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飛來峰】杭州西湖靈隱寺前靈鷲峰。傳說東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以為它象天竺國的靈鷲山,並說「不知何時飛來」,故而得名。【千尋】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浮雲】陸賈《新語·慎微》有「邪臣之蔽賢」句。
[譯文]
飛來峰上聳立著千米高塔,傳聞雞鳴之時就可以見到日出。不會被浮雲遮住遠望的視線,只是因為身在最高層。
[賞析]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看似是對美景的體會,但也是詩人的人生體悟。詩人表達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觀點。這也是詩人的自我勉勵,展示了詩人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