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菜園種蔬菜現在大多都是栽種,我們有的是育苗有的是在集市上買苗,如黃瓜、冬瓜、南瓜、茄子、豆角、西紅柿等等,因為很多菜苗並不是專業的人員培植,不可避免地出現帶病現象,如爛根、黃萎病等,確實令人心煩,不僅是錢財上受損失,而且關鍵的錯過了農時,很難再繼續栽種了,嚴重的影響了植株的成活率,影響了種菜的興趣,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怎麼才能避免這種現象呢?讓自家種的菜成活率高,沒有壞死苗,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希望能幫助大家。
1.營養缽育苗,分苗方便及時 預防病害
大多蔬菜育苗的時候往往採取撒播,這樣最大一個弊病是苗的密度不好掌握,種出的苗也不容易分開,等苗長大後,都需要較多的吸收營養,苗過稠吸收的營養會不均勻,出現弱苗,採用營養缽的辦法,可以很好的分苗,不讓苗在一起生長,這樣長成的苗,不傷根,沒有緩慢期,直接移栽到大田留就可以了,這樣成活率會大幅度提高,適合小規模種植。
2.去弱留強,用健壯苗成活率高
苗期一般是在40天左右,由於大多時候育苗期溫度不穩定,在育苗的時候可以在充足肥水後,看看苗子的質量,選擇健壯的苗,淘汰小苗弱苗,這樣可以提高成活率,小苗和弱苗抗逆性和抗病性較差,緩慢期就很難支撐過去,健壯的苗可以很快的成活並且健康生長。
從具體日期來說,我們常見的蔬菜苗35-45天的生長期就能夠在大田裡栽種了,各育苗期又受具體地塊和品種影響而不同,這個可以根據苗期的生長情況選擇,只要能達到足夠的健壯,生長的能夠適合栽培就行,過小死亡率會加大,過大苗可能傷根和傷葉嚴重不適合栽培了。
3.加強煉苗,讓苗儘快適應陌生土壤
煉苗是指在苗栽種前的環境適應鍛鍊,讓苗儘快適應苗,簡單的說就是讓菜苗從溫室裡走出來,接觸大自然。因為在育苗期間一直生長在環境較好的地塊,溫度和溼度都有保證,在移栽的土壤裡環境會變化很大,幼苗有可能不能適應環境導致死亡,所以在栽種之前先煉苗。最簡單的辦法是把育苗的塑料棚直接拆掉,讓苗在自然環境裡生長7天左右。
4.大田施足底肥 少用化肥 與苗期創造類似的生長環境造類似的生長環境
菜苗從苗床移栽出來的土壤環境是底肥比較充足,化肥用的較少,移栽到大田裡的環境也儘量保持環境類似,這樣就能更好的讓菜苗適應環境,提高成活率。因為我們在苗床製作的時候大多是用的有機肥,複合肥和氮肥用的較少,在栽培的時候也要以農家有機肥為主,不要過多的適應化肥,特別是容易造成燒苗的尿素,肥料不需要過大,與苗床差不多就可以了。
在蔬菜幼苗移栽定植完畢且經過3-5天後,如果定植苗在頂部生長點處長出新葉、地下根部長出新根後,並且幼苗在中午時不出現莖葉萎焉的現象時,就說明我們的蔬菜苗移栽定植後已經緩苗成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