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兜底 旅遊帶動尿毒症青年繪年畫 最高日入兩千元
徐守超為年畫上色。
12月11日,全國主流媒體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進德陽活動進入第三天。採訪團在綿竹年畫村「農閒堂」內,見到一名身體瘦弱的青年。他坐在案幾前,隨著兩隻塗色的毛筆上下翻飛,一幅綿竹年畫的上色逐步完成。青年名叫徐守超,母親和他先後身患尿毒症。每月6000多元的透析費用,不僅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還讓年輕的徐守超變得自卑。2017年,徐守超一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醫療政策兜底,超過90%的費用得到報銷;愛心人士捐款,腎臟移植後恢復良好;公益性崗位加上從政府組織的培訓班上學的年畫手藝,讓這個年輕人重拾自我。
2009年,徐守超的母親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父親要供我上學,還要掙錢給母親治病。」徐守超說,彼時,母親每個月需要數千元的透析費用,家庭負擔極重。隨著年畫村旅遊的興盛,母親的社保得到解決,透析費用不再是負擔。2017年,徐守超大學畢業後,和朋友合開了一間廣告策劃類工作室,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工作室開了一個月不到,因為他身體出現狀況,被迫關門。 「長時間的加班,自己倒下了,到醫院去檢查,發現患了尿毒症。」徐守超說,他剛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時,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由於患病,徐守超性格變得非常孤僻,而且很自卑,家裡也因為他每月6000多元的透析費用,再次變得困難。2017年9月,徐守超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之後,徐守超的轉變,源自他口中的「邱伯伯」。邱伯伯是一名扶貧幹部,他不僅幫助徐守超申請大病醫療報銷,還時常開導這個小夥子。 「政策兜底後,透析費用我只需支付10%甚至更少。」徐守超說,這樣,他家很快就脫離了貧困。
在徐守超患病期間,幹部、村民四處奔走,通過不同渠道募捐,加之愛心人士的幫助,徐守超成功進行了腎移植手術。手術後,徐守超身體慢慢恢復。綿竹年畫村景區管委會為他安排了公益性工作崗位。「每月有1600多元的穩定收入,足夠用於吃藥。」徐守超說,2018年,他家正式脫貧。 工作期間,當地政府組織村民自願學習年畫繪製,徐守超也報了名。「通過培訓,慢慢可以獨立完成年畫作品。」 今年10月的一天,景區迎來60多位阿壩州遊客,大家對徐守超繪製的年畫非常喜愛,幾乎每人買了一幅,有的甚至買了好幾幅。僅這天他就收入2000多元。 工作之餘,徐守超又到當地旅遊合作社接年畫繪製的活兒。「每畫一張有幾元收入,一個月能收入1000元左右。年畫如果裝裱後,價格會更高一些。」 由於合作社的訂單時多時少,每個月的收入不是很穩定。對此,徐守超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琢磨著開個網店,多接一些畫年畫的活。如果自己做不了,還可以分給會製作年畫的其他貧困戶。「以前別人幫助了我,現在我希望通過努力,幫助身邊收入低的人。」
綿竹年畫村旅遊產業的帶動,為徐守超提供了長期「飯票」。而德陽什邡市鎣華鎮石門村推行的「黨建+眾籌」模式,則讓貧困戶成為了旅遊產業的股東。鎣華鎮石門村內轄7個組,共758戶1938人,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將旅遊資源與鄉村治理相融合,石門村積極探索推行「黨建+眾籌」鄉村基層治理模式。 將深山美景引出「深閨」,成為這個村莊的發展思路。2016年起,石門村前後共發動254戶村民眾籌入股2300多萬元(其中貧困戶股東43戶,投資28.3萬元),打造了神瀑溝風景區,用「村集體聯合社」帶活農村集體經濟。 4年發展,神瀑溝景區已經累計投資3500餘萬元。今年,景區預計年營業創收800萬元以上。 此外,在2017年和2019年,石門村採取「村集體組織+專合社+貧困戶+困難黨員」模式,實行「村民眾籌+土地入股」,建立了3000餘畝竹筍產業園和120畝高山獼猴桃產業園。村集體免息藉資9萬元給22戶貧困戶,作為股金投入到產業園區。每年,園區按不低於10%的比例,分紅給貧困戶。
【來源:華西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