少數的少數……聰明的人是最善於製造「稀缺感,距離感、神秘感、價值感」的,他們常常用這種方式保持自己較高的影響力和被公認的價值。你經常會發現,當很多人都誇誇其談地講完時,總會有某類人,若有所思,似說非說的,然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個人身上,短短幾句就讓大家心悅誠服。你也會發現,在某些聚會時,有些人是不會場場都應約的,次次都答應的,會時不時的缺席,這種感覺就是給人一種價值,來者不易。

猛獸獨處,牛羊成群,真正智商高的男人,內心是孤獨的。人們也都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個人都有自己長處,確實不足為奇,而伯樂才是領導,他們會懂的與人相處,為人處世,懂得結合你們的力量的是伯樂不死千裡馬。最後總結:高智商的男人,是一個思維活躍,考慮問題比較全面,在遇到問題能快速做出判斷,低調的做自己的人,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高智商的男人也經常被不理解的人,認為是有自閉症,不善於交際等。

說智商高的人因此清高,孤傲。同樣也是一家之言,或許是被拒絕後的氣話。玩需要圈子,需要共同話題,需要差不多的層次。不同層次的人即使想玩都玩不到一起。大家感興趣的內容不同,經歷不同,感悟不同。說白了,不是人家不願意跟你玩,是你跟人家玩不到一起。其實,即使智商高的人也同樣是人,是人就離不開人的天性和屬性。實際情況恰好和大家想的相反。智商高的不是不喜歡與人交往,相反很渴望與人交往,希望有共鳴者。由於和一般人聊不來,反而顯得孤獨。越是這樣,越渴望有朋友。只是他們交友有一定要求吧。

在我們認知裡,內向的人被認為是獨行俠,總是待人冷漠的。外向的人就總是開朗的,總是待人熱情的。事實上,並非如此。影響我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是我們受到的教育,身處的時代和家庭的環境。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完全的內向或者外向性格的人,內向性格傾向的人都會因為成長環境,教育,家庭的因素,而學習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外向性格傾向的人,也可能因為不斷變化的周遭而變得慢慢往內向的方向傾斜。人如何去社交,主要由大腦產生的多巴胺,一種讓大腦感覺舒服的激素控制。

我們每個人大腦多巴胺的釋放不同,會對我們的大腦皮層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那些天生容易獲得刺激的人屬於內向型,他們會儘可能去避免任何額外的社交刺激,因為這可能使他們感到焦慮。而那些天生難獲得刺激的人屬於外向型,因為刺激的缺少,會讓他們感到無聊,所以他們會儘可能去尋求額外的刺激。大多數人的刺激水平並沒有達到任何一個極端,它會有所波動,讓你覺得有時需要做一些事情去尋求刺激。而其他的時候,你會覺得刺激太多了,想要去抑制它。

獨來獨往是為了留給自己更多時間與人交往久了,多了以後,我們都或多或少會感到疲倦。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前進的步調,也是有所不同的。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在上學,是否都會遇到這種情況:「誰要去吃飯?」「我,等我五分鐘。」二十分鐘過去,「好了,我們走吧。」其實我已經餓過頭了……也許一次兩次,我們都能接受,可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次數多了呢?上學時,物理老師的一句話讓我直到今日還記憶猶新。「如果把那些等人的時間,都用起來,我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了。」當時還年幼的我覺得老師怎麼這麼冷漠,可今日回想來看,這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每人的步調不同罷了。我們總需要充足的獨處時間來平復與人交往後的疲倦,以及恢復與人交往後耗費的精力。或者拿這些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自己的步調來確定是否需要預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和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內向的人往往不喜歡交際,他們待人和善,但卻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他們做事認真,但卻從不炫耀。 我很喜歡一句話:外向性格是上帝對一個人的恩賜,內向性格是上帝對一個人的保護。
  • 真正成熟的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就像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01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日子,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友善,卻常常獨來獨往,也沒有什麼朋友?我想,大抵是:因為歲月的磨難,讓他們選擇靜下來尋找生活難得的美好。但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以來的習慣讓他們不願意把那份磨難帶給他人,從而保持友善。
  • 真正成熟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
    如同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時日,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看著葉嘉瑩先生在經歷無數坎坷後,還能保持吟誦詩詞時的坦然,讓人由衷的欽佩。
  • 獨來獨往的女人,很優秀
    有些人是可以同時做到待人和善與獨來獨往的,因為:待人和善是教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你相信嗎?獨來獨往的女人,很優秀。不必抱團取暖的她們,通常都擁有自信、自立及清醒而獨立的意識與認知。而這些,將終身保護她們在世間活得儘可能符合自己的期待,而非他人的要求。
  • 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看著很友善,對別人很好,卻喜歡獨來獨往呢
    友善和熱情不代表一個人向生活妥協,願意沉溺在一群人的生活中,而是一個人自我的修養。而且群體思維和容易被引導,讓大家一起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堅持獨行可以讓一個人擁有自己的人格和原則。對於「獨行俠」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認為是孤僻自傲的一種表現。那麼,那些獨行俠總是獨來獨往是源於什麼心理呢?
  • 獨來獨往的人,一般都很厲害
    總覺得獨來獨往的人,很厲害,好像他們的生活裡,所向披靡,沒什麼好怕的。獨來獨往的樣子,給人感覺,有足夠的膽量,有強大的勇氣,不管多大的難關,敢去闖;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敢去面對。獨來獨往的樣子,給人感覺,有足夠的自信,好像去哪裡,做什麼事情,都有著充分的準備,不卑不亢,很自如。
  • 為什麼有些男人看起來那麼普通,卻總是迷之自信?
    為什麼有些男人看起來那麼普通,卻總是迷之自信?最近《脫口秀大會》有段出圈的爆梗,來自當期「梗王」楊笠,話題是吐槽為什麼「有些男生明明看起來那麼普通,卻可以那麼自信」。楊笠諷刺女孩從小被教育得過于謙卑和退縮。她說,上學的時候,「考85分的女同學會問自己,怎麼沒得100分,但40分的男同學卻得瑟地在教室裡穿梭」。她吐槽一些男性的「迷之自信」在於好為人師。
  •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瘦,但力氣卻很大?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瘦,但力氣卻很大?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貌似肌肉很大但搬東西時卻比精瘦的人還費勁?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你叫他們一起去聚餐,他們會拒絕,叫他們一起遊玩,他們也會拒絕。人的本質屬性是一種「群居動物」,但總是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且,這類人不僅智商會高於平均水平,而且能力也屬於較高的等級。在大多數情況下,智商高的人相對於普通人更喜歡獨處,這也是所謂的「猛獸總是獨行,只有牛羊才會成群」。為什麼高智商的人,更喜歡獨來獨往?
  • 獨來獨往,很不合群的3星座,難以接近,不愛主動與人溝通
    No.1獅子座表面上看起來獅子座很會處理人際關係,朋友還是挺多的,讓人覺得他很有本事,做事雷厲風行,年紀輕輕就能夠得到好成就。在別人的眼裡,會覺得獅子座很不合群,很難相處,一向獨來獨往,總活在自己的包袱裡。No.2摩羯座摩羯座整天沉浸在工作當中,不需要愛情的陪伴,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親力親為,一個人獨自去完成事情,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三個道理
    人與人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有的人喜歡游離在各色的人群之中,擅長人際交往,也擅長處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但是人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可能曾經也是一朵交際花,但後來慢慢的變成了獨來獨往的人。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是因為悟透了這幾個道理。一、時間成本是十分珍貴的。人們常說,優秀的人大多是孤獨的。
  • 「獨來獨往的女人更可怕」
    我笑了笑回他們道,一個是因為平常要寫文章,比較忙沒時間上線,另一個就是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幹什麼都很喜歡成群結伴,但好像越長大就越喜歡獨處!有人就不理解問我說,「為什麼長大了反而更喜歡獨處,不是每個人都嚮往大城市繁鬧喧囂的生活嗎?」
  • 性格友善,卻總愛獨來獨往,多半是這幾種女人!
    文 | 白小姐 來源 | 白蘭花Michelia(ID:nvrendds)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裡面點讚最高的回答是:「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 那些喜歡獨來獨往、讓人敬而遠之的女人,性格真的很高冷嗎?
    那同時也造就不同人的不同性格,有的人熱情奔放,有的人高冷低調,有的人溫柔善良,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她說:「喜歡獨來獨往的女人,她的性格究竟是怎樣的,很高冷嗎?」我想先這樣說一句,獨來獨往本身就是一種性格類型呀!往往獨來獨往最容易被人判定為高冷,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吃不胖?
    昨天,群裡一個小夥伴問: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吃不胖,我有個閨蜜就這樣?我回答:為什麼有的人吃不胖?那是因為他她本來就瘦,沒有別的原因。為什麼你吸空氣也會胖,應為你本來就胖,也是沒辦法。所以健康減肥把體脂降下來吧,先把自己變成瘦子,這樣就是偶爾放縱也不怕。為什麼呢?這就是脂肪細胞的特性決定的。
  • 大學裡的一個奇怪現象,為什麼大一都是集體行動,大三卻獨來獨往
    大學裡的一個奇怪現象,為什麼大一都是集體行動,大三卻獨來獨往 上過大學的人對此應該是深有體會,剛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宿舍的人基本都是集體出入,吃飯大家一起,上課大家一起,出去玩大家一起,基本做什麼都是大家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切都會發生變化,到了大二大家就分成了小團夥,到了大三、大四大家更是開始獨來獨往
  • 夜讀|待人友善是成熟,獨來獨往是性格
    就像有一種人,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加了自己的閱歷,閱歷磨練了心智,與人相處也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其實,真正的成熟,是在走向人群時既保持獨立,在通曉世故後還能守好本心。與其說一個人性格不再如初,不如說如今的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是性格變了,是內心更通透了。
  • 喜歡獨來獨往的女人,往往都很優秀,不信你看
    人們常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是群居動物,要學會與人打交道,學會合群。 而那些獨來獨往的人,往往不太合群。 生活中,大多時候都很有自己的主意,遇上糟心的事情也都比其他人看起來更堅強,總是給人一副什麼都難不倒她的樣子。 自立,大概是這類女人的共性。 演員丁柳元說:「做女人,真的一定要自立!這樣才能夠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獨來獨往的女人,不喜歡去依賴別人。
  • 那些習慣沉默,獨來獨往的人,並非無能之輩,反而很有主見
    他們三觀正、能力強,人際關係好,自己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比內向性格的人更具有天然的種種優勢。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不僅僅是由性格來決定的。 相信嗎?那些習慣沉默,獨來獨往的人,並非無能之輩,反而很有主見。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獨來獨往!
    1 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 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總喜歡獨來獨往。 平時不喜歡和別人衝突,包括口角和行動上的,可以妥善處理和每一個人的關係。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