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夸父追日有何特別寓意?他為何到死都不肯放下手杖?

2020-12-23 葉之秋

《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集大成之作,裡面有許多的故事,影響深遠。不過,《山海經》語言古奧,含義晦澀,很難理解,夸父追日就是其中之一。

《山海經·海外北經》中這樣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故事大意是說夸父和太陽賽跑,眼看已經追上了太陽,可是因為太陽很熱,夸父很渴,想要喝水,夸父就跑到黃河、渭河飲水,把黃河渭水都喝乾了,還是不解渴,於是跑去北方的大澤喝水。還沒趕到北方的大澤,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手中的杖最終也被拋下,化為一片鄧林。

按照一般的理解,故事中的夸父是一位大英雄,他敢與太陽賽跑,充滿了大無畏的勇氣。

只是,夸父為什麼要追日?追日的時候手中為何一直拿著一根杖?如果他將手杖扔掉,輕裝上陣,會不會更快達到目的?為什麼夸父一直到死才拋下手杖?

如果我們將夸父追日的故事,放到《山海經》時代大背景中,或許就能撥開雲霧,看見真相。

正所謂:神話都是歷史的折射。

在古代,太陽具有特殊的意義。神話中,天上曾有十顆太陽,後來被羿神射落九顆,九顆太陽墜地,化為金烏,這是著名的羿射九日的故事。

那麼,天上的十顆太陽是從何而來呢?

上古神話中已有天帝,當時的天帝名叫帝俊,在一些史料中也稱其為昊天上帝。帝俊與他的妻子曦和,生下了十個兒子,這十個兒子就是十顆太陽。帝俊又與他的次妃常羲生下了十二個女兒,十二個女兒就是十二個月亮。

可以說,太陽其實是天之子,人間帝王就自命為天之子。

如此一來,夸父追日的真相就浮出水面:夸父是想要成為天之子,成為人間的主宰者。

或許有朋友會有疑問,夸父怎麼可能覬覦天子之位?

上古神話中,黃帝曾與炎帝大戰,炎帝大敗,黃帝於是成為人間萬部盟主,建立了全新的軒轅王朝。然而,炎帝後裔蚩尤不服,他糾集八十一個部落發動了對黃帝的攻伐,雙方之間九次大戰,蚩尤一度佔據上風,黃帝大軍屢屢挫敗。

後來,黃帝向上天求助,天帝派下應龍與女魃下界,在兩位天神的相助下,黃帝最終擊敗叛軍,將蚩尤擒拿,並最終斬首。

不過,黃帝是不是就此坐穩天子寶座?

蚩尤戰死後,還有兩波人相繼起兵,一位名叫夸父,一位名叫刑天。

所謂夸父,就是身形巨大的男子,夸父一族,個個都是巨人,他們身材高大,力量驚人,衝鋒陷陣無人能擋。夸父起兵後,一度擊敗黃帝軍隊,佔據了大量地盤,但最終夸父大軍也被黃帝擊敗,夸父被擒拿後,同樣被砍頭。

至於刑天,也曾與黃帝大戰。在頭顱被砍後,刑天以雙乳為眼,肚臍為口,繼續戰鬥。他也一度陷入危局,後來還是在女媧的指引下逃往他鄉,才僥倖活命。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黃帝仿佛在擊敗炎帝蚩尤後,天下就歸於一統,從此平安無事。

實際上,炎帝王朝延續了數千年。蚩尤、夸父、刑天,或者是炎帝王朝皇族一脈,或者是炎帝王朝心腹大將,對於新建的軒轅王朝,這些人並不甘心誠服。這種反抗歷代不絕,就算是在夸父、刑天都戰死後,還曾有共工怒觸不周山,祝融與黃帝之孫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流傳。

也就是說,夸父曾是一方大勢力的領導者,曾一度逐鹿中原,有望成為人間主宰。

另外,在上古神話中,炎帝也被認為是太陽神。炎帝並非是一個人,而是炎帝王朝的主宰者。被黃帝擊敗的那位炎帝,又叫做神農氏。神農氏之後,炎帝部族匯聚在蚩尤帳下。蚩尤也曾自封炎帝,率軍作戰。

蚩尤死後,夸父接過大旗,他極有可能同樣成為新一代炎帝,即太陽神。如此就可以解釋夸父追日中為何會有「入日」一詞。只是,夸父成為新一代太陽神後,立刻受到黃帝猛攻,迅速兵敗,最終被殺。

還有,杖,在古代並不僅是老年人所用,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杖更多的代表權力。

夸父在追日之時,始終不肯放下手杖,其義就是指他始終不肯放下權力。夸父追日,是一場對人間最高權力的追逐。夸父渴死,是說夸父在那場最高權力的爭奪中落敗,最終兵敗身隕。

夸父身亡後,其部族淪為新王朝努力奴隸,夸父也被定性成一個叛逆,一個罪犯。不過,夸父的後裔們並沒有將祖先的豐功偉業遺忘,他們巧妙的將夸父的故事衍化成一個看似荒唐的追日故事,代代流傳。

相關焦點

  • 紀曉嵐在《山海經》中發現了什麼?為何極力銷毀?
    因為他覺得這本書太奇怪了,比如說其中有巨人族,他們曾經在山東地區生活,其中也有矮人族,在中國的西南方向還有黑人,這些都是當時不能想像的。我們身邊各種類型的玄幻題材電視劇,都以《山海經》為靈感源泉:《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九尾狐,《花千骨》的長留山……還有神話《精衛填海》、《夸父追日》……比如《夸父追日》:夸父追太陽跑,離太陽越來越近。
  • 「我要把太陽追回來」,夸父追日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故事。描寫的是上古時期,神人夸父追趕太陽,最後被太陽烤死的事情。故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夸父追日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個故事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做夸父的人,奔跑著追趕太陽,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渴得難受,就想喝水。於是來到黃河與渭水河邊,把兩條河水都喝乾了。這還不夠,他又向北跑,要去把大湖中的水喝乾。不幸的是,跑到半路他就渴死了。他所遺棄的手杖化作了桃林。令人不解的是,他為什麼要追逐太陽?
  • 山海經|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到底是怎樣的?
    我要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地填下去,哪怕填到世界末日,宇宙終結。」不死烏精衛悲嘯著,飛翔著,從發鳩山至東海,循環往復,銜石投石,永無休止。,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魯迅《期望》),無數志士為理想而在無望之中前僕後繼,死不旋踵,他們都是精衛精神的繼承者和體現者。
  • 深入研究《山海經》後,專家:他追的真是太陽嗎
    而《山海經》裡最早記載的鳳凰,其實只是一種「其狀如雞,五採而文」的山鳥,如今有一種叫紅腹錦雞的禽類普遍被認為是《山海經》裡鳳凰的原型。 同理,在《南山經》裡還記錄過一種長得像牛,在冬天死去夏天復生的魚類。聽起來頗不可思議,其實也能找到原型,即牛角箱魨這種淡水豚魚,所謂的冬天死去夏天復生,只是古人對冬眠的粗糙描寫。
  • 夸父追日——拐杖與桃花
    到了夸父追日神話的時候,生產力又進一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前面已經提到,在原來夸父形象的屢次改造後,夸父的形象從瘦小變成巨大,從鳥類變成人的模樣,都是由於我們先人開始從崇尚完全的自然力並漸漸轉移到自己身上。他們開始思考,面對超凡的自然力,我們可不可以加以利用和徵服。
  • 山海經:揭露「夸父逐日」的真相,太陽西下,夸父為何往北走?
    山海經:「夸父逐日」的真相,太陽西下,夸父為何往北走?此故事源自山海經,山海經中對其有大量的解讀,其中分別有三處。第一個提到夸父逐日故事的文字是在山海經的海外北經中,文中講到:「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想必大家十分熟悉,因為這正是我們當初學夸父逐日時的一篇文章。夸父追逐太陽,太陽跑的很快,夸父追趕不上,又十分口渴,所以喝河渭之水解渴。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看《山海經》寫了啥,他追的並不是太陽
    《山海經》收錄了各種民間傳說,像是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更是家喻戶曉。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之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因此也被稱為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何突然墜日呢?在傳說當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
  • 夸父追日——神話傳說的背後是遠古部落與大自然抗爭下的悲劇
    《夸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追日,圖片來源於網絡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很明顯,這是神話傳說,神話傳說往往誇張離奇,不足為信——但是神話傳說又往往與一些遠古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研究神話傳說的背後歷史信息對於我們了解先民生活很有幫助。像研究大禹治水的傳說,就反映了先民為了抵抗自然災害而興修水利的故事。
  • 山海經描述的內容不斷被證實!神話傳說都是假的?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有自己的神話體系,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希臘神話、北歐神話等等,這些神話大多是一些民間記載。其實就連聖經所記載的內容都屬於神話的部分。我們中國也有許多神話人物,而關於神話記載最古老的古籍非《山海經》莫屬!
  • 樂問五千年:夸父追日的內涵,為什麼跟李宗盛的一首歌含義相似?
    神話流傳到今天,會有很多種解讀,每個人也都會在神話中吸取經驗和收穫,那麼夸父追日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老樂在此前已經為大家整理了六種主流說法,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既然否定了所謂的主流說法,那麼,就沒有合理的了嗎?
  • 《山海經》被證實是人類歷史缺失的一頁,很多記載都已經被發現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全書18卷,一共三萬四千多字,篇幅短小卻涵蓋了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在從至今流傳下來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經》一直令人痴迷,他其中所記載的各種異獸太過於不可思議,他其中的很多故事,都被人們取材加工,成為了流傳千年的神話。
  • 新疆沙漠發現5000年古墓,墓主屍骨高達3米,難道世上真有巨人?
    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天地定型,長到與天同高的盤古也終於累倒。倒下去時,他的軀幹化作東南西北,雙眼變為日月,肌膚變成山川大地,血液則成了奔湧不停的河流。 大家都聽過「夸父追日」的故事,在《山海經》的原文裡,說是夸父和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結果由於長時間奔跑感到口渴,便想要喝水。 他是怎么喝的呢?「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即夸父將黃河和渭河的水都喝乾了還不解渴。後來想要北上去喝大湖裡的水,但還沒趕到,半路就渴死了。而他的手杖,則化為了桃林。
  • 玉皇大帝給十二生肖排序,為何將狗與豬排在最後,究竟有何寓意
    那麼中國人歷來把狗視為通人性的吉祥動物,對人類特別忠誠,因而具有忠貞不渝的意義是人類患難與共的親密朋友。民間將狗吠之聲「汪——汪」被寓意為「旺旺」的諧音。旺者,興旺也!它能給人們帶來興旺發達的前程帶來旺財福運, 屬狗之人為人正直剛強,秉性純良,對朋友和家人非常忠誠,常常會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去保障重視的人的利益。
  • 刑天無頭依舊苦戰,夸父追日延誤戰機,真實的逐鹿之戰究竟什麼樣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在研究逐鹿之戰時,就顯得更有有趣,想要獲得真實信息顯然不可能,那我們就從奇書山海經中領略一下這場戰爭的神奇之處吧!一、戰爭經過蚩尤原本是一個外族,因為某些原因逐漸去到炎帝與黃帝所在的地盤,想要與之分一杯羹,可是兩者當然不同意,三方可能經過一些和平協商,最後沒有效果,只能採取武力解決問題。
  • 《山海經》記載的長生不老:120年重生1次,專家:這是科學
    在我國歷史中,留下的寶典奇書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經典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山海經》裡記述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精衛填海、西王母、女媧、黃帝與蚩尤、大禹治水、王亥、刑天等等等等,其中還記載了長生不老,甚至是可以重生。那麼這是真實存在的麼?
  • 他如何得到世界上最貴的手杖
    他如何得到世上最貴的手杖 在李鴻章的遺物中,有一根鑲滿鑽石、寶石的手杖,據說是世界上最貴的手杖。這極手杖原是美國總統格蘭特的,那麼,李鴻章又是如何得到它的呢? 一八六八年,格蘭特被選為美國第十八任總統,連任兩屆。一八七七年三月卸任。
  • 有人說他是行為藝術家,但追逐太陽隱藏著怎樣的真相|神話的B面
    他的光芒似乎像太陽一樣耀眼,但這個故事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傳說的背後是否隱藏了不為人知的真相?在上古典籍裡,「夸父逐日」的故事有三個版本。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中,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了太陽落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