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24日上午,上海西郊賓館翠園廳的舞臺上張燈結彩,花團錦簇;臺下人頭攢動,鎂光閃閃,92「開開杯」世界女子西洋棋冠軍候選人賽的閉幕式正在進行。當瑪婭·奇布爾達尼澤以第三名上臺領取紀念杯和獎金時,觀眾掌聲之熱烈超過了前兩名出線者蘇珊·波爾加和約謝裡阿妮。輕妝淡抹的瑪婭脈脈含笑地向公眾致意,不失雍容華貴的風度。掌聲表達了人們對這位棋壇女傑的敬意。
瑪婭·奇布爾達尼澤,1961年1月17日出生在喬治亞共和國。這裡,背靠樹林蒼翠的高加索山,面臨波濤洶湧的黑海,前世界冠軍加普林達什維莉、世界冠軍挑戰者亞歷克山德莉婭、阿赫梅洛芙斯卡婭、約謝裡阿妮等世界棋壇中叱吒風雲的女將均在此誕生。在這塊「凝聚著棋魂」的沃土上,小瑪婭8歲就由哥哥教會下棋,不久她的啟蒙老師已被她在棋盤上殺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於是,當農藝園林師的父親親自帶奇布爾達尼澤步入少年宮西洋棋小組的門檻。又是不久,她在小夥伴中脫穎而出,少年棋手中已無人可與之匹敵了。
有一次,她去地方報的編輯部,有人贈送她一張世界女子冠軍諾娜·加普林達什維莉的像片以示鼓勵,誰知她隨手在像片下寫道:「瑪婭——未來的世界冠軍。」周圍的人驚訝不已。
蘇聯著名教練、大師米哈依爾·希紹夫說:「瑪婭是棋界中的佼佼者,她有絕對高超的棋才······。我在40年來的教棋生涯中,尚未遇到過如此才華橫溢的女孩。」
這個女孩與眾不同之處是她有一種無法遏制的下棋願望,而且這種願望與日俱增。1973年,年僅12歲的瑪婭榮膺蘇聯中學生女子冠軍。這是她個人棋藝事業上的首次重大勝利。
次年,在羅馬尼亞布拉索夫城舉辦的有30名女棋手參加的國際循環賽中,瑪婭力挫群芳,提前3輪穩居榜首,並獲國際大師稱號。緊接著,在喬治亞共和國首府提比里西舉行的蘇聯、南斯拉夫傳統的團體對抗賽中,鑑於蘇聯最強女棋手都有其他賽事而無法分身,瑪婭便臨時受命上陣與南斯拉夫成人冠軍進行對抗。比賽結果,小瑪婭竟連下4城,此時她年僅13歲。1975年,14歲的奇布爾達尼澤晉升為女子西洋棋特級大師。
蘇聯西洋棋學派領袖鮑特維尼克認為,一個棋手實力的強弱或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4個要素:(1)特殊的棋藝才能,包括空間感受力、歸納能力、良好的記憶和快速準確的計算性品質,以及相互的恰當配置。(2)棋手的性格,不僅是一般運動員所需具備的求勝心、意志力、隨機應變和揣摩對手心理等諸方面的性格,而且是棋手的教養程度和自我控制能力。(3)強壯的體魄。(4)賽前的充分準備。
對照前兩條,奇布爾達尼澤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關於後兩條,需作一些說明。
奇布爾達尼澤曾參加在維爾紐斯舉辦的一次男子國際循環賽。這種比賽對男子大師來說也是嚴峻的考驗,當比賽進入尾聲時,有人問她身體怎麼樣,她回答說「還不累。」說完就坐到了棋案旁。除了意志和拼搏精神以外,她的體魄健壯,能打持久戰也是有利條件。
說到賽前準備和訓練方法,瑪婭除了具有棋藝天賦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外,還在於有出色的教練的指點。西洋棋在蘇聯被視為「國棋」,蘇聯政府把西洋棋當作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從眾多選手中發現天才棋手僅是第一步,還必須為這些棋才配備專門教練,組織其訓練並提供其物質資助。在這樣的背景下,瑪婭於1976年幸遇名師——國際特級大師(西洋棋的四種等級稱號)埃瓦爾·古菲爾德,開始了棋藝道路上新的飛躍。
瑪婭早年偏重於戰術,雖然殺法犀利,但缺乏一流大師的局面性弈法。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在1976年之前,她下的是「兒童棋」,經古菲爾德整整兩年的悉心教授,她一步步接近了頂峰。1976年底,瑪婭獲區際賽並列第二名,接著在候選人賽中先後擊敗了亞歷克山德莉婭、阿赫梅洛芙斯卡婭和庫什尼爾等人,奪得了向世界冠軍的挑戰權。在這一個接一個令人疲憊不堪的系列性大賽之間,瑪婭同時還摘取了1977年全蘇女子冠軍的稱號。
1978年,爭奪世界女子棋王桂冠的一天來臨了。面對穩坐女皇位置達16年之久的加普林達什維莉,瑪婭敢打敢拼,毫不膽怯,終以8.5分比6.5分的優勢獲勝,時年17歲,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西洋棋史上的那些美女棋後)。
此後,在4屆世界冠軍對抗賽中,奇布爾達尼澤皆衛冕成功。除1981年對亞歷克山德莉婭那次以8比8打平保持稱號外,後3次都是大獲全勝,1984年對列維京娜(8.5比5.5)、1986年對阿赫梅洛芙斯卡婭(8.5比5.5)、].988年對約謝裡阿妮(8.5比7.5)。
奇布爾達尼澤成了世界冠軍後,經常參加男子比賽。在1984年新德裡舉辦的國際特級大師比賽中,她以唯一女棋手的身份技壓群雄,勇冠三軍,使世界棋壇為之轟動。當時,這位提比里西醫科大學4年級的學生說:「我在比賽時無論逢到何種情況都能傾心專注於棋盤,對男棋手尤其如此。我認為採取這樣的態度,就會忘卻自己的對手是異性。」古菲爾德則說:「我於1976年開始擔任她的教練,但W知道兩年以後,她就反過來可以當我的教練了。男棋手和她對陣以後,將睡不好覺。他們不能沒有這樣的感覺,女子也和男子一樣,甚至比男子下得更好。」1988年她獲得了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當年她的上半年等級分為2550,下半年為2655),這是她的鼎盛階段。
奇布爾達尼澤是6屆奧林匹克棋賽冠軍隊一號選手,其中4次獲頭臺金牌。鑑於她屢建殊勳,1978年被評為蘇聯功勳運動健將(同時被國家獎勵汽車與住房),1984年至1987年獲女子西洋棋奧斯卡金像獎。
奇布爾達尼澤的棋風特點是「能迅速而精確地計算變著,在解決難題和支配時間上有最高的實踐性,不犯大錯誤,能冷靜地防禦困難的甚至是無望的局面,在臨場比賽時表現出絕對的沉著,創作上有較深造詣,技術上無可指責」(引自國際棋聯女子委員會主席亞歷克山德莉婭的評論)。
她保持世界冠軍稱號13年,直至1991年失冕於謝軍。本文開首提到的那次候選人賽,從賽前預測直至最後一輪結束前,一致被看好的她落選了。棋界甚為惋惜,她的知音謝軍動情地說:
「瑪婭的實力極強,去年我從她手中奪走冠軍,實在是幸運的,那時她正處在國破家裂的非常時期。今年初她又開始重新崛起,在男子國際特級大師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令人敬佩。目前,國內時局的動蕩仍然困擾著她,如果能自我調節到過去的頂峰時期,蘇珊·波爾加也不會比她強。瑪婭的修養也極高,她的精神氣質與自控能力,我們年輕人在兩三年內是學不會的。°
轉自中國西洋棋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