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青年繪年畫 最高日入兩千元

2020-12-14 瀟湘晨報

醫保兜底 旅遊帶動尿毒症青年繪年畫 最高日入兩千元

徐守超為年畫上色。

12月11日,全國主流媒體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進德陽活動進入第三天。採訪團在綿竹年畫村「農閒堂」內,見到一名身體瘦弱的青年。他坐在案幾前,隨著兩隻塗色的毛筆上下翻飛,一幅綿竹年畫的上色逐步完成。青年名叫徐守超,母親和他先後身患尿毒症。每月6000多元的透析費用,不僅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還讓年輕的徐守超變得自卑。2017年,徐守超一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醫療政策兜底,超過90%的費用得到報銷;愛心人士捐款,腎臟移植後恢復良好;公益性崗位加上從政府組織的培訓班上學的年畫手藝,讓這個年輕人重拾自我。

2009年,徐守超的母親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父親要供我上學,還要掙錢給母親治病。」徐守超說,彼時,母親每個月需要數千元的透析費用,家庭負擔極重。隨著年畫村旅遊的興盛,母親的社保得到解決,透析費用不再是負擔。2017年,徐守超大學畢業後,和朋友合開了一間廣告策劃類工作室,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工作室開了一個月不到,因為他身體出現狀況,被迫關門。 「長時間的加班,自己倒下了,到醫院去檢查,發現患了尿毒症。」徐守超說,他剛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時,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由於患病,徐守超性格變得非常孤僻,而且很自卑,家裡也因為他每月6000多元的透析費用,再次變得困難。2017年9月,徐守超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之後,徐守超的轉變,源自他口中的「邱伯伯」。邱伯伯是一名扶貧幹部,他不僅幫助徐守超申請大病醫療報銷,還時常開導這個小夥子。 「政策兜底後,透析費用我只需支付10%甚至更少。」徐守超說,這樣,他家很快就脫離了貧困。

在徐守超患病期間,幹部、村民四處奔走,通過不同渠道募捐,加之愛心人士的幫助,徐守超成功進行了腎移植手術。手術後,徐守超身體慢慢恢復。綿竹年畫村景區管委會為他安排了公益性工作崗位。「每月有1600多元的穩定收入,足夠用於吃藥。」徐守超說,2018年,他家正式脫貧。 工作期間,當地政府組織村民自願學習年畫繪製,徐守超也報了名。「通過培訓,慢慢可以獨立完成年畫作品。」 今年10月的一天,景區迎來60多位阿壩州遊客,大家對徐守超繪製的年畫非常喜愛,幾乎每人買了一幅,有的甚至買了好幾幅。僅這天他就收入2000多元。 工作之餘,徐守超又到當地旅遊合作社接年畫繪製的活兒。「每畫一張有幾元收入,一個月能收入1000元左右。年畫如果裝裱後,價格會更高一些。」 由於合作社的訂單時多時少,每個月的收入不是很穩定。對此,徐守超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琢磨著開個網店,多接一些畫年畫的活。如果自己做不了,還可以分給會製作年畫的其他貧困戶。「以前別人幫助了我,現在我希望通過努力,幫助身邊收入低的人。」

綿竹年畫村旅遊產業的帶動,為徐守超提供了長期「飯票」。而德陽什邡市鎣華鎮石門村推行的「黨建+眾籌」模式,則讓貧困戶成為了旅遊產業的股東。鎣華鎮石門村內轄7個組,共758戶1938人,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將旅遊資源與鄉村治理相融合,石門村積極探索推行「黨建+眾籌」鄉村基層治理模式。 將深山美景引出「深閨」,成為這個村莊的發展思路。2016年起,石門村前後共發動254戶村民眾籌入股2300多萬元(其中貧困戶股東43戶,投資28.3萬元),打造了神瀑溝風景區,用「村集體聯合社」帶活農村集體經濟。 4年發展,神瀑溝景區已經累計投資3500餘萬元。今年,景區預計年營業創收800萬元以上。 此外,在2017年和2019年,石門村採取「村集體組織+專合社+貧困戶+困難黨員」模式,實行「村民眾籌+土地入股」,建立了3000餘畝竹筍產業園和120畝高山獼猴桃產業園。村集體免息藉資9萬元給22戶貧困戶,作為股金投入到產業園區。每年,園區按不低於10%的比例,分紅給貧困戶。

【來源:華西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展覽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日本浮世繪:浮世眾生與人間風景    因本展作品的品類並不完備,下面僅以展廳中主要作品為例,介紹一下日本浮世繪各自的藝術特色。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天津楊柳青年畫為何能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呢
    提到楊柳青,就不得不提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也是楊柳青出名的根本。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創始於明崇禎年間,到現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春信將「繪歷」的多色套印技術移植到浮世繪版畫的製作上,促使「錦繪」問世,豐富了浮世繪的色彩表現,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浮世繪套色版畫。其筆下的女性形象多是江戶時代平民人家的少女,婉約雅致、清麗脫俗,畫面營造出夢幻、詩意、感傷的氛圍。
  • 三海經「神怪」的浮世繪作品,好比中國的「門神年畫」
    ◆日本藝術家鳥井荒木(Kenta Torii) 繪畫了三海經神怪的浮世繪作品,繪畫的作品充滿了活力。像日本的浮世繪傳統具有意象之美和現代藝術相結合融為一體的表達。
  • 「中國四大木版年畫」齊聚蘇州美術館 80幅精彩作品亮相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展出。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為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展覽現場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
  • 「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王瑩)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展示活動11月30日正式啟動。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創作一批木版年畫、新年畫、農民畫以及具有年畫元素的插畫創意設計作品等優秀民間美術作品,推動以年畫為代表的民間美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豐富節慶群眾文化活動內涵。徵集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中央文明辦一局、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參會人員合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中國手藝網、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四川大學非遺研究中心承辦的「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2月5日成功舉行。
  • 懷舊60年代的年畫(5)
    1、1963年出版的《熱愛農村、熱愛勞動》年畫,作者是龐亦鵬、龐卡,兩個年輕姑娘,背著農具,三月的楊柳,柳葉在春風中飄搖,兩隻燕子空中起舞。3、1965年出版的《讀好書、學好樣》年畫,作者是江風,兩個小女孩一起讀著《雷鋒小時候的故事》一書,背後的牆上,繪有向雷鋒叔叔學習的牆畫。4、1964年出版的《社慶日》年畫,作者是鄭良,在一個農村公社的社慶日,社員群眾們聚在一起,參觀社會主義教育展覽,參加牲畜賽膘大會,以及五好社員發獎大會。
  • ...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展示...
    (二)作品遴選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組織專家,分兩個階段進行評審:1.基礎審核階段(2020年12月1日—12月15日)專家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進行基礎審核,審核項目包括但不限於作品主題符合性、意識形態、填報資料和授權等。
  • 年畫裡的「考神」
    傳統年畫裡也有不少「考神」,它們大多以「高中狀元」為題材,通過豐富的色彩構圖,生動呈現出「狀元及第」、「五子登科」、「魁星點鬥」、「連中三元」等形象。這些年畫作品成為一種精神力量,寄託著人們對未來人生的美好願景。狀元及第夾江年畫《狀元及第》 張榮強狀元,是一個富有吉祥寓意的字眼,它隨著科舉制的發展而出現,在古代考試中代表著至高的榮耀。"
  • 新中國年畫宣傳畫,新中國婦女兒童,不浪費一粒糧,長江大橋
    本組繪畫作品是新中國50年代至70年代的年畫和宣傳畫,部分是油畫,但主題都是積極向上,畫風具有年代感,是紅色時代的繪畫藝術。1978年魏紫熙國畫作品:學雷鋒。50年代張碧梧水彩年畫原稿 :《新中國婦女兒童》,這些年畫貼近農村,具有濃濃的鄉村味道,畫面和諧,樸實自然1958年鄭慕康的年畫作品:兒童遊戲。相信這張年畫能勾起一代人的美好回憶,畫面充滿童趣。是小孩們喜愛玩的遊戲之一「老鷹做小雞」。作品:不浪費一粒糧。
  • 現在還有月工資兩千的人嗎?
    現在還有月工資兩千的人嗎?我的答案是,一定有的!儘管這個比例看起來好像很少,但實際上人數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意料。前段時間不是還有一句話很流行嗎?「9億人口,月入不足兩千」。根據財新的數據來看,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9.64億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7200萬人。
  • 懷舊70年代的年畫(6)
    1、1973年出版的《寄信母校報豐收》年畫,作者是王振羽,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農村後,積極參與農業生產,他們將豐收的喜悅以寫信方式告知母校。2、1972年出版的《工農話豐年》年畫,作者是羅竺峰,廣袤的田園中,青苗在風中如同綠色的海洋,一位女農技師正在幫一位女社員修好抽水機,清冽的河水噴湧而出。
  • 立春與年畫中的春牛圖
    到了唐宋時期為立春日鞭土牛,宮中也舉行由皇帝主禮的「鞭春」儀式,市民們則紛紛上前搶奪春牛等物,以兆利市。從此,「鞭春牛」不僅作為一項重要的節俗延續下來,而且還衍生出春牛圖。早期,民間出現一種雕版刻印的春牛圖,作為一種用來預測當年降雨量及農事收成的圖鑑出現在通勝(通勝就是舊時的黃曆)或萬年曆內頁。後來民間年畫藝人將這一題材巧妙地運用於年畫創作,並附上四時節氣表,形成具有歷畫性質的春牛圖。
  • 尋跡鳶都③:走近臨朐手繪年畫 體驗民間傳統藝術
    11月26日,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來到臨朐縣非物質文化遺傳承人聶淑紅的工作室,感受濃濃的年畫氣息。臨朐縣民間年畫,歷史久遠。五六十年代逐漸復興,至今傳承不衰。在長期的傳承歷程中,繪畫技藝與畫作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藝術風格與畫面效果。其中,創造了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年畫。
  • 三大地產巨頭繪「巴濱」:三年畫一景,大城起江岸
    中新網重慶新聞7月9日電 題:三大地產巨頭繪「巴濱」:三年畫一景,大城起江岸        作者 彭國威       山城7月,微風細雨。行人剛入小區,就能聽到潺潺溪水聲,往前走上幾步,一條蜿蜒的人工中軸水景赫然出現在眼前,就像一架正在彈奏的弦琴,將整個園區巧妙地分割成高層和洋房兩大板塊,有人工鑿痕,又不失自然美感。       重慶巴濱路的「千江凌雲」凌雲峰二期剛交付幾天,連綿的雨天,絲毫沒有阻擋業主們歸家的腳步,或舉家前來,或攜親喚友,共同感知新接房的喜悅,剛進家門,這種靈動、和諧的歸屬感贏得不少業主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