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感受一下「燕赤霞粉絲大型握手會」的熱(jing)烈(song)氛圍:
動起來就是這樣嬸兒的:
粉絲們情緒高漲,熱情的小手紛紛伸向燕赤霞,來一段大型「手指舞」可能會更加震撼。
這是《倩女幽魂:人間情》的粉絲會現場——粉絲們就是那些被黑山老妖吸納的冤魂。
自從這部網絡電影上線以來,常聽到這麼幾句話:
王祖賢之後再無聶小倩;
張國榮之後再無寧採臣;
經典不容褻瀆;
除了特效還能看啥;
……
如果我單純只是一名觀眾,可能也會說出這些話來。
畢竟是80後,對87年徐克監製的那一版比較熟悉,並且很有感情。
但作為影評人,必須公正的考慮到全年齡段的審美方式。
跳出情懷的框架,你會發現,除了一部分人是真心喜歡經典,也會有一部分人是跟風懷舊。
好比每一年的懷念「哥哥」,聲勢逐漸浩大,裡面卻混雜了不少完全不了解哥哥的追風人。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影視符號,受影響的這一代人,大概率都不會再接受其他的翻拍版本。
但作為更年輕的90和00後來說,他們普遍容易接受新版的設定。並可以通過這一版的《倩女幽魂》去了解過去的符號。
正所謂拋磚引玉。
舊瓶裝新酒還是新瓶裝舊酒?
《倩女幽魂》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各個版本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少量改動。
一句話的劇情:
柔弱書生寧採臣偶遇善良聶小倩,人鬼殊途卻互生情愫,感動了俠士燕赤霞,從而幫助痴男怨女打敗惡勢力的故事。
2020版的聶小倩,變成了妖。
當然道理還是那個道理,最終還是人妖殊途。
編劇也還是那個編劇,依然是87版的阮繼志親自操刀。
古早港片的味道就得以傳承了下來。
寧採臣進入黑山界遇到「擺渡船」和黑山老妖迎親隊的畫面看得人後背一股嗖嗖涼氣,全片氛圍最贊的,就是這兩處。
因為這裡不再是妖氣,而是鬼氣,回歸了原版的味道。
燕赤霞的鏡頭明顯多了些,與知秋一葉之間的對話妙趣橫生,加入了很多新鮮的詞彙。
「兄弟你這招沒什麼用啊」,「你懂什麼,我打輔助的」……
看得出導演編劇想獲得年輕觀眾的認可,把常見的遊戲設定也搬進了電影裡。
有意做出的懷舊濾鏡;經典的東方式布陣、驅魔道具;元華、徐少強等幾個港片老演員,無不是在致敬經典。
但加入的新劇情如雙雙和小倩之間的閨蜜情,又似乎是在致敬徐克那一版的《青蛇》。
她也並非只負責和小倩上演視覺盛宴。
在寧採臣和小倩逃離黑風界的時候,她以託付最愛之人的姿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黑山老妖在舊版裡只是個概念,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新版裡有了石頭巨人般的實體,讓老粉得以解開多年迷惑,也讓燕赤霞有了正面剛的對象。
若說這版是在致敬經典,不如說,它更想適應新一代觀眾的口味。
於是這些加入的新東西(劇情、特效、萌版小倩),便成了被情懷粉怒噴的點。
總的來說,就是舊瓶裝了新舊摻雜的酒。
既想討好講情懷的觀眾,也想吸引年輕人。
總之翻拍經典是個左右為難的事情……
原版劇情復刻便是讓新演員承受對比的無妄之災,改編劇情便是考驗編劇是否能摸得準新一代觀眾的喜好。
無論選擇哪一種,結局基本都是:拋磚引玉,再次炒紅經典版本。
經典雖好,也需給新人一點機會
有些人反覆強調,陳星旭和李凱馨不如張國榮和王祖賢。
沒有必要去比。
這就是經典帶來的深刻印跡,當一部作品成為一代人的情懷符號之後,你很難再接受新人去飾演這個作品裡的角色。
就像《上海灘》裡的周潤發,黃曉明再去演就被噴得體無完膚。
《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趙薇,黃奕在第三部代替了她,就感覺怎麼都不對勁。到了第四部的李晟,觀眾已經無力吐槽了。
其實主要都是因為外型的先入為主,你接受了許文強=周潤發,誰來演都只能是炮灰。
接著就會在演技上找瑕疵、做對比。
演技最怕這樣的比較,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演同一個人物,也會因為表演風格的不同而分出高低。
說回《倩女幽魂:人間情》。
在上映後沒多久,男主角陳星旭親自下場回應了對這部片的評價。
這是陳星旭的態度,冒著註定被比較的風險,接下了這部戲。
更何況,是在很多人心目裡被奉為「娛樂圈神話」一般的張國榮,演過的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戲還沒出,我就預想過這兩個新人要遭受到多少責難。
滿滿的惡意。
87版的選角
87版是張國榮和王祖賢顏值的巔峰時期。
徐克拍攝《英雄本色》的時候,小馬哥的戲份越來越多,擠壓了張國榮的戲份,他心有愧疚。
於是拍攝《倩女幽魂》時第一時間就敲定了寧採臣的人選為張國榮。
他卻因為「古裝穿在身上太奇怪」為由,拒絕了徐克的邀請。
徐克鍥而不捨,一次次的遊說,才打動了他。
張國榮出身世家,優渥的生活環境和對書籍的喜好,造就了他高貴優雅的氣質。出演寧採臣十足書生模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版的寧採臣並不是書生,而是討債人。
王祖賢則是毛遂自薦去的,起初片方預想的女主角是日本明星中森明菜(考慮到她應該不會接受這個角色),候選人有羅美薇和倪淑君。
誰都沒有考慮過當時從未演過古裝片的王祖賢。
王祖賢的長相比較富有現代氣息,身高172,踮起腳尖都能超過張國榮,僅從外型上來看,完全不符合小倩弱質纖纖的氣質。
徐克答應讓她試鏡看看,穿上特製的戲服之後,王祖賢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冷豔的味道,瞬間打動了徐克。
徐克起初設想的小倩,是多愁善感、性感、神秘集於一身的纖弱形象。
王祖賢的樣子或多或少改變了初衷,卻讓徐克覺得更加完美。
徐克讓阮繼志編寫這部片時,就是讓他把小倩寫得又妖又魅。
片中有大量對王祖賢腿部的特寫足以說明這一點。
2020版的選角
聶小倩
李凱馨版本的聶小倩,就有幾個腿部特寫鏡頭,導演保留了部分原來的曖昧風格。且同樣都帶著腳環。
卻因為可見的原因,最終只是點到為止。和雙雙在池邊淋水的鏡頭可能是最引人遐想的了。
李凱馨長相Q萌,不濃妝的狀態下,如同涉世未深的少女,若非增加這種戲份,恐怕難以體現聶小倩的那種成熟魅力。
而男女主在鏡頭裡最親密的接觸也不過是短暫的吻戲而已。
這減少的一部分填充了其他情節,主角感情線進行得過於快速。
這就給老觀眾造成了,小倩不夠美豔,寧採臣不夠深情的感覺——男女主角缺乏水乳交融的CP感。
這就是一個氛圍的問題,現在的翻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拍出原來的那種悽涼美豔的味道。
但在選角上,導演的確已經儘量的去貼合特點。
李凱馨還帶著嬰兒肥,長相有點萌。以現在年輕人的審美,這種面相清純無辜的女孩可能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這是一個新的聶小倩,不同於以往的,帶著鄰家女孩親切感的小倩。
寧採臣
陳星旭有李承鄞這個角色珠玉在前,足以證明他的演技。
形象上,陳星旭確有幾分趕考的書生模樣,眼神純真還帶著「憨傻」。
第一次被小倩曖昧,便暴露出不問世事,驚慌失措的傻樣,但心裡還是有些懊悔的。
拒絕美人入懷,逃出門外又嘲諷自己是塊石頭也是相當真實了。
著實接了幾分地氣。
片頭開始是捉妖師被滅,接下來就是寧採臣進入郭北鎮,看到這亂糟糟的人間世,卻也不比妖界清淨。
這兩分鐘的戲找了300多個群演,拍了兩天才完成。
為的就是呼應寧採臣後來對燕赤霞說的那番話:這妖是捉不完的,我要考取功名做個好官,讓這世上再無冤死之人。
那時候,他已經眼神堅定、大徹大悟,與起初闖入郭北鎮驚慌失措的神態截然不同。
「網絡電影」的破圈,需要有良心的影人
我們常說特效服務於劇情,其實就是指劇情邏輯完美的情況下,不盡人意的特效也可以被原諒。
80年代的特效肯定無法比擬現在的技術,很多翻拍作品,也都是基於原作基礎上加強視覺效果,吸引新的觀眾。
只是網絡大電影這一塊本身口碑就很低,而且一些網大並無誠意,借知名IP打「撈快錢」的主意。
這就有了網大=爛片的說法。
立足於泥沼,想開出絢爛的花朵,相當困難。
很明顯《倩女幽魂:人間情》是用了心去做,且不論2分鐘鏡頭拍了兩天只為體現出寧採臣的「入世」,各種富有東方特色的布景和理念,都不是粗製濫造的網大平均水平。
特效和武打鏡頭更是做足了功夫。
老版的編劇身處一個迷茫的時期,電影裡體現出來的主角心態,也是彷徨無措的。
到了新版,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新時期。
主角最後的結局是成功考取了功名,街道一片安寧祥和,他還遇到了轉世的小倩,雖未回頭確認,卻也體現了編劇破而後立、積極明朗的態度。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心態,經典雖好,那是曾經那個時代締造出來的經典。
程小東和徐克的風格不容易複製,又為何要去複製?
購買版權、採用老版的編劇、請香港老演員,這些都是基於致敬經典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創造出適合年輕人欣賞的元素,便是一種網絡電影翻拍上的保守式革新。
「我做導演之後,特別希望鬥膽翻拍一下自己非常愛的這個IP,希望能用新的視覺方式、敘事方式讓觀眾能接受一個新的《倩女幽魂》,也想用這個題材打開東方魔幻電影的一角。」
導演林珍釗這樣說。
很欣慰的看到,有1萬8千人次給此片打分,儘管打1星的有17%,卻也說明了網絡電影逐漸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度。
繼上一次《大蛇》破圈之後(票房分帳5000萬),《倩女幽魂:人間情》也成功破圈了。
有一說一,網大為什麼普遍粗製濫造,是因為最高分帳與院線相比實在太低,投入成本過高就是在花血本玩票。
但在如此的收益天花板之下,導演還能夠堅守住底線,搭建8000坪拍攝棚、1400多個特效鏡頭、請來阿雲嘎、劉惜君、黃齡助力電影音樂、從拿下改編版權到製作完成耗時一年多……
院線電影都不一定能有這麼大的手筆。
拋開對網絡電影的偏見,《倩女幽魂:人間情》雖有邏輯節奏方面的瑕疵,但用心之作,是值得被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