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10位武漢人的奮鬥之歌

2020-12-16 荊楚網

深圳市九思泰達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俊華。

深圳市亞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劉依霞。

「粵港澳大灣區十佳設計師」夏小滿。

張超帶兒子到深圳市蓮花山公園玩耍。

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銳。

薈同學校深圳校區總校長李茵。

在深圳開湖北菜館的武漢廚師吳少雄。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主任醫師劉大波。

「80後」武漢女孩鄭青和家人。

協和深圳醫院常務副院長陳宏翔和同事在深圳的合影(正中間軍綠色衣服為陳宏翔)。

敢闖敢試、埋頭苦幹,篳路藍縷40年,深圳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戰勝各種新挑戰。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將在深圳市隆重舉行。13日,本報多路記者採訪了10位從武漢到深圳奮鬥的各行業代表,傾聽他們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創新創業故事,他們大膽探索、勇於開拓的經歷,成為深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生動註解。

九思泰達董事長吳俊華:創業要志存高遠

立志做支付安全的領跑者,並為之不斷奮鬥,在研發攻堅期每天睡眠不足3個小時——深圳市九思泰達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俊華認為,創業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

吳俊華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83級校友。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一家國企工作,先後多次參與工行總行項目的設計開發及管理,從一個普通的工程師成長為總工程師。她曾帶領團隊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工商銀行IBM4700儲蓄、對公仿真系統的研發,新系統的上線奠定了國內銀行的系統架構基礎。她憑藉該項目獲得國務院專家津貼、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吳俊華也是將ATM跨平臺應用及ATM循環機成功引入中國的負責人。在深圳創業、創新氛圍的激勵下,2004年,吳俊華離開國企,開啟自己的創業歷程,成立公司,專注研究安全及支付領域的前沿技術。她帶領團隊攻克重重技術難題,成功研發出自主創新產品EPP加密鍵盤,在全球率先通過PCI2.0認證。通過與相關著名公司的合作,九思泰達成功將國產安全晶片應用到加密鍵盤中,系列產品憑藉技術和穩定性優勢成功替代國外產品。公司率先開發的全球領先的安卓系統智能終端產品獲得中國國際金融展「金鼎獎」,帶來了整個安全支付行業向智能終端應用的遷移。

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吳俊華也不忘承擔社會責任,作為深圳市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深圳市婦女兒童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她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為女性尊嚴、價值、創業創新發聲。

亞泰光電副總經理劉依霞:從社會服務中找到人生價值

平時被工作佔領,周末被各種社會活動佔據——對於深圳市亞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劉依霞來說,忙碌已成為她的生活日常。

劉依霞2008年從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專業畢業,來到深圳。2012年,她加入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深圳亞泰光電。

2010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工業內窺鏡系列產品問世,這個「機器醫生」通過細小的鏡頭伸進發動機、氣缸等設備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實現遠距離觀察和檢測,可以應用到石油化工、電廠、汽修、重工、船舶、鐵路、反恐等眾多領域。購買國外的同類產品需要幾十萬元,劉依霞所在的亞泰光電研發團隊進行技術攻堅,研發出最小直徑僅為2毫米的工業內窺鏡,售價僅幾萬元。憑藉技術和價格上的優勢,這一系列產品快速搶佔了德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市場,今年新冠疫情期間,企業仍訂單不斷。

業餘時間,劉依霞致力於社會服務。作為華中科技大學深圳校友會執行秘書長,她協助校友會成立了新聞、建築、人文、醫療等20多個學院分會和行業分會,讓各個細分的圈層能更精細化地運作,幫助從母校畢業的企業家與畢業生在各自的行業領域中快速對接。

她談到,華科在深圳有一二十萬校友,「校友會就是為廣大校友提供服務,成就他們更好的社會角色」。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劉依霞和華科深圳校友會志願者團隊聯繫在深圳的企業家和各界人士,為湖北30多家醫院捐贈了近350萬元的資金和物資。她說,無論走得多遠,她對武漢、對母校的感情永遠不會改變。

「粵港澳大灣區十佳設計師」夏小滿:武漢伢回家鄉設計酒店

在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十佳設計師的頒獎臺上,青年設計師夏小滿引人注目。這名來自深圳的設計師實際上是個武漢伢,當得知本報記者採訪他時,電話那頭響起了純正的武漢話:「深圳蠻好,武漢蠻好。」

上世紀90年代初,剛剛小學畢業的夏小滿隨家人從武漢來到深圳。第一次到媽媽上班的國貿大廈,夏小滿被大廈的稜稜角角吸引住了,喜歡寫寫畫畫的他後來考上藝術院校,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

作為一名設計師,夏小滿卻有紅綠辨識障礙。但正是這一點,讓他對色彩有自己獨特的搭配。「這兩種顏色對比非常強烈,在進行高星級酒店設計時,能起到點睛之筆。」夏小滿說,現在酒店設計,講究客人的體驗感和酒店理念的契合,需要線條和暖色燈光的搭配,這是他的長處。

「不斷學習、開拓創新非常重要。」夏小滿自己出資入住各類高星級酒店,去學習其他設計師如何將美觀和實用相結合。「前幾年賺的錢,都住酒店花了。」夏小滿說,剛剛創業那幾年,多虧了家人的理解和幫助,讓他一路堅持下來,現在他終於成為一名高星級酒店室內設計師,並成為公司董事合伙人。

2019年,他和團隊拿下武漢卓爾萬豪酒店項目,「我了解武漢,懂得武漢的美,知道如何將最先鋒的設計與荊楚元素結合。」夏小滿說,現在武漢越來越美,讓人充滿期待。

公司合伙人張超:創業得益於深圳「店小二」超前的服務意識

「當初我放棄穩定的工作,隻身赴深圳發展,就是想搞清楚沿海地區經濟活躍的秘訣。」13日,家住深圳市羅湖區的武漢人張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感慨,深圳作為經濟特區,除了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其濃厚的創業氛圍和高效的政務服務對於初創型企業「相當友好」。

42歲的張超出生在漢正街,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一名計算機工程師。2008年,張超懷揣著夢想來到深圳,先後投入金融和光電子行業。

「我供職的公司每年都參加廣交會,搭展臺、工作人員交通食宿,對於小企業來說是不小的支出,政府不但承諾報銷一半,而且當年即可到帳。」張超說,深圳「店小二」提供的便捷服務讓他看到了希望。

2013年,張超與人合夥創業,主營設計、組裝、調試戶外LED顯示屏。公司起步階段,他們不熟悉工商登記、稅務申報等具體事務,深圳市相關辦事窗口簡化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務,他們不用為重複交材料而奔波操心,可以全身心地拓展公司業務、規劃遠景目標。

張超現在深圳娶妻生子買房,仍然關注家鄉的發展。「武漢四通八達,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我的不少業務夥伴看好武漢,打算到漢投資。」

協和深圳醫院常務副院長陳宏翔:見證「深圳速度」創造奇蹟

陳宏翔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科教授,去年,他多了個新身份——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常務副院長,負責醫院的科研、教學、學科共建等工作。

協和深圳醫院又名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是武漢協和醫院的幫扶共建對象。經過十多年合作,協和深圳醫院飛速發展,作為區級醫院,該院已躋身三甲醫院行列。

陳宏翔對「深圳速度」印象深刻。

南山區是全國著名的經濟強區,近幾年投資過百億對醫院進行改擴建,搭建最先進的「雜交手術室」、購買最新設備;同時大力發展「社康中心(相當於街道醫院)」,暢通分級診療,提高轉診、收治效率。

南山區高新企業眾多,華為、騰訊等知名企業都是醫院的合作對象,在建設智慧醫院方面,廣泛應用5G、Wifi6、IPv6等網際網路新技術。上月底,一名學生腦室出血、突然昏倒、瞳孔放大,命懸一線,被送到協和深圳醫院看急診。急診流程經過優化,快速出檢查結果,值班專家緊急做了高難度手術,5小時患者就恢復了意識。陳宏翔說,這種速度「堪稱奇蹟」。陳宏翔說,在武漢專家的技術幫扶下,協和深圳醫院已能實施多種高難度手術。

華大基因武漢公司總經理周銳:「火眼」實驗室成為抗疫「中國名片」

2010年,華大基因正式入駐光谷生物城,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銳從深圳回到武漢,參與籌建。10年後,華大基因武漢公司已發展成為重要的醫療器械中心和客服中心。

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後,周銳前往廣東工作,並於2009年入職深圳華大基因。2010年10月,他開始參與華大基因武漢公司的籌建。10年間,華大基因的迅速發展同樣印證著武漢的崛起。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華大基因率先研發出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和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並獲國家藥監局首批應急產品審批上市,迅速投產。同時,華大基因在武漢首建「火眼」實驗室,檢測速度大大提升,並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助力全球抗疫,讓從武漢走出的「火眼」實驗室成為抗疫行動的「中國名片」。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讓周銳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極其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城市氛圍,「包括鼓勵大家試錯、犯錯,這是非常難得的」。

回到武漢10年,周銳對武漢的發展同樣看在眼裡。光谷10年間聚集了大量優秀的行業頭部企業,產業鏈更加完整,對外交流更加頻繁。周銳說,武漢是歷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城市,又有良好的人才優勢,這些年的變化很大,讓他切身感受到「每天不一樣」的城市蝶變。

薈同學校深圳校區總校長李茵:武漢的城市精神與深圳是相通的

去深圳之前,李茵在武漢教育界已頗負盛名。她是武漢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其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和實踐備受關注。作為第十屆及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還為義務教育法修改等重要議題做了大量工作。之所以放下在家鄉打下的基礎遠赴深圳,她說:「吸引我的是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考和教育創新的魄力。」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作為深圳高端國際學校之一,薈同學校也將敢為人先、勇於突破的精神發揮到教育探索中。薈同首批兩個校區落地中國深圳與美國華盛頓,其核心願景是在世界多個一線城市開設校區,形成高度協調一致的全球教育網絡,供師生在各個文化間交換學習。其師資隊伍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組成,包括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頂尖院校的碩士、博士。學校還通過卓越中心等特色項目,打破學校的圍牆,為學生連結社會各界領軍人物,給他們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薈同學校通過項目式、體驗式的主題課程,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自我探索的能力。

「我始終相信,做教育和改變世界是同一件事。」從武漢到深圳,對李茵而言,不變的是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教育創新的熱忱。李茵說:「武漢的城市精神與深圳精神是相通的,『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城市精神已經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祝願武漢和深圳的未來更美好。」

在深圳開湖北菜館的武漢廚師吳少雄:專給老鄉做家鄉菜

2007年,因為有親戚朋友在深圳,吳少雄帶著12萬元去了深圳。他在武漢當過七八年廚師,一到深圳就在寶安區盤下一個100平方米的門店,開了一家湖北菜館,起名:楚味堂。

今年,吳少雄47歲,來深圳創業已有13年。他的楚味堂已從深圳寶安區(關外)搬到了福田區車公廟,菜館名字不變,臨街門店,經營面積已有3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經常會有湖北商會和社團來此聚會。每年,我還為湖北老鄉們辦一兩次相親交友活動。」

13日中午,正在忙著做板慄燒雞的吳少雄告訴記者,由于堅持做蓮藕湯、刁子魚、紅菜苔、粉蒸肉、熱乾麵、涼拌毛豆、魚糕肉糕、油燜大蝦等地道的湖北菜,他的菜館成為深圳湖北老鄉的打卡地。每天排隊買熱乾麵的隊伍長達十幾米。「賣得最好的是熱乾麵,一天可賣幾百碗。」

人人都說深圳是創業熱土,說起這13年在深圳的創業感受,吳少雄表示,在深圳要不斷創新,要有上進心,要不斷學習別人的長處。「這13年,我一個人在深圳創業,我的家人都在武漢生活,我經常回武漢。我的徒弟現在武漢各大酒樓當廚師,我經常回漢與他們交流,學習武漢最新的菜品和製作方法,尋找湖北最優質的食材。比如最好的蓮藕、最好的黃岡佛手山藥,都是我親自回武漢找貨源。」

9月18日,楚味堂經過一個多月的裝修,煥然一新。吳少雄表示,接下來,他會繼續堅持在深圳做好湖北菜,讓更多湖北人在深圳能吃到家鄉菜,讓湖北菜能夠在深圳發揚光大。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主任醫師劉大波:「老專家」勇闖深圳二次創業

「我今年57歲了,3年前來到深圳,雖然一切要從零開始,但這座年輕的城市煥發了我第二春。」13日下午,趁著給病患問診的短暫間隙,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兒童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劉大波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採訪。他感嘆,深圳升騰向上的動力和活力,不僅引來眾多年輕人,也讓他這樣的「老專家」甘願在此二次創業。

1998年,35歲的劉大波從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調入廣州市兒童醫院。2017年,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在全國範圍內引進人才,向他拋來「橄欖枝」,「深圳經濟發展較快,但醫療卻是『窪地』,而且這個新醫院沒有編制、沒有團隊,甚至都沒有病人,去還是不去?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挑戰。」

劉大波思忖之後,率團隊成員趕赴深圳,「一是我有創業經歷和從醫經驗;二是政府對醫院建設支持力度大,場地大、環境好、硬體設施先進,建好後『交鑰匙』給南方醫科大學管理,體制機制靈活;三是深圳有國際視野,有利於技術創新。這些就是我敢試敢闖、迎難而上的動力來源。」

在劉大波的帶領下,該院兒童耳鼻咽喉科的團隊從5人發展為9人,從一開始一年只有幾十臺手術到現在一天最多幾十臺手術。他還參與了「三炎(中耳炎,鼻炎,扁桃體炎)及兒童睡眠呼吸障礙」臨床指南的制定,並獲得全國小兒耳鼻喉科「十大名醫」稱號。

80後金融女孩鄭青:深圳讓人在拼搏中成長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鄉,也讓我在拼搏中成長。」從大學畢業離漢來到深圳,一晃15年過去,「80後」武漢女孩鄭青現在已是一家知名銀行某網點的營業主管。回顧自己在深圳的生活、奮鬥歷程,她覺得,正是敢試敢闖、勇於突破的深圳精神給予了她前進的動力。

鄭青家住武漢六渡橋,因為父母工作調動到深圳,她在小學4年級來到深圳就讀,初二時又回到武漢,順利讀完高中和大學。2005年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她進入深圳一家知名銀行工作。在她看來,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是這個城市的稟性。短短幾年,她就順利完成了新人過渡,成為網點負責人。

鄭青覺得深圳的變化「又多又快」,同一個地方隔兩天再看,就會變得不同;唯一不變的,是深圳人遇到問題時敢想敢做的精神和處理問題的快節奏。

十多年前,鄭青的一位親屬覺得所住小區的道路存在問題,就直接寫信給市政府,幾天後問題就得到了解決,這種互動方式和效率,讓鄭青很受觸動。她自己所住的小區此前沒有安裝煤氣管道,生活不方便,鄭青給街道打了一個電話反映情況,幾個月後,整個小區就開通使用了,「除了辦理開通手續時找過一次,其他都沒讓我們操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投身工作。」

記者郭麗霞 夏晶 萬凌 王春嵐 劉晨瑋 施政 張珺 汪甦 史強 通訊員聶文聞 統籌王永芳

相關焦點

  • 《春天的故事》等入選「深圳原創歌曲40年40首歌」
    原標題:「40年40首歌」在京發布   11月25日,「深圳原創歌曲40年曆程回顧與發展研討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行。   活動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支持,中國藝術報社、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文聯創研部、深圳市音樂家協會、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
  • 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10月13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發布關於表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決定,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等40名優秀代表入選。
  • 深圳40周年波瀾壯闊、40位創業先鋒—龍華之光
    深圳40周年波瀾壯闊、40位創業先鋒—龍華之光 2020年11月07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從單一的一個眾創空間
  • 深圳決定表彰40年40人,這些人入選
    深圳決定表彰40年40人,這些人入選 2020-10-14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公布 引領深圳再造發展奇蹟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10月14日在深圳舉行。日前,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公布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表彰名單。   據了解,「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涵蓋了從特區建立之初的老特區人到新時代各行各業的新特區人,體現出特區精神的傳承。
  • 深圳經濟特區40年 為什麼要表彰這40人?
    在擬表彰的這40人裡,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從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就與深圳共成長,所作出的貢獻被人們銘記;也有不少近些年來在各自領域嶄露頭角的領軍人物,正推動著深圳的發展向著更高水平邁進。
  • 回望深圳40年:有理想的人共同成就理想的城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深圳實現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驚人轉變的背後,離不開「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這既是深圳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企業成長的「深圳模式」,更是一個城市的奮鬥樣本。
  • 「拓荒者」的禮讚之歌,國務院參事樊希安攜《鵬城飛歌》亮相深圳書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何 鑫第二屆深圳書展閱讀蔚然成風,龍城書香正濃。11月29日,國務院參事、著名出版家樊希安攜長篇小說《鵬城飛歌》在深圳書城龍崗城4樓大臺階活動區舉行新書分享會,帶著讀者重溫了深圳的傳奇頌歌。《鵬城飛歌》——樊希安新書讀者見面會互動環節。
  • 致敬,10位深圳新聞英才獲獎!還有17位抗疫英雄先鋒記者受表彰
    致敬,10位深圳新聞英才獲獎!12月17日,第四屆深圳新聞英才獎頒獎報告會在深圳廣電集團800演播廳舉行。何軍、綦偉、李曉川、曾文經、陳光強、周海斌、張培仕、朱克奇、彭健、王雲霞10位新聞英才獲得表彰獎勵。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專家組專家、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副理事長王京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強出席頒獎報告會並為獲獎者頒獎。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引語 特區40年,深圳璀璨絢麗,一片流水溢彩。 儘管逆全球化讓人擔憂,但擋不住這座城市的青春蓬勃。 在這狂飆突進的特區40年中,滄海桑田,山河變幻。
  • 深圳表彰40年40人,馬明哲馬化騰王衛等上榜,為啥沒有任正非
    推薦語:前兩天,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紀念日。眾多知名企業家齊聚一堂,慶祝這個特殊的節日。在電視轉播中,鏡頭時常會對準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而他的身邊坐著是鍾南山。雖然40年40人的表彰名單中並沒有任正非的名字,但是當看到這兩人坐在一起時,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地位。40年40人名單他榜上無名作為華為創始人,近些年任正非的名氣愈發響亮,很多人對他帶領華為走到如今的行業地位,感到由衷的敬佩。再來看鐘南山,更是一位國士無雙的人物,對國內醫學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深圳表彰40年40人,馬明哲、馬化騰、王衛等上榜,為啥沒有任正非
    推薦語:前兩天,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紀念日。眾多知名企業家齊聚一堂,慶祝這個特殊的節日。在電視轉播中,鏡頭時常會對準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而他的身邊坐著是鍾南山。雖然40年40人的表彰名單中並沒有任正非的名字,但是當看到這兩人坐在一起時,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地位。40年40人名單他榜上無名作為華為創始人,近些年任正非的名氣愈發響亮,很多人對他帶領華為走到如今的行業地位,感到由衷的敬佩。再來看鐘南山,更是一位國士無雙的人物,對國內醫學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馬明哲入選深圳特區40年40人
    原標題:馬明哲入選深圳特區40年40人   10月13日,在
  • 北大校友劉曉春、黃源浩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北大校友劉曉春、黃源浩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2020-10-16 0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原創歌曲40年研討會在京舉辦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10月14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深圳過去40年取得的成就,總結了10條經驗,提出了6個方面的要求,對新時代特區建設和改革發展做出重大部署。
  • 中國平安創辦人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原標題:中國平安創辦人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10月13
  • 深圳特區40年:一座城市的發展與包容
    在南海之濱,有一座城市被稱為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被譽為「中國矽谷」。從邊陲小城發展成為如今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只用了40年,它就是深圳。深圳的發展活力來自於它的兼容並蓄。「來了就是深圳人」,無數奮鬥者踏上這方熱土,燃燒自己的青春。東方風又來,梨花再盛開。
  • 深圳表彰40年40人:馬明哲馬蔚華馬化騰及華為霍大偉入榜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地大力支持下,深圳經濟特區銳意改革、勇於突破,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率先實行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一個落後的邊陲農業縣迅速發展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發展的奇蹟。
  • 那些在武漢待了10年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武漢,一座充滿無限希望的城,每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匯集於此,在這裡拼搏奮鬥。有的人在這裡住久了,就在武漢安了家,有的人把武漢當成人生的中轉站,在這裡歇個腳,最後離去。你是否想過,如果在武漢待10年結果會是怎樣呢?
  • 深圳原創歌曲40年曆程回顧與發展研討會舉行 40首原創歌單發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日訊(記者 潘潤華 通訊員 劉倫斌)近日,「深圳原創歌曲40年曆程回顧與發展研討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行。40年來,深圳音樂事業與特區共同成長,深圳原創歌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