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6人隊以101比128慘敗凱爾特人,系列賽前兩場都輸了。在這場比賽當中,凱爾特人多次利用恩比德擋拆之後防不出來的缺陷,靠中遠距離得分。面對綠凱的擋拆,76人隊一直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在第三節末段,分差就已經拉大到了20分,比賽早早失去了懸念。
再結合當今NBA小球時代的背景,恩比德的缺陷被放大。恩比德是大中鋒,移動速度偏慢,跟不上外線球員是大中鋒的普遍問題。雖然這個問題在比賽當中被解說員反覆強調,但我們不能說76人輸球完全是因為恩比德擋拆出不來。
首先你得看對手是誰。就在昨天,開拓者隊就能夠戰勝湖人,並把湖人全場得分限制在93分,而開拓者的中鋒努爾基奇和懷特塞德移動速度都慢。他們之所以能贏,是因為他們的對手是湖人,湖人這個隊並不擅長三分,賽季三分命中率只排聯盟第21,而他們的持球核心詹姆斯在擋拆之後一般都是衝向籃下,而不會去直接投三分,因此開拓者可以盡情地收縮防守。以開拓者的配置,他們真正怕的是像庫裡、哈登、東契奇這種的擅長擋拆之後直接投三分的後衛。
而76人碰上的對手,是肯巴·沃克,是塔圖姆,兩人都是比較擅長投籃的。防守端很難面面俱到,放中距離是很多球隊的做法,因為中距離是效率最低的得分方式。想要做到平均每回合拿1分,出手兩分球需要50%的命中率,出手三分球需要33.3%的命中率,而在NBA當中,籃下命中率一般都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三分命中率超過33.3%的也大有人在,而極少有中距離能投到50%命中率的。這也是大家把防守都側重籃下和三分線外的原因。
當凱爾特人過了半場就開始發動擋拆時,恩比德同樣防守出不來,這時沃克、塔圖姆會出手三分。
一旦中鋒防守出不來,這就需要靠隊友來補救。不得不說獨行俠和快船的比賽,當祖巴茨在場時,獨行俠的後衛也頻繁去找祖巴茨這個點,因為他也跟不住後衛。但快船的其他外線球員能夠及時擠過,跟上自己對位的人,這場的76人不行,以至於下半場他們都基本上放棄防守了。
大中鋒的普遍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大中鋒的作用。從勇士在15年總決賽用「死亡五小」開始,到火箭以卡佩拉為中鋒打造「無限換防」體系,「無限換防」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但事實上,能夠跟上後衛腳步的中鋒並不多,勇士小陣容用的中鋒追夢格林身高才2米01,而既有身高又能跟上後衛的就更少了。而且,只有少數球隊會長期使用五小,這樣的陣容在身高和力量上吃虧,對面的大中鋒可以用籃下的優勢教訓五小陣容。而且現在的大中鋒都技術全面,能投能突能傳,這讓對方防守也夠麻煩的。
總之,籃球是多元化的,並不是只有一種打法。不一定每支球隊都要打五小,也不一定每支球隊都要主打低位。各球隊需要的,是找到適合自身陣容的打法,並儘可能去彌補陣容當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