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廊坊臨空經濟區全面轉入大規模建設階段的開局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阻擋住建設者的步伐。一年來,萬餘工人夜以繼日、挑燈夜戰,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紮根熱土的鋼筋鐵柱、日漸成型的市政路網鏗鏘有力地訴說著「開路先鋒」的雄心壯志。一座世界一流航空城已具雛形,正從規劃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2020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廊坊始終將臨空經濟區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一號工程」來抓,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臨空經濟區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規劃建設,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凝結錘鍊出「大局、情懷、拼」的臨空精神,書寫出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的精彩答卷。
2020年,廊坊臨空經濟區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決戰臨空、廊坊必勝的信念,全力推動規劃設計、土地徵遷、招商引資、投資融資、制度創新、自貿區和綜保區建設等各項工作,全面掀起決戰臨空經濟區建設新高潮。2020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入統262億元,為全省戰疫情、保投資、促增長添了大秤,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瞄定京津冀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做強規劃設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航空城
規劃引領,謀定而後動。
2020年12月18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及標準體系發布會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成果和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正式發布。這標誌著臨空經濟區向新型化、數位化、智能化建設邁出了歷史性的關鍵一步。
這僅是我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的一個簡單縮影。剛剛過去的一年,廊坊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臨空特色、高點定位」,瞄定世界一流航空城,制定出臺「1+4+13」規劃體系,搭建起支撐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的「四梁八柱」,助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領域,凸顯出廊坊打造「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的信心和決心。
根據「1+4+13」規劃體系,結合世界級樞紐機場臨空經濟布局特點,廊坊臨空經濟區布局航空服務功能區、科研創新區、高端產業製造區三大產業功能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航空科技創新、航空物流、高端服務業,構建「1+2+3」核心產業體系,打造航空科創服務和生命健康兩大產業鏈,以及產研融合型特色創新鏈,為支持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蓄勢積能。
徵遷工作是推進廊坊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的重要前提。在前期完成15個村街徵遷的基礎上,2020年再次完成42個村街的搬遷,並出現了籤約首日萬人選房、萬人搬家的感人場面。堅決打好和諧徵遷攻堅戰,為未來開發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騰出了空間。
100平方公裡的廊坊臨空經濟區,建設用地46.8平方公裡,生態用地佔比超過了一半。如何在有限的「黃金區域」裡創造更高效益,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杆?
產業空間有限,廊坊臨空經濟區以「嚴準入、細評審、強退出」為原則建章立制,避免土地荒置,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為區域發展夯基壘臺、打好基礎。要求起步階段項目投資強度達到500萬元/畝以上、畝均稅收達到50萬元/年以上,容積率控制在1.0至2.0。
同時,建立嚴格的產業準入和項目退出機制,通過實施產業準入指導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提出5大類53小類鼓勵性目錄、12個門類63條具體管控措施,確保開發建設高質高效推進。
加快構建「1+2+3」核心產業體系,做大招商引資,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
2020年9月30日,市委、市政府舉行廊坊臨空經濟區2020年秋季項目開工籤約暨第四季度項目攻堅大會戰活動。隨著數十輛挖掘機、裝載車鳴笛啟動,一批產業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涵蓋航空物流、生物醫藥、數據信息等領域,為廊坊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廊坊臨空經濟區堅決貫徹落實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關於「精準上項目、種出高產田」的工作要求,加快構建「1+2+3」核心產業體系,打造航空科創服務和生命健康兩大產業鏈及產研融合型特色創新鏈,項目建設形成「梯次開工、全面推進」的可喜局面。
2020年,廊坊臨空經濟區強化「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重點推進民航科教產業園等12個產業項目建設,總投資219.81億元。
嚴冬時節,廊坊臨空經濟區處處湧動著蓬勃生機和澎湃動力,在新奧研究總院項目現場一派火熱的建設場面。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後東亮告訴記者,該項目集科研創新、技術轉化、總部經濟、數字辦公、企業文化交流等於一體,未來將打造成為一座科技生態、綠色節能的智慧園區。
以招商落實項目。立足於引進龍頭企業和總部經濟,廊坊臨空經濟區圍繞「1+2+3」產業體系展開精準招商。2020年,臨空經濟區積極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勢,開啟招商「雲模式」,通過電話、信函和微信等途徑,改「面對面」為「屏對屏」「線連線」,同時搭建智慧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篩選優質企業,對重點客戶實施小團組「點對點」精準招商。
截至目前,廊坊臨空經濟區招商項目管理平臺中,涉及全球的招商企業達406家,重點跟蹤項目88個,覆蓋國內外科技創新產業、航空物流業、航空服務保障業、臨空高端服務業等板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廊坊臨空經濟區堅持市場融資為主、政府投資為輔,實施梯次供給、分段保障資金需求。2020年,成功發行15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用於徵遷安置;做大做強臨空集團,已獲12家融資機構批覆信貸額度224億元;與省國開行共同組建工作營,積極申報600億元中長期開發貸款支持。
與此同時,與入駐臨空經濟區的12家央企達成合作,組建開發建設基金200億元,期限15年,解決了資本金不足的問題;精準推動PPP模式,考慮通過分割切塊,把總體融資規模限制在200億元以內,確保風險可控。
高品位塑造國際門戶形象,厚植髮展環境,開啟臨空經濟新徵程
廊坊臨空經濟區科技創新區起步區路網工程,包括11條市政道路及配套基礎設施,道路總長30.81公裡。「2022年底科技創新區起步區路網工程建成後,將有效完善起步區路網體系,為科技創新區全面開發奠定堅實基礎,為科技企業入駐提供強力保障。」科技創新區起步區路網工程項目經理宋保興說。
基礎設施建設是吸引項目和企業入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廊坊臨空經濟區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開發建設的重要位置,不但做到配套設施建設「一步到位」,而且努力做到「適度超前」。實施市政基礎設施三年攻堅行動,2020年已啟動實施工程項目127項、總投資160億元。「國門園林」「臨空秀林」園林綠化工程初具景觀效果;九州北及新機場東再生水廠、綜合保稅區(河北)一期全面進場施工。
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廊坊臨空經濟區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和服務水平。他們圍繞制度集成創新、主導產業發展、提供要素保障,依託「臨空+自貿+口岸+跨境+保稅」疊加優勢,加快研究促進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的「1+6+5」一攬子政策體系,系統提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切實舉措和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保障措施。
「高技能領軍人才引進獎勵」「鼓勵實施彈性年期供地制度」「給予科技創新項目融資貸款貼息」「提高進出口貨品通關效率」……每一項都是「硬核措施」,每一條都含金量十足,彰顯出廊坊臨空經濟區戰疫情、抓投資、上項目、穩企業、促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在自貿區建設方面,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廊坊臨空經濟區制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創新發展96條政策措施。承擔的46項國家改革試點任務已完成42項;承擔的217項省制度創新清單已完成180項;形成的5項最佳案例已有3項在省內推廣,特別是《四大機制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樣板》已推薦參選全國最佳案例。截至目前,自貿試驗區註冊企業共計467家,註冊資本共計56.96億元,一個開放創新、高度協同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已具雛形。
在綜保區建設方面,作為「共建、共管、共享」的典範,立足於與北京一同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保稅區,按照「一個機構、三方參與、一個平臺、分建統管、協商分配」的原則,正在全力推進投資21億元的綜保區一期項目建設,確保今年6月份實現封關運行。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廊坊臨空經濟區全面開展自貿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等工作,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全覆蓋清單管理,分類推進改革,為企業節省跑辦時間;設立了「企業開辦綜合服務專區」,整合了註冊登記、涉稅辦理、印章刻制、銀行開戶等企業開辦全流程業務,實行「一窗受理、並行辦理、一網通辦」。
徵途漫漫,唯有奮鬥。放眼未來,美好前景催人奮進——到2035年,廊坊臨空經濟區常住人口達28萬,成為融入全球創新產業價值鏈分工體系的關鍵節點,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引領區和新時代引領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廊坊臨空經濟區,必將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原標題:《在奮鬥中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2020年廊坊市全力推進臨空經濟區建設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