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善晉美,遇見廣靈。
這裡是恆山東麓,太行以北,
獨特的地形山水
造就了廣靈獨一無二的民俗文化。
今天,
小編就帶你體驗一把廣靈花樣繁多的趣味民俗!
廣靈剪紙
「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
山西剪紙,早在唐朝便被詩人李商隱吟詠稱頌。
時間的長河跨過千年,歷史的色彩仍舊鮮豔,
記錄他們的便是工藝。
廣靈剪紙俗稱「窗花」,作為中國剪紙三大流派之一,廣靈剪紙是手工藝傳承的重要代表。
廣靈剪紙以其鮮豔的色彩、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線條、傳神的表現力和細膩的刀法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紙行業的至尊地位, 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
2008年,廣靈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也是很想低調,但是實力不允許
廣靈剪紙作為當地最具實力的產業之一,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廣靈大號
廣靈大號是廣靈獨有的一種器樂,號筒如倒扣的甕一般,當地人也稱這種號為大甕號。
廣靈大號相傳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大臣魏象樞所制。
明崇禎年間,蔚縣名人魏象樞與廣靈人易向南同朝為官且相互交好,後來滿清入關,魏象樞做了清朝官員,易向南隱退回鄉。
易向南的夫人故去時,家貧無力操辦喪事,恰逢魏向樞回鄉,看到故友的窘迫之狀,便依照當時宮廷上朝所用禮儀朝號的形制特點製成了與之相似的大號,大號發出的聲音低沉、悠長,他動用多名下人組成依仗隊送別故人之妻。
後來大號便成了廣靈和毗鄰的蔚縣獨特的民間祭祀樂器,流傳至今。
廣靈跑馬驢
跑馬驢多作為秧歌隊伍的一部分出現,但它那優美的舞姿,生動有趣的表演,極受歡迎。
木頭人偶
廣靈木偶戲,古時又被叫做傀儡戲,起源於唐代初年的廣靈縣八角地村,形成於唐太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最初的木偶雛形像古人用的麻油燈,故而稱之為「燈樹子」。到了清朝順治年間,廣靈八角地木偶戲達到了鼎盛,逢年過節時期每個村子裡都會演木偶戲。於是,「燈樹子」更名為八角地木偶戲。
「木偶戲以晉劇和廣靈秧歌為主要唱腔,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是取自戲劇。
舞獅表演
舞獅是廣靈常見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
車船,秧歌等表演
廣靈秧歌又名"優歌",它是流行在廣靈、渾源以及河北省的淶源、蔚縣、易縣一帶的地方戲曲,由當地的蹦蹦戲、民歌以及北路梆子劇種之影響發展壯大而成。
據清朝乾隆十九年撰寫的《廣靈縣誌》記載:"春場在先農壇。是日,設春筵用優歌。"由此可見,廣靈秧歌的形成年代,起碼也在乾隆十九年以前,甚至在清初康熙年間就有其雛形。
廣靈燈籠
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
廣靈縣的古燈籠,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傳承,現已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廣靈古燈往往會以鐵絲、布料、木材為原料,手工編織糊制而成,外觀古典,製作精良,樣式已達上百種,是稀有的傳承品。
種類:直桶燈、收腰燈、開景燈、宮燈、福祿壽喜燈、旋轉宮燈等。
好啦,介紹了這麼多,是不是很心動,來廣靈,體驗一把獨特的晉文化,絕對不虛此行哦!
朝氣蓬勃、域美頤養、生態溼地
好吃又好玩的廣靈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