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裁判:適用法律不當,不等於適用法律錯誤

2021-02-15 建設行業生態圈
【裁判要旨】違約金與損失賠償均系填補違約所致損失的方法,當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當事人遭受的實際損失時,法律並未禁止二者同時適用,華潤公司有關違約金與損失賠償不能同時適用的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

二審判決在認定華美公司因華潤公司違約行為所受損失為19231029.14元的情況下,判令華潤公司支付違約金1000萬元並賠償損失19231029.14元,適用法律確有不當。原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雖有瑕疵,但綜合全案處理來看,判決結果總體適當。原二審判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定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情形。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遼寧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住所地: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南八中路73號4樓。

法定代表人:武建威,該公司總經理。

委託訴訟代理人:韓陽,該公司員工。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丹東華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住所地: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錦山大街78-8號。

法定代表人:匡遠茂,該公司董事長。

再審申請人遼寧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公司)因與被申請人丹東華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美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遼民終53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華潤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申請再審。主要事實和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華潤公司違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華潤公司系依據案涉《租賃合同》第1.10條和4.3.1條約定行使解除權,並不構成違約。退一步而言,即使華潤公司沒有單方解除權,在華潤公司表示可以繼續履約但希望減少租賃面積仍未取得華美公司同意後,華潤公司又表示希望可以繼續全面履行《租賃合同》,但此時華美公司明確拒絕並稱已經出租給了第三方,故案涉合同解除並非華潤公司違約所致,原審認定華潤公司根本違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二)原審判決同時支持違約金和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八條第二款,違約金不具有懲罰的性質,一方違約賠償的相關金額不應超過損失,原審判決同時支持違約金和損失賠償的違約責任,給予了雙重賠償,違背法律規定,超過了法定的損失賠償範圍。根據《租賃合同》第10.7條和10.8條,華潤公司最多僅應以1000萬元為限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三)原審判決認定損失的計算方式缺乏法律依據。華美公司與案外人籤訂的租賃合同和案涉《租賃合同》之間的20年租金及物業費差額19231029.14元與華潤公司沒有因果關係,且沒有可預見性,不應歸入賠償範圍。按照20年租期進行計算華美公司的損失,與當事人籤訂合同時的預期不符,且根據當事人的約定案涉《租賃合同》約定有可能在第4年提前解除。華美公司未向華潤公司提供物業服務,不存在物業費損失,原審法院將20年期間物業費差價認定為損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華美公司提交書面意見稱:(一)原審判決認定華潤公司違約完全正確,華潤公司稱其系依據約定解除合同,沒有事實依據。(二)案涉《租賃合同》第10.8條約定了違約金和賠償損失可以同時主張,且本案違約金的性質為懲罰性違約金,原審判決違約金和賠償損失同時給付正確。(三)原審計算租金和物業費損失的方式和數額認定有事實基礎,符合法律規定。綜上,華美公司根據華潤公司提出的要求定製建設了案涉物業,並將華美新天地項目從原先的住宅項目變更為商業項目。華潤公司的違約,導致華美公司遭受巨額損失,應予以賠償,請求駁回華潤公司的再審申請。

本院經審查認為:

華潤公司關於原審判決認定其違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的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案涉《租賃合同》籤訂後,華美公司按照約定建設租賃物業並經華潤公司確認符合其經營要求,後又應華潤公司要求同意其延期開業並減少租金,華潤公司在不具備合同約定終止情形的情況下,向華美公司發送《終止租賃合同及相關補充協議的通知》,以「因目前經濟下行的市場環境及日趨惡化的零售市場,我司進行了戰略調整」為由通知解除《租賃合同》,並且後續拒不接收案涉租賃物業,實質是明確表示拒絕履行合同,其行為已經構成根本違約。在華潤公司已於2016年6月15日明確表示拒絕履行合同後,華美公司於2017年4月5日與案外人另行籤訂租賃合同,該行為屬於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為防止損失擴大所採取的適當措施,華潤公司以此為由主張案涉合同解除系因華美公司違約所致,缺乏理據。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據上述規定,違約金與損失賠償均系填補違約所致損失的方法,當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當事人遭受的實際損失時,法律並未禁止二者同時適用,華潤公司有關違約金與損失賠償不能同時適用的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但民事責任以填補損失為原則,當違約金責任與損失賠償責任均指向同一違約行為且同時適用時,二者之和不應超過違約所導致的損失總額。二審判決在認定華美公司因華潤公司違約行為所受損失為19231029.14元的情況下,判令華潤公司支付違約金1000萬元並賠償損失19231029.14元,適用法律確有不當。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首先,案涉《租賃合同》約定的租賃物業面積為13303平方米,華潤公司拒絕履行合同後華美公司將其中12272平方米出租給案外人,兩份租賃合同約定租期均為20年,華美公司依據兩份租賃合同中所能取得的12272平方米租賃物稅後租賃對價差額19231029.14元,屬於華美公司因違約所受的可得利益損失,華潤公司關於二審判決計算該部分損失方法錯誤的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其次,從案涉《租賃合同》約定的租賃期起算日2016年8月25日至2017年4月4日華美公司將相關物業交付案外人使用,案涉13303平方米物業在此期間的閒置損失2926660元,也屬於華美公司因違約所受的可得利益損失,對此一審法院已作出認定,二審法院未予否定,但在計算華美公司損失數額時遺漏此項。第三,一審判決認定的華美公司未能租出的1031平方米租賃物的損失7663271.43元,亦系華美公司因違約而實際遭受的可得利益損失,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華潤公司應予賠償。二審判決以該1031平方米租賃物仍具有使用價值、華美公司即使因此受到損失也可從違約金中獲得彌補或者另訴主張權利為由未予認定,不符合前述法律規定。因此,華美公司因華潤公司違約所受的損失總額為29820960.57元(19231029.14+2926660+7663271.43),二審判決華潤公司支付1000萬元違約金並賠償損失19231029.14元,並未不當加重華潤公司所應承擔的責任。

綜上,原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雖有瑕疵,但綜合全案處理來看,判決結果總體適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條,原二審判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定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情形。華潤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的規定。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遼寧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轉載的網絡等媒體文章只為讓更多朋友分享,並盡力查明、標註作者與出處,如相關著作權人不同意轉發請於後臺留言

專注於工程建設、PPP、城市規劃、事業單位、房地產、金融、財稅、職業教育等領域,為相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的全方位的服務。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法律方法與法律統一適用
    在司法裁判中,法律方法作為法官運用的實踐技藝,具有中介功能,能夠為司法裁決提供依據,架通規範與事實之間的鴻溝。法律方法還能夠對法律適用提出批判性的標準,從而提升裁判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更重要的是,法律方法能夠保障法律統一適用,提高法院判決的有效性。 在歐美各國司法實踐中,法律統一適用頗受重視,也是一項法治目標。
  • 釋明權在法律適用中的運用
    我國目前法律規定中的釋明權並不完善,特別對於法律適用釋明權的規定在立法上仍是空白。法官對法律適用的釋明義務,要求法官就法律適用與當事人進行討論,向當事人公開可能作為裁判基礎的法律觀點,賦予當事人表明意見的機會。這對於保障民事訴訟目的得以實現、促進實質正義、提高司法效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
    十一、檢索到的類案存在法律適用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可以綜合法院層級、裁判時間、是否經審判委員會討論等因素,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的實施辦法》等規定,通過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予以解決。十二、各級人民法院應當積極推進類案檢索工作,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培訓,提升類案推送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 《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公布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公布新華網1月9日消息,《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已經國務院批准,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 長 王文濤2021年1月9日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第一條 為了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對中國的影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護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等有關法律,制定本辦法。
  • 政策| 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
    第十二條 對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中國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第十三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按照規定如實報告有關情況或者不遵守禁令的,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可以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罰款。
  • 「殘疾人反殺案」新進展:辯護律師稱適用法律嚴重錯誤
    「殘疾人反殺案」新進展:辯護律師稱適用法律嚴重錯誤 2020-11-19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理解與適用|最高法院判例
    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生效裁判具有法律效力,對當事人和人民法院均具有約束力,人民法院不能再對同一訴訟標的進行審理。張剛所訴的行政行為已為一審、二審法院生效判決所羈束,本院不能再就該行為進行審理,該起訴不符合起訴條件。
  • 秦天寶:環境公益類型化有助於法律適用精準化 | 以案說法
    秦天寶:從法律適用的角度,只有對法律關係實現類型化,才能實現法律關係具體化,才能確保適用法律的精準化,才能實現權益救濟的實效化。當前雖在私益訴訟中,環境汙染責任糾紛已經實現類型化,但在公益訴訟領域,由於環境公益訴訟案由的缺失,加之最高人民法院近些年來發布的指導案例和典型案例大多著眼於建立區別於私益訴訟的裁判規則,為當事人提起訴訟和法院審理案件,以及被損害的環境公益修復等都帶來一系列難題。 中國環境報:當事人的難題主要有哪些?
  • 法律適用 | ​企業法人參與分配製度適用問題探析
    目前通說的觀點是,根據《民訴法解釋》第508條及《執轉破意見》第4條規定「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均不同意移送且無人申請破產的,執行法院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一十六條的規定處理,企業法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不能再適用參與分配製度。
  • 【法律知識】經典!不當得利之債法律、舉證、案例全匯總!
    ——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案件訴訟時效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65~166頁。09法條連結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返還不當利益。
  • 談「典」說法 | 情勢變更的立法沿襲與法律適用
    學界認為該條款是情勢變更制度在法律領域的首次體現,但1993年《經濟合同法(修正案)》中並未保留這一規定。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武漢市煤氣公司訴重慶檢測儀表廠煤氣表裝配線技術轉讓合同購銷煤氣表散件合同糾紛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函》(法函(1992)27號)中使用了「情事變更」這一說法。
  • 【法律適用】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
    對此,有觀點認為,由於我國法律規定的違約金主要是補償性的,因此違約金是一種預定損害賠償,其與約定損失賠償性質並無不同,因此不應同時適用。也有觀點認為,合同法及相關法律並未禁止違約金與損失賠償的同時約定,因此應當允許。
  • 聊民法典7:法律適用規則,以及自然人從生到死的民事權利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民法典》第十一條內容,其意與上述《立法法》的規定中的特別法優先於一般法的適用原則是相同的。特別規定,是根據某種特殊情況和需要規定的調整某種特殊問題的法律規範。
  • 最高法:理解和適用《新民訴證據司法解釋》的8個法律要點
    審判實踐中,如果出現按照實體法律規定確定舉證責任分配可能導致明顯不公平情形的,由於涉及《民訴法解釋》第91條的適用問題,可以通過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由最高人民法院批覆的方式,或者通過其他司法解釋解決,而不能在個案中隨意變更法律所確定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
  • 能否作為法院裁判的法律依據?
    每一個法律部門都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與適用範圍,正是因為調整對象的不同才形成了特定的法域,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整個法律體系。本條強調民法典的立法目的是調整民事關係,這一規定有助於正確地劃分法律部門,區分民法與其他部門法,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合理的民事法律體系。此外,明確調整對象有助於使法院明確對民事案件的管轄權限,有利於針對不同的調整對象適用不同的程序,以及在司法系統內部進行科學的分工。
  • 準確適用法律 嚴懲毒品犯罪 - 人民法院報
    不少地方的高級人民法院經總結實踐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制定了指導轄區法院審理毒品案件的規範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十分重視毒品案件的審判調研和指導工作。2000年印發了《關於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制定了《關於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準有關問題的解釋》,2004年在廣東省佛山市召開的全國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也就審理毒品案件的相關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
  • 最高法院:民法典施行後,能否溯及既往、新舊法如何銜接適用(有爭議...
    最高法院:民法典施行後,能否溯及既往、新舊法如何銜接適用(有爭議)|民商事裁判規則 2020-09-10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圖讀懂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一圖讀懂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的幾大亮點 2020-12-10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  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高唐供電公司提交答辯意見稱,再審申請人的再審申請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依法駁回再審申請人的再審請求。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一、原審法院確定各方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比例是否妥當;二、一審法院判決準許曹某放棄要求第三人曹莊村委會承擔侵權責任是否正確。關於焦點一。本案系多因一果侵權法律關係。
  • 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釋:如何準確適用食品安全法律責任條款?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觀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是一部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立場,準確體現了立法意圖,具有高超解釋技術的司法文件,它的出臺必然會進一步消除法律規定的模糊,明確法律責任的類型及條件,在食品安全民事歸責領域最大程度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