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以僅次於自己保持的亞洲紀錄0.01秒的驚人成績,摘得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金牌,並打破亞運會紀錄。昨晚,他一騎絕塵,起跑不久就領跑,並以明顯優勢率先撞線。這是蘇炳添第一枚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百米金牌——終於打破「魔咒」,他激動地跪倒在地,盡情釋放內心的喜悅。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向廣東省體育局發出賀電,祝賀蘇炳添為祖國贏得榮譽,極大地鼓舞振奮了中國田徑。
作為中國短跑的領軍人物,蘇炳添今年煥發出職業生涯「第二春」,不僅在一個月裡連續三次打破室內60米亞洲紀錄,還在室外的100米跑道上,9天內兩次跑到9秒91,追平卡達人奧古諾德創造的亞洲紀錄,成為「跑得最快的黃種人」。蘇炳添此前曾兩次參加亞運會,除了攜手隊友奪得4×100米接力冠軍,自己卻從未奪得100米金牌。蘇炳添賽後透露,不僅亞運會,在十幾年的運動生涯裡,他甚至連全運會、省運會的男子100米金牌都沒拿過,綜合性運動會金牌儼然成為他的「魔咒」。
蘇炳添賽前承受巨大的壓力。亞運會前一個多月,他才從歐洲返回國內備戰,「恢復了兩個星期,後面練了三個星期」。他坦言每天練得非常紮實、強度很大,但訓練量很少。「當時特別怕,這些訓練量能不能讓我支撐整個比賽」。他對教練的安排有些擔憂,「但教練告訴我說要相信他,沒事的」。來到雅加達後,蘇炳添感覺狀態很好,但又覺得不夠興奮。「像我平時的技術就是很猛烈的那種,但預賽沒有進入到狀態,直到半決賽才稍微找到一些自己的技術還有特點,然後到決賽的時候就是要拼了」。
決賽開始,蘇炳添的起跑沒有發揮出最高水平,但他的途中跑能力無人能敵,60米後已處於絕對領先。「我賽前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一直放鬆、放鬆、放鬆,因為可能我一緊張,金牌就沒了」。他表示,如果是和加特林、鮑威爾等高手同場競技,可以跑得很好,因為沒有壓力,對手要比自己更強。「但在這個比賽中,壓力會更大,比和高手比賽更緊張」。他認為,比賽不是有絕對實力就能拿冠軍,還要看臨場發揮和心態,這也是一種挑戰。順利奪冠,蘇炳添賽後最先說的就是感謝:「感謝中國田徑隊、廣東田徑隊給予我的幫助,感謝過去一年小團隊給予我的支持,感謝家人的幫助,也感謝暨南大學一直以來的幫助,沒有他們,我走不到今天。」他還表示,自己其實已算是退役運動員(工作關係轉到暨南大學),可以隨時回學校當老師,但能夠繼續以運動員的身份為國爭光,並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在這個轉接點上要感謝太多人。
現在,蘇炳添最想放假回家陪妻子和孩子。「我妻子從懷孕到生孩子,我們在一起時間不到一個星期。孩子生下來以後,我和孩子見面的時間也沒有三四天,直到他滿月那天才去看他,那天之後也一直沒有看到他。」蘇炳添今年7月當上爸爸。他笑言,在孩子出生之年拿金牌、破「魔咒」,也有孩子帶來的運氣。「想把這個金牌送給他當禮物,提醒他在以後的人生還有成長的過程中,怎麼才能鍛鍊好自己,要有頑強的意志力和向上的精神,做好人生的規劃」。
蘇炳添認為,亞洲人完全有機會跑到9秒85。「這個成績不敢說由我自己創造,但是我敢說未來的日子裡,我還會向突破9秒90這個成績進發」。他表示,在決賽中,他的發揮還是有小瑕疵,否則成績可以更進一步。「起跑沒有達到最好,但對於我已經夠用了。但是我太渴望這個金牌了,所以到最後十幾米的時候,確實有一點像上次巴黎一樣出現一些小問題,沒處理得很好」。
他透露:「最後20米還是有問題,我還沒有完全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在最後20米更自如、更展開自己的技術動作,還是有一些想要早點壓線。」教練一直告訴他要改掉這個毛病,在決賽不要壓線。「他這次給我的比賽安排就是預賽跑60米、半決賽跑80米、決賽跑120米。但是我在決賽沒有好好地完成他的安排,所以最後20米還是要克服這一個問題」。不過,蘇炳添對成績不是特別在意,「只要這個金牌拿下來就可以了」。他認為,只要有能力,還可以在後面創造出更好的成績。從去年冬訓到現在的訓練更集中、更專注於弱項。印尼的場地也非常有感覺,雖然有一點偏軟,但對他的視覺來說顯得特別的短,這也幫助他創造出好成績。「以前有人說,我們亞洲人不能跑進10秒,但是我們現在做到了,不但做到了,還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