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於杭州舉辦的「2020絲綢之路周」上,幾件漢代彩繪木馬,吸引了會場上大部分人的目光。據科學化驗表明,這些木馬的身上共塗抹了四種神秘的顏料,這四種神秘顏料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20年6月19日時,為了紀念我國「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跨國申遺成功六周年,杭州地區特意舉辦了一次「2020年絲綢之路周」的主場活動開幕式。此次活動發布《2019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年報》,並邀請來自9個國家的31位文化遺產領域專家,組成優秀的國際評審團隊,對過去一年來的最新考古發現及學術研究,進行專業的研討並推出相應榜單。
在此次開幕式活動中,共有中外多家博物館參加文物展覽。這些文物品種內涵豐富,專門以圍繞「絲綢之路」而展開,從舊石器時代至18世紀、從布拉哈到蒙古、從塔克拉瑪幹沙漠到南海,可謂是琳琅滿目,不一而足。大量古絲綢之路中的絲綢、香料、寶石,墓葬中的陶瓷、古畫、陶俑,全都將徹底亮相,還原2000多年前那一條繁榮之路的輝煌與故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展品之中,有幾匹其貌不揚的彩色木馬,卻引起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因為這些木馬的身上,隱藏著一個埋藏2000多年的秘密。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我們還是要從頭說起。
1955年,甘肅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在甘肅省武威市城西南處的祁連山麓附近,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漢代古墓群。整座漢代古墓群坐落在一片丘陵臺地上,其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700米,墓葬集中而又繁密,多是一些土洞墓葬。據當時參與考古的專家稱,發現漢墓的地區土壤土質含鹼性較大,故此地下文物所處環境較為優越,令墓葬內的棺材與陪葬品保存較好。漢墓中出土的陪葬物品,除了「王杖木簡」等少數具有高價值的文物外,其他文物多以木器、絲、麻、草編物為主,其中還包括一些生活實用器。
在考古專家對武威磨咀子漢墓進行發掘時,竟在墓葬的角落中,發現了幾個奇怪的木馬俑,這些木馬整體體型高大,尾部向後託舉,略呈下彎狀,馬身雄健有力,應是以西域地區的高頭大馬作為模型而雕刻的。不僅如此,它們全身通黑,馬鞍為紅、白兩色,鞍上還存在有繁縟的漢代彩繪圖案,顯得與其他文物尤為不同。
此時考古專家們感到十分困惑,如果按照漢代時期的顏料品質來看,這些木馬身上的特殊顏色,應該早已經因歲月的流逝而徹底腐蝕,亦或是在出土以後被迅速氧化。可是在出土很長一段時間後,木馬身上的顏色並未出現變化,反而因為乾燥的原因而變得更加鮮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漢代人已經熟練掌握了製作耐腐顏料的技術?為此,考古專家們決定進行深入研究,將所有出土的木馬全部送至實驗室。
在甘肅省博物館實驗室中,考古專家們在木馬身上嚴格取樣,將所有顏料劃分種類,並分別以高科技設備加以研究。通過一個多月時間的努力,專家們利用X射線衍線技術對木馬照射,最終得出結論,木馬身上的黑色顏料是墨,白色為石膏,而紅色則是硃砂與鉛丹,共四種顏料。與此同時,考古學家們還對破損的漢代彩繪木馬進行修復,徹底挽救了這一批極為珍貴的文物。正是由於考古專家們的巧妙復原,令漢代彩繪木馬重新獲得「新生」,繼而在活動上被展出之後,受到了各界專家的青睞,並給予其一致的好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5000年的燦爛文明中,祖先曾給我們留下過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眼前的漢代彩繪木馬也是其中的一員,它們不僅存在文物價值,同時更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正是因為如此,作為後人的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去對其進行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弘揚最偉大的民族精神。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