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於1991年勇摘西洋棋「后冠」,一時舉世轟動。海內外新聞媒介爭相報導,東方姑娘打破蘇聯長期對棋壇的壟斷。然而這個「長期」究竟屬多少年?有說41年的,也有說64年的,這就牽涉到女子世界冠軍賽的歷史,特別是棋史上第一位女子世界冠軍維拉·明契克的國籍了。
1950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多年的女子世界冠軍賽重新恢復,46歲的烏克蘭女將魯登科登上「後座」。此後,「后冠」數易其主,但不出蘇聯人之手。貝科娃、魯布佐娃、加普林達什維莉、奇布爾達尼澤相繼額手稱慶,直至謝軍結束蘇聯霸權時代。屈指一算,41年,這是第一種說法的依據。
1950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多年的女子世界冠軍賽重新恢復,46歲的烏克蘭女將魯登科登上「後座」。此後,「后冠」數易其主,但不出蘇聯人之手。貝科娃、魯布佐娃、加普林達什維莉、奇布爾達尼澤相繼額手稱慶,直至謝軍結束蘇聯霸權時代。屈指一算,41年,這是第一種說法的依據。
實際上,女子世界冠軍賽始於1927年倫敦,來自7國12名女選手進行單循環賽,產生了首位女冠軍維拉·明契克。那時,她代表的國家是蘇聯,看來,64年的說法也並非沒有依據。
維拉·明契克,1906年生於莫斯科,父親是捷克人,母親是英國人,而無論從外表還是從性格來看,她更像俄國人,為人善良,溫文爾雅,甚至在1921年舉家遷居到英國之後,當地報紙上還常常把她稱為「俄國姑娘」。
明契克9歲開始學棋,由父親教會如何走子。她自小喜愛讀書、繪畫、戲劇,但對西洋棋的興趣逐步壓倒了其他一切愛好,並很快在這個領域裡顯示了自己的才華。
16歲那年,明契克隨全家移至英國黑斯廷斯定居。這是一座富有西洋棋傳統的名城。明契克的棋藝才華不久便引起人們的注意,先是大師德柳依特,後是特級大師馬羅奇,都曾給予她很多幫助,使她在棋藝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然而明契克卻被排除在全英女子比賽之外,原因是她沒有英國國籍。天賦過人的明契克沒有因此卻步,不利的處境促使她在棋盤上更為發憤,她乾脆投身男子賽場,1923年至1924年度的黑斯廷斯國際大賽,在10名參賽者中,她以唯一的女棋手身份參加,獲並列第七,她的棋藝生涯從此開始。後來她一面參加男子循環賽,一面研究棋理並發表理論著作,棋藝突飛猛進。
在這個背景下,她參加首屆女子世界冠軍賽,代表國是蘇聯,該屆比賽她前10輪連勝,後一輪和棋,以10勝、1和的成績獲絕對冠軍。此後,明契克又在6次女子世界冠軍循環賽和2次世界冠軍對抗賽中保持「后冠」。這8次冠軍她代表的國家已不是蘇聯,而先是捷克後是英國了。棋界稱明契克為「莫斯科出生的英國棋手」。有此赫赫成績,英國自然樂於把她接納為自己國家的公民。由此可見,64年的說法是不精確的。正確的說法應是謝軍打破了蘇聯棋壇41年的壟斷,或謝軍是打破歐洲棋壇64年壟斷的亞非拉洲第一人。
巾幗英雄,不讓鬚眉。明契克曾和許多男子高手在棋盤旁平分秋色,同臺角逐。據統計,她同男子特級大師、大師們共賽了174局棋,其中明奧克勝31、和69、負74,得分率接近於40%。有趣的是,敗於她手下的男子名手竟成立了一個名為「維拉·明契克°的俱樂部(該俱樂部由威尼斯大師艾爾伯特·貝克於1929年倡議而建立)。俱樂部的成員有威震棋壇的尤偉、列舍夫斯基、也茨、蘇坦可汗、託馬斯、科裡等一流名手。
令人惋惜的是,這位棋壇女傑英年早逝,保持世界冠軍稱號17年的她,1944年6月27日夜慘死於倫敦大轟炸,時年38歲。為了紀念這位首屆女子世界冠軍的輝煌業績,1955年國際棋聯代表大會決定,從1957年開始,增設女子世界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其冠軍杯被命名為」國際維拉·明契克杯"。
轉自中國西洋棋協會
喜歡或陪娃學習西洋棋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西洋棋業餘愛好者,可以及時收到我發布一些西洋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