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西
每每我們和大家談起「無障礙」,總是能夠得到熟悉的眼神和一句不溫不火的話——「又是那點兒事兒」。當然,也許這確實是一件小事兒,但是,對於「無障礙」這樣一個深具人文情懷的事兒,我們還得再念叨念叨。
我國對無障礙的定義是這樣的: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閒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時,能夠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設的物質環境。
我們發現,殘障、老年、兒童和其他行動不便的人都在享用這道人文情懷大餐的隊列中。
在我們的腦海裡,當你在地鐵裡看到一個小小不起眼的坡道,會不會覺得這個東東跟自己不會有任何關係。但是,當有一天當你推著娃娃車、暫時受傷、拿著大件行李,又或是你或你的父母慢慢老去的時候,你也許才會明白:三兩個弱弱的臺階和一個展展的坡道完全屬於兩個世界,這個時候,你才真正能夠發現坡道的美。
北京市東城區中途之家長年以來倡導通用無障礙,小夥伴們在通用無障礙推進工作中提出了UBA理論,理論將Universal Design(通用設計)、barrier-free(無障礙)和Accessibility(適用度)概念結合,希望通過推動通用無障礙發展,為人們提供一種無論文化、語言·國籍,無論因男女老幼產生的殘障·能力的差異,都能夠無縫使用、適用的設施和服務的概念。
作為萬裡長徵第一步,北京市東城區中途之家的小夥伴們從2014年就開始了針對各種無障礙設施及服務的推動。2014年6月至11月,小夥伴兒們開始了首都地鐵無障礙設施的體驗,並將發現的問題整理成可行性整改方案,通過北京市政府提交給了相關單位,截至目前,部分設施和服務已經得到了改善。
2015年5月,小夥伴們繼續前進,在北京規委、北京殘聯、北京軌道交通委等單位支持和協助下,開始了2015年度對北京地鐵全線278站的近萬個無障礙設施的核查體驗和信息收集工作。
希望通過此舉不僅可以將首都地鐵通用無障礙環境裡不完美的地方找出來並提交給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優化,同時還將收集的通用無障礙設施和服務信息進行整理和編輯,整理成為完整資料提交給北京市殘聯——《通用無障礙環境——北京地鐵出行攻略》。
希望通過攻略讓大家理解通用無障礙概念,讓設施及服務完善起來,讓需要他們的人能夠順暢的使用她們。我們相信,有一天,在全社會的努力下,無論長、幼、傷、健人士都可以暢通無阻,隨心所欲的到達每一個公共空間,享受各種人文資源,我也相信,有愛的大家都有一個追求人文進步的情懷。
最後特別感謝地鐵公司在無障礙設施完善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北京市殘聯維權部對《通用無障礙環境——北京地鐵出行攻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