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跳槽了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沒有這項能力,終究會失去底氣

2020-12-23 阿白在職場

最近,朋友小竹告訴我,她想跳槽。因為沒多少積蓄,當然是騎驢找馬啦。可看完心儀的職位要求,小竹卻退縮了,「上面要會這個軟體,會那個技能,我都不會啊……」,小竹也想提升下自己,但不知從何學起,漸漸地,求職app打開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和小竹的觀望相比,木木就果斷多了。因為對領導不滿,她一氣之下裸辭。想著自己學的國貿專業,近幾年外貿前景向好,木木便想重回專業。信心滿滿地投了一圈簡歷,結果卻很不如意——她想去的公司想找有經驗的,能給她提供offer的公司則不太正規,事多錢少。

像小竹和木木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很多人臨到不得不換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並不值錢」,公司寧願招應屆畢業生,很少會給職場老人機會。

「為什麼我擁有好幾年的工作經驗,卻依舊在求職市場行走艱難?」

給自己的能力列個清單吧,那樣你就會發現,之所以陷入這樣的境況,是因為你缺少可遷移能力。

一、什麼是可遷移能力?

可遷移能力,是能夠從一份工作中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來完成許多類型工作的技能的總稱。

在《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中,作者把可遷移能力分為三類:信息處理能力、事務處理能力和人際關係。例如溝通能力、協調合作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都屬於可遷移能力。

當我們換工作後,我們會跳到一個新的崗位、新的環境,甚至新的行業。這時候,可遷移能力是我們順利完成工作轉變的基礎。

你的可遷移能力,是決定你不可被取代的根本。

並且,隨著你的可遷移能力水平越高,你越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工作的自由度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所有的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都是相通的。

木木沒有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只掌握了很基礎的工作技能,所以,強行跳槽的結果只有工作挑她,她挑不了工作。

二、既然可遷移能力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還會忽略它,不用心培養它呢?

1、錯把專業技能當可遷移能力

因為公司發展不佳,張正被裁員了。起初他拿著n+1的賠償款還頗有些高興,有錢有閒,不如先好好放鬆一番。一個月後他傻眼了,雖然他的簡歷很出色,可在前司積累的專業技能放到別的公司並不適用,對口的職位少之又少……

可遷移能力常會和專業技能搞混,有人說「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越專業,越牛逼,Ta越不可替代」,前提是,你的專業性被人需要。

編程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程式語言有很多種,並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如果程式設計師不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程式語言,而是只抓住某一種死磕,結局大多是被時代拋棄。

溝通能力很難過時,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原理,不論到哪裡都用得上。職場中的比拼,更多的是可遷移能力的比拼。

2、缺乏遠見思維

奧美互動全球CEO——布萊恩·費瑟斯通豪在《遠見》指出:很多人都將職業生涯當成一場短跑比賽,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場至少長達45年的馬拉松。他們更關心現在能否升職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時候,也就是四五十歲時擁有更好的選擇。

很多人只關注工作的表象,認為工作只是一份工作,而非長遠的職業道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進入職場時,他們沒有想到要培養不可替代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是反覆停留在——煩躁於工作的枯燥,焦慮於對現狀的不滿。跳槽卻漫無目的,從而跳入惡性循環,直到三四十歲,中年危機也來了。

3、不願走出舒適圈

「舒適圈裡這麼舒服,為什麼要走出去?」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將青蛙投入冷水中,然後緩慢加熱。青蛙們起初悠然自得,等它們發現水溫升高時,已經逃不出去了。

待在舒適圈裡的人們,就如同泡在溫水中青蛙,等到被現實狠狠捶打,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才發現已經撿不回學習的能力。

每個人都要給自己一點兒危機感。因為生活永遠在變化中,而變化就意味著危機。別以為目前的舒適是一種享受,享受慣了這種舒適,你也就變成了呆子、傻子,最終必將一事無成。——《誰動了我的奶酪》

三、通過以下三點,培養可遷移能力

1、多讀書

讀書,是學習知識最快捷的途徑之一。

工作後,人們在閱讀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指出,成年人人均紙書閱讀量為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僅有6.3%的人認為自己閱讀量比較多。

增加你在讀書上的投入,是有效提升自己的方法。而提升閱讀質量的關鍵,是要有「閉環思維」

閱讀(輸入)→學習(整理消化)→與已有知識融合(建立體系)→用於實踐(輸出)。

輸出的方式有許多種,例如:

·讀書筆記

·轉述,與他人分享你所學到

·將書中的方法論直接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整理後,放入你的知識庫

通過「一個完整的閉環」讓讀過的書變成自己的能量,個人知識庫的豐富,為培養可遷移能力輸送源源不斷的養料。

2、了解底層知識

底層知識,即某個領域最基礎、最核心知識,該領域大部分知識都是由底層知識推演而來的。

例如,我們在學習英文單詞時,如果按照單詞中的字母順序挨個記下來,難度很大。但如果我們有心觀察,會發現單詞的組成是有規律的,一般分為詞根和詞綴。我們再用詞根詞綴記憶法,只要掌握少量的詞,就能記住大量單詞。

任何領域都有它的底層知識,一如蓋房子,房子的造型多種多樣,但都要打地基。學習底層知識,就是挖開表面看本質,讓你不被表象所迷惑,快速掌握並遷移知識

3、用框架思維看事情

如果說底層知識是房屋的地基,那框架思維就是搭建房屋的框架。

框架思維無處不在,種類也很多。

例如,我們在寫作前,通常會先列出一份提綱,再往裡填寫內容。這樣寫出的文章不容易散,環環相扣,邏輯緊密。

用框架思維去看事情,視角會變得更立體,能從多個維度分析。

當接到任務「針對某個目標群體,設計一款產品」時,立即用框架思維去分析任務:

·目標群體的痛點是什麼?

·市場上是否有針對該痛點的產品?效果如何?為什麼?

·是否有區別於競品的其他特點?

·根據特點,公司是否有製造的能力?

用框架思維,打造屬於自己的可遷移能力體系。讓我們在面對任何問題都能拆解剖析,化繁為簡,快速找到適用的可遷移能力去解決問題。

這個時代瞬息萬變,未來的5年、10年,或許很多行業都會更新換代。

用心培養屬於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並升級它,以不變應萬變,這才是我們能走得更遠的底氣所在。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最大的底氣,是自己的能力
    面對別人的尖酸刻薄,自己卻無能為力,沒有反駁之力,這樣的滋味一定很不好受。而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底氣去反抗。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害怕反抗以後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引來嘲諷,然後自己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因為心裡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不得不屈服於其他人的強勢。如果真正想要站起來,唯一要做的就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
  • 「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不能太貪心,太貪終究會一無所有
    佛說:做人做事,要有度。人類是充滿欲望的生物,這種欲望無法被抹除,且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若一個人沒有欲望,那麼這樣的人其實是失敗的人;但如果一個人的欲望太大太多,也註定這個這個人會被自己的欲望所折磨、所傷害。
  • 跳槽後,薪資要增加多少才合理?
    每換一份工作,我們都希望薪資能夠有合理幅度的增長,畢竟人往高處走,加上物價一年比一年高,如果跳槽後薪資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那還不如呆在原公司。那麼,跳槽後,薪資要增加多少才是合理的呢?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分析。
  • 一無所有,才無所畏懼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目前沒有所在職的單位,沒有豐富的就業經驗,我一無所有。從前,我認為,只要我努力沒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要是結果不如所願,不是能力不夠而是還不夠努力。我開始不願意去面對現實,我會下意識地逃避。我不去想未來,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競爭力,沒有突出的優勢,沒有鑲金的證書,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是的,我一無所有,所以我才無所畏懼。首先要分析自身優勢和喜好。
  • 「到底要不要跳槽?」聰明人會考慮這3個問題,才不會後悔辭職
    「到底要不要跳槽?」聰明人會考慮這3個問題,才不會後悔辭職職場的工作並非那麼穩定,經常能夠看到跳槽的情況發生。一般來說,員工會有跳槽的想法,自然有著某些原因的,要不就是公司跟自己的理念不合;要不就是在公司很難有發展的機會;要不就是工資上升的空間有限等等,基本上都是這幾種原因,否則很少有人會選擇跳槽。不過,跳槽這件事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簡單,要是不考慮清楚的話,就很容易出現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 空杯心態:本就一無所有,便不再害怕會失去什麼?
    打敗自己的從來都不是困難和挫折,而是那顆膽小怕事的內心。不管做任何事,你首先得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做的意義何在?對我有啥價值?權衡利弊再決定我到底該不該開始。ok,如果已經決定要做某件事,那就從現在出發,無問西東,就憋著一股勁全心全意心無旁騖的來完成TA.無論遇到啥挫折,第一想法就不是本能地去選擇逃避畏懼和沮喪,而是想盡辦法來解決它,只為了更好地向前進。
  • 兒科醫生:許秉澤跳槽,童馨普外亂成一鍋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許秉澤辭職,童馨普外瞬間亂成一鍋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在第15集裡,童馨的院長谷立峰收到許秉澤的辭職信後,親自上門挽留許秉澤,而許秉澤去意已決後,失魂落魄的回到家裡,妻子詢問原因後,毫不在乎的說:「不是還有子昂嗎?許秉澤這個白眼狼走了也好,還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靠譜,有子昂在,你就放心吧!
  • 厭倦的原因,是一個人失去了更新自己的能力
    以前總以為走散的人終能回來,後來才發現世界真的太大了,如果沒有刻意的保持聯繫,很多人就真的沒有再見過了。 美應該帶有一種野性,一種不羈的性格,有一種帶有侵略性的美。真實而不做作,嫵媚而又純真,這才是骨子裡散發的終極性感。 如果你沒有朋友,你會因為平庸而沒有朋友,如果你有了成就,你就會因為卓越而失去朋友。
  • 「我是否又該換工作了」什麼樣的跳槽才真正有價值?
    最開始的目的是覺得作為IE肯定需要了解SAP系統,所以現在主要的工作內容也是SAP, 但是在工作了後發現,我的工作也就只有SAP,每天千篇一律,感覺自己完全失去了提升的空間。所以一直在考慮是否需要換工作。
  • 《三十而已》大結局:30歲靠的不是年齡,是「而已」的勇氣和底氣
    自己的一事無成,在某個時間節點才突然發現,而30歲這個節點,很自然的就被很多人當做分界線。30歲的困惑不會只出現在電視劇中,現實可能更殘酷,因為需要你自己去面對。有的人慌了,想要尋找捷徑,給自己的30歲一個交代。事業上的結果要靠自己的能力,但是結婚這件事卻可以有突破口,於是有人不再追求情感共鳴,只為組建家庭,然後用餘生感嘆:大部分人都差不多是這樣。但如果你並沒有心智更成熟,這樣的婚姻並不能為你的幸福人生加持。
  • 職場定位 ‖ 跳槽/加薪/轉行,你會怎麼做呢
    在一家國企公司待了8年,家庭資金壓力劇增,是提出加薪,跳槽,還是轉行呢?是你會怎麼選擇?問題現在每個行業的發展變化都很快,如果你在一個崗位上呆了很久,自己的薪資和層級沒有過變化的話,那麼就不會再有上升空間。
  • 35歲中年人漲薪30%後跳槽,結果跳到坑裡,想跳槽這三點要注意
    後來,有一家小企業看重了我的能力,並且答應給我漲薪30%,面對這種情況,我選擇了跳槽。然而,跳槽之後,我的煩惱也多了起來。首先是我到了這家小公司後,才發現原本不如之前的想像。雖然工資漲了,但是工作量是之前的兩倍。更讓人失望的是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由於企業較小,關鍵崗位都是老闆的親戚,我幾乎看不到升職的希望。日常工作中也是摩擦不斷,那些領導的親戚,各種刁難,讓我十分苦惱。
  • 女人要懂得3個道理,不要在愛情中失去了自己,學會愛自己才可以
    女人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大都是感性的,她們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主,理性在愛情當中就逐漸失去了地位,可是你要知道,很多時候對方給你的感覺是非常好的,但是與他相處起來,你就會發現,原來他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所以女人不管是結婚也好,沒有結婚也罷,都要對一段感情保持清醒的頭腦才可以,否則在愛情受傷的,
  • 獵頭挖我,我到底要不要跳槽?
    如果現在跳槽就是逃避,作為職場人,遇到問題就逃避,下次再跳槽就沒有好公司願意招聘你了。2、年齡超過30歲,沒有做到管理崗位,關鍵還是沒有一個真正完整的項目經歷和系統化的知識,這對職業發展非常不利。3、已婚未育且年齡32歲,如果跳槽,是沒有公司會招聘已婚未育且到了生育時間的女性。
  • 跳槽加薪真的靠譜嗎?6個跳槽前要準備的事,聰明人早就開始做了
    這樣對自身的能力有著很大考驗,因此在你決定好跳槽之前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1、切勿盲目跟風在選擇跳槽的人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根本沒有做好規劃,他們只是單純受到了身邊環境的影響,看到有很多朋友跳槽之後薪資大漲,就覺得自己也該跳槽了。
  • 不要頻繁跳槽,那樣最終後害的是自己,跳槽不如跳高
    近日,見到一位我十多年前的員工,從三十歲開始跳槽一直跳到四十歲了,才發現頻繁的跳槽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頻繁跳槽對自己不好大致因為以下幾個原因而跳槽:(1)、感覺公司前途渺茫而跳槽,總是想尋找一個大公司希望幹一輩子,但是沒有
  • 海外資產被售出,一首《一無所有》之後王健林真的要一無所有了嗎
    從王健林口中說出的金句那也不少了,他曾經還說過「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20年內無法盈利」這樣的豪言壯語,不過當時的他的確有說這句話的底氣。但時隔多年,首富寶座上早就換了人,而王健林也不再是當年的王健林了,如今的萬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 壹哆哆:成長的能力,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就像有網友說,「我養你」背後的意思是,你要帶孩子做飯洗衣服拖地整理房間,而當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以後,別人卻認為你被男人養著的,你是在享清福。但現實情況,很可能不是這樣!會賺錢,也要會不斷地提升自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會身份,你不僅是某人的妻子,某個孩子的媽媽,你更是你自己,工作會讓女人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感,讓你更有底氣面對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電視劇《離婚律師》中說,一個女人幹嘛這麼重視工作?
  • 入職三年不漲工資,跳槽後我才發現自己以前所謂的「堅持」有多傻
    剛工作的我充滿了幹勁,希望自己能通過努力工作來得到領導的肯定,那時的我經常加班加到很晚,領導布置的工作,就從來沒有說不得。工作量大就加班,不懂得就請教別人。結果第一年加工資的時候,老闆說我剛入職,不在今年漲工資的行列。初入社會的我當時經驗少,不敢多問老闆,想想它說的也合理,就接受了。
  • 職場攻略:怎樣跳槽才能跳的「高」
    快到年終了,很多人在經過一段辛苦的工作之後,會認真考慮在這份工作是否適合,適合自己的話,會選擇跳槽,怎麼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呢?怎樣跳槽才能跳的「高」為什麼「跳」?首先要確定你跳槽的動機是什麼?自己是不是需要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