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迎來了大結局:顧佳一個人收拾許幻山留下的殘局,王漫妮獨自出國進修,鍾曉芹復婚,很多人表示,這樣的結局讓人意難平。但是我卻覺得三位女主的結局很符合「三十而已」這個主題,因為讀懂「而已」這兩個字,人生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1、30歲不會應有盡有,反而有可能一無所有
20歲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到了30歲,愛情和事業就可以應有盡有了,真正到了30歲的時候,一轉頭,愛情無果,剛被裁員,一下子好像一無所有了。
在《三十而已》這部劇中,鍾曉芹用離婚迎接了自己30歲的生日,婚姻失敗,升職無望的她可以說是三十歲突然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而王漫妮的情況更加糟糕,在上海奮鬥了八年,因為一次被小三而離職,打算回到家鄉。應了那句話「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地方容不下靈魂」,她站在30歲的十字路口上,迷茫不已。
看劇的我們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著她們的故事,我們爭論她們做的對與不對,好像如果是自己,就可以改寫主角的命運一樣。但是如果真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不再是旁觀者,我們又是否就能比他們過得更好呢?
在知乎上搜:「三十歲一事無成」,你會發現,哪一年都會有相同困惑的人。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30歲了就眷顧你,感情、事業就可以開始和他人同步,相反的是,在這時候人與人的差距愈加明顯。
自己的一事無成,在某個時間節點才突然發現,而30歲這個節點,很自然的就被很多人當做分界線。
30歲的困惑不會只出現在電視劇中,現實可能更殘酷,因為需要你自己去面對。
2、30歲是一個階段,而不是一種標籤
「三十而立」這個詞一直被人們所認可,所以人到30的時候,一般人都會回望一下來路,對自己之前的人生做一次小的復盤。
大部分的人在接近30歲的時候,通常希望自己能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比如伴侶的選擇、事業方向的明確。尤其是身邊的其他人都有了階段性成果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你形成一種壓力。
有的人慌了,想要尋找捷徑,給自己的30歲一個交代。事業上的結果要靠自己的能力,但是結婚這件事卻可以有突破口,於是有人不再追求情感共鳴,只為組建家庭,然後用餘生感嘆:大部分人都差不多是這樣。
但如果你並沒有心智更成熟,這樣的婚姻並不能為你的幸福人生加持。
《三十而已》裡鍾曉芹和陳嶼最初的婚姻就是這樣:他們在生活的雞零狗碎中沒能感受到對方的愛,陳嶼感受到的是鍾曉芹的無理取鬧,鍾曉芹感受到的是陳嶼的疏離。
在離婚之後,兩人才開始關注對方的愛,關注自己溝通的方式和感受愛的方式,最終的復婚才會顯得甜蜜。
在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中,曾經對愛下過一個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在心智成熟之路上,不止需要去了解愛,還需要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知,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
如果像王漫妮30歲之前的「偽精緻」和「月光」,大概率在遇到一件大事時,就會陷入一無所有的境地。
所以要對自己的職業要有明確的認知:是與年齡為友,還是與年齡為敵?晉升渠道是否明朗?除去專業技能,自己還需要加強什麼能力,才能避免成為「企業訂製人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這些問題,你也許之前都沒有思考過,但這也並不丟人,因為現在看到這些問題開始思考也不晚。
你不是要馬上就成為一個事業有成、婚姻幸福的人,而是在30歲這個階段裡,你真正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
30歲是一個讓自己逐漸走向心智成熟的階段,而不是一個「30歲了,你就必須事業有成、婚姻幸福」的標籤。
3、30歲靠的不是年齡,是「而已」的勇氣和底氣
如果,你現在30歲了,一無所有,你會怎麼做?
或許你會說「那還能怎樣?反正我就是個普通人啊!大部分人不是都這樣嗎?」然後繼續著以前生活的方式,卻期望著人生能有所改變?
如果你這樣想,那你的內心中沒有「而已」的傲氣,就只能被時間推著走,遇到風浪後只能消極應對。
在劇中,顧佳被太太圈的人算計,老公出軌後坐牢,茶廠遇到危機,一瞬間外人眼中的完美女主落魄了,但是顧佳並沒有消極的接受現實,而是迅速調整,去直面困境。這一切來源於,她對生活向上的追求。
其實,說到底,「而已」是一種「沒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遇事能平事」的勇氣和魄力。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一群已經成名的姐姐們,開始打破固有的人設,勇敢的面對著評審,向我們展示了30+女性的魅力。你可以感受到她們自帶的氣場,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她們往日裡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經驗,正是這些積澱給了她們底氣。
你想要的更好的生活,是由勇氣和底氣疊加起來的,底氣來自於積澱,勇氣來自於追求。
30歲,有可能平平無奇,也有可能波折不斷,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波折,那你是否能夠用「而已」的心態去面對困境,重塑自己?
很喜歡之前看到的一句話「生活是選擇的結果,要麼被動痛苦,要麼主動幸福。」
愛情的映射、心智的成熟、事業的成熟、人脈的積累,最終都無法離開你清晰的自我認知,因為這才是你「而已」的底氣所在。
不妨靜下來,好好回顧一下之前的生活,加深自我認知,讓自己也擁有「而已」的底氣和勇氣。
這個時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的冰山模型會幫助到你,冰山之上是你的知識和技能,冰山之下是你的能力和天賦。
盤點一下自己所擁有的,用知識和技能保住飯碗,用能力和天賦自我提升。所有外在的一切獲得,都來自於你自己這座冰山,關鍵是你必須去試著了解自己。
如果你無法自己獨自發現冰山下的自己,可以去求助你的朋友和家人,他們也許會讓你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這樣的特質「。只要你去尋找,你的底氣和勇氣會從你的內心深處生長出來。
30歲了,要記住的是:丟人的不是三十歲了還一無所有,而是三十歲了就以為一輩子就這樣了,沒有了「而已」的底氣和勇氣。
--END--
荒城:荒城已荒,成長未央。陪你讀書觀影,讓文字和成長遇見更多可能。